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若欲搜尋佛法問答的內容,請至佛法問答的網頁搜尋

水月閣


法藏法師專欄

法務活動

法海一滴

僧團共住理念

僧團影相館

沙彌教育

佛教兒童教育施行要點

通俗佈教

線上佛法問答

線上佛法開示

佛法開示講義

線上請求師父晚課回向


線上法會牌位登記

覺性關懷——臨終照護

佛號下載

來電答鈴

世界佛教通訊

供養功德

問卷調查
 
 
【法藏法師文集】  —法介介法師簡介略傳法影法語文集
分享: facebook 噗浪 Plurk twitter delicious MyShare Windows Live yahoo google FunP 推推王 黑米 HEMiDEMi 加入此網頁到:YouPush
 
 

持名念佛與實相念佛之統一
——本願即心持名念佛的提出
(二)

   
 

  (二)淨土法門之修行目標

佛法修行的通途道,經由對佛法的聞思修為方便,以自力的戒定慧增上,而趣向解脫為目的,其理甚明自不待言。然自力的修行解脫,對極大部份的眾生來說,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身處末法的五濁惡世,欲能世世不失人身,且精進不退於佛道,更不是一般凡夫所能。例如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中論難、易二種修行時即指出:

難行道者,謂於五濁之世,於無佛時求阿毘跋致為難,此難乃有多途……唯是自力無他力持……譬如陸路步行則苦。易行道者,謂但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乘佛願力便得往生清淨土。佛力住〔加〕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阿毘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則樂【註20】

五濁末法中,既然當修具有「他力加持」的易行之道以求往生證不退轉,可見「往生淨土」正是淨土法門的最主要修行目標!如《阿彌陀經》云:

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註21】

又云:

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註22】

由上引證可知,眾生信仰彌陀本願功德力之加持,並發願求生淨土,與諸上善人俱會共修,當生成就不退轉之佛道,正是末法眾生應當修學淨土法門的主要目標所在。
然而一個具有信心,而又發願求生彌陀淨土的末法凡夫眾生,該當如何信受、如何理解及如何行持淨土法門,以確切地達到臨終往生極樂的終極目的呢?關於此,則依於不同的經、論及教理思想,而有不同的理論與方法【註23】,誠然無法一概而論。因此,下文主要以淨土三經【註24】的思想為根本,分別就《阿彌陀經》的持名念佛行、《觀經》所示即心念佛行,乃至《無量壽經》的本願念佛行【註25】 等,略做分析說明。希望能對這些主要的念佛行門,進行一番整合,以使未來的淨土行者,在修持淨土法門時,不致於在修持方法上或思想認知上,產生衝突或疑惑。

 三、持名念佛的理論與實踐

  (一)持名念佛的建立

持名念佛又云「稱名念佛」,是四種念佛【註26】 中流傳最為廣泛的念佛方法,以專心一意,稱念彌陀聖號,念念相續得心一境性【註27】,依此而達福慧增長、罪障淨除乃至最重要的臨終心不顛倒,蒙佛接引往生的目的。如《阿彌陀經》云: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註28】

上引文中明白地指出「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及「是人終時心不顛倒」等持名方法和念佛成就的關鍵所在,可說正是持名念佛法門最重要的理論基礎!關於此,在康譯《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之第十八願願文中,亦以彌陀「本願」的形式,強調了「持名」的重要性及持名往生的必然性,彼文云: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註29】

願文中甚至以「乃至十念」取代了「若一日乃至七日」的念佛時間,而更強化了「信樂稱名」的有效性【註30】。而唐朝善導大師亦直接判定,此「專持佛名」的修法,才是淨土法門的「正行」,其他禮拜,供養乃至餘善等,皆屬「助行」或「雜行」而已,皆非正行【註31】 。此外,稱念佛名固然以「往生極樂」為最大的目的,但稱名念佛尚有滅罪去障的功能,這尤其也是持名念佛法門的重要修行利益所在,如《觀無量壽佛經》云:

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教令念佛……應稱歸命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花……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註32】

既然三經皆如此明確地推崇稱念佛名的功德及往生利益,至於其他如觀想、觀像乃至實相等念佛法門,由於觀境的深細和複雜,洵非一般躁動凡夫所易修持。在少有提倡及修持的情況下,明代以來,中國佛教大都以持名念佛為修持彌陀淨土的主要方法,是可以理解而且也是必然的。自來諸祖亦廣歎此一法門的易行與契機,如藕益大師即在《彌陀要解》中歎此法門曰:

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故使散亂稱名為佛種,況執持至一心不亂,安有不徑登不退者乎?然諸經所示淨土要行萬別千差……而惟此持名一法收機最廣,下手最易……可謂方便中之第一方便,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註33】

以名號的功德不可思議之故,任何人乃至散亂心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亦能為未來種下成佛的種子,因此念佛的法門雖多,而《彌陀經》中偏讚「持名」,自有其契理性【註34】及契機性的原因在【註35】。(待續)

 

【註解】

註20:《大正》卷40頁826中。

註21:《大正》卷12頁347中。

註22:《大正》卷12頁348上。

註23:例如唐•宗密大師即將念佛法門分為「稱名」、「觀想」、「觀像」及「實相」等四類 念佛法門(見《佛光大辭典》頁1804)。

註24:指《佛說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經》及《佛說阿彌陀經》等三部而言。

註25:本文標題為「持名念佛與實相念佛」云,而未將「本願念佛」寫入者,主要是因為本願 念佛亦攝入持名念佛之中故。

註26:見註21。

註27:「心一境性」即禪定的效果,尤指憶持不忘所緣境的意思。

註28:《大正》卷12頁347中。

註29:《大正》卷12頁268上。

註30:唐•善導大師即依此而提倡「本願念佛」之行,下第五章中當再說明。

註31:見第五章註92所引之文。

註32:《大正》卷12頁346上。

註33:《大正》卷37頁364下∼365上。

註34:關於藕祖在引文中提到,何以念佛一句是「無上了義」及「最極圓頓」的問題,將在下
一章討論到「實相念佛」時說明之。

註35:《彌陀經》中佛陀告舍利弗說:「我今者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又說「當信是
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大正》卷12頁347中)乃至於經末亦言此經為「難信之法」(《大正》卷12頁348上)等,皆可說明偏讚「持名」的特別性。

   
  (按此至【上一頁下一頁
   



■楠西萬佛寺:台南市楠西區照興里興北73之5號 電話︰06)5751800#111  傳真︰06)5751411 郵撥帳號:31552013 萬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