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天台宗綱要三十二 #d法藏法師 #c終 天台宗第152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天台宗入門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大德 大家早安 阿彌陀佛 請放掌 各位同學 我們上一次上課 其實是上到這個 佛身佛土也完了 上到那個釋經方法那裡 但是經過很長一段時間 我們最好還是將那個 就要結束了 解門的部份 //就差不多結束了 那行門的部份 //也在這當中也提到 我們打算用四部 天台的四部論 來讓大家了解它的行門 //是怎麼行的 雖然是如此 我們想要複習一下 天台宗有二個 //比較重要的觀念 一個就是在解 對於總持佛法部份的 那就是所謂的四教 天台四教 另外一個就是 //實修理論部份的 所謂的三止三觀 這二個概念 是天台理論門當中 //二大支柱 我們再複習一下 以前沒有這樣 //跟大家提這種角度 就天台的理論 //有二種理論 二種大理論 是主要的架構 一個就是總持佛法 所謂的判教 我們人不能夠說 我們是學佛的 但是佛法講了些什麼 不管了 反正就是念佛就對了 不管了我去參禪了 不管了我去修密了 不管了我就去找誰 //來加持了 這樣子的話 可以不可以呀 看起來好像很用功 //很精進 不用管那麼多 但是這對於要荷擔如來 //的一個現代的比丘來講 尤其是讀佛學院 你這樣的概念是不夠的 那個半路出家的 不學上進的 不求上進的 或者根機不足的 善根不夠的 當然他就是念個佛 //了生死去算了 或者什麼 去參禪就參他的 有開悟就有開悟 沒開悟就去輪迴算了 那是可以的 可是少部份的人 他要負擔弘揚佛法 並且總持佛法 //的這個責任 不然佛法要怎麼總持 就是放在經典裡頭 你不要以為藏經那麼多 看得懂的也沒幾個 你也不要以為那個學者 //能夠看藏經 他是抄來抄去的 弄成光碟 什麼讓你尋找資料 這些都是一個工具而已 這不等於學問 尤其不等於智慧 所以佛法真正的傳承 //是要怎麼樣 是要解行相應的 是要解是要總持佛法 行要什麼 要實證佛法 這樣才能夠 所謂的荷擔如來家業 少一個都不行 所以你光是念佛 你光是參禪開悟 你還是不能弘揚佛法的 那還是顛倒說很多的 我們可以看的出來 他在世 這位大師 這位大德在世的時候 佛法好像很好 但問題是 //他傳下來的制度 不能夠讓佛法長傳 因為什麼 因為他不學佛的戒律 他要照自己的想法 照自己的神通來做事情 這不可以 所以說這個天台 這種總持佛法的概念 是對於一個想要更深刻 //來荷擔佛法的人 他應該要發心學習的 所以我們講 稍稍再給大家回憶一下 並且也補充前面教材 //不足的部份 那麼再來 在解門裡頭 第二個大支柱就是什麼 關於實修部份 //的那個理論 那你說總持佛法的部份 那不就是等於實修 不 總持佛法的話 佛法很多很大的 你對整個佛法的概念 //都清楚了 也就是了解宇宙人生 //的道理 但是了解宇宙人生 //的道理之後 你要去實踐 //你生命的改造 那就是一種實踐 實踐也需要一些方法 //跟理論 這個不是說 //你了解宇宙人生的道理 你就能實踐的 你沒有入處 我跟你講說 愛情是兩面刃 夫妻是同林鳥 禍到臨頭各自飛 兄弟姊妹也是冤親債主 //來聚合的 不要太認真 你願意相信 但是你要怎麼樣 //去突破這個感情的障礙 夫妻是同林鳥 可是禍到臨頭各自飛 他死了 他不應該死而死 你也是很痛苦呀 或者是他沒有死 他跟別人跑了 你也想要殺人 是不是這樣子 那像這樣子的話 理論是懂啊 但是實際轉化生命 那是需要一套方法的 一個實踐的方法 講到實踐 實踐又有方法了 又有理論 這種理論不是在懂 這個事不關己似的 //在了解一些佛法 根本的道理 這樣子而已 這個是判教 這個是總持 可是真正要去實踐 //的時候 實踐之前 //也要有實踐的理論 這叫做什麼呢 這叫做實踐行的理論 這個天台也有 所以理論分二大部門 一個是總持佛法 //那個部門 一個是依於這個總持 為了達到實修的效果 所衍生出來的 //一個實踐的法門 實踐的理論 