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入門第119講 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天台宗入門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午安 阿彌陀佛 好 我們上一堂課 就談到原文來了 解釋了那個十如是 其實這個「十如是」 是在建構什麼呢 建構一念心的一個觀察的 一個對象而來的 而這個十如是 就建立了所謂的三千性相 這三千性相 同是怎麼樣 同是理具事造 二重三千 怎麼講理具 怎麼講事造呢 怎麼講為什麼有理具 這是由你的理體上面來想 就是由理論上來想 簡單講就是這樣子 理論來想 這個萬法呢 都具有三千性相 你每觀察一個法 看這一個人 或是看這一個物 它本身都有千如 各種的緣起相 最主要的是觀察緣起相 這是就所謂的理上來觀察 但是這一念理性 也當下能夠產生 宇宙萬法存在這個事實 所以你用理性觀察 你所觀察的對象 其實也是怎麼樣 也是真是你的理性 在產生作用 然後讓它變成一個 真實的事情這樣 也就是能觀察的那個心 是不可得 可是被觀察的境 好像是真實的存在那 這也是你的心所變現的 再來這個心 其實也是被你觀察的主體 換一句話說 心本身的自主性就消失了 所以在這種情況理念 理念能夠先起理的那個理心 那就是事相 事相就是理心 所以理具事造是兩重三千 同居一塵 同居一念 同居一名 這是同一件事情 所以理事是同一個 什麼叫理是概念的 什麼叫事是具體事實的 這二個是同居一念 那一念是心嗎 可以這麼說 可是你說這個心是什麼心 肉團心不是 真如心還不是 是法界心 它畢竟是不可得 是究竟空 所以其實講起來 中道實相是講一個大空 它是徹底的空 空到心都不可得 但是它是徹底的有 能夠現起一切相 就這麼講了 也實在就是這樣 中道實相還是離不開空 它是以空為基礎 所以基本上修 還是修空觀的 修空觀的 修空觀修成 修成的後面 後面的你就知道怎麼修了 圓教的本身 還是先修空觀 不過這個空觀是大空觀 一開始的角度就是看的很廣 它看一空一切空 是空到什麼 空到你能觀的心也空 乃至於一切的佛法 皆不能夠為一切的 事物做評論 所以一切的事物都只是存在 無善無惡 是這樣子叫空 一般來講我們是會這樣認為 這是煩惱的 我們是應該修空觀來對治 那這樣煩惱本身是不空嘛 是不是 你修空觀來對治 這個空是小空 所以所謂的中道實相 不過是一個大空觀 他修乃至一切的煩惱 皆不可得 就是這樣而已 所以理具事造是同居一念 這一念也是不可得 那理是空性 事造也是空性 所以理具事造是不可分別 所以它們是二重三千 是什麼 它們各自有三千 是分開想 它們的三千概念中的 還有實際存在的 這一些呢 比如說宇宙萬法山河大地 這個是事造三千 你內心裡頭對一個人的認知 也是有百界千如 這是理上的三千 這個理上的三千 就現起事情外在具體存在的 事相上的三千 這二個都是你一念所成 所以色心物質跟心靈中和了 在這種情況 所以二重三千 這二種中和 它中和到那裡去 中和到一念去 亦云同居一塵 同居一名 對不起那一名 沒有名字 要給一個名字那就錯 同居一名就是同居一件事情 或是同居一個 不可思議的中道 叫做一名 它不願意講名稱了 叫同居一名 也講同居一塵為什麼 事造是一塵 所以一花一世界 有沒有一花一世界 一粒沙子當中 具足極樂世界的萬法 