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宗入門第127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少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天台入門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立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平安 阿彌院佛 請放掌 現在我們已經把全部 //整個的五時八教講完 現在呢差不多是庚二 //已經講完了 這化法四教也是講完了 化法四教最後我弧說 四教中分別四聖諦 六度、六即、大法成乘 //十二因緣等 皆有相對應之比較 我們至少比較了諦緣度 //這些時概念 那麼現在進入到 //庚三那是什麼 五時八教權實總圖呀 那麼五時八教權實總圖 其實我們以前已經 //怎麼樣已經講過了 但是呢現在再把 //它複習一下 讓大家多一點印象 所謂的化儀四教、五時 //五味、化法四判 化法四教判 還有化儀四教判 哦二諦、權實 //這些的概念 它在這一個表的當中呢 是有一個什麼 有一個總體性的 //一個鳥瞰 所謂的化儀我們就知道 //說頓漸秘密不定 那麼呢頓教漸教 頓教相對於五時的就是 //華嚴.華嚴時 它講的是頓教 就是我們說的頓教 那麼漸呢就是漸起 //漸初、漸中、漸後 漸初是阿含時 講的阿含經 那麼漸中是方時等 漸後是盤若時 這是就五時來講 前四時就是頓跟 //漸了包了 那麼就秘密教來說是 //約二個聽眾是什麼 聽者了不相知謂之秘密 哦秘密說這個不是密教 //三密相應的那個意思 並不是這樣 這個三密相應是指 //的什麼 是指的不能夠由外表 //看出來那謂之為密 密教的密是這個樣子 它有身、口、意三密的 //加持相應謂之秘密 哦身體給手印了 口誦真言 意念做觀想了 那麼這一些都不是 //你表面看的出來 你這樣子呢三密 //相應叫秘密 這是密教 跟這裡的秘密其實 //是不太一樣的 這裡的秘密是 //就佛陀所說的法 啊眾生彼此互知不互知 //這樣的觀念來說 那麼秘密教呢華嚴 阿含、方等、般若都有 那麼不定教又是什麼呢 不定教是佛陀一音說法 //眾生各類隨得解 所以隨各解的內容不同 所以不確定 我講方等經但是 //有人證阿羅漢了 那有人發大菩提心 證阿羅漢是聲聞的理解 放大菩提心是 //大乘的發心 這個是不一樣嗎 是不定 佛陀講的一個法竟然 //反應是不同的 是不是這叫不定 哦眾生也是因為這樣子 所以講話很難就是了 哦我是這麼的講 //他是這麼的聽 唉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那糟糕了是不 這就是不定的意思 哦那麼佛陀當然是不會 不會這麼樣子了 他不定他雖然是不定 但是他一定讓你 //一步到位 他是要讓你這一個人 //聽的是什麼感覺 那個人聽的是什麼感覺 他還是能夠控制的住 那凡夫講話就是 //控制不住 是不是這樣子呀 哦我們一群人都在那 他講唉呀就是呢 我就曉得有人呢 他就特別的小心眼 其實他在講還沒來的 //那一個人 但是呢現場哦 他說我呀 那好了糟糕 那麼你就不能夠控制 //那個聽的人 那個感覺是什麼 這個也叫不定 但是這個不定是 //大不定了 那麼佛門裡頭的佛陀 //講經是有不定 但是那個不定是在 //他控制底下 啊不定 那麼這個頓漸秘密不定 //那麼對 這是化儀的四教可是 法華經跟涅槃經 //都在化儀四教之外 它非頓 法華為什麼是非頓 因為他漸次引阿含人呢 //能夠進入什麼 進入對一乘佛法的認知 所以它不是頓法 但是它也不是漸法 因為它直說一乘 它不說聲聞乘 它不說其他乘 所以它也不是漸法 然後它也不是秘密 //為什麼 它就是單獨說 //大乘唯一乘開權顯實 它顯露的說它不秘密 而且決定讓你知道的 //佛法一乘 唯一佛乘的概念 