全文檢索
 
若欲搜尋佛法問答的內容,請至佛法問答的網頁搜尋

水月閣


法藏法師專欄

法務活動

法海一滴

僧團共住理念

僧團影相館

沙彌教育

佛教兒童教育施行要點

通俗佈教

線上佛法問答

線上佛法開示

佛法開示講義

線上請求師父晚課回向


線上法會牌位登記

覺性關懷——臨終照護

佛號下載

來電答鈴

世界佛教通訊

供養功德

問卷調查
 
 
【法海一滴】 天台學淨土學戒律學佛教史無量壽經會本經論選錄其他
 
 

淨土學淨土深義音帶第一講( 下) ◎釋法藏

   
 

至於第三種修法,則是徹底的他力,也就是說彌陀佛「已經」把飛機準備好了,就在停機棚上,而飛機票也已放在飛機的門口邊,只要旅行者「相信」這樣的安排,就可以拿票立刻上飛機。這就是徹底的他力,可是這有一個前題,就是行者必須有「意願」上飛機,而且「相信」那裡有票,行者必須確定︰在我臨終的時候,我那兒也不去,就只要走向西方去!這是一種堅信,堅信彌陀佛決不會騙我,他的飛機(因地的修行)早就準備好了,票也放在門口了(十八願成就文),只等著我去。除了堅固那「想要去」的心以外,現在我什麼都不用準備了,這就是徹底他力的淨土法門。

基本上,中國的淨土宗都認同,而且也都有這三類的修法。中國的淨宗祖師如印光大師,善導大師,比較上他們強調他力的時候多,可是因為印光大師,在中國的近期出世,當然也不能只強調他力,所以他會稍為提一下「敦倫盡份」之類的話,叫你平常要好好做人……等等。其實,印光大師的思想,是有相當成份的他力在內的。最早在中國有他力思想的算是曇鸞大師,接著是道綽乃至善導兩位大師,他們算是強調他力的代表人物,可是另一方面,影響中國淨土宗甚大的慧遠大師,卻主修十六觀經,天台智者大師也宏揚該經,這些則是屬於自力的修法。此外,在唐宋之後,中國由其他宗派,而轉修淨土法門的祖師大德(主要禪、教二宗),比如說,最有代表性的永明延壽大師,他們無論修禪或學教,原先都以「自力」為主,轉入淨土之後才開始綜合他力,在這樣的背景下,自然就是比較具有自力跟他力和合的觀念。所以中國是三種淨土法門的修法都有。

至於日本的淨土教,主要分兩大類,一類是中國傳統的淨土宗,有自力、有他力、也有自他和合。或者強調自力,有必要時也強調有他力,或強調兩者皆有。但無論強調自力、他力或自他和合,他與中國傳統的淨土宗一般,不但三者不互相排斥,甚至也能調和禪宗與天台、華嚴等教理,呈現一種兼容併蓄的風格。但是在日本,又有另一個很奇特的宗派,叫「淨土真宗」,他們是完全徹底的他力。該宗非常激進而唯一地,強調徹底的他力,有時候強調起來,不但與他宗、他派有著水火不容之勢,對於中國傳統的淨土宗,也有著某種程度的批評,他們以徹底他力本願的角度,而評破中國淨土宗的自力部份。真宗行者認為,中國的淨土教,不能突顯彌陀佛的本願。他認為彌陀的本願功德,正是徹底的他力!也就是我剛剛說的||要相信彌陀佛把飛機票準備好了,你只要「有信心」,就可以搭上飛機||這種觀念。依於此一觀點,他們多多少少是呵斥中國淨土宗的;因為中國的淨土宗,雖然三種修法都有,但是大都走比較中庸的路線,較傾向自力跟他力融合的修法。尤其,由「三福」的觀念,而衍生出修種種戒律、布施等雜善,以為淨土資糧,迴向往生西方的修法,更是彼宗學者所不願強調的。這可以算是三種修法中的特例,多少有可為今人參考。

如果我們了解這三種修法的話(前段所提的「淨土真宗」,可併入他力一類),我們今後該怎麼修呢?我個人採取的認識是這樣子的︰徹底的他力並沒有錯,中國的祖師早就相信有徹底他力的存在,印光大師也是推崇徹底他力的,但是他沒有把話講得那麼死,這是中國人的性格如此。中國人強調一種「你自己也應該適當的努力以為配合」的這種人生觀,中國的文化一向如此,因此中國的淨宗歷代祖師,相對的也就不會像具有「天皇崇拜」思想的日本人那樣,那麼刻意強調「徹底」他力。(法不應機故)。所以中國的祖師雖然同樣看到,彌陀佛有徹底他力的功德,但卻不會像日本人那樣,完全把自己的努力放棄不說。中國淨土宗基本上是有他力思想的,但是在中國的文化環境下,還適當的要求淨土的行者,自己「也要」做一些努力。當然我們承認彌陀本願,最妙不可思議的地方,正是在於徹底的他力,彌陀願力之所以難解難思(彌陀經上說是「難信」之法,乃是諸佛不請自說的法門),其最重要的原因,即在於它是徹底的他力救度之法,這是淨土行者應該用心去理解的地方。