也具足娑婆世界的百界相貌 同居一塵 那這也同居一念 這當下瞥爾一念妄想心 你去觀察它 這就關於怎麼利用理論 這個理論 怎麼在實修當中觀察呢 這當然是屬於禪定修法部份 那就我們在下一個 大階段裡頭再談到的 在這裡就不提怎麼修了 好 這樣子 這一學期就結束了嘛 那如一念 一切諸念亦復如是 如心法 一切佛法及眾生法 亦復如是 一念當下這一念 是理具事造三千性相具足 乃至你念念都這樣 不但是你的念 凡夫的念 猴子的一念 也這樣 不妙很難懂 要不然這個還叫圓教 圓教的主要道理 圓教主要的性格 就是很難懂 但是要多聽了 好 這一切諸法亦復如是都這樣 都這樣子 至於怎麼修法呢 那以後再談 亦復如是 那如心法 那是理上說的心法 一切佛法 一切的佛法也是就理性說 覺悟之法 一切眾生法 那就不同了 眾生所看的森羅萬象 紐約好繁華 這個非洲的森林裡很原始 這些都是眾生法 眾生有善惡、得失、美 好壞、高低、苦樂 這是眾生法 這個心法、佛法、眾生法 三法呢 怎麼樣 法法皆然三無差別 亦復如是 但是是這樣真俗不二了 對不對 真諦就是所謂的空 俗諦就是所謂的假 空假不二 不二而且是相即 相即又相離 相即就是都是 它空就是假 假就是空 不二 但是又真俗宛然 怎麼真俗宛然 你用空觀去看是真諦 你用假觀去看是俗諦 真俗宛然 那這樣子呢 這樣子的觀念 就是所謂不思議 回到前面來看一下 這是所謂的什麼 不思議二諦中道 理事具足不別 最前面有沒有 中括弧外頭 亦詮不思議二諦中道 理事具足不別就在講這個 真俗二諦中道 就是二諦中道 不思議真俗二諦 說實在話是很難思議 為什麼它是唯證相應的 所以我剛剛講的 你們都快睡去了 對不 所以是要打開窗戶才可以 就是這樣 沒辦法 這太難了 不思議的嘛 我是用思議的來講 那當然是很慘 對不對 那怎麼辦 修呀修呀 真難了 法師你說的這個 沒辦法修 你如果是這樣 就是小心小量 誰說沒有辦法修 那沒有講到修的部份嘛 它修的部份是從空觀修起 這個跟聲聞法 沒有什麼大差別 它也修數息觀 也修這個甘露門不淨觀 然後如何如何都修 是不是 你們現在不是在修 數息觀了嗎 有沒有修呀 有沒有 早上我教你們把注意力 放在鼻頭上觀 這是不是數息觀 它跑來跑去對不對 有沒有注意到 馬上就走了是不是 鼻子的前面是什麼 看沒有 你拿一個鏡子看一看 鼻子是那一個型 當然你如果興奮太厲害的話 我教你 《清淨道論》教的一套 一招很有意思 這個頭低下來 把衣服拉起來 看看你的肚臍 你的肚臍認一認 看它清楚呀 看自己的肚臍 不要看別人的肚臍 知道沒有 然後看自己的肚臍 看清楚之後 然後蓋起來 那個相貌讓它現前 那個相讓它現前 肚臍 然後一樣注意呼吸 你先觀一下讓它回過頭 因為有時候在那個鼻頭上面 那個氣是太揚了 會跑來又跑去 看一下 或是你洗澡的時候 看它一下肚臍的樣子 來觀 來看那個相現前 懂嗎相現前 古德還有一個什麼 還有都把這個觀了之後 點了一枝香 那個香不是有紅點嗎 一直看著 萬念俱寂 萬念俱寂 一念不生 一念不生 我不能夠思惟做事 這樣念幾遍 這也是一個辦法 這個都沒有觀呼吸來的方便 你信不信 你有沒有肚臍 肚臍老是跑掉 你忘記 這是第一種 第二種是香 你有看到在車上點一支香嗎 每個人在大殿 每個人都點一枝香嗎 不可能對不對 那坐在前面的人 只有偉盛看到前面 點的香而已 還有自亮你坐在前面 可以看到點的香 還得要抬頭看 撇一邊看 不容易 只有那個呼吸是天天有 而且跟你就有關係 所以這個觀呼吸是甘露門 