它不讓你得其他 哦佛陀都講方法經了 不過有人證阿羅漢 有人證什麼發大菩提心 有人得大圓鏡 各人的反應是不一樣 可是呢佛陀在講 //法華經的時候 讓你的一切反應 //都是一樣 聲聞人就是發大菩提心 大菩薩呢也是一樣 //發大菩提心 為什麼 得大菩薩的修行利益 決定是要讓你得 所以它是全部 //最後一個了 就是佛陀最後的秘密 最後的決定義 最後的最根本義 佛陀在這裡顯露 //決定的說 顯露決定的說 哦所以顯露決定 至於非頓非漸呢 //是它的相貌 即有慢慢的誘引又有 //什麼怎樣樣 又是直截了當的說出 //唯佛一乘的概念 所以非頓、非漸 //顯露、決定 所以都在化儀之外 //法華.涅槃 那麼再往下看呢 五時也就是華嚴時、 阿含時、方等時 //般若時、法華涅槃時 法華.涅槃是合在一起 那麼華嚴時就像什麼呢 就像那個中呀 那個中呀剛 //生下剛產乳呀 還沒有經過提煉 這就好像佛陀初成道 他講的任何法呢 不為任何人 只為講自家風光 所以他沒有經過修飾 沒有經過整編 我怎麼證我就怎麼 //講這樣子 不過還是有整編 還是有整理一下了 比如他講了漸教的時候 他也是有 不過他講漸教 講別教的時候是有階位 是因為他修的那些 //說明清楚的時候 講到別教的那一個道理 比如這樣的講 我呢是一下子怎麼樣 //跳進水裡去游泳 就把它游過去了 可是當我是在解釋 //我怎麼的跳水 游過去的過程的時候 我慢慢的講我會說 //我本來是要怎麼的跳 後來我又是怎麼的跳 然後我跳下去的感覺 進入水裡多深 然後冒出頭來 然後慢慢怎麼的游 這游的過程當中 那裡的水冷一點 那裡的水熱一點 那裡怎麼樣怎麼樣 這是我在講解給 //你們聽的時候 我可以分段講對不對 但是就是我來說從頭 //到尾就游過去 就一件事情而已 所以華嚴時照說是圓教 為什麼還有別教 //這種階次呢 是因為他要解釋 //給那些菩薩聽 所以他還有階段法 那麼有的菩薩是小菩薩 他一聽了階次法 //他就知道步步修上去 其實佛陀的本意是一路 //的修到底 就圓教義就是六即佛 //一下子就進入佛立 是這樣子的 但是他在說明的時候呢 有時有用到了階次 所謂的次第三觀 //這樣的說明 這樣的概念你懂了 所以但是不管怎麼說了 這都是佛陀稱他修行的 //內智得的講解而出的 乳味就是佛法最 //原味的東西 但是原味是原味 原味並不表示最什麼 最、最、最精要那就 //不是哦 我經歷過的東西 //我都給你講 可是事實上我可以 //全部不要跟你講 我只要講我最後得的 //那個東西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對法華經 就是講最後得 //的那個東西 那麼華嚴經是講什麼 //是講所有我經過的 我得過的東西 所有我得過 我做生意我做了二十年 最後我教我兒子 //怎麼做生意 其實我不用三十年的 //經驗全部講嗎 我只要精要的講最後的 //結論就可以了 是不是法華經 //就是有這個意思 它精要的講最後的結論 那麼華嚴經就是什麼 //舖陳他的一生 他所有的一些經歷 修行的一切所得 把他所證得的一切內容 //都講出來 但是其實只要講法華 //講到你證入之後 全部華嚴的境界 //你全部知道了 不必那麼、那麼 //那麼的累呀 全部的把華嚴講 所以華嚴經八十卷呀 好像沒有一部經 //比它長的了 般若經就是 般若經就是很長 可是般若經在各種會 當中它是什麼 //重複的舖成 但是華嚴經一部 //它是不一樣了 哦華嚴經光講就 //直講他的境界 好像有點他的修行 //自傳一樣 哦成佛自傳一樣 那麼這就是乳 沒有經過調煉 可是這樣子眾生 //喝不下去 唉你那個一生的經歷 我怎麼有辦法跟你 //是一樣呀 累劫薰修的我可 //沒有辦法 這個時候怎麼辦 //就提煉一小部份出來 這一部份是你能夠用的 那麼好吧就給你吃吧 所以我的一生你是 //學不來沒有關係 那麼學我最早的阿含 來學學看 這個時候就阿含時 乳提煉成酪 這個提煉成我能夠 //吸收的部份 那麼酪弄完了之後呢 發現佛陀會知道說 //它還是不夠的 