所以一個總持的理論 總持佛法的部份 解門有分總持佛法 //的部份 也分一個實踐理論 //的部份 這二個形成了佛教解門 //的二大支柱 一般來講我們講到解門 都把它想成是一個 //實踐佛法的理論 叫做解門 其實不盡然 對於佛法的總持 對於佛陀所教導我們的 宇宙人生的一種概括性 或是總綱式的理解 其實它本身 //也是一種解門 不過這二者 實踐性的解門 實踐的理論 跟所謂總持佛法的判教 這個思想 這二者沒有斷然的分別 因為你要先有判教 你才能產生實踐佛法 //的理論 要不的話 你不曉得理論在那裡 理論在那裡 你比如說 你得要了解佛法有空 有藏.通.別.圓 那你才會知道說 我要直修圓教 那實修圓教 依於它的理論 我要怎麼修 修的理論才建立起來 那要不 你要不先來判教的話 你連怎麼修的方向 你都還沒有搞清 你說你怎麼可能產生 //圓教的修行理論呢 這沒有 前天我跟一位法師 教你們比丘戒的法師 在聊天的時候 他就說現在的南傳人 這樣有初禪.二禪了 這樣修這樣修 好像很好 如何如何 奇怪 怎麼中國都沒有 那我就跟他講 那我就跟他講說中國 中國是大乘的佛法 大乘佛法呢 對於宇宙人生 //理解的方式不一樣 因為這不一樣 因此他修行的理論 //也就不一樣 所以他不強調什麼 修初禪.二禪 //三禪.四禪 他一定會有這個禪定 //的效果 但是他不是從初.二 //三.四禪這樣修上去的 那我就舉個例子 比如說禪宗 禪宗常常講呀 六祖大師一開始就說了 禪不在坐 那我請問你 聲聞人修初禪二禪 //坐不坐 一定坐 是不是這樣子呀 有 一定要坐 他雖然有行禪行禪呀 一定先在坐禪當中成就 有利益他才這樣 那禪不在坐 那麼再進一步的說 禪非禪定 然後再來說 聲聞人說要持戒 持戒.修定.發慧 六祖大師說 //心平不用持戒 我告訴你心平不用持戒 那倒過來說 //心不平要持戒 對不對 那麼更深刻的講 心什麼時候沒有平 心一向都是平的 聲聞人還要修不淨觀 //來捨什麼 來捨貪愛 大乘的佛法理論裡頭說 一切法如 一切法如實相 不動.不退.不轉 既然不動.不退.不轉 無所有性 不生不滅 法爾如是 那如果是這樣子的話 天底下有那一件事情 //是生起惡法 你起的那一個念頭 //是叫做惡念 沒有啊 所以心經上講不垢不淨 聲聞人講說 我們有輪迴 所以我們有十二因緣 有生有無明緣行 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入 六入緣觸 觸緣受 受緣愛 愛緣取 取緣有 有緣生 生緣老死 老死憂悲苦惱 所以最後只有老死苦惱 可是心經上講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連無明沒有 那幹嘛還修個法 //來讓無明盡呢 所以也沒有無明好盡 既然無無明 也沒有無明好盡 聲聞人一開始認定的 //人生宇宙的道理是什麼 認為宇宙人生是輪迴的 是有無明的 有無明就有苦 所以要離苦的話 就得要斷無明 離苦才能得樂 心經上明明講無無明 那無無明 //你那裡要去離無明 他對宇宙人生的認知 就是根本沒有無明 他沒有無明 你教他修離無明的法嗎 沒有辦法 所以你看看 對宇宙人生理解 //的方式不同 也就是我剛剛說的 對佛法的總持 //判教的立場不同 判教的立場不同 會使得他產生了修行 //的理論會不同 所以有人一直要堅持 一切人都要修四念處 說觀身不淨 極樂世界 //要不要修觀身不淨 因為他的身體 //是蓮花化身 還不淨 那阿彌陀佛就不淨了 是不是這樣子呀 觀心無常 那伽常在定 還有什麼無常 起心動念才有無常嘛 是不是這樣子 佛從來就不起心動念 那來的無常 那怎麼觀心無常 觀法無我 一切法皆如 非我非無我 那裡還有無我呢 無我是對我說的 所以你看看 這樣子的修法 你怎麼能夠跟聲聞人 //一樣修苦空無常無我呢 所以他對宇宙人生 //的認知就不一樣嘛 所以說 這對佛法 你要是不能理解的話 你連修你都修錯 你連講你都講錯 因此對佛法的整體理解 會影響著你怎麼去修行 那怎麼去修行 因此就產生不同修行 //的不同修行理論 是不是這樣子 譬如說 聲聞人認知為人生有苦 有愛必有苦 有無明所以有輪迴 輪迴是宇宙人生 //的真實相 所以他要破輪迴 