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入門第124講 來我們大家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各位比丘、比丘尼 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早安 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以上 上一堂課呢 已經把所有的藏、通 //別、圓八教呢 做一個什麼呢 義理上的一個了解分析 //已經都講完了 大概用了差不多有 //十堂課左右 這個是天台教法 //當中的什麼 屬於解門方面 //最根本的核心 也可以說是天台大師 在三十歲 //到三十八歲之間呀 他總攝了佛法的什麼 //解門的內容 那麼他呢 有他悟解的深入 他因為證得什麼 法華三昧的前方便 所謂的旋陀羅尼 陀羅尼者謂之總持 旋陀羅尼就是能夠什麼 旋轉一切的不正見 //為正見 他那個呢還不算是深證 可是就見解上來說 對於佛法的一切內容 能夠總持了 所以這是他在三十歲 //之前就證得 他在大蘇山的時候呢 跟著慧思大師 慧思大師就證得了 所以他一證得之後 一切的教理從心中流出 那麼一切的教法 他閱讀之後 //就流入自性的什麼 認知當中來 所以他的師父說 你證得旋陀羅尼之後呀 你對於一切的教法 天下所有的一切論師呢 不能夠在舌頭上 //佔你的便宜 這也就是所謂 //解門的通徹 請注意 他在三十歲之前 //解門通徹 然後他才去修哦 他怎麼修呢 他沒得修 他嫌他自己的福報不夠 所以他就停住 他就到了什麼 他就到金陵那裡去 足足跟眾生辦佛學院 //辦了八年 那辦了辦怎麼樣 同學很多 二百多人 結果開悟的不到四十個 他以前教人家呢 他師父帶著他 他去教同學 這樣教了二十個 有二十個開悟 百分之百 開悟當然還不是所謂的 開悟是說大開圓解 還不是說就證得就是 就是能夠大開圓解 可是當他在金陵 開辦佛學院的時候 弄了八年 學生二三百人 沒有幾個人開悟 他想一想 覺得教學相長的結果 他覺得教的也吃力 然後覺得自己也還不夠 他就在三十八歲的時候 萬緣放下 那皇帝也下詔說 //你不要走 你不要走我 我也走 大家都靠你 哭哭啼啼 尤其是他那個弟子呀 徐陵他們呀 這一些人都是 //七、八十歲的老學生呀 而且在陳朝時代 他們當什麼呢 當宰相 結果一把鼻涕一把淚 //在那裡哭 他也不管說走就走 八年之後他就走 走之後他去深山 他就到了什麼 他夢中夢到的 //那個五台山 五台山 不,錯了又錯了 每次都錯誤來了 是天台山 浙江天台縣的天台山 天台山本來的名字 //是叫天梯山 天梯是梯山 但是後來是念天台 那個山遠遠的看 //是有三層 那麼因為是瀕臨海邊 所以它海拔才一千多 但是看起來是很高 所以認為那個山的階梯 一上去就到天上去了 遠遠的看是這樣子 天梯山 他到那裡去呢 就遇到了定光古佛 定光古佛 遇到定光古佛 那麼這個 定光老禪師 //就是跟他講呀 怎麼你現在才來呀 忘記我了 他說對對我夢中 //夢到你老人家 你看夢中 //能夠跟人家講來吧 來吧 然後就去了 那這樣您叫我來 //是幹什麼 這是你修行的地方呀 你看看 你是要在那裡修行 其實人家早就安排好了 這是為什麼 過去世的什麼 過去世你的善因緣 你的師父都導引好了 所以人最重要的 不是你這一世 //能夠修到多少 是你這一世保證了 //你的善緣有多少 你累積了將來要開悟的 //機緣有多少 我們常常眼光是很短 我要這樣修 我要那樣的修 那都是你想的呀 你真正在你的 //生命方程式裡頭 根本還沒安排好那樣 幹嘛 你還沒遇到那樣的人 那樣的人 你還沒有累積好 //足夠的福報 你這一世還是見不到 你還在下一世 下一世你才見的到 //說不定 是這樣 這個是要有保證的 這個是叫著正法 跟像法當中才是這樣 末法的話呢 很難 在你的師父找到你之前 你老婆已經是找到你了 