至於為何會有自力的修持法門呢?我們該怎麼解釋?那是因為有一類根機的眾生,他無法相信他力,也無法相信自他二力(可能是因為沒有「善根、福德、因緣」,也可能是累劫的修道習氣),他就只相信自己的「努力」,但是阿隬陀佛仍對彼等慈念不捨,仍希望他也能往生。在這種情況底下,當然就會有強調自力的修學方法以應眾生的機。淨土法門為了要吸引三種根器的眾生,同入願海、同入極樂世界,所以才會有自力、自他合和,還有他力這三種修法分別。

以上,我們把淨土法門大體的分類,略略地為諸位介紹過了,接著要考慮的是,我們個人今後,該怎樣來看待這三種修法同時存在的事實呢?我個人的看法是︰今後如果要弘揚淨土法門、對人講解淨土法門,甚至我們自己要開始起行的話,我們首先應該提醒大家,重視彌陀佛不檢別善惡,率皆大悲移引的事實。換句話說,我們應該先努力領解、信受和歸投彌陀的本願,仰憑彌陀的本願攝受,而讓今生的道業與生死有所依托,這是他力的,也是極現實的。以此他力的攝化為基礎,在一切的善惡法中,皆導歸︰「彌陀攝我不捨」的這個認識與信心上,從而對於「臨終往生」這件事,不再存有恐懼或不確定感。再以此往生之決定信心為基,隨緣持戒、修善、住持、弘揚……等等,由先前的特異方便道,趨入通途道的修行,更進一步地發起、增上菩提心,隨緣、隋力修習種種大乘佛法,以莊嚴極樂、報恩彌陀。如此則易行道與難行道,相互調和而不相違背。

以上是三種淨土法門的分別與調和,但無論那一種法門,此淨土往生的願力攝受,皆離不開徹底大乘的不可思議本質。《無量壽經》序分有這麼一段話,「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所謂︰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這四句話,其實也就是《法華經》方便品上所說的︰如來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所謂開、示、悟、入眾生入佛知見。這兩句話在本質上,其實是完全一樣的。所以各位,有人說,華嚴經是大本的隬陀經,彌陀經是小本的華嚴經,這是就「相」上說是如此。但是如果從「本願」及「理體」上說的話,《法華經》其實正是真正大本的彌陀經!如果有人要問︰彌陀為什麼會有這種大願?只要你懂得《法華經》中諸佛出世的本願,你就會知道彌陀的宏願真實不虛。(佛佛道同故)

我們只要看看(無量壽經)的序品裡頭,說到十方菩薩,怎麼修行證悟;這好多好多的菩薩,他們有什麼樣的能耐呢?十方聽法、十方示現成佛、十方度眾生、十方建道場……(康僧顗所譯)。講這些道理,這不就等於在《法華經》序品中,彌勒菩薩看到,佛放東方光明當中,有好多菩薩在那裡行菩薩道一樣嗎?所以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為什麼他會矜哀三界,因為他有無窮盡的大悲。什麼叫做無窮盡的大悲?也就是不但地獄的眾生他要大悲,即連是等覺菩薩的眾生,他也一樣要大悲,所以淨土法門,從地獄的眾生一直到等覺菩薩都要攝受,就是這個道理,唯有如此,才叫「無盡大悲」