因為這個酪是太少了 那我是為最後讓他吃到 //最完美的乳 所以我再把它再提煉 //一下變生酥 那就是方等經 這個他進一步 //怎麼樣歎大褒圓 哦這個斥小慕大 這個時候是在方等經 //上面他知道 哦原來阿含是不管用 哦那麼我要進一步 //學習上面他知道 哦原來阿含是不管用 哦那麼我要進一步 //學習大乘法 那麼好學完大乘法之後 學了瞭解了有大乘法 再開始為了是要讓他 進入唯一佛乘圓教 //的概念要讓他進入 他再跟他講般若 那般若經的話就是熟酥 就怎麼樣就提煉了 大乘佛法當中最精要 //的空有的觀念 空中的概念空法的概念 提解它 但是空法還有 //階次的空法 還有頓悟的空法 就是圓教的空法 跟別的空法 別教的空那是漸次 那麼圓教的空是畢竟空 當下畢竟空也就是 //中道義 這個概念都在般若 //當中慢慢的調熟 那最後才是醍醐講出 //法華.涅槃 最根本唯一的佛乘 最究竟佛的道理 所謂圓教的中道實相的真理 透過般若未凸顯它 所以熟酥完了 就是醍醐 那麼法華講完也就罷了 為什麼還要講到涅槃呢 因為佛能入滅之後 要把他一代的時教作總整理 所以要講涅槃 那麼做總整理 已經法華最究竟的 //道理講完了 所以他在總整理時 他總不會少於 //最後的道理 所以涅槃跟法華 //是同一個階位 但是因為法華講在前 涅槃是講在後 所以涅槃會上的人 //早就聽過法華經 換一句話說他在講 //涅槃把法華的道理呢 重新的談一遍 重新的談一遍 這個時候又為了 //佛法的常住呢 他又重新的提倡戒律 提倡戒律 //提倡真常的實相 的真常佛性 所以叫談常抉律 //抉律談常、扶持戒律 談真常性 也就是常住的 //佛性談到了 這常住的佛性 //一談起來之後 讓一切的眾生都知道 //我當下都是如如佛 入這種圓修法的道理 可是他雖然說這個道理 他是追說追泯 下面涅槃就有追說追泯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從頭再看過來 味以下有一個圓圈 那個乳下面 //有一個兼有沒有 就是華嚴時的時候呢 他是正說圓教 兼說別教 正說圓兼說別 所以謂之兼 寫上去呀 那麼阿含時是什麼 但說藏教叫但阿含 但華嚴兼阿含但 那麼方等對 對藏教說通別圓 對通教說圓教 是看對什麼人說什麼教 所以方等時講的法 //是最複雜了 最多最多 所以說對半說滿 對藏說通別圓 對通說別圓 對別說圓 對方等對 就是方等有一種 //對破的意思 因為他要彈偏斥小 歎大褒圓 他彈偏他把偏激的只是 //證空也不能入 妙有的這種思想呀 把它彈呵掉把它彈開來 彈就彈劾 就是把它說開 就是把它推開 //這個意思了 哦所以說是 所以說方等對 那麼到了般若是帶 帶是什麼意思呀 帶通別正說圓 這叫帶 為什麼呢 正說是正說圓 可是呢他用通教別教的 //道理來凸顯這個原理 這外帶通別正說圓 這叫帶 也就是圓教的道理 //不離開藏 哦不離開通教別教 //這種什麼前行的概念 而一般其他世界的 //宗派呀 其他的教派呀 大部分把通別圓 //說在一塊了 反正就是講般若 就是講空就對了 其實空裡頭有好幾種空 有藏教、有通教的空 有別教的空 //有圓教的空 就唯有天台把它 //分清楚知道吧 那一般人呢 一般西藏也講空呀 但是它一下講通教的空 一下講別教的空 一下講圓教的空 所以它們吵成一團 吵的你的空性是不究竟 我的空性才究竟 這種這種的分別 他們大手印、大圓滿 他們呀彼此不認可的 他說你的不行 那個圓教的祖師 紅教的祖師呀 笑那個黃教的人說 你們你們的宗喀巴 //寫寫書是可以了 實修是不行 他他死了之後 //中陰身才證佛性 咱們我們紅教的人呀 也就是祖師立刻 //化虹光身 立刻就開悟走了 不用再等到中陰身 我就看過他們彼此 //的評駁 其實這個是因為 每一位祖師他們在 //講解空性的時候 有的人把它設的低一點 那麼慢慢的調熟 那麼有的人呢 一下子是修的很高 是講的比較低 看的境界很高 但是講說出來的 //空性的道理呢 說的不夠深刻 那麼你不能以他所說的 //來那一個教派低呀 你也不能夠以 //他所說的高 就以為他所證得的高 這個嗎是應機說法的 //不一樣的 而且有時候有評駁 //的意涵 這是通別圓 你看到圓教講 看到他們這個紅、白 紅、白、黃、花 //四大教派呀 各自在講空性 //道理的時候 其實是各有千秋 通別圓互相的混用 但是他就是分不清 像這樣子有時候 //你拿他的 你拿你的圓教批評 //其他的別教 他又拿他的圓教來 //呵斥你的通教 那麼因為你自己的 //教法的時候 有通、有別、有圓呀 所以你也有被人家 //批評到的地方 那通教一定是不圓滿 別教一定是不圓滿嗎 是不是 但是天台就是不同 天台乾脆在空性當中 又把它分成通、別、圓 //三種的階位 這就很清楚就不會混濫 哦是這樣 所以如果能夠在這裡 //理解透徹的話 將來呀你看各教派 //講空性 因為佛法最究竟就是 //空性的道理嗎 那空性就分別 //三種通、別、圓 那藏教也講空性 不過它的那一個空性 因為因為階次比較低呀 一般比較不會有爭論 比較不會有爭論 大乘佛法的空性就是 //比較爭爭論 通別圓裡頭來呀 那麼呢般若經呢 是通於藏教 也有通教、也有別教 //也有圓教 哦對不起 通於通教、別教 //跟圓教 它通教的概念幾乎 //是沒有了 它不再是析空的概念 所以般若經是了凸顯圓 正說圓 但是呢它還是兼帶的 帶著通跟別 唯有通別才能 //凸顯那個圓 而且呢般若經的對象 有很多是剛從藏教 //轉過來的 你不帶通別呀 他是聽不懂 所以在這種概念底下 他帶通別正說圓 般若還正說圓 所以各位、各位呀 要了解大乘的佛法 我告訴你三種經 //要讀而已 三種經 阿含經不讀沒關係 你就讀什麼金剛經 般若經、心經這一類的 你要能讀一部大般若經 //或者是金剛經 哦你能讀然後再來讀 //什麼法華經 再來涅槃經這三部經 這三類的經 這三部經呀 //你去把它讀了 然後做為一生 //修行的依準 那麼行有餘力呢 多讀其他的經 //那就可以了 我是指對大乘佛法 //的理解 但是如果對大乘佛法 //修持來講的話 我們修淨土法門 //應該再加一個觀 哦哦應該再加一個 //無量壽經 哦應該再一個 //無量壽經 這就對淨土修行而言 那麼這樣就不少了 不過到明朝以來呀 明朝以來呀又加 //一個什麼經 啊不是 明朝以來最有名的 也不是楞嚴經 天台華嚴禪宗 //都解楞嚴 明朝以來楞嚴獨霸 一直霸到什麼時候 //民國初年 出了一些什麼歐陽 //竟無這一類的 這一些學日本那一套的 才開始說楞嚴經是偽經 那麼才受到影響 所以今天台灣弘揚 //楞嚴經的人是很少 弘揚楞嚴經是很少 很可惜呀 很可惜 海公大概在好幾年 //的將近十年前吧 講過一次楞嚴經 哦有因緣再講 那麼好就是這樣子 OK 那麼楞嚴經 //那麼是這樣了 所以你們主要的去看 //這幾部經 狠狠仔細的去研究去讀 一輩子大概大乘中國的 //佛法你就能持的住 好 這是帶 帶通 別正說圓 要記得呀 那麼接下來法嚴純 是什麼呀 純什麼東西呀 純圓獨妙就是純 哦純講圓教 單獨提妙 哦這個純圓獨妙 那麼也可以下面 //說判開會歸 會三歸一 哦那麼呢判實開權 有個開權顯實 也可以這樣的講 判權開實會三歸一 叫判開會歸 也可以說純圓獨妙 那麼涅槃怎麼會 //追說追泯呢 追說四教 追說追說就是佛陀 //臨入滅之前呀 就是已經把藏通別圓 //全部是講完了 所以圓教已經講完了 這個時候再來說通教 //藏教、通教、別教 這個追說的 就追說 就是說哦重複說可以 //這麼的講 也可以說已經不必說了 但是呢再說一遍的意思 叫著追說 那為什麼追泯 是雖然說藏、通、別 可是其實呢都圓教 所以也就沒有了藏 //通、別叫追泯 泯就是泯除之的 //差異的意思 它追泯 涅槃它追說 //追泯是這樣子 好 接下來就是化法四教判 藏通別圓就不用提了 那麼法華經跟 //涅槃經就開顯圓教 開顯圓教 那麼就二諦來說呢 藏教跟通教是真諦 別教圓教是開顯圓教 這一類的教法呢 哦這一類的教法 //就是什麼中諦 真諦中諦 那麼怎麼沒有 //一個俗諦呢 俗諦含在中諦裡頭 那麼別教是但中 那麼呢法華是圓中 法華是圓中 