懂意思吧 懂意思吧 等到你的師父 //看到你的時候 你就是在家人了 拖兒帶小的這樣子 那一切都是太慢了 懂嗎 廖漢平 所以你不要等下一世 你要等這一世 這一世就把它給幹掉 但是即使是這一世的話 智者大師是怎麼修呢 智者大師他是怎麼修 他是先親近善知識 然後聽經聞法 慎思明辨 然後就教理的解門 他不是行門 就教理的解門 //是大開圓解 那就是教理通透 沒有疑惑 這樣沒有疑惑 就好像等於登 //大雪山的什麼呢 的路子呢 地圖是完全看到了 完全看到了 就是這樣 而且可以印證 被老師印證說 你的地圖是對的 從今而後 你走這一條路 不會有人用舌頭 //轉動得了你 為什麼 你大開圓解之後 總持旋陀羅尼 也就是一切的不正確 對法的不正確認知呢 都旋轉過來了 而且能總持 叫旋陀羅尼 這個還不是證得 這個只能夠叫著開悟 開悟就是悟得佛法 //一切圓融的內容 一般來講末法連這樣 //都是不容易呀 但對他來講 這樣不過是 //準備功夫而已 這是他三十歲之前 //他就是這麼幹的 可是這樣之後 他師父並沒有叫他 //到深山裡去修 幹嘛還沒有熟 你對於佛法 //有完全的認知 可是還不是這樣 //就能夠修呀 就好像說你能夠來出家 不等於你能夠修呀 那只是說你對於世間 //總算弄清楚了 不可以不能再混了 你這樣你就想修嗎 不是 你要先去解 解完了之後 你就能修嗎 不是 你要幹嘛 在人群中打混 滾過一陣子 真正的把你 //所知道的佛法 你試著在生活中 //去運用看看 然後你會發現 //是滯礙難行 然後才知道內容不足 這樣子呢 培養了福報 培養了善因緣 培養了你內修的張力 智者大師 //足足是搞了八年 他八年當中 //他是帶著什麼 帶著佛法的總持 //那種內涵 他那個時候 已經能講什麼了 //你知道嗎 已經能講法華玄義了 也就是能夠講 //五時八教能夠講 不過那個時候 //還沒有遇到章安大師 章安大師還沒有怎麼樣 三十歲 三十歲到五十八歲 當時章安大師 //還沒有出生呢 還沒有出生 章安大師慢他三十年 慢他二十歲 他出生了 是十歲了 十歲了 是慢他二十歲 小他二十歲 我如果沒有記錯 年譜你們看一看 好像小他二十歲 那麼他已經是出生了 不過他是十歲的 //小孩而已 所以他在金陵講法 //的時候 章安大師是沒有出來 沒有辦法替他集結 所以我們現在 //所看到的教理 是他在五十八歲 //重講的 你是要知道 智者大師 //從他三十歲之後 在教理的部門 教理的部門 //已經沒有什麼太特別 在實踐的部門 //他還不成熟 為什麼 教理的部門在大蘇山 //已經是大開圓解 他師父說他得 //旋陀羅尼之後 一切的教法從心中流露 那麼一切的教法 //也流入自性中 所以對他來講 //隨拈一法他都能夠開解 所以他那個時候 //已經有辦法講解什麼 講解二個重要的內容 一個就是我們在教 剛教過的所謂五時八教 各位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他已經 //在解門上面通透 各位呀你們要修行 你們不要以為 //出了家就不用修行 出了家又不在 //解門上下功夫 然後兩邊倒 昨天我跟那個行樹師 行樹師是在那裡 對了我跟行樹師聊天 他跟我講說泰國 //也是這樣 泰國它也是分兩部 一部份是有讀佛學院 //受解門的訓練 那一部份是行門訓練的 那麼他們解門訓練 常常看到那個 //行門訓練的人呀 專攻行門的人 莫名其妙 很多的修法 //他們也覺得很怪異 或者覺得的是有問題 後來曾經有出現 //楊達比丘的狀況之後呢 那麼以這個教王為首的 是屬於解門並進的 //泰國比丘呢 就覺得他根本是不行 認為他是犯戒的 但是屬於專搞行門 //不搞解門 也就是說他 //講修行這樣子 他就常常有一種傲慢 修行的傲慢 以及怎麼樣 對於佛法不是很了解 但他有修 他就自以為高人一等 這樣子 這個在中國也發生 在西藏也發生 在泰國這一類也發生 所以說天台一開始 從他創教的祖師 //慧文、慧思開始 一直到天台大師 //成立天台的教法 三位大師 //三位開教的大師 都有一個統一的認知 就是他們都不離 //經教修行 他們都不離經教修行 你看慧文大師他是什麼 他是閱讀大智度論開悟 他開悟之後再去修 修禪師 他號稱他是禪師 慧思大師也是這樣 誦般若經 造般若經 講般若經 然後呢怎麼樣 還誦法華對不對 然後誦法華就是修行呀 研究般若經 //講般若經是什麼 是解門呀 他解門並進 那麼到了智者大師呢 亦復如是 他的一生裡頭呢 他是先跟慧曠律師 //學戒律 學了戒律之後 又學了攝大乘論 //跟金光明經各種的經論 學完了然後親近什麼 慧思大師怎麼樣解行 同樣的聽聞般若教法 那麼呢同樣的誦法華經 同樣的解行並進 解行並進是解先在前面 然後誦了法華之後 //是大開圓解 請注意 他大開圓解 //是以什麼為基礎呀 是以他理解的佛法 //為基礎 才能夠圓解 你看禪宗祖師他們開悟 從來沒有講大開圓解 //這四個字 他只能講開悟 開悟只能了性自性 了解自性原來是佛性 但是對教門的差別相 他是不能夠理解的 可是天台大師 //卻是不同的 他們是了解了 //佛法的義理 然後從實修當中 //大開圓解 讓一切法在心中 //自然的整合 流露出來的東西 這個是先有解再有行 由行再來深化那個解 深化到圓解了 這是解行並進之後 所得出來的解的精華 這是第一階段 他得到解的精華 他先怎麼做 他先入解門 然後才行門 行門之後再入解門的 //精華獲得的 所以叫旋陀羅尼 他的修學過程是這樣 所以他一定是先解 解了之後再行 行了之後再深入的解 深入的解了之後 //就得到了旋陀羅尼 得到旋陀羅尼之後 這種行 這種行所獲得的解 就是聞思之後的 深思明辨之後的圓解 這個聞思一定是帶有 //修的內涵的 聞思修 剛開始是先聞而思 思之後就是行 行之後就深化 //你的聞跟思 深化了你的聞跟思 就得到了 //所謂圓解的內容 但是這個圓解的內容 並不意味著 //他就怎麼樣 他就證得了 他所解的內容 他只是圓滿解 但是他並沒有證得解 什麼是叫圓滿解 什麼是叫證得解 就好像 就好像 你看了有關於游泳的書 因此你知道手該怎麼提 手該怎麼樣 該怎麼換氣 腳該怎麼打 然後遇到什麼浪 //要怎麼游 遇到什麼地方流動 //要怎麼游 你也懂得這些了 但是還沒有真正的 //跳下去 依著那個道理游過一遍 還沒有 所以你已經完全知道 //游泳的方法技術 跟缺點優點 還有障礙的處理方式 你都會 而且你了然於心 你幾乎閉著眼睛 //就知道怎麼游 但是你還沒有真到運用 //你真正知道的 下水去游完一趟 去印證你所知道的 是不是就是這樣 還沒有這麼做過 這個就叫著圓解 你是要知道游泳 //固然是簡單了 你看看書就懂 那修行這玩意呀 那可是不容易 所以你要大開圓解的話 眼鏡很好看是不是 你要大開圓解的話 那麼呢就是不容易 因為太複雜太複雜 所以他必須要圓解 圓解之後他下水去游 那是三十八歲之後的事 他下水去游了 或許對他的圓解怎麼樣 有深入 但是不太可能會改變 為什麼 因為他當時的圓解 是經由他的師父認可的 而且也是他修來的 所以他不可能會變化 但是他有可能深化 有可能會補充 //這倒是真的 所以到此為止 我們所學的 //正是智者大師 經過認可大開圓解之後 他對佛法的總持 這樣了解了吧 他對佛法的總持 這樣子的總持呢 在他後來的一生裡頭 幾乎是他修行的什麼 指導 而他修行之後 其實他對於這些內容 頂多是作深化 //跟補充而已 內容的大方向 //是沒有改變的 所以我們現在來學這個 可以說就是智者大師 //從解門完成了之後 他去修行的一些 //指導原則 可以說他的解 //跟他的行的什麼 精華 但是行還不能這麼說了 因為行他還有一套 等一下我還沒有說到 他解是這樣 他唯有在這一方面 //解不懷疑了 他去行才能夠 //一路行到底 他才能夠這樣 好 那麼呢 再來你就問 那我們現在所讀的 //藏、通、別、圓 對於天台大師來講 到底是什麼時候的 //藏、通、別、圓 我說他三十歲以前的 //藏、通、別、圓的教理 