你應該有它就跟你產生互動 而你一觀它 你跟它呼跟出目的沒別的 就是讓那個心鎖住而已 接著你這個呼吸進呼吸出 你會發現進出的過程 有粗有細 有呼吸長 有呼吸短 有呼吸急促 有呼吸不急促 都了了分明 都了了分明 了了分明 慢慢的它會進來的很慢 出去的也很慢 你也了了分明 了了分明 這了了分明的過程當中 我是在那兒 開始有這個疑問會產生 你的正念就會現前 是這樣子的方便修 原因在此 懂嗎是這樣子 所以說一定記得 修觀呼吸法門是管用的很 絕對管用 不過要修得好的話 要用一點心 下了課不要講話 就坐到大殿去 或是到你的寮房 你們大家一定要有修養 看到房間有人靜坐了 就不要講話了 要講話到走廊外頭去 或者是到外面那個門口去 不要吵到人 他正在觀呼吸 或者最好你也跟他 一起作觀呼吸 觀呼吸 你有沒有注意到 你有時候很緊張很痛苦 很懊惱 你一觀呼吸 沒事了 沒事了 這就是初基 但是很管用 信不信 試看看好不好 我們每天都有三次 練習的機會 很難得 是不是 一次二十分鐘 將來頭尾還加點正見 這樣觀 所以不要擔心什麼真俗不二 真俗宛然 什麼一中一切中 都不要管它了 現在就是觀呼吸 你就可以慢慢進入狀況 好不好 因為它是不思議的嘛 它是詮不思議二諦中道 不思議我要用講的勉強講 好就是這樣子 一定可以修 你聽一聽這樣子就可以修了 好再來 接著開示界外利根菩薩 令修一心三觀 圓超二種生死 圓證三德涅槃 三德涅槃我們等一下解釋 開示界外利根菩薩 什麼是叫界外 三界以外的利根菩薩 鈍根的話還不能 鈍根還要用別教 別教菩薩法來教他 令修一心三觀 一心三觀就是我剛剛說的 修空、假、中三觀 圓超二種生死 為什麼是叫圓超呢 一超一切超 簡單講就是這樣 但是不要扯成一捨一切捨 那太離譜了 圓超的意思就是這樣 就是它超越了 它不會那個地方不超越 它一超越一定是二種生死 一齊超越 它不會只超越一種生死 阿羅漢超越什麼 分段生死 佛菩薩 還有變異生死 菩薩還有變異生死 不過一般鈍根羅漢 連分段生死超完了 他連變異生死是看不到 變異生死他是看不到 凡夫更別提了 菩薩是看到變異生死 但還沒有超越 什麼叫變異生死 你看初地不知道二地 等到你證到二地 初地就死了 初地的道理可以全部的丟開 因為初地跟二地的道理 是互不相見的 初地不知道二地 換一句話說 二地都高超 初地不知道 所以當你證到二地的時候 你初地的東西就丟開了 太遠了懂嗎 是這樣太遠了 這是別教菩薩修的 就是這樣 他地地轉進 地地捨離 所以這個也是蠻苦的 你知道嗎 為什麼 因為初地的人修的事情 在二地的人來看是凡夫業 不要說是凡夫業 這還是不行差的遠呢 那初地的人還是搞不清楚 你怎麼說我不對 你是不對 你應該要怎麼修 所以菩薩 菩薩為什麼求往生極樂 等覺菩薩為什麼求往生極樂 等覺不知道妙覺的境界嘛 是不是這樣 他還要往生 他還要求法嘛 有人說去極樂世界 成佛是比較快 等覺菩薩沒有什麼 快不快的了 他那裡有什麼快不快 他就是要親近善知識 他要由佛來教他 然後他到極樂 可以十方去見佛 所以說像那個誰呀 那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參到後來他已經都是 等覺菩薩了 他還要發願迴向極樂世界 原因就是這樣子 他不純然是示現了 他是非得要這樣 他要見佛去 這初地不知二地 二地不知三地 同樣的等覺不知妙覺 他不知道 所以要地地轉進 不過這是別教說的 就別教說的 再來就是說 因為他是別教菩薩 