破輪迴 輪迴的真實相就是無明 因此要斷無明 而無明最主要的 //就是貪愛 所以要破貪愛 貪愛最強烈的 //就是男女的貪愛 所以要修不淨觀 因此不淨觀謂之為什麼 二甘露門 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呀 是不是這樣子 他對宇宙人生的了解 //是這樣 衍生出來的修行方向 //是這樣 好了 當修行方向是這樣 他就又產生了什麼 產生依於要修不淨觀 //的理論 那理論就多了 觀腳指 觀死人 觀頭髮 修四禪 修一禪二禪三禪 到四禪的時候 到三禪的時候 //看到身體 如開腸剖腹 能夠看到三十六物 現見無常 好呀 這樣叫做什麼 這樣叫做證得無常 證得無常就捨離貪愛 捨離貪愛就沒有無明 沒有無明就離了輪迴 他說這樣叫離輪迴 這是聲聞人 他對宇宙的認知是這樣 所以他就產生了 //這個修行的方向 依於這個修行的方向 就產生了 //一個修行的理論 而這個理論 就是我剛剛說的這樣 譬如說這樣子 但大乘是不同 大乘人是說 一切法皆如 真如實相當中 不立一切法 所以說不垢不淨 那現在是不垢不淨 乃至我修得四禪 去看到我三十六物 那有什麼意義 三十六物沒有乾淨 沒有不乾淨 那就好像去看什麼 就好像好奇 去掀掀人家棉被的下面 //是什麼東西 沒有東西 那你去掀它幹什麼 沒有意思 他不會這樣修的 他不會企圖 //去開三十六物來看 他也不會企圖去 說鼻涕是髒的 鼻涕要是髒的話 你看那個誰 那個金山活佛 //他可以喝餿水油 他可以喝那個石灰水 是不是 他已經不垢不淨了 所以他對宇宙人生 //的認知 他不認為貪愛是苦 他也不認為輪迴是真實 他也不認為貪愛 //是造成無明的根源 甚至於他根本就不認為 //有個無明好產生 那要這樣子的話 你說他怎麼可能去修 //所謂的二甘露門呢 他不會 既然不修二甘露門 他也不急著去修 //所謂的四禪 他要幹嘛 他要去找 他要去承擔當下是如 如果當下是如的話 那不假造作即是佛法 那不假造作 我還修什麼行呢 那不能修行了 那怎麼辦 就坐在那兒 就是默照 默照當下這一念妄心 這妄心非妄 他還是真如心 妄心非妄 只是在迷曰妄 在覺曰真如 可是迷者非迷 因為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無明盡者為聖人 無無明因此沒有凡夫 無明是凡夫嘛 無無明就是非凡夫 無凡夫 所以假名為妄心 假名為妄心 好那就坐在那裡 幹嘛 你要特別去修禪定 問題是本來就如如 那裡還有什麼 //是禪定的呢 我要拿禪定來幹什麼呢 沒有幹什麼 所以我不需要修禪定 我只要什麼 當下直看那個什麼 一念妄心的真如相 //就好了 一念妄心具足一切相 一切功德 這樣就可以了 所以要坐在那裡就看 你說我會打瞌睡 打瞌睡是不行的 不可以打瞌睡 但是你就打妄想 打妄想就看妄想 就怕你不打妄想 不打妄想就變白痴了 或變木頭人 打妄想的時候看它 觀察這一念心的起處 有來處沒有 有去處沒有 萬法到底是由心而起 還是不由心而起 如果萬法不由心而起 那麼心跟萬法了無關係 是不是這樣子呀 那你何處覓心呢 心是依萬法而生的 你要是心跟萬法 //沒有關係 換句話說心在萬法之外 那麼心是孤立的 心是孤立的 如果心是孤立的話 那麼你的心 為什麼會給萬法 //所影響呢 這樣就壞緣起性 所以心 //不應該在萬法之外 萬法不會跟心沒有關係 可是你又這樣推敲 萬法是在心之內嗎 換一句話說 是心產生萬法的嗎 如果心產生萬法的話 心就是萬法的第一因 最後跟畢究空義相違 所以說萬法跟心無關 跟緣起性相違 萬法如果在心當中 萬法即是心所產生的 那麼心是萬法的第一因 又跟畢竟空義相違 那這樣萬法跟心 //是什麼關係 你看人生活在這個世間 就是心跟萬法 //的關係而已 心跟萬法的關係 你的身體 //也是萬法之一嘛 外在的好壞 //也是萬法之一嘛 你在想著明天的煩惱 //也是萬法之一嘛 那這個煩惱 //是在心內還是心外呢 如果是在心內 那麼心產生萬法 是不是 心外無法嘛 那心產生萬法 那麼心為萬法的因 那這樣子的話 那萬法的因就是心 那心就是萬法的本因 那萬法本因的話 不是在正覺精舍 是什麼呢 是怎麼樣 它是跟畢竟空義相違 畢竟空義不立一個因 