矜哀三界又是什麼道理呢?等覺菩薩雖然也是大悲所攝,可是等覺菩薩能自己修行,還不是彌陀本願攝受的主要對象,可是三界中的眾生煩惱無量、痛苦無量、求出無期,也求出無門,則更是他矜哀的對象,所以他說矜哀三界。理論上說大悲是無盡的,因此不應該只是三界,應該是九法界,而不是三界。可是為什麼「只是」矜哀三界呢?因為三界的眾生特別的痛苦,有三惡道,輪迴之苦,永無止息。既然「矜哀三界」,那他該怎麼辦呢?所以他要「出興於世」!這就跟《法華經》上講的一樣了|諸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什麼是「一大事因緣」呢?就是要開、示、悟、入眾生,讓他們皆入佛之知見,無二亦無三,畢竟成佛道。什麼叫入佛知見,也就是《無量壽經》所說的,「光闡道教」。你看,兩部經不是在講一件事嗎!所以懂《法華》,就會懂得彌陀的本願;而懂彌陀的本願,就會懂得釋迦佛的本願,同時你更會發現,這與十方諸佛的本願也是無二無別的。佛陀所以出興於世,是為了要光闡道教,這在《法華經》上講,是要開、示、悟、入眾生佛之知見。可是在光闡道教之後,諸佛怎麼樣能讓眾生得到真實不退的利益呢?經上說「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佛陀出世不是只為了講經說法而已,講經說法只是一種手段,他的目的是要「惠以真實之利」、是為了要「拯濟群萌」,是為了救眾生出離一切苦海。為了要這樣的理由,所以必須讓眾生有真實的利益可得,如此才能夠達到諸佛拯濟群萌的目的。也唯有如此,諸佛無盡的大悲,才能夠徹底圓滿。然而如何才能惠以真實之利?這也就是部《無量壽經》所要說的,換句話說,這部《無量壽經》,正是諸佛以無盡大悲,要惠以眾生真實之利所講出來的一部經!說到「真實」的利益,各位還記不記得《法華經》上所謂的開權顯「實」,這《無量壽經》中所開展的就是實。所以印光大師說,淨土法門是「至圓至頓」之法,就是這個道理。表面看來,持名念佛似乎是權教、方便教,其實在圓頓的立場上,權即是實,實不離權。執著淨土法門是方便教,其實是不懂淨土法門的深義。

欲拯濟群萌,必須惠以真實之利。可是諸佛,是以「大悲」才會興出於世的,當他興出在世之後,看到一切眾生|尤其是三界眾生,如此虛妄受苦,於是他油然生起矜哀三界之念,自然就要光闡道教,講說佛法。講說佛法無非是為了要達到拯濟群萌的目的,也唯有如此,才能圓滿諸佛的大悲。可是要怎麼去「拯濟群萌」呢?只有一件事才能做得到,也就是惠以「真實之利」。如果不是真實之利,就不能真正的拯濟群萌。那麼佛法當中,有沒有那一種不是真實之利的例子呢?有!如《法華經》上說︰(佛法)唯一佛乘,無二亦無三,雖說聲聞法,方便作接引。所以聲聞法,是為了方便接引而設,只是「化城」,不是真實之利的所在。所謂佛法的真實之利,必須是讓你能到究竟「寶所」的才是。而淨土法門但得往生,當生成辦!正是唯一佛乘的真實之利的所在。若從易行易至的成佛之法說,淨土法門正是大乘法的徹底大用;反之,一切大乘法的教理,正是淨土法門的本體。圓滿大乘的「體」跟「用」都能夠了解、信受了,那麼諸佛的真實之利,也就被吾人所完全受用。如此諸佛的真實之利,才算真正的惠施於吾輩,同時諸佛也才能達到拯濟群萌的出世目的。諸佛既能拯濟群萌,那麼諸佛的無盡大悲就得以安止了。

因此,我們也可以更直接的說︰淨土法門就是諸佛徹底真實之利的所在!因為此一法門徹顯了諸佛的無盡大悲、大願與大力、大用。這也就是印光大師所說的︰「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眾生。」的道理。你如果能這樣體會的話,你怎麼會輕視淨土法門呢?

經文接下去又說︰「無量億劫,難值難見,猶靈瑞華,時時乃出。」諸佛說這個真實之利,是你無量億劫當中,難值難見的。這不就是等於法華經上說的嗎?多寶如來為什麼要來聽釋迦佛講《法華經》呢?因為《法華經》也是︰「時乃說之,難值難遇」的。此外,如〈方便品〉中亦云︰「無量無數劫,聞是法亦難,能聽是法者,斯人亦復難。譬如優曇華,一切皆愛樂,天人所希有,時時乃一出。」而今在蓮池會上惠以真實之利的淨土法門,也是無量億劫難值難見。不過《法華經》雖是難值難見。還沒有到難「信」,而淨土法門因為是《法華經》唯佛一乘的徹底大用,所以它更進一步地是屬於難信之法。一般通途的大乘法門,都是難解、難思的,而淨土法門更加一個難信,因為它是大乘法門的徹底應「用」。更因為它是難信之法,所以諸佛才會「晝夜守護,不妄宣說」,必須等到眾生機緣成熟了才會宣說,這就是「難值難見,時時乃出。」的原因所在。