所以他頂多斷四十里流 斷十里路 四十里流是很難斷 他只斷十里 還有三十里斷不了 所以他還要大修特修 他趕快往生極樂去 這也對 還沒有見不可思議中道實相 是呀 所以菩薩有變異生死 咱們呢 咱們呢 咱們二種生死都具足 是不是 我們智慧是不具足了 但是生死是很具足了 可憐 那麼就圓超二種生死 是這麼回事 變異生死那個不要說 不要說分段生死超了 變異生死當下就超了 好 那圓證三德涅槃是什麼意思 就是說三德不次第證 三德是什麼德 法身德、解脫德 法身德跟般若、解脫三德 稍微背一背 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 這三德 這圓證三德涅槃 這最無欠無缺 他證得之後呢 三德涅槃 這三德的涅槃當下現前 這是講果位的事情 《教觀綱宗》說了 法身德名性淨涅槃 般若德名圓淨涅槃 解脫德名方便淨涅槃 (此三)唯是一心(中得) (如伊字三點∴) 更不縱橫並別 故名圓證 所以圓證懂嗎 你看伊字三點∴ 伊字三點∴ 你看看我的指尖 就這樣 那個天王 大天王 那個哪吒 哪吒是不是 「封神榜」是不是哪吒 有那個第三眼 楊戩 楊戩了 你們比我熟 楊戩對 楊戩就有第三眼是不是 大家都來開 你看看 這裡是一眼 這裡不是第二眼嗎 是不是 這不是伊字三點∴這樣 什麼叫伊字三點 梵文的裡頭它有三點 它是這樣寫的 沒辦法寫了 等一下寫給你們看 伊字三點 就這樣∴ 第三眼 二個眼睛三個點 二個眼睛這樣三個點∴ 我問你這樣三個點 那這樣子三個點的話 三個點∴誰前誰後 前後是這樣子嘛 前後是要這樣子才前後嘛 對不對 三個點必須是要這樣 才叫前後嘛 它這樣∴ 它弄成這樣怎麼前後呀 沒有前後 那也不是並排… 並排是少一個 並排是這樣… 這樣叫並排 這樣…並排嘛 對不對 橫的直的 所以說豎說三際 豎的這樣才是前後 橫的是並排… 它不是 它給你弄成這樣∴ 所以同時存在的 叫做伊字三點∴ 不前不後 亦不並別 古人是用這種的解釋 不這樣的解釋 你自己去讀也讀不懂 不知道是在說什麼 那好了 什麼叫法身德 性淨涅槃就是法性 法性德 法性清淨 證得法性清淨的寂然本質 叫做性淨涅槃 什麼叫般若德呢 圓淨涅槃能夠以般若智 見一切法皆清淨無染 所以圓淨 圓淨涅槃 所以一切法清淨無染 那你就沒有什麼 就沒有煩惱相了嘛 是不是這樣子 這個圓淨涅槃 所以圓淨而進入涅槃狀態 涅槃就是寂靜寂滅 苦惱的寂滅狀態謂之涅槃 NIRVANA 解脫德是什麼 能夠解脫他人 能夠解脫自己 具有解脫的功能 具有解脫他人的功能 這個動能 這個能耐 是叫做解脫德 是名方便淨涅槃 行種種的方便度化眾生 這種種的方便皆是無染無垢 讓你究竟解脫的 叫方便淨涅槃 名方便淨涅槃 所以佛陀在他的涅槃 涅槃界當中他也能度化眾生 這就是行方便淨涅槃 他有解脫德 德是什麼 是佛這邊說的 涅槃是就什麼呢 是就他所證說的 或是所行而說的 所以說法身德性淨涅槃 般若德圓淨涅槃 解脫德是方便淨涅槃 這三種涅槃淨 或者是三種德 唯是一心中 一心就是法界心 不是你的心 你的心 你的八識心 大圓鏡智心 在天台的講法都不是 大圓鏡智還是唯識學所說的 還是別教的概念 有個清淨智 在他來看所謂一心 已經是法界心了 換一句話說 你要證得佛性的話 連那個山河大地都成佛的 山河大地都是三德圓滿 怪異就是在這裡 好奇怪 就是這樣奇怪 那讓你說不可思議 如果講的讓你想得出來 那就不是不可思議了 你要知道 是不是這樣 圓教就是講的你聽不懂 