是不是 如果心是萬法的本因 那心又以誰為因 是不是這樣子呀 萬法都要有因的 那心又要以誰為因呢 所以這個推敲 //是不可得的 好 你這樣一觀察你會發現 當下看這一念妄心 我有妄心也有萬心 可是這個妄心跟萬法 //是畢竟不可得 於不可得當中 //二者是什麼 二者都入中道實相 所以一心即是萬法 一念即是三千 這樣子的修法 //是不能在禪定中修的 所以必須要在他 //起一念妄心當中 一路看下去的 你說不能在禪定中修 當然說的也不對 應該是說 他不是直接去求禪定 //來修它 是一路一直看這個妄心 一直看這個妄心 有沒有禪定 //是不關重要的 你有禪定也可 沒有禪定也可 目的是在這裡 修法的重點也是在這裡 跟聲聞人先修一個禪定 然後刻意的去看到 //現見那個無常 要去觀那個色相 觀十六背捨 這種的觀法 //是完全不同的理論 是當下去承擔這一念心 是什麼呢 是佛性 這一念心是佛性 再一路去找尋 那就是要去參的 那個不是從禪當中起的 起的觀察 那是去參 參這一念不可思議 因為心即是萬法 完全是不可思議 它沒有語言可說 沒有語言可說 你難道還要用禪定 //去看嗎 不可以的 禪定還是一種語言 禪定當中 於定當中所生起的觀察 還是一種語言 它是不能被觀察的 如果能被觀察 //就有能見跟所見 就有什麼 觀察之後的所得 心經上說以無所得故 無有恐怖 菩提薩埵 以這個無有所得的力量 //而證得什麼 證得什麼 證得究竟的 //無上正等正覺 你還要去觀察一個對象 這種觀察的本身 //就是一種符號 那就是有所得 所以你看看 你對大乘的 不 大乘的佛法 大乘的理解 對宇宙人生 //是理解為一種實相 並且理解為一種 //不可得的 身心的一個不可說 //的一個中道實相時候 它所產生的修行理論 就不會像聲聞這樣子 刻意的修禪定 然後在禪定當中來觀察 一個境界 不是這樣的 因為它不希望透過觀察 //而得到佛法 觀察一定是透過理解的 而理解一定是怎麼樣 一定是可說的 一定是有經驗為依據的 而真如實性是沒有經驗 //可以做為依據的 所以那叫做不可思議 //中道實相 那要進入那個不可思議 //中道實相 唯有去參 這個參就是一再的內求 一再的內求 當一切的語言符號 //都不可得的那一剎那 你的妄念乍謝總體現 妄念乍謝總體現 那妄念乍謝 你不要把它想成是禪定 禪定本身是有一念 不起念謂之念 無念謂之念 這無念之念 這無念的念 它本身就有一種妄念 本來你是不會有妄想的 那幹嘛修禪定 你現在不了這個真實義 你刻意再去修一個禪定 讓你的心止於不動 這本身就是一種妄念 它還是不能進入 //中道實相的 所以禪宗根本不容許 //你修入禪定 不 至少不容許你 //修入甚深的禪定 他會剎那定當中 一剎那之間照見實相 夠了 它是運用剎那定 剎那定你了解嗎 你看看 那個智者大師 誦經的時候 誦經不是在修定 對不對 不是在修那個數息的定 是不是 當然誦經它是隨文入觀 隨文入觀當中自然有定 對不對 這個有定 這種定是剎那剎那剎那 //的在隨著文 在理解在理解 在理解 理解理解 理解到什麼呢 到真供養是真精進 是名真法供養如來 那一剎那 那剎的定進入了什麼 進入了甚深不可思議 //的中道實相 他就在那一剎那進入定 然後一進入之後 進入整個法義的思惟 這種思惟 說思惟也不對 是進入整個法義的認知 他不能思不能惟的 就怎麼樣 海你是無法描述的 我把你丟進去就知道了 你就知道海的樣子 //是什麼 懂我的意思嗎 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 但是你必須飲水 你利用那剎那定 趣入那個什麼 趣入那個法水當中 你去喝 你不能思惟 你不要講 水拿起來就喝 不要講就喝 喝了你也講不出來 //是什麼味道 也無法描述 你甚至於沒有辦法描述 //你喝的動作 喝的對象 跟喝之後的感覺 這一切都沒有辦法描述 各位呀 這就是大乘衍生出來 //的理論修行方法 修行的理論 現在的人真是可憐呀 沒有人講解這樣的道理 然後他也看到大乘 //好像不能修 他也不了解大乘 //的判教的道理 也更不了解大乘 //修行的方向 因此他根本就不會了解 依於這個修行的需要 而產生的修行理論 //是多麼的高妙而可行 