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入門第133講 大家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天台宗入門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淨人、居士 大家早安 阿彌陀佛 好,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 //提到了從空出假 本來是從世間 //世俗的假入空觀 那麼再來是 //羅漢偏空的這個空觀 再出到什麼 菩薩如幻的 幻有的假觀 前一個有 前一個從假入空的假 是世俗的假 那麼入羅漢的偏真空觀 那麼現在第二個俗諦 這個不是俗諦 這個假觀 是從羅漢所偏空的那個 所偏執的那個空觀 再出到菩薩幻化的 //如幻的假觀 幻有的假觀 那也唯有幻有的假觀 //才能夠什麼 才能夠成就你的道種 因為你發揮你的菩提心 菩提心幹嘛呢 有什麼呢 有度化眾生之功能 所以一切法皆是佛法 能夠運用一切法的 //善巧方便 來立什麼呢 來立度眾生的功 所以立法之功 乃至於惡法門 //也能夠怎麼樣 也能夠利益眾生 什麼是惡法門呀 殺人放火嗎 這是惡法門嗎 那它怎麼會是法門呢 對 真正的菩薩就是什麼 無所不用 //其及用種種的妙方 用種種的妙法利益眾生 那麼乃至是惡法門 這都是立法的功能 也就是這樣子呀 所以說很多菩薩的事行 他看起來好像 //不是一般戒律的行為 是這樣子的 不過這裡頭 //必須是要說明 對於世俗 //已經這麼做的事呀 你們不能隨便的說 那也是菩薩 那個某某外道也是菩薩 這個男女共住 那行淫也是菩薩 那才死人了 那這樣的話 戒律還有什麼好立場 立場可以建了 那這樣犯戒就是菩薩了 那反而不犯戒的人 //是小乘 講到這樣就笑死人了 是不是 不是這樣的 菩薩他會 //善巧立法的功能 而什麼成就利益眾生的 //這個什麼呢 這個事行 但是他也會注意 //這個眾生的觀瞻、理解 你比如 如果菩薩真的要去殺人 他殺人 他就要被抓去槍斃 他不會殺人了 還耀武揚威我是菩薩 他不是這樣 如果菩薩示現犯戒 //來度眾生 他犯完戒 //也必須被抓去什麼 抓去關 或者是要下地獄 只是他下了地獄 你看到他下去的很快 咚 他又從別的地方跑出來 他無心 他無心 這樣子 所以他還是要 //遵循世間的因果 法令、戒律 他是這樣的從空出假 不是你可以忘記 //世間的一切 而不遵守世間的世俗諦 他不是這樣子 那你說這種菩薩 //不是做的很累嗎 去殺人度眾生了 結果反而被捉去關了 //槍斃了 你放心好了 他既然是菩薩了 他是有那個能力 //才敢吃那個瀉藥的 你知道嗎 他是能承受拉肚子 才敢吃這個瀉藥 那你自己是要秤看看 秤看看呀 是不是 所以這個從空出假 使得我們對一切眾生 //都不敢輕慢 你比如說 文化大革命 這在大陸 //就是一個很慘痛的 很慘痛的記憶 歷史的記憶 但是我們今天 //站在旁邊來看呢 我們怎麼知道 //它真正是怎麼樣 如果沒有大毀滅 好像佛教 //也沒有從頭開始的機會 那些老和尚照樣 那些壞的和尚 //照樣把持著寺廟 他也不放手 那現在全部毀滅了 那好人也可以出頭 那同時壞人也是在出頭 因為壞人 //他照樣投胎再來嘛 再來下一回合 //跟你大幹一場 不過上一回合好了 你已經是輸了 現在重新再來 毀了再重來 幹嘛 還是黑白對決 但是白的這一方 //就有機會贏 那就看你了 操之在我 所以要這樣講的話 那文化大革命 //是好還是壞 WHO KNOWS 誰知道 不可思議 是不是這樣子呀 我記得昨天 //跟同學們在聊 我說我在讀大學 在出家前三年 我毫無國家觀念 愛國概念 黨派概念 什麼世界觀完全是沒有 但是不曉得什麼原因了 