中觀跟空觀 就權實來說藏通別 //都是權教 唯有圓教開顯圓跟那個 //圓教這是實教 其他的藏通別都是權教 所以學了藏通別 //如果不學圓 那就是那就是好像 //拿了筷子不吃飯一樣 筷子是為了吃飯 //而存在的 權教是為了實教 //而設施的 結果你學了權教 //不學實教 那你不等於拿了筷子 //不吃飯嗎 佛陀入 佛陀出世就是要顯實 就是要顯實 佛以一大事因緣 //而出現於世 是不是呀 他開示眾生悟入佛知見 示眾生入佛知見 悟眾生入佛知見 悟眾生佛之知見 開眾生佛之知見 悟眾生佛之知見 示眾生佛之知見 今眾生入佛之知見 是要這樣子的開示悟入 那麼佛之知見就是實法 那麼前面為了讓你這樣 所以才開藏教 //通教、別教呀 最後是一大事因緣 //就讓你入實教 結果你學了權教 //不學實教那不怪異 是不是哦是這樣子 所以說權實就是這樣子 好了搞清楚了 唉那麼這樣子呢 整個的庚三也結束 戊二就跟著結束了 我們不過是在講什麼 哦講五時八教呀 //全部講完了 現在戊三是什麼 //戊三來看呀 打字的部份 哦戊三 戊三半滿 權實與三乘一乘說 在天台裡頭有把它 //分在佛教有分 判教又分成半字教 //滿字教 有時候把教法又判成 //權教與實教 有時候有教法又判成 //三乘教跟一乘教 它有時判教還是 //這樣分的 判教論裡頭有 //第三教教法 就是所謂的戊三 就是半滿教、權實教 //跟三乘一乘教 這樣子的分哦 也分三種 庚一什麼叫半字教 //跟滿字教呢 這是這個比喻呢 是出自涅槃經 你們寫一下 這比喻喻出涅槃經 喻出涅槃經 哦如此方的小學 //大學的分別 小學呀我們這個 //世間的小學呀 小學生就是學什麼 學名字而已呀 大學就學道理了嗎 人生的道理嗎 那三藏教呢正化二乘 傍化菩薩 哆哆和和漸誘初學 所以教名為半字教 所謂的半字教就是說 //像幼稚園學字一樣了 他呢字一下是寫一半 什麼是叫一下寫一半 你看過那個梵文有沒有 它梵文常常是一個字 然後另外一個字跟 //那個字合在一起 又形成第三個字 第三種字 梵文是很怪呀 跟中文倒有一點像 但是它明明又拼音 可是拼音是拼音呀 它那個字母呢 //又可以合併 中文字就是這樣 你看左邊一個言 右邊一個全 這個合起來是叫著詮述 那你如果教小學生 //寫字的話 你先教他寫言 然後再教他寫全 然後你再跟他講 //兩個字合在一起 又是一個詮 是另外的一個意思 有沒有可能 先教他一邊 再教他這一邊 二個在合在一起 像這種的教法就是 //意味著慢 調熟的意思呀 半字教 哦半字教 那麼好了通教正化菩薩 傍化二乘 倒過來藏教是正化二乘 傍化菩薩 現在通教倒過來 //正化菩薩 傍化二乘 所以這個通教是 //大乘初門 入大乘的初門 那麼別教是獨教菩薩法 圓教是純明佛法 所以說如果一約 //而分的話 如果約大小乘來分的話 通教以後都叫大乘 通教的以前藏教是小乘 所以藏教是叫半字教 通別圓謂之什麼教 什麼教 滿字教 都把大乘的佛法 //講完了嗎 講出來了就滿字 如果佛法只分大乘跟 //小乘的話 那麼大乘教就叫著 //滿字教 哦小乘教就叫著半教 就這麼的簡單 可是如果以究竟 //不究竟來說 那麼通教對別教來說 那通教又是半字教 它不究竟 那麼別教別教 //就對通教來講 別教就是滿字教 那如果倒過來別教 //跟圓教比呢 那圓教是滿字教 那麼別教又是半字教 就是這麼一回事 懂嗎 就是這樣子 哦我這裡有一段文呀 可能上面是沒有抄的 啊有哦 那麼我們看看唸一下 //就知道了 我們大家一齊唸一下 我們從頭開始唸 喻出涅槃經 如此方小學、大學也 三藏教正化二乘 傍化菩薩 哆哆和和學行之相 //學語之聲 漸誘初學 故如﹁半字﹂教 通教正化菩薩 傍化二乘 名為大乘初門 別教獨菩薩法 圓教純明佛法 做一約而分 皆為滿字教 但細而論之 藏通詮真 名為半字 別圓詮中 名為滿字 又藏教不能通至別圓 故但是半字 通教能通別圓 //是半而含滿 別教須用藏通方便 是滿而帶半 唯圓教始終皆以佛知 佛見而修行 是純圓字法門也 哦你看看所以要 這麼分的話就很複雜了 是不是這樣子 不過也不太難懂了 