他又不知道 然後就怎麼樣 就說反正都是佛法嘛 那往旁邊一看 有那個什麼呢 人家修禪定好好呀 那我趕快去 那個就是佛法 我就要拿這個 //來修我的大乘佛法 現在有一些人 //也是這麼說的 好不好 很好 總比他去搞怪 //來的好一點 總比他去怎麼樣 誹謗大乘來的好一點 但是我告訴你 中國的祖師 依著法華經說的 //正直捨方便 不再用那種方便 因為那種方便是歧路 頂多到通教 連別教都不可得 你不要以為 //那是進入別教 別教都不可得 別教就是見到實相 那是不可能見到實相的 那只在空觀當中 //打轉而已 在空觀當中打轉而已 好 所以說 他為了要直了佛乘 修行的方法 //就開始不一樣了 他怎麼修 誦經.拜懺.修福報 觀察自心 有空的時候去禪堂坐禪 沒空的話就做事 二個都一樣 再沒空的話 就生煩惱 也可以 偶爾去看看病 只要你隨時觀察心 就是這樣修的 你說 如果照法師這樣說的 那就賺到了 這個這樣我都可以的 你就是要聽懂 //你才敢承擔呀 這種人 //如果是知道的時候 淨土真宗說 阿彌陀佛都給我們了 我們都能往生了 我說好呀 那你就去往生嘛 那他要問我的話 我說我也跟你一樣信仰 信心決定 但是我比你不同的就是 因為我太相信阿彌陀佛 信到我可以不用去往生 這個可不是講大話 說我不要往生 我要怎麼樣 我要生生世世 //再來行菩薩道 我可沒有 我還是要求往生 但是我太相信了 信到我可以不用往生 那又不同 你又轉出來了 到那種程度 所以說到那種程度 //就是承擔 承擔的意思就是說 阿彌陀佛已經 我信阿彌陀佛 已經不是他給我 //不給我的問題了 是我已經知道 一切都不用再多講了 是這樣 有往生沒有往生 //我已經不重要了 我就是去輪迴 去到地獄裡頭輪迴 我也都清清楚楚了 所以你看禪宗 你說我剛剛這個修法 //很容易嗎 禪宗就是這樣子 禪宗就是這麼修的 你看 禪宗什麼事都可以幹 是不是這樣子 當然殺人放火 基本上他是不幹的 那麼他基本什麼事情 好像看起來 //他很不拘泥的樣子 其實他非常警覺 他隨時在承擔 //那個佛法的 所以他坐禪的時候死了 放在炕下面 下輩子再來 下輩子再來 很簡單 下輩子再來 沒什麼好擔憂的 下輩子再來 為什麼 信心堅固 我信你到底 生生世世我信你到底 信誰 信誰 信釋迦佛所說 也就是信我自己 //的真如實相 但是以前我老覺得 這些禪宗的人 //也未免太狂傲了 竟然如何這那的 但是你漸漸研究天台 你會發現 還真是如此 他這種信心 //一點都不狂傲 最謙卑了 最真實了 好 這就是不同的修行理論 看到沒有 有沒有看到 有沒有看到 所以說對於佛法 //的不同認知 產生不同的修行方向 也就因此而有了不同的 //修行理論 所以天台的教法 //重點就在於 不同的修行認知 不同的佛法認知 而所謂的 不 不 就是天台的教理內容 最重要的這二大支柱 一個就是對佛法的總持 第二個就是 //依於這個總持 所產生的什麼 不同的修行方向的理論 修行方向 而依於這不同的 //修行方向 產生了不同的修行理論 屬於修行理論的解說跟 就是跟什麼 跟這個對佛法總體理解 //的解說 這二大支柱 形成為天台解門的內容 我剛剛已經 //做了一個什麼 做了一個補充 同時也做了一個例子 來給大家再說明 這就是在講修行的內容 好 我們現在來看看這個 這個什麼 化法四教 倒回來看 化法四教 庚二裡頭 庚二結束之後 //到庚三之前 我們會補充一個補附 補附圖 補附表 補附表就是天台四教 //比較的簡表 這裡頭我們快快的 //把它恢復一下 什麼叫做四教 就是 從下面看起來 //就是藏通別圓 它要怎麼比較呢 從釋名四諦 解釋它的名稱 為什麼叫做圓教呢 就是圓妙.圓滿 //圓足.