已經是能夠講說了 但是可能還沒有那麼的 //完整那麼的圓滿 但是根本的道理 已經由他的旋陀羅尼 //流出了 然後他又進入了 //天台山修行 然後修頭陀行 又修了幾年之後 下山然後領眾薰修 他是繼續的研究 繼續的薰修 到他五十八歲 是五十七 //還是五十八歲的時候 重新講解法華玄義 那麼今天 //你所看到的資料 正是五十七 //五十八之後 五十七、八歲 五十七歲之後 他重講法華玄義 然後被章安大師 //記錄下來的文獻 換一句話說 雖然我告訴你 藏、通、別、圓 //這種判教的道理 在他三十歲的時候 //已經是成就了 可是你所讀的 卻是他更成熟的 五十七歲的記錄 這樣懂了吧 這樣懂了吧 所以你現在所學的 可以說是天台教法當中 //的什麼呢 最成熟的思想了 好 這是一部份 但是他的價值 不應該放在 //五十七歲來說 應該放在三十歲來說 為什麼 三十歲的時候 //他還沒有去深證 他還沒有上天台山 //去深證的時候 他所憑的對教理的理解 就是這些 所以他的價值 //應該是放在這裡看 他不應該 他不應該放在五十七歲 //已經成就一代大師了 再來看他的價值 這樣是看不出來的 這樣懂嗎 所以你們就是他 //三十歲時代的人 對不對 正要去修的人 所以用這樣子的立場 來看藏、通 //別、圓的話 那你就知道 那正是你將來修行 //所依賴的地方 這些五時八教 因為你讀經也好 你聽聞佛法也好 你都要怎麼樣 你都要會歸到這裡頭來 才不會混亂 你才不會覺得奇怪 佛法怎麼這樣講 怎麼那樣講 你就不會 你能總持 能夠總持佛法 行動起來才不會混亂 我今天看很多人的念佛 兩種人 第一種人他一邊念佛 一邊是找外面 //有沒有更好的法門 某某師 聽說你去參加頗瓦法 告訴我怎麼樣 好好哦我也要去 為什麼你是要去 念阿彌陀佛 //大概是不太管用 那麼他念佛哦 但是他騎馬找馬 誰號稱是開悟了 他要去弄一弄 只要聽說那裡有一個法 他屁股就坐不住了 就要去買飛機票 全世界到處去 為什麼 因為他不能夠教法總持 他對他自己修的佛法 也不能夠認可 他乃至誦法華經 //誦地藏經 他覺得不太管用 他看不出他修行的法門 的階位在那裡 是價值 對他的價值在那裡 他也看不出他自己 //是屬於那一種人 應該是要修那一種法 那這樣他只有 //到處去亂撞呀 那裡有好處 //他也不管怎麼說 只要好好處我就去 好,第一種人 是胡亂的撞自己的修法 第二種人是怎麼樣 是更可憐 完全是沒有一個法可修 然後呢那兒說那兒去 那兒聽那裡去 然後呢聽了一大堆 最後不曉得 每個都說他是很好 // 他不曉得往那兒去 他對中國的佛法沒信心 他對外國的佛法呢 最後也會沒信心 為什麼 遠遠的看 //都是覺得他很好 你真的進入 //他的僧團裡面 你會發現 缺失一大堆 跟台灣也沒兩樣 等弄了半天 對一切的佛法失去信心 聽了一大堆整合不起來 學到老哦 學到六、七十哦 六、七十哦 他一方面批評 //念佛是不好 一方面還對人家說 //我是念佛的 你看看真可憐 沒辦法 你看看還有這樣子 他照樣是講經說法 可是你要問他老人家 你是要拿什麼 //作生死的依靠 我拿念佛 可是倒過來 //你聽他所說的 沒有一句談到念佛的 甚至於還批評到念佛 怪了 那你真的不曉得 //這個人是怎麼辦 到了末期修行的時候 他解行還不能一致 為什麼 因為聽了太多 //每一個都好呀 你不能夠總攝呀 那你怎麼辦 最後只好回到一個 //最簡單的 沒有教理爭論的念佛 可是你談到教理 //你又要呵斥 所以說修 不修 早跟晚的問題而已 可是教理不清楚 你永遠躲不掉這件事情 你修行要嘛是成功 成功的話你只是說 你得了一個你內心 //所得的東西 可是教理你不能夠判別 但至少生死你有把握 或者不恐懼 那還好一點 可是還是有缺憾 還是有缺憾 教法你不能夠總持 所以怎麼樣 證阿羅漢的人 還不能破外道 也不能善巧度眾生 就這樣 佛經上就有提到 //少聞羅漢呀 少聞羅漢 只能夠用神通跟外道比 外道一句話把你辯倒了 他就氣的要死 沒有辦法 你有神通你也是沒有用 