在《無量壽經》同一段經文中又講到︰「如來正覺,其智難量。」這句話又跟《法華經》方便品一致︰「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解難入,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知」,「諸佛」當然包括阿彌陀佛,舉一佛即是全佛,其智慧、其法門,當然都是難解難知。方便品是在開權顯實,直諫諸佛的本地風光,而《無量壽經》的經文竟然與此如此相合,換句話說,淨土法門正是諸佛本地風光所流露出來的稱性極談,這也就是所謂淨土法門是「大乘真實之教」的深義所在!經上又云︰「多所導御,慧見無礙」所謂多少導御就是指善巧度眾生的意思,為什麼能夠善巧度眾生呢?因為諸佛能夠「慧見無礙」。又為什麼諸佛能夠慧見無礙呢?《法華經》藥草喻品上有說︰「如來,知此眾生,種相體性。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之何念,云何思,云何修。以何法念,以何法思,以何法修,以何法得何法。眾生住於種種之地,唯有如來如實見之,明了無礙。」又《金剛經》上亦說︰「爾所(無量恆河沙數)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這就是慧見無礙。揭櫫大乘空義的《金剛經》、唯佛一乘的《法華經》在佛陀觀的立場上與《無量壽經》都是一致,這又是淨土法門乃大乘了義的又一證明。

在「多所導御,慧見無礙,」之後緊接著又云︰「無能遏絕。」所謂無能遏絕是什麼意思?《法華經》上說(見前引),知一切眾生以何法思,以何法修,以何法得何法。既能了知一切眾生聞、思、修的機緣與內容,當然在變化的方便施設上,也就沒有任何的障礙了,所以才說「無能遏絕」那麼什麼樣的法門,能讓眾生當生成辦,直到成佛之前都不退轉、沒有障礙呢?這是十方諸佛在度眾生時,所最關切的問題。這也正是本段經文前面所說的,諸佛要以何種法門來惠以眾生「真實之利」的重點所在。本經強調,淨土法門正是諸佛所惠與一切眾生的「真實之利」,換句話說,十方諸佛在徹見眾生之根機後,要施與眾生的究竟利益法門,正是淨土法門。所以《彌陀經》才云︰「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宣說淨土法門的經,之所以為「一切諸佛所護念」,正在於此法門是諸佛大悲度生的究竟極致之故。

綜合以上來說,諸佛興出於世,無非要讓眾生得到真實之利,可是眾生真實之利,怎麼才能夠成就呢?十方諸佛或權或實,善巧導御,最後則導歸到極樂世界。所以我們常常說,普賢萬行導歸極樂,也正是這個道理。千經萬論讚歎,唯在彌陀也是這個道理。由此,我們才可以體會到,淨土法門之所以為大乘了義的本質所在。

接下來,可以稍稍作個結論。在這第一講次當中,我們對於淨土法門在今天台灣佛教界,以何種方式被認識,我們首先作了介紹。其次則提到淨土法門所流傳的三種不同修持方法,同時對於它們的不同點,也略略做了比較。之後再講到淨土法門乃是大乘佛法之究竟力用的這個道理。這是淨土法門,在本質上相當重要的一個根本道理,我們已經用了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跟大家說明了。希望這樣的結論,大家在了解之後,我們可以很適當而堅固的信心進一步地生起願心及力行。你我到底該怎麼去認識並把握淨土法門?該怎麼樣去信受及實踐淨土法門?修持淨土法門對吾人最重要的課題是什麼?往後幾個講次要跟大家討論的,正是這樣的主題。剛剛所講的那些,不過是讓大眾對淨土法門有個大概的了解而已,為的是希望讓你不要對這個甚深的法門起輕慢心,至於直接修學的利益,當然還不能夠立刻達到。然而這次的淨土講座,其最重要的目的,卻正是為了希望在實際的淨土法門修持上,提供一些助益。善導大師謂︰「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看輪到我。」這是今生很現實的問題與需要,不只是為了「自利」,同時也為了「利他」!

因此我們今後修學淨土,需要常常反問自己的是︰我這樣修確定「已經」能往生,或「可以」往生嗎?如果還不太敢確定,那麼淨土法門到底該怎麼修才穩當?祖師們的教說,我到底能實踐幾分?每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我有沒有感覺跟極樂世界更靠近一點?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我就更有理由要「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了。因為我們不知道,到時候會怎麼個死法?然而淨土法門的積極目的,卻是希望念佛的人,能夠不必等到死,就能夠在經過一段適當的理解跟實踐之後,當下(不必到臨終前)就能確定他「能」往生,於是在剩餘的生命歲月當中,他能夠身心安穩,隨緣自利利他(亦即前面所講的︰由易行道回歸通途道),我們修持淨土法門的目的應該是這樣,否則極易被誤解為「不重當生,只求來世」(雖然能「真正」這樣發心,倒是很好)。當然目的如此,我們不一定能做到,可是這卻是一個很重要的修學目標,值得我們去追求。(求乎上,得乎中嘛!)同時,這個修行目標的建立,也是此次講座的目的之一。(第一講續完)

   
   
  點擊最上處“淨土學”標題,即可回到淨土學總綱
 



■楠西萬佛寺:台南市楠西區照興里興北73之5號 電話︰06)5751800#111  傳真︰06)5751411 郵撥帳號:31552013 萬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