觸發我去看一些書呀 那麼慢慢的產生了 //一些國家概念 我很愛國 我也很愛台灣 那難免也會跟台灣 //對立的外在有瞋惱心 那我後來發現這樣不對 開始消解這個概念 那我也是用 //從空出假的概念 因為一切 因為萬法是空性 我們能夠從空性當中 //看到它如幻的功能 那麼這個功能 //就千差萬別 我就不能夠決定 //它是對或是錯 所以我只能保持 //默然冷靜旁觀 而不投入那一切 //世間的價值判斷當中 靜靜的看 你看在競選的時候 誰罵誰 誰在罵誰 那你也不隨他轉 你靜靜的看 你也不因為誰被誰罵了 那就不高興 誰罵了誰了就舒服 所以假觀呀 其實比空觀更有內涵 而且更經得起考驗 而且能夠起大用 能夠起大用 你有假觀的概念 你就勇於吃飯 勇於煮好吃的給人家吃 幹嘛 雖然是假的 但是煮一煮好吃嘛 讓大家高興 也不要太執著人家說 地妙你這次煮的真好 真好真好算了 那沒有什麼好或不好 煮了吃了就忘 但是我會努力的煮 假觀呀 我不會說吃飯是假 吃飽 修行人吃的飽就行了 那麼吃的飽呀 你怎麼知道 眾生就是煩煩惱惱 你是要讓他吃的高興 那眾生高興 你會高興嗎 不會 那會痛苦嗎 不會 那就這樣自然的做 做了就忘記 這就是從空出假 一般的比丘常常就很酷 非常的酷 尤其是南普陀更酷 幹嘛 沒法會 我們不甩信徒 你要找誰 找誰都一樣 找天王老爺 //我們也不甩你 助念沒空 法會不幹 要供養去找知客 別管我 別拿給我 很酷吧 是不是 現在信徒 //也喜歡這種酷的 是不是 但這樣就是有點偏空觀 那出假觀就是不同 你酷你的啊 那眾生來了 來坐 很久沒有來了 不幸師父我是頭一次來 你怎麼說我很久沒來 出假觀 你不是貪心 但是有些老太婆女眾呀 你來坐呀 你要趕快回去哦 這裡是我家 怎麼叫我回去 她是貪 她是貪 但是我們是不貪 我們從酷當中 //再翻轉成熱情 那從空出假 我不貪染你的供養 可是眾生都是我的父母 我今天親切的招呼他 喜歡我親切的招呼他 讓他覺得師父好慈悲 //好溫暖那就好了 講完他再問你說 問祥因 祥因師呀 不 法師呀你是什麼上下 萍水相逢不必問我上下 那就好了 那你不要再 我的上下是上祥下因 我的分機號碼是58 你就不要再這樣講了 是不是呀 你就不必了 你這樣就是什麼 就是從假入了什麼 入有了 入執著了 常常眾生就是這樣 要不眾生執著什麼呢 執著那個假相 那是凡夫的眾生 那再不就是什麼呢 由假修入空觀執著空 那就很酷 很酷 不利益眾生這樣 那這樣以酷為有道德 是這樣 那這個也是不太好 那麼再來 再不然就是什麼 稍微有空觀就入假觀 假假假 一七假八假 那假的變真的 又走回原路 又執著那個假的東西 一般來講 你聽說那個酒肉穿腸過 什麼下一句呢 佛祖心中座 這就是從空出假的風光 實在 給我吐槽 那麼呢 被他吐槽 不知吐到那裡去 那麼呢從空出假 照說是要這樣利益眾生 但是因為我們的空觀 //是不紮實呀 那假假假七假八假呢 又給世俗拉回去了 所以我們常常的說 酒肉穿腸過 佛祖心中座 是什麼叫佛祖 是空觀正見嘛 那什麼是酒肉穿腸過 我們酒肉有什麼 有飲食之功嘛 所以我把它吃下去 可是佛祖心中座 我不貪染 我不執著 我吃了就忘 乃至還能度它 這個是入中道實相觀 沒有說很強呀 但是多少人能夠這樣子 酒肉穿腸過 他是閻王殿裡坐 是坐到閻王殿裡頭幹嘛 是上刀山下油鍋 他就是 他以為這是空觀 他以為那是入假觀 事實上是無能 他不能夠這樣的做 所以要真正這樣講的話 要真能入 //這種假觀的人呀 必須是這樣子的 這樣一丟再一接 這樣一剎那 入涅槃 他有這個能耐 所以入涅槃就入涅槃 入空觀就入空觀 就這樣 你看看 就這麼一剎那 屈伸臂頃這一剎那 說入空觀就入空觀 他就必須這樣 //才能夠酒肉穿腸過 佛祖才真正的在心中座 不然是不能的 這個還是別教呀 是先修空觀 然後由空入假觀 那麼以空為基礎 