圓頓 說佛的境界 不共三乘的位次 看到沒有 他沒有位次的 他沒有位次的 怎麼講沒有位次呀 怎麼講沒有位次呀 如果說有個人說是總統 但是他穿著 //老百姓的衣服 也去什麼 應徵考試 考上了之後又去做什麼 又去做小官 小官又升官 升官之後再升官 最後升到做總統 這就是有位次的 他自己的總統衣服 換成老百姓的衣服 而去從基層幹起 可是要是有一個人 他現在穿著乞丐的衣服 可是他內底裡頭 他是總統的身份 那麼那一天 他出來逛一逛完了 微服出巡完畢之後 回到皇宮衣服一脫 一轉身就是皇帝了 就是總統了 他沒有位次 他當下就是 這樣懂嗎 懂意思嗎 那咱們呢 那咱們就是要修這個行 圓教人就是修這個行的 幹嘛 把那個乞丐衣服剝掉 露出來的 露袒袒的就是什麼呢 就是佛性的本具的東西 懂意思吧 他不是什麼 忘了自己的佛性的珠子 然後慢慢地去修 慢慢地去修 這樣有位次 這不同 這樣知道了吧 我講很多遍了 你說 主任都這樣講 我們都不知道怎麼去修 我就告訴你 那個就是不能怎麼修 那你就是好好地去誦經 好好地去拜懺 好好地去累積福報 經一直聽一直聽 這種大乘的經典 //一直聽一直聽 一直去了解 一直去理解 然後慢慢學會承擔 平常的時候參一下 誰在煩惱 誰在貪愛 誰在那邊搞怪 在那邊放不下 誰在那邊吃飯 吃得無我.無人.無眾生 無壽者相 吃得都忘了什麼 什麼都忘光光了 誰 誰在那裡幹嘛 老是這麼反問 就問個誰字 你說你是不是 //在教我們參禪 沒有 我沒有教你們參禪 但是這個方便 這是一個方便 對不對 你老是在那邊亂幹一通 你一定要想 你要問誰 你就這樣問 人家法師不是說了嗎 這不垢不淨的 沒有什麼可貪愛的 那麼到底誰在那邊貪愛 那皮膚真的那麼可愛嗎 那皮膚下面 //是紅通通的血液 那我真的要愛嗎 就這樣問 它能夠破除很多的煩惱 圓教是這麼修的 我要去修禪定好不好呀 修禪定等一會兒 你先把這個道理弄懂了 你去修禪定 才不致於被它轉走 但是我就要再問你了 你為什麼不定 你到底為什麼不定 怪了 為什麼不定 你看那個男女 //在貪愛的時候 他們定不定 他們很定 他們都忘了旁邊的人 是不是這樣子呀 他們在打電話 他們在互通款曲的時候 他們是一心不亂的 //在聽對方的話 是不是這樣子呀 聽入心坎裡 生生世世要追著他 是不是這樣子 他做得到的 你為什麼做不到 你沒有那個意樂 你對大乘沒有那個意樂 你對你自己的存在 沒有真實的承擔 所以你就變這樣了 你就打混 你就心外去求了 所以在問誰 我明明有 怎麼跑了 是誰 我明明有啊 怎麼跑了呢 問一下 就這一些 好 那麼圓教是怎麼修的 釋名這樣子 那別教是什麼呢 就是教理智斷這些 行位因果都是別 這以前講過了 別別有階位 但是為什麼在這裡 //特別講階位 講這些階位呢 是因為說它也同見 //中道實相 只是說 只是說什麼 教理智斷這一些 //都不是最究竟的 他要一層一層的上去 它了解中道實相 可是得到這中道實相 它是一步一步的得的 這個跟圓教又有差 但是它終究是中道實相 //三觀等持 一心三觀 不是現代修阿含行的人 或者是通教人 通教人是做不來的 是沒有這個東西 通教人怎麼樣 只知道空 一天到晚講性空緣起 緣起性空 乃至於嘴巴也講什麼 十八空畢竟空 他也把大智度論拿來讀 可以不可以 可以 這些人也是了解 但是空 他只了解到緣起性空 //這樣而已 他怎麼拿大乘經典來解 都是解緣起性空 那都是通教人 還有空而不空 當下即是 那樣子那個是什麼 那個就是空 肯定是空 但是又不空 那才是真正究竟之法 那不是如來藏 不是第一因 不是梵我 我一再的說 那個跟那個毫無關係 它是非因.非緣 //非因果法 非青.黃.赤.白.黑 梵網經一再提的 //那個道理 就是這個 所以通教人是不了解的 到了通教已經就是 對於中道實相 //已經隔礙了 隔閡了 這裡要註明一下 通教以下不了中道實相 那麼好 通教是通前藏教 通後別圓 為什麼通後別圓呢 因為他終究 //是根性比較利 將來被開導之後 直接從空性理 直接進入到不空性的理 所以從空觀進入三觀 他是容易的 藏教人幾乎不可能 懂嗎 但通教人可以 所以說通前藏教 通後別圓 但他還可以經過 //佛的薰陶繼續再來學 所以三人同以無言說道 體色入空 三人同以無言說道 體色入空 這個三人 是那三人 通教菩薩 還有呢 通教辟支佛 通教羅漢 那麼再來呢 藏教的名稱是怎麼來的 經律論三條截然不同 條然不同 經律論三條然不同 這樣謂之藏教 藏教學者 這個法華經上 //提到這個字 所以天台 //就拿這個謂之藏教 把它名為藏教 就是現在講的阿含人 南傳人 那個四諦呢 我們也講過了 無作.無量.無生.