才叫圓教 是不是 你不要這樣想了 這樣想就弄錯了 圓教是可以懂的 是可以大開圓解 那麼怎麼辦 誦《法華經》念佛 這樣就可以了 唯是一心中得 如伊字三點 怎麼樣更不縱橫 縱這樣子 伊字三點∴是這樣 是這樣∴ 三個點 三個點 它不是縱的 它也非橫的… 更不縱橫 那並別是什麼呀 就是縱橫的意思 橫就是並 前後就是別 上下就是別 故名圓證 當下三點∴全部出來 不前不後 不過先證法身德 再證涅槃德 再證解脫德了 不會這樣子 好 那以下就是要說明了 藏、通二教 不知法身 但有修得生空般若 僅能淨於見思 未得一切解脫 解脫德是不滿 那麼能淨於見思 這是般若德僅能淨於見思 這是般若德不圓滿 那不知法身 所以法身德根本是沒有 所以阿羅漢死了之後 他幹嘛 他那裡他到五不還天去 他就到那裡入定去了 他還是山河大地 還是跟他分別的 他還得去投胎 你怎麼會阿羅漢投胎 投到他 不是投胎了 胎是沒有了 他自己轉生到五不還天去了 五不還 五種不再回來的天 他憑他的功德力高 他是到那裡去 到那裡去幹嘛 等《法華經》上的佛菩薩去 《法華經》不是說嗎 他將在他方世界 以他方身 去度化那一些人嗎 對不對 讓他們棄小向大 所以他們在那邊等 一等幾百萬劫年 睡在那裡 喝了那個般若 那個解脫酒 就睡在那裡 但總比我們好 我們現在要睡是沒有地方睡 是不是這樣 我們要想睡沒得睡 你不要說人家不圓滿 差勁 你要知道 你的爸爸是大富翁 可是你還不曉得財產 是藏在那裡 你現在還是窮子 你不要現在出去跟人家講 笑人家 笑人家很窮 你自己是窮子還討飯吃 還傻傻的 是不是這樣子 我們就是這樣 我們不要拿著雞毛當令箭 雞毛當令箭 不可以輕視人 這個修法可以不一樣 不可以輕視人 好 未得一切解脫 所以說法身德阿羅漢 是不清楚 看不到的 般若德少分 僅能淨於見思 解脫德呢 未得一切解脫 照說只解脫他自己而已 頂多是解脫他自己 別人呀 不好意思 你要是造業太重 還是要叫你到地獄 去弄一弄再出來 他乃至叫你念佛都沒有辦法 是不是這樣子 他們的修法就是這樣 所以說了藏、通二教還有缺 別教呢 別教謂法身本有 般若修成 解脫始滿 則先後歷別 不名圓證也 對不對 法身本有那不必證了 他認為法身是本有的 般若是修成的嗎 是要慢慢修 初地二地 一路修好辛苦 是不是這樣子 空觀見修完了 這個從空出假 原來一切萬法是不空也 你說它是空 可是它當下是有 那麼有的話 這個施食也是沒有的 這個非空非有應該是中道了 這時候慢慢趣入大中道實相 所以般若是慢慢修成的 解脫始滿 他修到果位了 那才感覺解脫始滿 圓教可不同 圓教初發心即入諸佛位 是這樣 所以說這個智者大師 號稱五品弟子位 我告訴你放心好了 他已經成佛 你要知道 他是圓證佛果的 所以他是已經看到佛 他也知道自己已經是佛 然後只是還沒有去完全證得 但是他全部把佛的內涵 都領納在心了 別教都不知道他的境界 何況聲聞人 那有人拿阿羅漢 來跟智者大師比 我說這個簡直是 這個怎麼比呢 這就好像說找那個什麼 你問我說到底李登輝厲害呢 還是那個世界賽跑第一名的 賽手厲害呢 那怎麼比 那怎麼比呢 當然是李登輝厲害 他能喊著 他有政治力量喊 整個政治的動作 對不對 這厲害了 但是你又說了 人家那個賽跑健將是跑好快 李登輝又跑不快 你要比那個有什麼辦法 那他坐空軍一號不是更快 是不是 這意思一樣 懂嗎 這意思是一樣 所以到底是不能夠比嘛 這二個是不同跑道你懂嗎 不同的跑道 阿羅漢跑到那兒 是衝的歪了 衝到那裡是定定坐在那裡 