然後入假觀 這一搞呀 可能是三大阿僧祇劫的 //第二阿僧祇劫了 要修到這樣了 一阿僧祇劫修空觀呀 再一阿僧祇劫修假觀 //跟中觀 剩下一阿僧祇劫 //是什麼了 是修一切的福報 成就佛的莊嚴 是這樣的呢 呆呆的 學了二句 //你就要從空出假 沒有辦法 是不是這樣子呀 酒肉穿腸過 不過話又說回來 真的生活當中 你確實是要隨行的 確實是要隨行的 譬如說 我們不能老是這樣的想 我們出家人嘛 少油鹽 那麼就怎麼樣 每天就是吃什麼 燙煮的 燙煮的 水燙一燙 醬油弄一弄 那大家吃的會變苦瓜臉 為什麼 因為你是從空出假 可是同學的胃 //還沒有從空出假 是不是 他還是受不了 是不是呀 你還要怎麼樣 你還要怎麼樣 你還要適當的應付 //他的假胃 所以這個時候 //你要真正的怎麼樣 真正 不是,你剛剛執著空性 人家同學還在假性當中 所以你要從空出假 以菩薩的應眾生 應同學的每一個假胃 執著的那一個假胃 所以為什麼菩薩 //要從空出假 就是要裝瘋賣傻應眾生 你看濟顛和尚裝瘋賣傻 你看金山活佛裝瘋賣傻 這樣眾生才歡喜 怪了 你不和光同塵是不行 你就是入空觀 通通都是假的 金錢也是假的 汽車也是假的 蓋廟也是假的 肉體也是假的 什麼事情都是假的 全部也都是假的 我不用度 你們來求我 你們有痛苦那是假的 全部假的 你不度 沒有化生之功 立不了佛法度生的功能 那我們應該是要怎麼樣 平常雖然不能夠 //隨便的從空出假 但倒還要從空出假 什麼從空出假 譬如說了 這個飯菜這種東西 吃了就增長無明 那貪吃就增長無明 可是煮的太爛 也增長你的瞋心無明 貪心無明跟瞋心無明 //都不可以 你得適當能吃 夠營養 而且能變化 不要讓人家起瞋心 那煮的夠營養 不要讓人家白吃了 是不是 白吃 是不是 吃了沒營養嘛 不是白吃嗎 是不是 不要這樣 你離二端 那你還是要用心怎麼樣 思惟怎麼煮 這個照說是空性呀 為什麼你還要去思惟 從空出假 還是要做 不為別人 不為自己為別人 這種從空出假 //還真的要做 學戒律很好呀 一切要持戒精嚴 可是真的遇到 //度眾生的狀態了 你寧可自己犧牲 而戒律不精嚴 那麼我們自己去懺悔 我們讓眾生能夠得到 //佛法的利益 那麼我們將來求完懺悔 我們還是清淨學戒之人 這樣子 你對於犯戒的因心 你是空泛的 你是空的 幹嘛 你不是真的想要去犯戒 是不是 那麼你勇敢的什麼 利益眾生 那麼適當的什麼 適當的在這個戒相當中 你轉化一下 我們回過頭來 還是繼續求懺悔 這個空假之中 //就得到了平衡 這樣子的學戒很好 所以你有沒有注意到 空觀跟假觀的相互運用 使得我們的生活 不至於太酷 不至於太冷 但也不至於熱過頭 它就是二邊平衡 這就是漸漸入了中道 中道是琢磨不來的 但是它就在 //二邊運行當中 交互的運作當中 慢慢的入 入中道 所以說天台的學法 //直接幫助你生活 討生活 不會說不能生活 不會說不能生活 各位這樣了解嗎 是這樣子的 那麼這樣子叫從 那麼這樣證得道種智 為什麼是道種智 因為那個時候 //才真正佛道現前 不發菩提心 你是不會有佛道的 不發菩提心 你也不想從空出假的 你也不可能 從空出假觀你也不可能 是不是 你就安住在空觀好了 所以你那樣子 //就是阿羅漢 阿羅漢永遠成不了佛 所以叫做證得道種智 那阿羅漢 //為什麼證得一切智 因為一切都觀空了 一切的境界 //都讓他給觀空了 所以一切智 證得這一切智 那麼接下來 乾脆把第三個中觀 //給講完 中觀是什麼觀呢 離於空有 雙照二諦 心心寂滅 一實平等 法界圓融 絕待之體 破相之用 立法之功 接著是絕待之體 接著是絕待之體 什麼是絕待之體呀 就是沒有空觀 也沒有假觀 它當下就是實相 就入在那裡 就絕待之體 那麼這樣子就證得什麼 一切種智 一切智加道種智 合起來一切種智 一切法中皆有佛的什麼 佛的菩提心 所以一切法皆是佛法 