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入門第134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天台宗入門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淨人、居士 大家午安 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 講一些天台觀法的 //一些名相 為能觀之心所觀之境 乃至十乘觀法的名相 這約略的跟大家提一下 我們從這個附錄 那一篇論文的表格 總表裡頭 大體上可以看出來 這個一心三觀 //跟次第三觀 別教義 還有圓教有三觀 相互的關係 相互的關係 那麼其實 別教怎麼樣子 其實別教有三觀空假中 那麼呢圓教裡頭的三觀 其實已經不能再說 //空假中了 它已經是一心三觀 是一心當中具足這三觀 那麼理論上說 它到底是空觀 還是假觀 還是中觀呢 這個就不能這麼說了 但是我們還是方便的 怎麼樣 我們還是方便的 //去理解它 那麼空假中三觀 那要怎麼方便理解呢 從別教了解起 那別教呢 就是有次第 那麼一一觀上 觀上來 所以它這樣子呢 就讓我們有機會 //去了解什麼空觀 什麼假觀 什麼中觀 那麼在上一節課 //裡頭提到 已經有提到次第三觀 來理解的文 來理解的基本道理 但是我們不妨親自 //來看一看 這摩訶止觀又是怎麼來 //解釋介紹它的 這個就是要看看 那邊註解論文裡頭呀 論文裡頭 我們說到那個表格 //2.1.1 總說的四種止觀 四種止觀接下來呢 它有提到關於一段文 那你看下去就有一段文 這一段文是怎麼樣 就是綜觀智者大師 四十一歲以前的 //三部禪法內容 在論文裡頭 到底是什麼內容 我們不能一一分析 不過直接講出那個結論 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發現 在第七頁 早期的天台禪觀 雖是慧文大師 是西元535年前後呢 他有活動 他不是那個時候出生的 那個活動 還有慧思大師 及智者大師三位 //一脈相承 看那個附錄的 不是附錄了 就是這個論文 那麼自所親修 //親證的結晶 也就是天台禪觀 然而在禪定理論的表述 //與修定技巧的運用上 則仍然以南北朝時代 即已盛行於中國北方的 //聲聞禪法 及羅什大師 所傳的大乘菩薩禪法 //為基礎 那麼配合著 //自所親證的經驗 那麼怎麼樣 而加以綜合性地 //組織整理 這樣子基本上 //還是沿襲著 這個傳來的教典 聲聞禪法的教典 還有呢 羅什大師 //所傳大乘菩薩禪法 這個禪經 //這樣裡的內容呀 而把它綜合的組織整理 所以他是有所本的 很明顯 所以這樣的講下去 此中雖已有天台 //實相禪觀的內容在 但因仍屬 //廣說諸禪的性質 你看釋禪波羅密呀 你就看一看你就會知道 釋禪波羅密也好 或是不定止觀 六妙門也好了 其實六妙門 在釋禪波羅密 //也已經有提到了 其實也有提到 那麼它們這些禪法呢 其實都是傳來 從西域印度傳來的 //這些禪法 數、隨、止、觀 //還、淨 這些都是西域傳來的 那麼他把它整合 故並未凸顯天台禪法 //不共他宗的原創性特質 但其實他經過整理之後 //已經有原創性了 我們講原創性呢 特別是對照於摩訶止觀 摩訶止觀呢 這是大師 //在五十七歲的時候 講於荊州玉泉寺 你看看前面那個表 你就可以知道了 荊州的玉泉寺 那他才總攝了 //前面三部禪法的內容 而將之完整地納入 //中道實相觀的那種 大乘禪觀體系當中 從而徹底彰顯了天台宗 //特有的圓頓止觀的禪法 其實你是要知道哦 在五十七歲以前 天台大師 //所造的三部禪法呀 就是釋禪波羅密 六妙門還有小止觀呀 這個小止觀其實就是 //釋禪波羅密的別行本了 簡單的別行本 其實它裡頭 也可以這樣的講 