它上面說呀 通教正化菩薩 那傍化二乘 所以名為大乘的初門 那麼別教呢是獨菩薩法 圓教純明佛的法 所以約一往而分呀 故一約而 就是大體而分的意思了 就大概來講的話 那麼通別圓這三個 //都是滿字教 但是如果要細論的話 你藏教呀 只是 你藏通三教呀只是講到 /空性的道理 空中出妙有還談不上 所以阿羅漢他也不知道 //有極樂世界 他也不能夠說什麼 //空芔妙有行菩薩道 唉這種概念是沒有 心情可能是有的 但是理的概念是沒有 好 但講真諦 所以名為什麼半字教 名為半字 半是半 但是別教跟圓教呢 已經詮釋了中諦的道理 從真諦又入了俗諦 從空諦入中諦 那麼所謂這樣的講下來 //藏通是半字教 那麼別教跟圓教 //才是滿字教 不過如果再細分 又藏教不能通至別圓 藏教永遠停在 永遠停在什麼 //緣起性空上 所以它不能夠通到 //別教圓教的什麼中諦 所以它不能夠從 //空出妙有 但是通教不同哦 所以藏教不能夠 //這樣故但是半字 所以也是半字教 永遠是停在那兒 停在那兒 不能通向大乘的法門去 所以是半字教 但是半字 那麼這個通教就是不同 通教能通別、圓 所以它是半字教 因為它詮真諦嗎 所以是半字教 但是半字教當中 //含什麼呢含滿 半而含滿 哦它雖然是半字教 但是含有滿字教的內容 能夠通向滿字教嗎 所以半而含滿 那麼別教呢 別教須用藏通的方便 別教固然講圓、講滿字 //教的道理 可是他還要運用 半字教的道理來作方便 所以它是滿而帶半 滿字教跟半字教的關係 //是滿而帶半 所以唯有圓教始經 //唯有用圓教的道理 也不用藏通的方便 那麼它就純圓獨妙了 從頭到尾都以佛的 //知佛的見來修行 佛看到的道理是這樣 你就用佛的道理去修 佛所理解的法門是這樣 你就用佛理解的 //法門去修 所似一開始就跟 //神一樣了 沒有誘引、沒有方便 是純圓字教法門 也純滿字教法門 這個圓滿字教 那圓應該寫滿了 是錯了 是純滿字法門 是寫錯了改一下 好滿字教法門 OK 好這是半字教滿字教 //的概念它是這樣 因為它有那個滿了帶半 半了帶滿的概念 所以我特別把它提下去 這種的文字讓你概念 好現在是庚二權教 //跟實教 那就很容易懂了 法華經就是這二個字 //開權顯實 也可以另外的二個字 //這會三歸一 也可以用二個字權實 開權顯實嗎 權實 什麼叫權 權就是善巧方便 什麼是叫實 實就是究竟之義叫著實 那麼法華經呢 什麼法華經就是 //開權顯實 就是把善巧方便 內在所隱含的真實義呢 開顯出來叫著開權 那麼開權了之後 就顯出了內在的 //實義這叫顯實 所以開權顯實 那有人呀把開字 //解釋不清楚 他說開就是推開 開不能推開呀 推開就沒有了 我把你推開就沒有了 開的意思當下就是 唉我講權教 我把權教內容開顯出來 權教的內容 權 權法的內容開顯 //出來就是實法 所以權即是實 捨權不得實教 這有點什麼意思 啍什麼意思 什麼意思 打個比喻 我比如這樣好了 比如這樣好了 你們大家都讀過 //加減乘除嗎 是不是呀 都讀過是不是 加減乘除應該是會吧 有沒有人不會的 //跟班長報告一下 班長禮拜天再補習一下 一定會加減乘除嗎 是不是這樣子 好 但是呢加減乘除是 //為了你以後做什麼 那更微細的計算 譬如微積分這個計算 但是呢如果我在教你 //微積分的時候 你卻把加減乘除給忘了 那你會微積分嗎 不會的 微積分是怎麼樣 是除跟加 除法跟加法跟乘法 //重複運算而已 微積分其實是 //很容易就這樣子 微積分是很容易我教你 怎麼教 這樣這樣這樣的教 哦這樣子 如果我們說這塊的面積 //有多大你會不會算 這塊有多大會不會算 就是這個長乘於 //寬對不對 哦長乘高就是面積? 