外道不跟你辯神通 他就跟你論 所以你看看 為什麼龍樹菩薩 //要造大智度論 要造中論 他就是要破 //數論外道嘛 他怎麼不用神通 他是二地菩薩呀 他怎麼不用神通 他不是 他是寫書 幹嘛 要教理總持 //才能破外道呀 不是拿神通 因為外道一樣有神通呀 你能飛他也能飛呀 你飛了一半 外道也來了 我也來了 沒有用 是這樣子的 是不是 只有教理 所以有教理 //你才能夠怎麼樣 你才能夠破外道 你才能夠不迷惑 //其他的佛法的價值 還有一種人 念佛的人他是怎麼樣 第二種人 第三種念佛的人 //他會變成怎麼樣 一直壓抑別宗 末法呀參禪是沒有用 學教是沒有用 搖鈴打鼓是沒有用 只有念佛法門 //能夠度眾生 能夠利益眾生 所以一切的經論 //收起來放 只有一部彌陀經 //就可以了 這樣是拿著淨土法門 //來毀滅念佛法 你能度盡天下的人 //都念佛嗎 不要說什麼了 只要說我們這裡的 //就好了 就有人念佛 //是念不下去 不一定 不一定了 搞不好是有了 是不是這樣子 所以說你這樣子 當然淨土法門是好 可是好是好你的嘛 你幹嘛是呵斥 //別人的不好呢 有人就是非得要去參禪 //他才覺得爽快 對不對 他才覺得他是出家人 你幹嘛是呵斥他 那麼你要去壓抑他 才能顯現你的法門好 那正顯得你對自己的 //法門沒有信心 我已經吃到好吃的了 我管別人是好吃不好吃 我好吃就好了 我為什麼說你的不好吃 我的香蕉是很好吃 我為什麼去嫌 //別人的葡萄酸 笑人家的葡萄酸 是不是這樣呀 我的香蕉很好吃 我吃我的就好了 我何必笑人家的 //葡萄酸嘛 是不是 所以你看看很多的 //弘揚淨土法門 一坐上去 //就得先呵斥別人 你有沒有想一想 你是拿你的左手 //打你的右手 砍你的右手 對不對 那這樣釋迦佛 //變成斷手的釋迦佛了 他本來有二隻手 //可以度眾生 那你砍來又砍去 你對你自己的法門 //有信心的話 別人好你還是去讚歎哦 是不是 你就是有種的讚歎 我常常說的女人 為什麼常常會去 //嫉妒別人的女人 因為她對自己沒有信心 所以她要嫉妒別人 她為什麼一天到晚 //要去塑身美白 為什麼 她對自己的身體 //沒有信心 因為外面的女孩 //愈來愈漂亮 她怕老公會被搶走 對自己沒有信心的 //才要壓抑別人 才要武裝自己 你對自己很有信心 那就這樣嘛 你就這樣的 //過生活修行嘛 你何必管別人的好 //或是不好 好你也是很樂意的什麼 讚美別人 所以說學了天台教法 //就是這樣 學了天台教法幫助你 //昇華你學的內容 你淨土宗好 天台告訴我淨土宗 //至圓至頓 那這樣的話 //別人禪宗說它好 確實是 依我看也是至圓至頓哦 你有那一種眼光看一切 都是圓教法 阿含法也是圓教法 他就有那種眼光 有那種眼光 你管對方怎麼說 //他好或是不好 反正它都總攝到 //你的法門裡頭來 你就不懷疑 這個是智者大師 //在三十歲之前所做的 所以他三十歲之後 //修行沒有疑惑 也不恐懼 對自己所修的任何法門 篤定不懷疑 不懷疑 你懷不懷疑 //你自己修的法門 可能會有一點懷疑 這樣就是要學天台教法 學了之後你就是不懷疑 是吧 這樣子的概念理解之後 我們重新回過頭 //來檢視藏、通、別、圓 看這個表 這個表呢是這個樣子 旁邊四教 圓、別、通、藏 藏又分三類人 通教也分三類人 別教以上不分三類人 純菩薩法 別菩薩法 對不對就是純菩薩的法 所以不分三類人 那你說藏教分三類人 那三類 菩薩、辟支佛跟什麼 聲聞三類 那通教也分三類 //沒有寫出來啊 通教也分菩薩 //辟支佛、聲聞 但是為什麼不寫出來 因為通教人 三種人發心是不同 學的教法是一樣 那麼藏教人發心不同 學的教法也是不一樣 所以有人說 沒有什麼大乘跟小乘了 教法都一樣 那顯然是錯誤 對不對 顯然就錯誤 在這裡顯然就告訴出來 根本就不是這樣 那裡會教法一樣呢 教法一樣一定是 //產生一樣的效果 那麼會 產生一樣的效果 怎麼會你的心是小乘心 他是大乘心 這個亂來 這沒有因果的觀念 沒有錯有時候 你在因地上 //你會發心修學 這個是氾濫講菩提心 我說過了菩提心 勝義的菩提心 唯有大乘能知呀 聲聞人發菩提心 他就要變大乘人了 因為菩提心 //絕對講的是佛性 聲聞人根本不知道 //佛性的東西呀 你怎麼可以說聲聞人 跟菩薩學的 //是一樣的教法呢 絕對是不一樣 絕對是不一樣的 但是空是一樣的 緣起性空這個空的內涵 //是一樣 但是空的深度是不同的 就好像說我問你呀 你也去游泳 到海邊去游泳 潛水的人游不游泳 游泳 深水 到深海裡頭去取寶的人 //游不游泳 都游泳 那你的海邊游泳 跟深海的人游泳 都叫游泳 那能叫一樣的游泳嗎 看的環境一樣嗎 吃的海水是同一種海水 都是鹹的 對不對 都是吃鹹的 但是看到的 //是不是差很多 有沒有差很多 差很多哦 是一丈差九尺呀 是不是這樣子呀 那你不能說你也游 我也游 怎麼你看的 //跟我看的是不一樣 當然是不一樣 我游的深 你游的淺 所以說你證空性 我也證空性 但是二個人看的 //一不一樣 差遠的了 是不是 我是深海裡頭 深深海底游呀 高高山頂立呀 深深海底行 高高山頂立 我看的是更深廣呀 我看到的是空而不空呀 你呢 你淺水飲一滴而足 飲一滴而足 當然你看到的空 //就是人空 乃至少分的法空 你能發的心是什麼心 就是隨緣菩提心 隨緣的悲心 那還不叫菩提心 你還覺得你有羅漢可證 你有苦可滅 那你就去有苦可滅嘛 是不是 那你只是看到這樣 所以這個絕對是 //不一樣的 這你不可以說 //學的教法是一樣 證得的空性是一樣 證得海水一樣是鹹味 可是看的卻是不同 記得我這個例子呀 記得我這個例子 好,OK 這樣的講下來 所以藏教所不同的 三種不同發心的人 他學的教法是不一樣 那麼通教 通教所學的教法是一樣 可是發心是不一樣 但是這個就叫著 //緣起發心 才會這樣 到了勝義諦的發心 那就沒有什麼 //一不一樣了 那是別教以上 他們都見得法性 都見得實相 這個時候就沒有發心 //一不一樣的問題 月亮一個 是不是 大家都看到一樣 現在是什麼 海水有深淺 我們看的是不一樣 這才有分別 海水有深淺 月亮沒有深淺 是不是 月亮是一個 這個是不同哦 所以別教以上呀 沒有什麼發心 //一不一樣了 別教以上 別、圓二教 //他們都是什麼 都是要證得 //勝義菩提心的 那麼通教跟藏教以下 他們證得的是什麼 他們所看到的是 從世俗諦菩提心修出去 所以說他們的發心 //會有所不同 學的教法也會有所不同 那麼藏教呢 教法不同 發心是不同 通教的話教法相同 發心不同 所以發心 依發心不同而分三種人 還是菩薩 //辟支佛、聲聞 可是藏教呢 學的教法不同 他的發心也不同 所以他們分別有菩薩 //辟支佛、聲聞 這樣懂得意思沒有 這在旁邊註明一下 藏教是發心不同教法 //也不同 通教的話 是發心不同教法也相同 別教以上 是發心相同教法相同 可是修法是不同 修法是不同 因為同見實相 教法一樣了 那麼呢同發無上菩提心 是發心也一樣了 可是呢修法是不同 一個是次第三觀 一個是一心三觀 就這樣不同 這樣能不能分別了 藏、通、別、圓這樣子 //是不是很了然於心 是不是 當然你會覺得了 昨天呢有同學跟我聊天 他說教理這個東西呀 有時候同學也學不來 生活中的照顧呢 他反而能夠安頓 這完全是正確 完全是正確 所以以後呀 為了貫徹生活上的照顧 這個大家是要怎麼樣 家庭普照是很重要 你看這次班長的 還有本通師的 他們都普照到了 普照到了才有辦法 //去班長他家 去本通師他家 是不是這樣子呀 那使得本通師他家人 也能夠跟同學 //互應的很好 是這樣子 那這個是要繼續的推動 那要是你家裡 //有什麼人過世 或是往生了 我是指爸爸媽媽了 祖父祖母這樣子的話 那關於請假的問題呢 你先來跟主任講 讓主任早一點安排 這樣就不會有 //其他的問題 本通師這樣知道吧 這是因為你的示現 我們了解到這樣好不好 就是這樣 雖然是心理上的 //安排重要 可是教理的認知哦 你現在不會感覺重要 但是你畢了業了 你就會感覺到它的重要 為什麼 你會聽到很多的怪話 