這就是一切種智 見一切法皆是佛法 乃至殺人放火都是佛法 你看看 //這樣就是佛菩提了 所以殺人放火也是佛法 也不會厭患 //殺人放火的人 你會利益一切的眾生 這就是一切種智 那麼為什麼絕待 什麼叫絕待你知道嗎 絕就是什麼 就是斷絕的意思 這個決寫錯了 不是三點水的決 是那個拒絕的絕 不是那個決定的決 打字的人可能打對了 出講義就會對了 這個絕不是三點水的決 是糸字邊的絕 糸色絕 絕 斷絕了那種對待 你比如說 //善是不是對待的 請問是不是對待的 是不是 是嘛 善一定是對惡說的 那好是不是對待的 好是對惡說的 好是對壞說的 那麼淨是不是對待的 淨是對垢說的 涅槃是不是對待的 是 它是對什麼 它是對輪迴說的 它是對生死說的 眾生是不是對待的 是對待 他是對佛說的 是不是這樣子呀 是對菩薩說的 都是對待 但進入到絕待之體 那就不同了 實相沒有佛 沒有眾生 沒有善 沒有惡 沒有淨 沒有染 所以不垢不淨有沒有 心經上講的不垢不淨 無智亦無得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沒有了無明 也沒有無明盡這一回事 無眼耳鼻舌身意 眼耳鼻舌身意是什麼 是對待的 你想看你能看 你覺得你有眼睛 其實你手就能看了 你知道嗎 手能看 耳朵能吃 鼻子能聽 嘴巴也能看 舌頭也能看 身體也能看 耳朵也能聽 鼻子能聽 鼻子也能看 鼻子也能吃 六根是互用的呀 所以那是你有對待 你才有眼耳鼻舌身意 這些道理 所以說絕待之體 證得這個中道實相 不可說 但是遍一切處 所以一切法皆是佛法 名為毘盧遮那 遍淨嘛 那麼這樣子 這個是怎麼樣 它是離於空有 所以它是絕待嘛 雙照二諦 雙照二諦 當下有真諦跟俗諦 它有離真諦跟俗諦 所以說我說 二諦說跟三諦說 //基本是一樣的 三諦說是架構二諦說的 那麼離二諦而說有中諦 那麼如果離了二諦 //就不會有中諦 就沒有辦法講中諦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 真正的中諦是離二諦 是離二諦 是這樣子 這雙照二諦 那麼心心寂滅 //是什麼意思呀 念念都怎麼樣 都與中道實相相應 所以每一念的 //一念三千當中 具足萬法 這萬法即是一心 即是你的心 那心心皆寂滅 萬法皆寂滅 萬法皆不可得 而如幻真實著 存在在你的心 你的眼前 所以佛菩薩有什麼 有淨土 那佛菩薩沒有心了 就沒有淨土了 沒有 他心心寂滅而不壞心 因為心即是萬法 所以佛菩薩 //也會有他的淨土 等於有他的心 但是那個心 //已經是萬法了 交融在那兒 這就是心心寂滅 前心後心 一切心皆是寂滅 以二個心來代表 或者是以自心法界心 二心皆寂滅 也可以這麼的說 所以法界心即是自心 自心即法界心 二心皆寂滅 那一實平等 為什麼是一實平等 一切法界都是佛法 那一切法皆是實相 實相皆平等 佛法皆平等 所以一實平等 那麼法界圓融了 法界即是心 所以心外無法 法外無心 那麼心即是法 法即是心 那麼你進入法界 也等於進入你的心 你要轉動法界 就等於轉動你的心 那好了法界跟著你 //圓滿的轉動 法界不妨礙你的心 心也不妨礙法界 法界圓融 沒有證得 //這一世誓不為人 下世再來 禪宗就是這樣子 那講到這裡有種逼迫感 明明這麼好 我怎麼是沒有看到 它就在我眼前 法界圓融 //就在你鼻頭前面呀 你就是法界嘛 心即法界嘛 是不是這樣子 那為什麼你沒有看到 你每一天 //都跟你的心生活嘛 難道不是嗎 但是看不到呀 所以很痛苦的 這就是參禪 參話頭會痛苦就是這樣 你懂嗎 那痛苦才有機會呀 你看那個慧思禪師呀 他就是五旬當中 //思惟參禪 那參到整個臉 //整個頭都腫了二個大 最後他求懺悔 那一剎那他開悟了 開悟之後那個頭水腫 //就全部消失 消失 所以現在有同學 //這個腳腫 沒有關係 趕快開悟 