其實它已經多少具足了 //摩訶止觀 就是圓頓止觀的 //一個概念 但是他那個時候 //還有什麼呢 還是有次第義 釋禪波羅密呢 它還是修 它修的是一心三觀 可是要怎麼修呢 它先用一般的禪法 //來做為一個修入的方便 修入的方便 所以它是所謂的 //這個漸次止觀 可以說是 應該說是漸次止觀 它是以一個傳統中的 //如來禪 那種止觀的做為前方便 你譬如數息哦 那數完息了再隨息哦 那麼止 然後再修觀 然後修還淨 像這樣子的修法 其實都是在修一心三觀 都是修一心三觀 我們說四部止觀呀 天台的四部止觀 都是修一心三觀的 一定要記得 不過是修一心三觀的 //方便不同而已 有的就怎麼樣 有的就直接的修 圓頓的修 就是除了用拜懺 //做為方便 禮佛做為方便以外呀 他靜坐下來 數息他差不多 //數息一百次 數一百次 //就是一到十數一次 一到十數一次 那總共是數十次 那這樣就開始直接什麼 觀察現前介爾一念心 剛剛我們在那個 //總圖上面所看到的 觀察這個 //陰入境的什麼呢 的三諦圓融 直接就這樣觀了 這種的觀法 //它不一定是用分析的 它可能是讓一念心 //止於當下 然後觀察 //這一念心的本質 就這樣子觀 可是如果是釋禪波羅密 //就是不同 它可能先教你修定 然後定到某種程度 //再慢慢的怎麼樣 才進入這種的觀法 觀的內容 //基本上還是一樣的 可是卻是怎麼樣 卻是次第上的 //先修前方便 先修那種止的前方便 是這樣子的 所以我們現在先看 //那一段引文呀 天台傳南岳 三種止觀 就是天台大師傳 就是傳承了 南岳大師 //就是慧思大師了 有三種止觀 這是摩訶止觀上面 灌頂大師這麼記載著 那三種止觀是什麼止觀 一、漸次〔止觀〕 它原文沒有止觀二個字 但是為了你容易理解呢 加上止觀二個字 那個中括弧 //就表示我們加上去的 本來它的意思 //是一、漸次二、不定 三、圓頓 後面都有〔止觀〕 你看皆是大乘 都是大乘的教法 俱緣實相 俱緣實相的境界 同名止觀 為三根性 說三法門 三種根性 有的是漸次的根性 有的是不定的根性 有的是圓頓的根性 這說三種法門 但是這三種法門 其實我們看看 今天早上 今天上一節課 //所提的那一個表呢 它都是一心三觀 不要忘記哦 雖然有三個名稱 那只是什麼 三種的根性修法不同 所以就圓教來說 它都是修一心三觀的 那麼下面的文字再看 這是說明了 //天台止觀禪法的總綱 此中如前表所示 就是第三頁那一個表呀 那麼釋禪波羅密 //與小止觀 詮漸次止觀 六妙門詮不定止觀 摩訶止觀詮圓頓止觀 然而三種的止觀 既然皆是大乘的教法 同樣以實相為所觀的境 而且同名為止觀 所以荊溪釋云 應知止觀二字 無非摩訶 即是一心三止 //三觀之止觀也 換一句話說 這個雖然有漸次止觀 不定止觀 //跟圓頓止觀的不同呀 但是都是 //一心三止三觀的止觀 換一句話說 //它們都是修一心三觀的 那一心三觀 其實廣說一心三止三觀 那麼怎麼只說 //一心三觀呢 我們看2.1.2 //這個別釋裡頭 他繼續說下去 他說 那麼他們之間 //有什麼差別呢 都叫做摩訶止觀 無非是摩訶嘛 那摩訶就是大 就是大乘 那都是一心三觀 一心三止三觀的止觀 那麼有什麼差別 而需要別立三法呢 因此摩訶止觀的卷一下 //的地方呀 對這三種止觀的相貌 //各有精要的說明 那麼他怎麼解釋 //漸次止觀的相貌呢 什麼是叫漸次止觀 漸則初淺後深 如彼登梯 所以漸次止觀 //是初淺後深 這個淺是什麼意思呀 是不是說空觀是淺 那麼這個假觀是深 那麼中觀又更深了 那麼就我們一般理解 //空假中 或許是這樣了 但是它這裡講的 //初淺後深 不是說空觀是淺 假觀是深 那中觀又更深 那不是這樣 它已經說了 說是一心三觀 是不是呀 所以理論上不是這樣的 那麼怎麼樣呢 他說又云 漸初亦知實相 〔唯〕實相難解 後面一個〔難行〕 難解又難行 〔而〕漸次 //〔易解〕易行 漸次易解易行 那麼歸戒 