你會看到很多人 //在學習其他的佛法 那麼你會不會了然於胸 這個時候 //這些都是現出來了 過境就現出來了 所以說施教的人呀 眼光並不一定是 //放現在了 現在也是要注意 那未來的也是要注意 所以你要耐著性子去學 而這個表解呢 我們沒有辦法詳細的說 不過我們應該是要 //略帶一下 我們來看 從下面看起來呀 藏教 藏教看什麼 最根本的就是什麼人 什麼人 聲聞人 聲聞人就是現在 //你們所看到 在南洋一帶 南洋一帶所修的 南洋一帶所修的 那一些人 他們是修什麼法門 來往上看有八法對不對 最上一行是不是有八法 是不是有八法 那八法 教什麼 理、智、斷 還有行、位、因、果 //對不對 所以說了 你如果把這八法分開來 你就知道藏教 //是什麼內容了 通教人是什麼內容了 對不對 所以這一種教法呀 這一種的教法呀 只有天台人 //是把它分的這麼清楚 沒有一個教法 中國、印度、日本 日本算了 日本是學中國的 他就不提了 就是全世界 //除了東北亞跟什麼 除了東北亞以外呀 還有中國這個教法呢 是有這樣以外 全世界沒有那一個佛法 沒有那一個系統的佛法 把一個修行人 //跟另外的一個修行人 因為根器的不一樣 而有這八種的分別呢 // 把它講的是這麼的清楚 西藏人也有 四部宗義 四部宗義就好像 //我們判教的四種人一樣 但是它把大乘 //跟小乘混到一齊判 就這樣判成四種 看起來也好像我們 //藏、通、別、圓四種 可是我們藏、通 //別、圓裡頭各分好多 很細很細的分 那麼四部宗義裡頭 //你如果願意的話 你稍微看一下 如果有因緣你看一下 你會發現它沒有辦法 //分的那樣 它是以部派佛教又來分 它分別有宗、空宗 經部宗跟說一切有部宗 這個就是分這四部宗 其實這樣的分法呀 不是就教理來分的 因為有宗跟空宗 它們的教理 //也有重疊的部份 那麼經部宗跟所謂的 //說一切有部宗 其實它們的教理 //也有彼此重疊的部份 那麼你用這種部派 //這樣來分的話 其實對教理的分別 我個人感覺了 我個人淺見了 不是批評 個人淺見就是可能呢 不能很清晰的分別 佛陀的教法的 徹底的差異性 那麼倒過來你看看 //藏、通、別、圓的判法 它總攝一切無遺 這就是它的分類善巧 而且是精細 它教、理、智、斷 //行、位、因、果 是很精細的這樣做 這是中國人的特長 中國人在教理的 //總攝當中 大概無出天台 //智者大師之外 全世界在教理上的 //判別呢 沒有一個國家的 //教理判別 像中國的教理判別 //是這麼的微細 而中國教理的判別 沒有超過像天台 //這麼的邏輯性、制度性 還有完整性、對稱性 沒有 所以你如果學完了 //天台教法的判教之後 走遍天下無難事 幾乎是有這個效果 但是你不要驕傲呀 它是有這個性格 但是你不要用 //中國的驕傲來說 我們中國的天台教法 你是不應該這樣的講 你應該是說就教理來分 你是這樣的分 那麼我們的天台 //是有這樣的分法 那我們來比較看看 那這樣子來看完整性 //是如何 你可以跟其他教派的人 //這樣子的講話 可以的 但是你不要說 //我們的是比較好 這樣子人家是討厭 是不是 那你看看光藏教別教 //通教圓教 它能夠做出這個表出來 你看全世界那個教派 它能夠把所有 //總持的教法 就這麼精要的 //用一個表來分別 這看起來不是修行嘛 對不對 但是它總攝了佛法 所以說學天台八教呀 就是這個表而已 這個表是總攝 但是這個表 //竟然都是用四句偈 都是用四個字而已 每一格都是四個字而已 你看到沒有 實在中國人有夠厲害哦 但是也有夠慘 要是後代不學的話 你這四個字能懂什麼呀 你能懂什麼呀 是不是 所以只好再解釋再解釋 那麼我們前面 //是花了十個小時 就是解釋這個表 就是解釋這個表 那麼我們再用這個表 再來回憶一下這樣而已 懂嗎 好,我們來看看呀 藏教裡頭 有一種人是聲聞人 聲聞人就是什麼 只是求自了 他那個法性未理解 習氣也未斷 是這種人 他發心自利 只求自我斷苦 他不相信自己未斷苦 //能夠利益眾生 他不相信 