你腳就不會腫了 是這樣子 他頭腫是更慘了 是不是這樣子呀 你才腳腫而已 那麼就這樣子 證一切種智 這樣子是叫做中諦觀 就中觀 就中觀 離二邊 我已經是講很多了 所以真正講到這裡 //是這樣 不過這都是主任 //拈出來講的 那現在咱們就看 //摩訶止觀是怎麼說 這下是跩了吧 摩訶止觀是怎麼說 那麼這就是 //我們稍稍的怎麼樣 研讀一下 //這一篇附註的論文 看這個論文的一個總表 總表是在二點三那裡 有個天台禪觀總圖 這個圖你是找不到的 這個要影印一份 //讓阿德帶回去 這個天台禪觀總圖 //看到沒有 有沒有 好 二點三那裡 那我們來看看 //二點三的文 二點三結示本章嘛 綜觀本章所提之 //諸種天台禪觀概念 我們可以約略理解 //天台禪法的主要精神 今為更具體把握 //天台禪法的整體性 茲將天台各類禪觀 //及行法名相等 作一綜合圖表 //以幫助理解 這就是我們理解的方式 其實一切法 //皆是止觀而已 止跟觀 止就是什麼 就是制心一處嘛 簡單講就是這樣 觀就是什麼呢 依理修思惟法門嘛 佛法就教你修止觀而已 修禪修戒律 也不過是幫助你 //修止觀而已 戒律清淨止觀才明淨嘛 所以說你看看一代時教 一代的時教的教法 //的內容呀 分二大類 拙度跟巧度 拙是什麼意思呀 是鈍鈍的了 我們同學當中有人 我常常說他鈍鈍的 硬硬的那樣就是拙 那拙並不一定不好 拙是基礎 那麼巧 巧是什麼呢 巧就是善巧 佛陀度眾生的方法 //分二大類 一個是對待 //比較鈍的眾生用拙度 用笨的辦法 那麼呢 一個用比較 第十頁了 一個用比較巧妙的辦法 這是巧度 那麼拙度呢 是依天台四教來說 就是什麼教呀 什麼教 藏教跟什麼教 通教 對了 那麼巧度呢 別教跟圓教 巧妙比較善巧的 這別教跟圓教 好,那麼它們各有觀法 它們各有觀法 藏教用什麼觀 對了 我一再講的析空觀了 通教用什麼觀 體空觀 當體是空 結果它下面有說 它說怎麼樣 下面有一段字什麼 唸一下 但有空觀而無餘二 沒有餘二 就是沒有二種觀 那二種觀 來看看別教是什麼觀 次第三觀 圓教呢 一心三觀 對了 對了 所以拙度的眾生的話 他就理教說是藏教 或是通教 就觀法說就是析空觀 //跟什麼觀 體空觀 這二種觀是偏於什麼觀 偏於什麼 偏於空 偏於空 所以怎麼樣 沒有餘二 那二 那二種呀 假觀跟中觀 對了 也可以說是假觀 //跟中觀了 當然也是這麼的講 可是這裡特別提的是 //次第三觀跟一心三觀 這二種觀了當然它只有空觀 沒有餘的假中二觀 也可以這麼的說 也可以這麼的說 那這樣都對 那文義的意思是指 //正在分別四種觀的話 是指的一心次第 也可以這麼的講了 不過話說回來 沒有空假 沒有假中觀 //就不會有次第三觀 也不會有一心三觀 所以這二種說法都對 好 那麼我們再來說 所以說這個箭頭的右邊 有個箭頭對不對 空的箭頭 它是說約什麼分 約四教來分是不是 約四教來分 就是藏通別圓 有四種觀 那麼好了 別教有次第觀 次第三觀是什麼 下面說什麼觀 怎麼次第 空假中是三觀怎麼樣 次第的 先空後假再中 可是什麼叫一心三觀呢 什麼是叫一心三觀呢 左邊白色箭頭上面有寫 來我們唸一下 以一心三觀之智 觀一念三千不思議之境 皆三諦圓融 而證一心三智 中道實相之理 你看 他以一心三觀的智 然後觀一念三千 //不思議之境 證得此境 皆三諦圓融 而得 而證什麼呢 了知這一境三諦圓融 而證得什麼呢 一心什麼 一心的三智 //中道實相之理 一心具足三智 本來是用一心三觀之智 怎麼一心又有三智了呢 我說過能觀之心 //就是所觀之境 那能觀之智 能觀之智 //也正是所觀之諦 心跟境已經是 //融合為一了嘛 懂意思吧 所以這裡頭 又出現一心三智 //中道實相之理 證得這個理 這就是一心三觀 這一心三觀呀 一心三觀 //底下又有三種觀 看到沒有 看到沒有 是那三種觀 