那麼這個漸次易解易行 //歸戒是什麼意思 就是漸次易行 那麼就是下面 //應該再加一個逗點 這樣好像比較好 漸次易行那麼歸戒 翻邪向正 止火 所以說漸次易行 那麼這個易解 //是我們加的嘛 漸次易解易行逗點 然後再來歸戒逗點 翻邪向正 止火、血、刀就是三塗 所以加個三塗 達三善道 次修禪定 止欲散網 那麼達色 無色定道 次修無漏 止三界獄 達涅槃道 次修慈悲 止於自證 達菩薩道 〔最〕後〔方〕修實相 止二邊偏 那麼達常住道 是為初淺後深 漸次止觀相 這是因為漸次止觀呢 它都是修一心三觀 我再說一遍 千萬記得 但是為什麼 //它還是漸次的 一心三觀修觀那一剎那 //就是一心三觀 可是真正要在正修之前 他是慢慢調熟的 所以它在 //釋禪波羅密裡頭呀 先教人家怎麼樣 教三歸五戒 如何如何的發心怎麼樣 所以它就說明了 它所謂的漸次相貌 //是怎麼樣子 是說先受三皈五戒 我告訴你圓頓止觀 //連三皈都不甩你 他直接修進去了 就任何一個人 他只要聽懂了 他當下就修 他沒有什麼三皈五戒 慢慢調熟這種概念 所以說圓頓止觀更剛猛 方法更烈 那直接就這樣的修 那麼顯然 我們一定是從 //漸次止觀修 但是修一心三觀就是了 那麼他說翻邪歸正了 就是所謂的三皈依嘛 那麼止火、血、刀三塗 火塗就是地獄 血塗就是餓鬼 刀塗就是畜生 那麼就是三惡道 那達三善道 就是天、人、阿修羅 //三善道 阿修羅某種程度 天修羅才是善道了 人修羅也算是善道 天人的修羅算是善道 是這樣子的 那麼再來 次修禪定 接著修禪定 那麼他怎麼修禪定呢 他止欲散網 欲散之網 我說過了娑婆眾生呀 不,六道 不是六道 那個色界的眾生 色界的眾生 //有二個是最麻煩 欲望重 還有散動心厲害 你看我們的整個世界 //就是這樣 到處就是報紙了新聞了 任何媒體貼的什麼廣告 就是叫你買東西 買東西 有什麼好的名跟利 貼那些當官的競選的 //那個招牌 那就是利嘛 那麼名嘛 報紙掀起來 外面的海報就是利 利益 或者是欲望 就挑動你欲望的 什麼叫做資本主義呀 就是一再的挑動你的 //那個消費欲望 無止境的追尋欲望 這是欲 我告訴你呀 娑婆世界是這樣 那個色界天都是這樣 欲界都是這樣 所以才號稱是欲界嘛 他就是出世來幹什麼 出世來這裡 這個享受欲望的 也不能叫享受 追尋欲望呀 你看有那個種豬有沒有 牠出生以來 長大以後 //就一輩子怎麼樣 交配 交媾 那是不是這樣子呀 那我們人類其實也是了 我們都是為什麼呢 為欲望所追尋 那強烈的欲望 //就是性的欲望 但是我們有時候 //是弱一點了 那買衣服 搞美容 那麼去給那個醫生整骨 那都是什麼 那都是一種欲望 那麼就是欲 那麼再來是散 那麼好欲望滿足了之後 那是什麼 那是散動 有什麼事好弄 有什麼事好弄 沒事就怎麼樣 沒事就叩叩叩 沒事在那裡等車 他也要叩叩叩 他反正就是閒不住 閒不住 有一種病是叫過動兒 有沒有 跑來跑去跳來跳去 我們也是這樣 我們也是過動 我們對禪定的人來講 我們也是過動 都沒有一會兒有空 你沒感覺嗎 除非是要睡覺時 躺在那裡好像死人之外 活著的時候 //都是要找人聊天 摸東摸西了 那整理東整理西了 要不然就是寫東西了 看書了 一定是要搞一樣東西了 你難道沒有看到嗎 是不是這樣 就是散動 所以我們欲界眾生 //很難修定 很難修定 就是散 所以欲界 //就是欲跟散二樣 這二種網呀 拖之不可出 觀察一下看看 是不是真的這樣子 對不對 欲散二網 拖之不可出呀 那麼接著呢 他說呀 那麼他現在止了那個 //欲散之網 離開欲界了 那麼再往上就達到什麼 色界 色界這個眾生呀 幹嘛呢 他在享受那個初禪 //到四禪的什麼 的快樂 他還有微細的色身 所以他還有那個 還有那個什麼呢 那個禪定強烈的快樂 所以叫做色界 微細的色身 你看過鬼嗎 沒有 可惜 那個鬼就是一團氣 有時候你是會看得到 那麼他就是一種 //微細的色身 可能也是中陰身 