他也不相信斷苦之後 就是說斷苦之外 還有佛法是不用斷苦 先不求斷苦 自己先斷苦 這種佛法他也不相信 這種人就聞思而修入 根器是弱一點 只看到自己的苦惱 他就急著要修進去 這種人 懂嗎 這種人 他不願意停下來 //多聽一下佛法 向上一著 我有苦我想斷 可是我想根本斷 我不要現前斷 有點像什麼意思 這就是說有個房子 外面是在賣霜淇淋 開第一扇門的時候 裡頭是在賣什麼 裡頭不但是在賣霜淇淋 還賣很多的刨冰 //什麼什麼的 到第三扇門裡頭 進去就是像皇宮一樣 但是呢王座 //還沒有讓你給坐到 到第四扇門開進去 不但是皇宮 什麼美好的東西 //都可以吃 還有最好的什麼 最好的侍者是在侍奉你 而且還讓你坐在皇位上 四扇門 那你呢剛好是從沙漠來 爬爬爬爬過來 再少喝一口水你就要死了 這個時候有一種人是 我要死了 我要死了 只要給我一口水 我什麼都不要 趕快吃那一口水 吃一下那個霜淇淋 //我就停了 我就好了 心滿意足 這種人是藏教人 那有的人它喝了 //那一口水之後 它會觀望一下 還有什麼好東西 這是藏教人裡的 //辟支佛 跟菩薩 那通教人是什麼 他雖然是喝了水 但是他還想 那奇怪怎麼還有一扇門 他會好奇心 想要看看第二扇門 他進去了 一進去 還有霜淇淋以外好吃的 那我不要吃太多霜淇淋 他就吃一根就好了 那裡頭就去吃 //更多的東西 霜淇淋一味而已 他還要吃好多口味的 //霜淇淋 第三扇門 有的人吃完霜淇淋 他覺得光吃霜淇淋 //身體還是很熱 還有一扇門呢 他們就繼續再跑進去 再開第二扇門 第三扇門一進去 清涼透頂 他就不出來了 他就一步一步往前走 那麼到圓教人是什麼 他覺得現在這樣吃 //是太慢了 他看到還有一扇門 他就衝進去 他就試著衝進去 一進去不得了 一下子就坐王位 入了圓教之後 立刻就入佛位 立刻就坐上去 受用自在 就是這樣 是這樣子的 但是就是有人怎麼樣 我們就有可能怎麼樣 再從沙漠爬過來 生平無大志 但求六十分 給我一口水喝 我什麼也不要 有沒有這種人 是不是這樣子 那對於這種人佛陀 //只好講藏教法 就是聲聞法 藏教中的聲聞法 所以你看看 迦葉尊者他也說年已朽 老朽呀 他聽了佛所說的 //摩訶衍法呀 他也怎麼樣 他即使聽了 //他也不歡喜學 不要了 他覺得他老了 他都跟佛一樣 //都同入法性 那就不必要 他是慢心 他覺得他證阿羅漢夠了 跟佛一樣 不必再麻煩了 佛陀講這個法是多餘的 你看看 他吃了霜淇淋就覺得 幹嘛還進去呀 霜淇淋是很好了嘛 我累了我不想進去 我在外面乘乘涼 //就可以了 聞便信受 思惟取證 聽了就信 信了就去修 修了就取證 取證就不出 就不出來了 就看到霜淇淋 //立刻就拿起來吃 吃了就飽 不願更上一層樓 各位呀這樣了解了吧 所以要發心呀 要發菩提心往後衝下去 好了他是修什麼法 就教來說 那什麼是叫教 佛陀所設的教法 導引你了解那個理的 //那個教法 佛陀講教是什麼教呀 對聲聞人講什麼教 講什麼教 生滅四諦 還記不記得生滅四諦 //是什麼內容 苦有什麼 苦有什麼相 逼迫性 但是他能夠怎麼樣 他有生住異滅的 //那個逼迫 對不對 苦有逼迫相 那麼滅有什麼相 不 那集有什麼相 翻一下以前的講義 集有什麼相 忘光光了 集有什麼相 苦有什麼相 苦有生滅異相流轉 集有什麼呢 有三毒等分流動不止相 道有對治易奪相 那麼滅有什麼呢 滅有還無相 所以說這個是生滅的 是生滅的 補充三之一 辛一 辛一的部份 補充三之一 辛一的部份 是提到這樣 對不對 好了 所以要修這個 修生滅四諦 那麼他所得的理是什麼 理在正使之外 這就難了 這是就圓教而說的 你證得呀 你必須在什麼 必須在見思惑 //都斷之後才可以 這點的話 我看還是帶一下就好了 反正這個前面 //也是沒有講到 可能語言上 //你也不太能理解 那我們帶一帶就好了 不過這一節課 //已經是上完了 我們下一堂課 再繼續上 向下文長 復以來日 迴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