大聲一點唸 漸次止觀 然後呢 不定止觀 再來呢 圓頓止觀 我請問 漸次止觀 //是不是就是次第三觀 是不是 有人是 有人不是呀 認為是的人請舉手 一個 好幾個 一個一個都放下來了 那舉起來我看 一、二、三 //四、五、六 認為不是的舉手 七、八 那認為不是的舉手 才一個 才一個認為不是 那華師父跟班長 還在思考 甚深思考當中 好 次第三觀是別教觀 漸次止觀顯然放在圓教 你想也知道 //它一樣不一樣 糟糕了 你被字面騙了嘛 它不一樣 有個次字 有個漸次 有個次第 你想應該這二個意思 //是一樣 它其實表示的是不一樣 表示的是不一樣 漸次止觀也好 不定止觀也好 圓頓止觀也好 它都不次第 它都是 它都是什麼呢 它都是一心三觀 所以次第三觀是次第法 漸次止觀是漸次調熟 //是就它的方法說 不是就修觀的當下說的 但是次第三觀 //是就修觀當下 要分空觀先觀 假觀再觀 然後最後捨空假入中觀 這一修可能一、二十年 乃至好幾阿僧祇劫 這是次第三觀 但是漸次止觀是不同 漸次止觀是指 你要修止觀之前 你用漸次法薰入修入 但真正在修止觀的時候 都是用一心三觀 所以你看看 //旁邊有個箭頭 來再看 皆是什麼 大乘 俱緣什麼 實相 同名什麼 止觀 以下手怎麼樣 不同故 為三根性人 說此三種法門 它皆是大乘 俱緣實相 你看到沒有 能緣實相的 空假二觀 //是不能夠緣實相的 只有中道 只有中道觀 //才能夠緣實相 是不是 是不是 所以它既然說 //三觀俱緣實相 換一句話說 三種止觀同緣實相 跟次第三觀是不一樣的 一般很少人 //是注意這個事情 都很混淆了這一件事情 那很麻煩 天台有幾部止觀呀 天台呀 有幾部止觀,來 看第二點一點一 //總說那裡 2.1.1就是第三頁 講義到時候 //不會是第三頁了 在這裡暫時印的 //是第三頁 看到了 闡述天台禪法的典藉 //主要有幾部 四部 所以天台有幾部止觀呀 四部止觀 來看書名 第一個是什麼 釋禪波羅密有幾卷 十卷 再來六妙門一卷 再來天台小止觀 再來摩訶止觀 你看倒數第二格 有個止觀分類有沒有 有沒有看到 它上面寫的什麼 止觀分類 第一類釋禪波羅密 //是什麼止觀 漸次止觀 六妙門是什麼止觀 不定止觀 再來天台小止觀呢 糟糕了 它說了嘛 是釋禪波羅密的精華 是漸次止觀對不對 但其實它也是圓頓止觀 因為它們二個 //是共同有呀 再來摩訶止觀呢 是什麼止觀 圓頓止觀 所以是三種止觀嘛 換一句話說 其實天台家 //從來就沒有講過 從來就沒有講過什麼呢 沒有講過 好像沒有講過 //這個次第三觀 是的 它只講了一心三觀 看起來是很像這樣了 其實也不盡然 它在講解別教的時候 就把次第三觀的道理 //也講了一些 它真正在講 //一心三觀之前 就講了次第三觀 你是要知道呀 是這樣的 但是我告訴你說 其實天台有四種止觀 這樣講起來是三種止觀 也就是漸次 //不定、圓頓 這樣知道了吧 知道了吧 好 在圓頓止觀下面有一個 有線劃下來 寫了二樣對不對 一個是什麼 二十五方便 然後呢 正修 旁邊又有一個箭頭 //說什麼 通於前三教 前三教是那三教 藏、通、別 對了 很好很好 這一件事情 //總算弄清楚了 所以藏、通、別 //他們要修止觀 也都要用二十五方便 二十五方便是通 是阿含人修的嘛 一路的修下來 都要修二十五方便 那什麼是二十五方便 那麼我想就不必多說了 //是不是呀 和裕了 什麼什麼 那五個 那五類 都還老師了 什麼 你們那時不是有背 調五事 棄五蓋 訶五欲 還有呢 行五法 行五法對 然後呢 調五事有了嘛 那調五事對不對 然後呢 棄五蓋 然後呢訶五欲 那再來呢糟糕了 具五緣 對不對 最早要具五緣 那我忘了 對了 這個論文裡頭有寫到呀 有稍微提到一點名相 先要具五緣 你有了五緣了 就能調五事 對不對 調五事之後要幹嘛 要棄五蓋 蓋去掉了 可是你心中 //自己還在生欲望 那麼訶五欲 那訶完五欲之後 //就進入到實修 你要行什麼 行五法 那這個也是 //大概這麼說了 那不盡然這樣 它是前後融通互用的了 好 所以這二十五方便 其實前三教都用的 但是到圓頓止觀的修法 跟漸次止觀 //不定止觀的修法 是不太一樣 到底它不一樣在那裡 修觀的內容都是一樣 和正修的內容都是一樣 真正要修圓頓止觀也好 不定止觀也好 漸次止觀也好 它的正修內容 //幾乎都一樣 只是它們的 //下手方便不同 圓頓止觀正修有幾種 有幾種 四種 好 四種下面有個箭頭 //上面的括弧寫什麼 約身儀判 用身行為的不同 //來說它怎麼修 因為修一定是要看得到 基本上是看到的 那用看得到的形體 怎麼做來看 那麼它是分成四種 第一類是什麼 什麼三昧了 一行就是常坐三昧 對了 文殊菩薩一行三昧經 就是坐到這裡 再來第二種 般舟三昧 常行三昧 再來半行半坐三昧 //是什麼三昧呀 有那二類 法華、方等三昧 所以我們修法華三昧懺 //就是修這個 再來什麼三昧 非行非坐三昧 隨自意或是覺意三昧 這是約身儀判 是這四類 我們是先知道名辭了 那什麼是叫常坐 就是什麼 就像禪宗 禪宗不在坐 就是如來禪 就是坐在那裡數息 //修止觀 永遠一直是坐著 他不動 那常行三昧一直站 //一直的經行 般舟三昧 那麼半行半坐三昧呢 是什麼呢 就是法華經 法華經有梵拜有繞佛 那麼有止靜 最舒服了 不會是定於一尊 是不是 那非行非坐呢 隨一切威儀 都意念什麼 中道實相 這就不容易了 這樣就不容易了 那麼這四種三昧 都怎麼樣 都收攝為下面的所觀境 //跟能觀心 看到沒有 看到沒有 所觀的境是什麼 旁邊所觀的境是什麼 介爾什麼 一念妄心 這一念妄心有幾千 有三千對不對 但三千的性相 主要的境界有幾類 對了 幾類 十類嘛 陰入境 煩惱境 乃至於什麼境 最後菩薩境 陰入境是什麼 五陰、六入、十八界 是這樣子的 這陰入境 也就是我們 //一念的妄想心了 但是煩惱呢 煩惱境難道不是妄想心 把妄想心的煩惱境界 單獨提出來說 我們生煩惱的時候 就不能觀陰入境了 那直觀煩惱對不對 我在貪 我在生氣 我在想睡 我在憤怒 我在不安寧 這是什麼心 這是什麼境 是不是 那就是這樣子 有同學說寫週記說 他現在要多訓練呀 從小到長大 //都沒有做事過 那需要多磨練 這就是遇到煩惱境 //你要什麼 你要以十境為所觀 那你要以煩惱境為所觀 乃至是生病的時候 捨一切的煩惱境 //跟陰入境 專觀病患 是這樣 那觀它什麼呢 以十觀為能觀 左邊有沒有看到 有沒有看到 有沒有 括弧裡是怎麼說 十乘觀法 以此十法 //一一歷十境而修 對了 其實十法 //不一定都要用十法 這十法就是說 你怎麼起心動念去修 你用十種的念頭去修 或者是十種的方便去修 謂之為十觀 十乘觀法 說它是觀法 //也是一種動作 也是一種心態 更是一種的方向 首先第一種 //就是觀不思議什麼 觀不思議境 觀什麼境 觀一念三千 一念三千略分有幾種境 十種境 所以一念三千很難觀嘛 怎麼從三千觀起 他乾脆教你觀十種境 十種境其實是一念三千 懂意思吧 所以觀不思議境 用觀不思議 觀陰入境為不思議境 觀煩惱境為不思議境 觀病患境為不思議境 乃至是菩薩境 //為不思議境 就是觀它們 //都有真如實相 觀它們皆有佛性 觀陰入境呢 沒有善或惡 所以一個真正 //善修行的人呀 他不怕看到惡法 你懂嗎 但是呢 我今天才跟淨人講 不是跟淨人 跟侍者講說 從院長那裡收下的報紙 就送到車庫的什麼 那個廢紙簍那裡 你不要到那裡 //偷拿來看呀 直接送到那裡 他可能也好意了 讓主任也看看報紙 我也會看 他拿來我就看 但是我覺得我不需要 因為看那些東西 就是貪瞋痴而已 但是真善修的人 是不怕看 院長是善修之人 他不怕看 為什麼呢 因為那是陰入境之一嘛 它是不可思議 懂意思吧 