對不對 那體積呢長乘於寬 //再乘於高 是不是二個乘 對不對 長乘一次寬 然後乘一次高 二個乘對不對 然後就體積了對不對 那麼我們講面積 //比較簡單一點講 長這個是叫寬嗎 這叫長嗎 長乘寬就是面積 來這個面積是怎麼算 靜下來 怎麼靜下來呢 為什麼這沒有長呀 那裡是長、半徑 //是你說的呀 半徑是你定義的呀 這沒有長呀 我們人類最原始的定義 面積是這麼定義的 長跟寬的相乘 //就叫著面積 如果按照這個定義 它的長是在那裡 它的寬是在那裡 中央是一個點呀 所以重量 重量是體積 或者是什麼 立刻扯到那裡去這慘了 好了 這個時候微積分 //就是這樣來的嗎 很簡單呀 我怎麼是這麼的笨 我不會去劃呀 你看看注意看 我把它劃成這樣 劃成這樣 那最快總有個 //長跟寬了吧 那上面就是 //一個半圈對不對 那我再把它劃呀 再把它劃更小的長 那上面還剩 //一點點對不對 我再劃呀 那還剩一點點對不對 再劃呀 那再一呀 我可以劃對 我再劃呀 那還剩一點點對不對 再劃呀 那再劃呀 我可以劃出好多好多 我所認識的長跟寬跟嗎 總可以吧 可以不可以 那我把這好細、好細 好細的長跟寬 //都加在一起 掃描我都把它加起來 累加起來 那就等於它的面積了 所以說微積分不過是 我們小學生最簡單的 長乘寬的什麼 //重複運用而已 那我要教你微積分 如果我把長乘寬丟掉 你連長乘寬都不懂 那你怎麼學 學微積分 所以微積分是建構在 最簡單長乘寬這個概念 //底下之上的吧 對了嗎 所以長乘寬是權教 微積分是實教 如果捨了權 你就沒有實了 懂了吧 所以有人說開權顯實 //那個開就是把它推開 那怎麼能推開 那推開就沒有權教 那沒權教就沒實教了 就好像你要學微積分 你竟然把加減乘除 //給忘了 那你是要學微積分呀 沒有 這樣懂了吧 所以權教就是實教 是因為換一個角度 //看你就看出來了 那佛陀就是在最後 //把那個角度講出來 那就是法華經 那就是法華經 所以整個法華經 就建構在前面的般若時 方等時.阿含時.華嚴時 //之上呀 那你說把方等時 //阿含時全部都推掉了@@@@@@@ 說我不要了 我就光看一個︽法華經︾你能懂什麼 那不懂的呀 那你說哦是這樣呀 那你這樣唉 法師你怎麼還叫我們誦︽法華經︾ 這是因為假設你已經懂得其他佛法了嗎 要不然你光唸︽法華經︾ 不過話說回來經特別了 因為經還是有它的攝受力 因為你有過去世薰修的因緣了 所以你可以先薰了︽法華經︾ 以後看︽般若經︾ 你會同心會過來 為什麼 因為倒過來說 權教當下你不能把它拿看實教 同樣的道理實教自然就包有權教 只是他去理解的時候 沒有那樣善巧方便而已 一下進入實教也是可以 因為權實最後是不分的 開權顯實為實施權 那麼呢權即是實 實即是權 權實不二 這個最究竟義 所以說你說唸佛法門權巧方便是嗎 是 但是它即是實際的法門 所以方便就是究竟 聽過這句話沒有 聽過了沒有 對不 所以你說唸阿彌陀佛沒效 不好意思呀 那是你不會唸 要不然一句的阿彌陀佛就叫你往生 累劫的生死全部斷了 是不是 它是權巧方便 它就是最究竟的 我又講一個比喻你就知道了呀 這裡有一個房子裡頭的寶藏是無量無邊 哦寶藏無量無邊 但是呢明明你知道可是進不去拿 可是我只要給你 我只要告訴你鑰匙放那裡 你只要拿著一根小小的鑰匙 門一打開 門打開一進去的時候 一切的寶藏都是你的 可是鑰匙不等於寶藏 可是鑰匙卻比寶藏還重要對不對 是不是 捨了鑰匙得不到寶藏 可是鑰匙卻比寶藏還重要對不對 所以在你是門外的人來說 你是要先求鑰匙 還是要先求寶藏 先求那一個 求鑰匙 所以以鑰匙這個立場來說 對你這個凡夫來說 鑰匙的價值重於寶藏 對不對 你有了鑰匙就會得到那個寶藏 念佛就是這個意思 念佛就是讓你入佛知見 讓你入極樂世界 入極樂世界但得見彌陀何悲不開悟 那開悟就得一切寶藏嗎 對不對 可是念佛就是那個鑰匙 鑰匙只不過是鐵打的 還即非金也非銀 更不是鑽石 可是它卻是你通向一切鑽石跟一切美物的什麼 最重要的鑰匙 最重要的關鍵 所以念佛是方便嗎 是 但是它確實是最究竟 因為它導引你入最究竟的內涵 所以各位呀就是這樣 為什麼念佛會是方便呢 因為多方便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專心的聽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我要跟阿彌陀佛到西方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娑婆是苦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娑婆是苦 