也是一種微細的色身 但是他不是 //色界的微細色身 色界微細的色身 //只是一團光 很薄很薄 他們彼此講話 //是用光在講話的 因為光的波段相當的多 所以他們的話語呀 是非常的深刻 非常的深刻 所以那個大梵天王 梵天號稱為梵 //一定是清淨的 所以他已經沒有欲望了 沒有色界 沒有欲界的欲望了 所以才稱為梵天王 他還要修禪定 十五界修禪定 他才能夠超越這個欲界 那麼無色界呢 無色定道 無色界就是四空定 空無邊處 識無邊處 無所有處 非想非想處 非想非非想處 這四種定 空無邊處定 識無邊處定 無所有處定 再來呢 非想非非想處定 這種定呢 前面的四禪呀 這個行事呢 是由強而弱 不過還有最微細的 //那種行的心情 所以到三禪是很樂很樂 但到了定的話 純定無樂了 他就定在那兒 所以一定 //八萬四千劫這樣 定在那裡就好像是石頭公 不動 八萬四千劫 //比石頭還要久 撐的更久 定在那裡 那麼這個 //都還在三界以內 那麼這樣子又修定道 不夠 釋禪波羅密 //就是教你這個 這樣還不夠 再捨定道再往前 也不是捨了 定道不執著 就是擁有這個定道 //不執著 再往前修 那麼次修無漏 修無漏哦 他怎麼修無漏呀 就破見思二惑 就是無漏了 無漏就成就了 那麼止三界獄 就超越三界了 達涅槃道 就是聲聞乘的涅槃 那麼這樣子呢 還不夠 還被誘導怎麼樣 慢慢的再來修什麼 次修慈悲 止於自證 達菩薩道 修慈悲法門呢 但這個時候慈悲法門 //是怎麼樣 這個沒有廣泛的度眾生 所以只是心中 //修慈無量心 悲無量心 那麼止於自證 最後證得這個慈悲的 達菩薩道 這個時候的菩薩 這個時候的菩薩 不是什麼別教菩薩 他還是圓教的菩薩 但是他是漸次修過來的 到這裡 那麼最後方修實相 止二邊偏 最後呢 他在這樣的基礎之下 他開始修什麼 開始修一心三觀 你看是搞了好遠 要先證阿羅漢 然後再來呢 修慈悲觀 自證慈悲觀 那這個時候 //才進入修一心三觀 直接就是別教菩薩嘛 你要不要這樣的幹呀 搞到這裡來 //已經不知道是幾百世 幾萬世了 對不對 那圓教就別修了 有沒有這種動作 有沒有這種眾生 有 他方很多這種眾生 現在要有人不修 //天台教門 他也要這樣 他生到極樂世界去 極樂世界還好了 極樂世界圓教菩薩 //會直接教他修圓頓止觀 那要他方菩薩的話 //他就不一樣 他要靠自力 靠自力 那你的習氣是什麼 那你的習氣 如果是這樣修次第觀的 //別教菩薩 那就會有別教菩薩 //再教你 別教的人 就會有別教的菩薩 //再教你 你就這樣一劫、二劫 //三劫、四劫 這樣一路修 三大阿僧祇劫修滿 然後證得什麼呢 證得這個圓十住 信、住、行、向、地 圓十住然後成佛 成佛還不圓滿 就是這樣子 頂多就這樣 就證到那兒 證到那兒 //就被圓教人所接 接上去再繼續的修 圓什麼 圓、信、住 //行、向、地、十地 然後再修入真正圓教 圓滿的成佛 所以這樣的次第修呀 好幾劫哦 等一下我們會看得到 就這樣子 不過這個是由淺入深 他就在他方世界 //慢慢的修慢慢的修 搞不好就是我們 我們現在 //才來學天台的教法 搞不好就是我們 過去世在別教上 //修菩薩法門呀 但七修八修都沒有成功 那麼就來到這個什麼 娑婆世界佛法的補習班 來這個補習班 //繼續的怎麼樣 繼續修我們的這個什麼 圓教觀這樣子 所以這種的止觀 //是怎麼樣 那麼止二邊偏 達常住道 就是進入常住真心 就是進入常住真如實相 那麼是為初淺後深 那麼漸次止觀相 是這樣修的 所以天台大師 //把這一件事情講出來 我們才知道 他方世界 //可能有這樣的眾生 看樣子我們可能 //沒有辦法這樣的修 太慢了 是不是 但是就有可能哦 你還是有可能 那麼他接著就解釋 這叫做漸次止觀 那什麼是叫不定止觀呢 //(體相云) 不定〔則〕前後更互 一下子修後面那個法門 一下子修前面這個法門 看你的需要 如金剛寶 置之日中 這個金剛寶 置之日中是什麼呢 