無滅 那麼修觀呢 圓教是一心三觀 到別教來降為次第三觀 通教是體空觀 那麼藏教是析空觀 複習一下 那麼化機 你看看 你看看 化機就是所化之機是誰 所化的機就是化導之機 就是你要有那個根機 你要有那個機緣 你就被化導了 怎麼樣 圓教的話 藏教的話 我們從下面看 藏教的話 藏教所化的機 根機是誰呢 是正化二乘 是旁化菩薩 佛陀當時施教 //就是正化二乘 施藏教就是正化二乘 可是可以旁化什麼呢 旁化這個通教的菩薩 到了他講通教的道理 //的時候 又是來正化菩薩 旁化二乘 這裡頭在般若經 //就也可以看得到 某一些早 某一些什麼呢 小部的大乘經 大乘的經典 也可以看得到 旁化二乘 它特別提到這個 這個什麼呢 這個羅漢應該要發心 度化眾生 但他也稍稍提一下而已 他知道羅漢不想聽 稍稍提一下 旁化 再來別教的話 //是次第三觀 這三觀先修空後修假 再修中 然後再修中 再修假空 乃至於這麼樣子 階次而上 唯有圓教一心三觀 空假中三觀 當下一看 一念心就知道了 一心 要這麼清楚 自然知道一心三觀 所以一念也就三千了 你要知道 一心三觀 了知空不可得 有不可得 乃至於空有雙泯 亦不可得 是空而不空的中道實相 當他了解這樣之後 同時都一起了解了 這種一起了解 //就是一心三觀的內容 一心三觀的內容 所以說到了圓教的時候 是怎麼樣 這個當體即佛 按位接通 當體即佛 他了解這個佛當體就是 可是按你的位 為什麼 因為通教人 //是凡夫修過來的 他還是煩惱未斷盡嘛 習性還很重 看你的習性斷到那裡 就按那個位把你接過來 安在什麼 安在六即佛的那裡 懂我的意思吧 所以六即佛是什麼的話 這個下一堂課 //我們會提到 那麼加被 圓教加被界外利根 別教界外鈍根 乃至於通教是界內利根 藏教是界內的什麼 鈍根 所以你要做的話 當然起碼要做到 //這個界外的鈍根 先出三界再說 人家笑我鈍根 無所謂了啦 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呀 但得見彌陀 何愁不開悟 鈍根就鈍根嘛 是不是這樣子呀 好像阿輝 //都可以當總統 所以說那有什麼關係 竹下等 竹下有 你看那個老阿輝有戽斗 你看我們這個年輕 //的阿輝也是戽斗 好 那麼就加被是這樣 道樹如何啊 就是指著是什麼呢 指著它的表法的意涵 中道實相當中 它示現的 譬如說 他在極樂世界所示現的 //這個圓滿的相貌 藏教是什麼樣子的 //法身座 藏教是什麼 道樹 道樹是什麼道樹呀 木菩提樹 那麼通教是什麼 七寶菩提樹 別教還是七寶菩提樹 是不是 因為他們是怎麼樣呢 在證得空性的立場上 //是接近的 所以還是七寶 這是經證的 圓教是什麼 是什麼 道樹是什麼 對了 究竟登涅槃山頂 已經到達那座山 就已經進入涅槃了 可是路還更長更長 再來法座 那麼圓教的人 //以什麼為座 虛空為座 法華經上 //不是這麼說了嗎 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 那個法師品裡頭 忍辱為衣 然後什麼為座 以法空為座 那麼以什麼為室呀 大悲為什麼 忍辱衣啦 那麼坐法空座 那麼好像以大悲為室 還是什麼為室 是這樣子 所以說這是法座 這是虛空 再來別教是什麼呢 大寶華王座 華王座 通教人用天衣 //摺起來為座 這是天人現的 那麼藏教人 就是我們這一世的 //釋迦牟尼佛 在印度的尼蓮禪河旁邊 想一下還記不記得 尼蓮禪河旁邊有女神廟 我們還在那個橋頭下來 那輔導長還說他不下來 有沒有 那我們就一群人 //在那裡照相 還記不記得 我們看到尼蓮禪河 //好寬好寬 好淺好淺 對不對 沒看到半滴水 是不是這樣子呀 還記不記得 現在講尼蓮禪河 //就怎麼樣 真實的東西在那裡 而且還特別記得輔導長 //沒下車 開玩笑 那麼好就是什麼 就是他在那邊 //坐在生草座上 然後怎麼樣 對天發誓 若不開悟不起座 死了算了 簡單講就是這樣 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呀 就是禪宗那樣子 對法的這種堅持 那麼三身 圓教人是清淨的法身 才能進入圓教 或者是圓教 //才能現清淨法身 這個別教是圓滿報身 剛好是四種 那麼這個通教 //剛好是什麼 帶劣什麼 這個是什麼道理呀 名字很怪異 應該是勝應身就可以了 但是勝應身是什麼呢 是夢中加持你的 那叫勝應身 