極樂是好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會不會念 會吧 厭欣之心會不會起會起吧 就這樣念而已 起厭離娑婆的心 起欣求極樂的心 一念相信這句佛號帶我往生 就這樣厭欣信願四個字而已 厭欣信願念佛法門四句偈 那權在那裡 權在這句佛號上 因為你要厭 你可以厭離娑婆跟阿含人是一樣 跟藏跟阿羅漢是一樣 他也厭離娑婆對不對 心求什麼心求淨土 你看看那個彌勒淨土也等於心求 乃至於想要成佛的人 他也心求所謂佛的淨土 可是你並沒有阿彌陀佛好讓你心求 那麼你要信 你是要信什麼信一般的佛法 你沒有一個阿彌陀佛可信 你要願你也只能願成佛而已 但不能願往生 但是只要一句阿彌陀佛出現了 那就不同了 阿彌陀佛表示當時有位法藏比丘 他發願說如果有眾生不能修行 如果有眾生業障深重 如果有眾生面對一切的修行有恐懼不得 那麼他只要虔誠發願往生我國 我必隨彼願臨終接引 那麼他只要懷念我就可 他只要懷念我 懷念我的本願 憶念什麼憶念我的名號 乃至他含我的名號跟我的本願相應 他是這個願 所以你今天就依著這個方便跟鑰匙一樣 你今天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就是跟當時的法藏比丘相應 所以你在念的時候你的厭娑婆有了什麼有了根底 因為你厭了娑婆 知道欣求極樂 那麼你要欣求極樂你也有了方向 為什麼 你知道用念佛法門來相信這一句佛號 因為那是他的本願所引起 那麼你也知道相信之後 你發願要住生 你就一定能夠被接引 那是我跟他的本願相應所以厭欣信願 完全因為這句佛號紮實的成就起來了 這個時候我只要四個心 厭欣信願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就在念的時候這是個方便 這是法藏比丘當時所設的方便 但是他是為我而設 我今天念下來了 我就入他的什麼方便的法門進去 那麼一進去之後 我一往生那麼一切的佛法 他都會開顯給我 所以這樣的講下來 說一句佛號說是方便 其實往生之後 一切究竟法都為我所得 所以一句佛號方便等於究竟 所以如果沒有這個方便 我一切究竟法不得 對我這個凡夫來說是這樣 當然了那追尋你 當然了你也不是凡夫 你也很能修 那就參禪好了 參禪是方便 那麼開悟也是一個究竟實法 所以方便即是究竟 是這樣 所以權實二教你千萬不要濫加分別 哦不 要以分別 但是千萬不要它是權法 你就不欣學 不學 這樣種意思吧 好 所以說權實二教 權是什麼 就是一種的方便 實就是究竟義 但是離了權法看不到究竟 那麼呢如果沒有實法 權法就沒有意義 那麼我給你一把鑰匙 你打開門就知道 給班長、排長很高興去打開門 打開一看裡面空空如雲 神經 主任給我這個鑰匙幹什麼用 沒有用呀 所以如果沒有門後面的寶藏的話 我給你鑰匙有什麼用 沒有用 所以如果沒有實法 我給你權教有什麼用 沒有用的 沒有用的 所以為實才要施權 那麼呢如果是要顯實 開權就能顯實 權法的當下把它門顯它的意涵 就有實法的內容 所以念佛就是權法 開顯它的意涵 而得了實法的內容 所以權即是實 為權而 為實而施權 開權能顯實 而權實是不二的 這樣的道理懂了吧 所以如果懂這個道理 用天台的概念來會歸淨土教的話 就不會輕易的看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我念佛呀是很少了 但是我念就是這四個字欣厭信願 這四個字 你一念起佛號就要提起這樣 那平常呢 平常你就提起這個欣厭信願念佛 就是這樣 好 那麼今天呢把半滿權實講完了 下一堂課後 幫我記一下 下一堂課從庚三開始 三乘一乘來講解呀 向下文長 付於來日 請合掌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