所以你不能夠這樣子 看到有女人在那裡 衣衫不整 不能看不能看 你的心在看 心中小鹿亂撞 那就是那就是 不是善觀不思議境 不能看不能看 不能看 這樣子是不對的 但是我們還在 //初修的時候 不思議境作意不正當 或者是浪費太多的時間 丟開 是這樣子 但他拿來我還是看 那就隨緣看一看吧 偶爾去演講 也知道世間在幹些什麼 那真的沒有拿來給我看 我遇到要演講了 或是我去買它二份 //三份回來看 我是這樣做的 但是平常能看不看 //都無所謂 可是真正善修的大德呀 那不同 陰入境、煩惱境 //病患境 皆觀它為不思議境 我母親生病的時候 我就學著這樣觀 然而並不是觀的很好 那總是母親生病 //是如幻如化 她的痛苦 我也是覺得如幻如化 她是示現給我看的 她不是真的 世間沒有真正的病 是這樣子 是這樣子的 好,是觀不思議境 乃至是對陰入境也好 煩惱境是起慈悲心 起慈悲心 //就是發菩提心的一種 有另外的說法 //叫發菩提心 這裡括弧寫一下 註明 我是忘了註明 發菩提心 起慈悲心就是發菩提心 或者有人 有地方寫成真發菩提心 或者真發心 也就是發慈悲心 也就是發菩提心 以這樣的心來觀十境 不過以第一觀為根本 觀不思議境為根本 觀不思議境 //就是觀空假中 三諦圓融嘛 真俗中三諦圓融嘛 所以就是前面 以一心三觀之智 觀一念三千不思議之境 就是觀不思議境嘛 在這裡上面有個箭頭 //有沒有看到 最上面那個一心三觀 //旁邊那個箭頭有說到 以一心三觀之智 什麼是三觀之智呀 空假中三觀之智 觀一念三千不思議之境 也就是這裡觀不思議境 就是用這種心態 //去觀不思議境 當前面講的那個境 //是被我所觀 那現在又是什麼 觀不思議境那個觀 //是用那個概念去觀 這樣懂我的意思吧 真正所觀的不思議境 //是陰入境 乃至是菩薩境等 //十種的境界 因為這十種境界 //最容易觀 念頭一起來就有得觀了 是不是 你有煩惱觀煩惱 沒煩惱觀病患 沒病患觀業相 沒有業現前 你就觀你那個陰入境 觀我還在這一邊混 身體又是這麼的差 我應該趕快 怎麼樣怎麼樣 如何如何 觀察這個不思議境 這個陰入境 煩惱境是這樣的觀察 那麼起慈悲心等等 //這樣的觀 乃至於巧安止觀 破法遍 識通塞 修道品 對治助開 知位次 能安忍 無法忍 無法愛 這個呢 有關這方面的說明 我有改寫了一下 慧嶽長老的說明 那麼附在那個 //法華三昧懺儀 法華三昧懺 //輔助行儀裡頭 需要的同學 我們下次把它帶過來 我們有因緣 我們也講一講 這就是所謂的實踐法門 現在是暫時不講了 等到講到實踐法門再說 所以我們現在就知道了 空假中三觀 它其實有一心三觀 //跟次第三觀的分別 那麼次第三觀裡頭 空假中三觀次第 那麼一心三觀 其實是漸次、不定 //圓頓三種止觀 那麼他真正用什麼心 觀什麼境 得什麼智 這些都在這個表格當中 精要的表現出來 這個表格呢 我自己看書 //的一個綜合整理性心得 那古來好像沒有人 //劃這一個格的 但是這麼一劃之後呀 一切是了然清楚 互相的關係也清楚 是不是呀 這個令人滿意 那麼接著呢 接著呢 時間已經是到了 但是下一節課 //就是引文來解釋什麼呢 來解釋次第三觀 你說哎呀 這個法師 次第三觀不是剛講完嗎 你怎麼還要引文講呢 引文講是因為次第三觀 //太重要了 天台的修法 都是從別教的 //次第三觀入手 所以我們還要參考 //這一篇論文裡頭的引文 來告訴你 什麼是一心三止三觀 這裡頭三觀 其實前面空假中三觀 還有個空假中三止 這樣子在前面對應著 為什麼會這樣 為什麼我們平常 //又不提三止 而專提三觀呢 那麼三止三觀 //又有什麼不同呢 為什麼專提三觀 那麼這一些事情 我們在下一堂課 //要告訴大家 好 向下文長 復以來日 迴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