它是一個譬喻了 它是一個比喻 金剛寶 置之日中是比喻 是怎麼一個比喻法呢 這個金剛寶 //就是摩尼珠了 可以講成摩尼珠 那麼這個摩尼珠 //放在日中間 你從東邊看 //就東邊的樣子 西邊看看到西邊的樣子 你任何一個角度去看它 它都是不一樣 但是都是同一個寶貝 這叫不定止觀呀 不定止觀你從這樣的修 你那樣的修 你就修入那個實相 你就修入 最後你就修進去 修入那個中道實相去 可是你偶爾是要這樣的 //修一修 遇到狀況 //你是要這樣的修一修 隨著境界不同 你的修法不同 數、隨、止、觀 //還、淨各種的修法 是這樣子的 所以他就說了 不定者 無別階位 換一句話說 不一定從三皈依做起 所以說你看今天呀 這個也不是批評 就是要這樣講的話 現在有人執著什麼 什麼論了 他說修行要有次第 //要這樣修這樣修 那有人講 //菩提道次第廣論 是不是 他一定要次第如何如何 這次第絕對是一個法門 但是肯定的說 有些眾生 //根本是不甩次第的 你這樣懂吧 六祖他怎麼有次第呢 六祖慧能大師 //他是沒有次第 那有些眾生 //也是沒有次第 但不是他故意的 他因緣如此 他過去的因緣 //跟現世的因緣如是 是這樣 不過呢 當然他比較不正統了 為了教育的本身 我們還是要次第 但是你不能執著 //唯一次第才是可行的 這樣懂意思吧 像主任也沒有讀佛學院 也沒有人教我先學戒律 沒有呀 我自己去看呀 那我覺得是這樣 那這大概是過去的因緣 //所追吧 那它也不算次第吧 古來有很多的人 他也糊裡糊塗七修八修 你看那個荊溪大師 他根本是在家人 在家人 他十八歲學天台法門 學到三十六歲 //還是三十七歲才出家 然後他在當白衣的時候 竟然能夠講天台教法了 他也沒有什麼 你是說先要出家再修 那好了都沒有了 他這種人是很少了 他就是這種人 所以不定者看下去 現在我在唸那裡 //你們知道吧 不知道旁邊問一下 不定者 無別階位 怎麼講別無階位呢 約前漸觀 約前〔有〕漸〔觀〕 後〔有〕頓〔觀〕 約前漸後頓了 那麼或漸或頓而說不定 它本來的意思是這樣 所以說別無階位 約前漸後頓 那麼更前更後 互淺互深 或事或理 或指世界〔悉檀〕 //為第一義〔悉檀〕 或指第一義 //為人〔悉檀〕 對治悉檀 或息觀為止 或止照為觀 或照止為觀 故名不定止觀 這很精彩呀 裡頭全部都是看不懂 是不是 所以是很精彩 是不是 這個要解釋也不難了 解釋一個概念 //你也不難知道了 他說什麼叫不定呢 就是一切的階位 //全部都錯亂了 那麼教法也錯亂了 這叫不定 是全部都錯亂了 是胡亂放了 怎麼是胡亂階位 所謂不定就是說 有漸次止觀他有階位 再來不就是圓頓止觀 //就直接修進去 那麼都不是這二種 那麼是那一種呢 就是他不隨階位而來 他是隨需要而來 有時候需要這樣 //就這樣的觀 有時候需要這樣的學 //就這樣的修 是這樣 那怎麼說呢 那更前更後 第二行 互淺互深 或頓 是第一行看下來 就是第一行的後面 這個或淺 或漸或頓而說不定 那麼呢 其實也是不一定了 乃至是非漸非頓 //也可以說不定 說不定觀 真正的不定觀 //是怎麼說呢 更前更後 就階位來說 //本來是在前面的 他把前面拿到後面來 他把後面的修法 //拿到前面來修 這個就很怪了 你們一下修一心三觀 //在那裡 觀心 你看那個禪宗呀 禪宗根本沒有教你 //學戒律 不過這以前呀 這宋朝以來才這樣 有時候也是因緣了 你不能說它錯 宋朝以來 我們基本上 //也強調這個階次了 但是有些禪法呀 到唐朝已經是這樣了 唐朝雖然說 唐朝的初期這個四分律 南山律儀初呀 很多禪宗的祖師 //都要求人要看行事鈔 可是看了也就看了 他們也沒有教你 //行持的怎麼樣 他只叫你知道就好 接下來是什麼 就是叫你進禪堂 去打坐 打坐他不教你什麼 //學戒的 它沒有這個玩意的 它也沒有教你數息 不讓你數息 數什麼息 數的變外道 它不讓你數息 那怎麼辦 觀心 那死了 心是要怎麼觀 