最莊嚴清淨 //飛來又飛去的 那麼什麼叫做 //帶劣勝應身呢 就是通教人 //他看到的這個 這個什麼呢 這個佛像 他可以現在 //這個娑婆世界當中 但唯有他們的眼睛看到 是更光明更高大 更高大這樣子 好了 但是他終究還是不 //離這個世間相的 所以有帶劣 帶有劣法懂意思吧 不是最完美無缺的 佛一定要完美無缺 但他示現在這個 //凡夫眼前的時候 就沒有辦法完美無缺 再來是藏教 這丈六劣應身 一個是勝應身 一個是劣應身 勝跟劣是相對用 好 那麼這樣子就了解 那麼圓教斷惑 四十二品無明 別教是十二品無明 通教所斷的惑更少了 這怎麼樣呀 這怎麼樣呀 這個帶劣的勝應身 不 這個正習俱除 但是無明還沒有除 那麼這個正習都除了 再來這個藏教人 三十四心斷見思習氣 這個以後再看到了 好 那麼這一部份 我們就了解到 //四教的意涵 有這樣的意涵 天台的教理說明 它的本身 它具有這樣子的 //二大支柱 是這節課 //特別跟大家強調的 接著呢 接著我們來複習 //關於什麼呢 關於它修行理論部份 修行理論 其實天台 //非常講究禪定的 剛剛法師你不是講 //不注重禪定 我的那個意思是說 你根本就不了 //大乘實相的修法 你這麼去修 光修禪定的話 那簡直還妨礙你 但也並不是說 //就不能修禪定 但是這個時候修禪定 就不至於讓你走入歧路 隨時就抓著目標在那裡 這個是重點 這樣了解嗎 所以說還是有禪定的 再來就是說 天台家的禪定 除了在深山裡頭 修的禪定以外 他在講經說法 他在做事 他在看經 本身誦經 這些都是在什麼 學習向於禪定 心不動搖這個方向去 心不動搖這個方向去 所以這個也是一種什麼 也是大乘修定 //的一種善巧法門 善巧法門 當然還包括了民族性 種種種種 好 那麼附件一呢 一念即三千三止三觀 //三解脫 這已經呢 這個表解 這個已經 三解脫三諦 三實相 這些道理也已經講完了 那麼現在附二 我們來看看那個附二 三止三觀的簡表 圖表 三止是那三止呀 體真止 然後方便隨緣止 再來呢 息二邊分別止 糟糕了 這個三止怎麼沒有 這個體真止 //怎麼沒有那個什麼 藏教人的止 藏教人的止是什麼止 藏教人有沒有止呀 藏教是析空觀 照說應該要有一個 //析空止是不是 我告訴你沒有 他析空完畢之後 就了解那個體是什麼 是什麼 是空性的 所以他不要再來一個 析空掉那個禪定 //的那個體 懂意思吧 所以說這個 它只有體真止 體真止就包含一切 他能理解佛法 他能理解佛法 體真止是已經最強了 緣起性的東西 他能夠暫時的放下 這已經不容易了 所以體真止 所以你就這樣想好了 寫好了 體真止上面 //就寫藏通二教 藏通二教裡頭 //都包含有體真止 至於方便隨緣止 息二邊分別止 不過這個跟空觀三觀 //也可以對照出來 這個藏通二教是空觀 那麼方便隨緣 你要面對一切的境界 你都方便隨緣 不為心所動 這就是要怎麼樣 這就是要假觀 也就是別教的人 也要開始修了 那麼乃至於 //息二邊分別止 是中觀 是圓教人特別去修的 特別去修的 好 那麼這一部份 以下的內容就容易了 三觀有那三觀 三德又有那三德 三智又有那三智 三諦又有那三諦 這些都能理解 好 這一節課 馬上就補充完畢 //這一部份 下一節課我們就要翻到 //七十一頁 不是 不是呀 這跟你們無關 就是翻到那個什麼呢 翻到那個戊五 本來是寫戊四 後來改成戊五 性具思想與性惡說 這個我們好像講過了 //對不對 是講過了 那麼我們再補充 //那個丁三的部份 丁三部份 佛身.佛土論 天台家認為佛身佛土 //有什麼樣子的差別 各自有什麼樣子的內容 這個 這個我們可以看到 //天台之佛陀觀 那麼戊一是什麼 本跡二種佛身觀 有沒有 應身都是跡 就是釋迦佛示現的跡象 那本呢 那本在常寂光當中 唯一中道實相 等你修得的時候 就能看得到他了 或者修得很好的時候 你也能夠看到他 然後再來 本跡要有佛觀哦 那麼剛剛這個 從講義呀 三德祕藏 //所依之法報化三身佛 這個法身.般若身 //解脫身 到底有那一些內容 今天時間已經到了 我們下一堂課 //再跟大家講一下 好 我們現在迴向下課 向下文長 復於來日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