你就給我觀 不觀我就揍你 門關起來 //大家就在那裡靜坐 你坐不下去 //就把你給踢進去 要看病 死算了 要死 死了之後呢 塞到炕下面 等到七七四十九天 //禪七打完了 才送出去埋 你看看它逼你這樣子 它根本沒有任何的次第 它就把你關進去 大伙就在那裡參禪 然後一起出來吃飯 一起進去參禪 那麼呢也沒有繞佛 //也沒有拜佛 啥子都沒有 什麼消業障全部都沒有 那你起業障了 沒關係 裡頭的堂頭和尚有神通 他怎麼有神通呢 有人在靜坐 他禪定是很好 坐一坐 我到外面去看一看好了 “叮”那個什麼 神識第八意識就出去 從中脈就飛出去 咻從什麼 從浙江一飛 飛到北京去 到了北京的城牆外面 看人家在耍猴子 他在那邊看 他是中陰身哦 他是第八意識 //在那邊看哦 他的肉體還在什麼 還在禪堂裡哦 然後那個首座和尚 //在禪堂裡頭巡 他用神通 看大家是坐的很好 難道真的坐的是這麼好 好用神通觀照一下 有人是跑到外面了 他就追出去 他也追出去 你看他有辦法是這樣 他也追出去 一看 原來他正在北京 //看耍猴子 好好好 你看耍猴子 他就出定了 叫糾察師進來 把這個傢伙肉體 他的肉體坐在那裡 把他整個抬下來呀 塞到炕下面 門關起來 炕呀 冬天都是要燒炕 然後是塞下去 塞下去 然後看一看是累了嘛 就回來了 倦鳥歸巢一回來 我的家呢 我的房子呢 找不到他的身體 這個時候呀 這個時候首座和尚 //再出定 再入定 然後再用第八意識 //跟他講說 怎麼樣 看猴子耍的很好玩吧 打混摸魚你呀 然後好抱歉抱歉 那麼我遇到高手了這樣 好就把他給扛出來 咚進去之後就跪香了 就佛前跪香了 你看看這個高手如雲 他管你什麼階次不階次 對不對 反正你孫悟空跳不出 //如來佛的手掌心了 他不怕你出狀況呀 他就是有這個能耐呀 那麼還有一個 還有一天晚上 一天晚上大家止靜 沒有吃飯 參禪肚子是很餓 肚子餓 肚子餓 怎麼辦怎麼辦 咚再出定 有人就出去了 偷偷的跑到大寮去 偷吃鍋巴 是這樣 偷吃鍋巴 他其實不是吃 他是聞那個鍋巴的味道 是這樣子的 他是嗅食 他是觸食 那不是段食 因為他用神識出去的嘛 但是又被他查到了 又被他查到了 這次聽說是糾察 還是什麼查到的 他立刻就聚眾 他就問 剛剛有誰到大寮 //去偷吃鍋巴 自動的出來 他怎麼會知道 出去 還是罰跪 這次不是罰跪香 還打幾個大板之後 //才跪在那裡 大眾之間求懺悔 偷盜嘛 他就是有這個能耐 像這樣子 //他有需要階次嗎 階次不階次 //已經不重要了 反正那個猴子呀 抓進籠子裡頭來呀 我管你乖不乖 反正你在我籠子以內 你要活命你就得聽我的 他就是 有些禪宗的修法 //就是這樣子 它不一定 所以你看更前更後 互淺互深 但有時候 //他實在修不下去 他放任你 讓你再去什麼 修修福報 去修淺 去修三皈五戒去修淺 但是有的人根本不必 他直接就叫你去參禪 是這樣 再不然就叫你去拜佛 或事是叫你去拜佛 那道理也不講給你聽 去拜佛 你就去給我拜 拜到開智慧 我自然會告訴你道理 這或事 那以前有個禪師 那個誰呀 這個六祖之後呀 出了幾位大德 幾位大弟子 那麼呢這個臨濟大師 那有人來跟他參學 那麼呢 在參學的時候 這個他看到人呢 就打就罵 那問佛法還是打還是罵 不講半個字 那麼糟糕了 那這就有人修不了了 修不了來告假 那你為什麼告假 那我親近和尚三年 只是被打罵而已 這是事 用事來修 不講理的 用事來修 但是這樣子 //我道理不懂呀 所以我只好是不契機了 那我離開了 那臨濟禪師 //一聽到這樣子 他那個撢子棍子 //都放在旁邊 為什麼 他就坐在那裡 他聽到這樣 二話不說拿起來再打 打完了 打完了就說 好別打了別打了 我都要離開了還打 對 再不打你就沒機會了 那好了打完了 師父跟他講 你去參石頭吧 不過石頭路滑哦 你是要知道 那到石頭希遷去參 他去參石頭希遷大師 //的時候 石頭希遷說 你怎麼來找我呢 我這個石頭上面 //是長青苔哦 很不好走是這樣子 那我是沒辦法 那我在那邊參學 就是被打 用事相來修的 他完全不跟你講道理 也不給你路出 那死了我怎麼辦 那就問石頭和尚 石頭和尚就跟他講說 那麼他怎麼教你 他就是打我呀 是這樣子 那麼石頭一聽完這樣子 他說臨濟老婆心切 //這樣一說完了又打 這一打 //他聽到老婆心切呀 這一打之後他就開悟了 真的老婆心切 原來他有道理 從事悟理 神經呀 你從頭到尾 //都看到他在打 在那邊的打 但是他就是打出來了 他打完之後 那好感謝你 才住了幾天而已 就這樣開悟了 回去了 他又回去那個地方 打他的臨濟禪師那裡 這次一回去的時候 那臨濟正在那裡鋤 在那裡整理環境區域 他們禪宗都是這樣 //直接下去清理 是下去工作這樣 那麼他回來了 好了看到他的時候 現在不用等臨濟打他 他一過去立刻一拳 把那個臨濟禪師的鼻子 //這麼一打 倒下去 臨濟大師哈哈大笑 讚讚讚 總算沒有白打你 一下子被打的流鼻血了 //你知道嗎 他還說讚讚讚這樣子 那旁邊的人說 //這是在幹什麼 怎麼回事 這些人在幹什麼 這是在用事來顯理 用事來顯理 所以他直接 //在事相上入手 是不是 但是師父很兇狠 但是他用那個事相 //來切入你的心 但是有時候講理 比如天台就是說理 它就是說理 說完理才教你修 拜懺法門如何如何 這對一般人比較應機 事修要用很強大的信心 //跟什麼 跟很敏銳的那個悟境 //悟力才有辦法 我常常的跟同學講 //多拜佛多拜佛 可是同學拜拜拜 他也起煩惱 其實拜佛是最大的修行 在事相直接就修了嘛 講那麼多道理是幹什麼 我那麼多勸你的話 //有什麼用 你就拜拜拜 慢慢地你意志心 //就起來了嘛 事修最好是這樣子 你可以佛法一切都不懂 前幾天懺公電話中 //還開示 他說這個解門 //比較不清楚沒有關係 行門不能壞 那我說為什麼 他說行門如果是壞了 行門如果是行的好 以後自然會心開意解 那麼解門解門弄好了 沒有行門 那就世智辯聰 那麼他老人家 //也是這麼的講 我們看法跟他一樣 傳統的看法都一樣 所以它並不要求 //你懂多少道理嘛 那你就是先給我幹 是這樣子的 所以有人說身體 //有什麼病了 晚上睡覺會如何 那個沒有什麼關係 你就是幹 但是不要將心求物 //就是了 好 那麼或指世界悉檀 //為第一義悉檀 第一義悉檀 //就是第一義諦悉檀 那是什麼意思呀 悉檀是什麼呀 SIDLHANTA 是什麼意思呀 悉檀是 檀者是檀施 悉者是遍 那一般把它解釋成遍施 這個也有道理 它悉檀的原意是說 是說什麼呢 是說法的什麼呢 法的施設的種類 施設法的種類 佛陀講經說法 //是立四種悉檀 四種說法的內容 第一種的內容 //叫做世界悉檀 第二種叫做 //各各為人悉檀 第三種叫做對治悉檀 第四種叫做 //第一義諦悉檀 那其實四種悉檀 //為一種悉檀 都是第一義諦悉檀 但是有時候不得不方便 你比如說 我對居士講經 //都不是這麼沉悶的 那樣譬喻 這樣譬喻 有時候唱唱歌 有時候弄弄那樣 讓信徒聽了歡喜呀 爽 法喜充滿 煩惱一下忘光光 就這樣 那信徒聽經就是要這樣 你要這樣跟他一板一眼 //的照文去講呀 那三兩下子 //就呼呼大睡了 睡的倒過去了 是這樣子 那麼 你看現在如果 //電視機前面的那個佛衛 空中佛學院的同學 //一定是 現在講的這個是拖戲了 那去買一個冰淇淋 //來吃一吃 那麼瓜子是啃一啃 反正法師沒有看到 為什麼 你講的太沉悶了 所以要怎麼辦 所以要世界悉檀 這個有點像什麼 早期的 現在是怎麼樣 //我是不知道 早期的慧律法師講經 很有趣呀 聽了怎麼樣 你不用大腦 聽完了 //就像看了一場什麼 一場卡通一樣 很爽呀 大家很容易聽的懂 那用世界的話 那什麼是世界的話 人家講股票 你也跟他講股票 人家講什麼呢 講什麼賺錢 你也跟他講賺錢 人家講這個宇宙怎麼樣 你也跟他講宇宙 就是用世間人 //聽得懂的話 生活化的東西去講 原來是這樣呀 講夫妻 講愛情 講EQ 講IQ 講什麼Q什麼Q 就講這個 這樣呀 講情緒管理 講什麼 講什麼性格怎麼樣 講你的命運怎麼改 給你批八字 什麼八字 師父我的八字怎麼樣呀 這就是世界悉檀 順應世界 順應一切眾生 //所理解的概念 那麼講解 用那種概念來講解佛法 讓他能夠得到什麼 世間人天的利益 這叫世界悉檀聽懂沒有 聽懂沒有 那要背下來 有四種悉檀很重要 佛陀有時候 //講這一種經的 譬如佛陀在阿含經裡 還有在阿含部裡頭 //曾講了玉耶女經 玉耶女經其實是教什麼 //你知道嗎 是很有意思 他在教呢 怎麼做一個好太太 太太 好的太太 應該看自己的丈夫 //像兒子 像國王 像先生 像爸爸 像弟弟一樣 他倒過來又教導 一個男人 //怎麼愛他的太太 要定期的買布料 //給他的太太 那就是怎麼樣 要不然女人會是這樣 你都忘記 //我們的結婚紀念日 就是這樣子 是不是 然後吃一頓呀 男人就要無有止境的 //怎麼樣 記得女人的那些 //瑣碎的事 要很細心 你才能夠照顧好 //老婆的感情 不然她就會哀哀怨怨 是這樣 那一不小心 //就跟人家跑了 就要很小心的呵護 佛陀也這樣教耶 他說一個男人呀 要教他的太太 要愛護他的太太 就要愛他的妹妹 要愛他的妹妹女兒 要常常的買東西給她 要服伺她像媽媽 要這樣要那樣 他也這樣的教呀 你說佛陀 //怎麼這樣小兒科嘛 教這個 這個就是世界悉檀嘛 這樣懂嗎 有沒有這種東西 有 所以佛陀很有智慧的 那見人說人話 見鬼說鬼話 他知道怎麼說 是不是 這世界悉檀 可是為什麼 那什麼是叫 //第一義諦悉檀呀 那我們把四種悉檀 //全部的講完好了 那因為以後會講到了 所以我們先講它 那麼還有第二種悉檀 //是為人悉檀 什麼是為人悉檀 這傢伙是專門在玩股票 你就跟他講股票的事 那麼有人專門談情 彈吉他 佛陀就曾經跟一個 //彈吉他的人講佛法 他以前是彈吉他 彈彈彈 彈曼陀林那種 那種西域的琴呀 後來他是出家修道了 修不好 那為什麼 弸的太鬆散 人家叫他要加緊的用功 加緊用功呢 又弸住了 那麼這個時候 //佛陀就跟他講說 你以前是幹嘛的 那我以前是彈琴的 那就對了 彈琴的人 那個弦是要怎麼調呀 太鬆了能不能彈 太鬆是沒有聲音 那太緊呢 太緊會弸會斷掉 彈不出好聲音 這樣 那是不是要不緊不鬆 他說對 那對呀 那你現在當比丘了 也不要太精進 也不要不精進 你就不要放逸 適當的精進 這樣子反而容易入道 這就是為人悉檀嘛 是不是 這是你剛好會這個 剛好相應這個 那我就講這個 你聽了就歡喜 是不是 對出家人 對沙彌要講這個法 對比丘要講那個法 對淨人講這個法 那是為他嘛 為他的根性 為他的需要而講 這叫為人悉檀 懂嗎 那什麼是叫對治悉檀 他特別愛抽煙 你跟他講煙 //就是火燒西方土有沒有 那個煙那個字呀 煙那個字 //剛好是火燒西方土 火燒西方土 你寫看看有沒有 一個火 上面一個西 下面一個土 對不對 那糟了 所以抽煙的人 //是不能到西方 把西方土全燒光光 當然不是這樣了 但你就是勸勉他不要吃 不要抽煙 這就是對治悉檀 為對治義而說的 是不是呀 好 那什麼是叫 //第一義諦悉檀 就捨前面三種方便 第一種是世間人的語言 第二種是為他的興趣 第三種是對治他的毛病 這三種都不是 直接講佛法的道理 讓他直接就怎麼樣 跳入修行 而且在大乘來講 第一義諦悉檀 //就直接講中道實相 直接就講中道實相 //的道理 這第一義諦悉檀 正是捨方便 為說無上道 法華經上是這麼的說 就是這個第一義諦悉檀 那麼呢 那麼你現在知道 //這四種悉檀了 照說四種悉檀 //各別有對治 那各別有他的意涵 現在很有意思 指世界悉檀 //為第一義悉檀 這怪了怎麼會這樣呢 到底為什麼呢 時間已經是到了 我們下一節課 //再說到這一件事情 向下文長 復以來日 迴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