他很爽快 佛已經是佛向 智者大師的方向 是直接成佛那裡去了 接著又有人問了 那也有密教的修虹光身的 如何如何又如何 那能怎麼樣呢 你看他的正見嘛 你看他修的見 他修的圓滿見是什麼見 是大圓滿 是大手印 他的是怎麼樣 你就會發現 他其實還有別教義在裡頭 他還是有別教義 為什麼 因為他受到了世修的束縛 他們有本尊的這個概念 是這樣子 所以他不能夠一尊一切尊 他就不能夠這樣子了 他就不能夠這樣子了 是不是 天台就不同了 天台連這個都不要 是這樣子 所以這個還是有點差別 所以有人也拿藏傳的 祖師成就 一一來跟漢傳天台家的成就 要來比 這個還是不太能比 說實在話 你說不行 人家化虹光身 化的好厲害 他死的時候身體就不見了 這個是高超吧 這個很難說了 這很難說了 你不能夠從相貌來看這件事 禪定工夫深 不盡然你的正見強 你要知道 我也有個公案是這樣子 宋朝唐朝的時候 禪宗很盛 到中唐以來禪宗很盛 有一次有個首座和尚 跟這個維那師 還有他們都是舊場住眾 他們舊的一位方丈呢 解任了 十方叢林解任了 來了一位新的方丈 這新的方丈是開悟 大開悟者 可是我們這位首座和尚 定功也很好 定功也很好 有一次 有個禪和子 他已經開悟了 他也來參這個道場 這個禪堂他也來參 他來參的時候 每一次坐小參 那要小參功夫才會增強 逼問呀 你不逼問 大家怎麼用功參呀 是不是這樣 你老是在一天過一天 弄到後來你就只是吃飯 吃飯打板 打板吃飯這樣這樣而已 那打鐘上殿這樣而已 你的日子是這樣的過 不可以 那是要逼問 他也是去坐小參 然後來跟首座和尚對機鋒 那麼就問他一個禪 禪的一個公案 禪的公案 大體上是問說 這個一歸萬法 而萬法歸一 那一歸何處呀 首座和尚竟然跟他答一歸心 然後這位禪和子就啍啍 不以為然的笑笑 頂禮就出去了 他首座被人家這樣 是奇恥大辱 但是禪宗裡頭是不講這些的 我進禪堂是選佛場 要來了生死 你給我下錯轉語 那我不完蛋 倒過來說 我來參你首座 你要答不上來或是答錯 我覺得不滿意 我也要警告你 你不要誤人子弟 所以我要啍啍啍 皮笑肉不笑一下 你知道怎麼樣 不太行 古代叢林是這樣幹的 你以為好混呀 現在很喜歡幹方丈 這我告訴你 以前沒有三兩三 誰敢當方丈 誰敢坐上那個位置 是不是 人家要共修 人家要同修 這個首座 當然自己也是有修的人 這個老小子怎麼回事呢 難道不是歸一心 不然歸那兒呢 是這樣子 晚上他去小參 他去參和尚 他去參和尚 他去參的時候 他就跟和尚講一講 好吧講完你再問 你從頭再問 你萬緣放下 你再問 稟報和尚 請問和尚 萬法歸一 一歸何處 那麼他拿起來就打他 臨濟的棒喝就打他 這一打他 他是不服氣 他沒有開悟 他是不服氣 我還是不服 我覺得還是要萬法歸心 是這樣子 那是新任的方丈 新任的方丈 但是這位是舊住的首座 所以舊住的首座 還是有一點對新任的方丈 工夫呢正見呢 還有懷疑 所以就跟他辯起來了 那方丈和尚就跟他講 這樣子 那這樣子我也沒有辦法 跟你講 意思是你不能證嘛 那你就再看好了 他臉掛不住 第二天早上 第二天早上就在齋堂裡頭 他首座坐前頭 在齋堂裡頭站著 站著 這時候 站著就走 那方丈是住在後山 他沒有過堂 這一天大家都來報 來報首座和尚走了 是這樣 怎麼走的 站著就走了 好厲害 自亮厲害不厲害 有夠厲害 是不是這樣子 方丈和尚講了一句話 那怕你修的坐脫立亡 不如在我一句一歸何處當中 下個一句轉語 來的管用 來的有意義 所以你在我這一句話你就走 轉不出轉語來 你坐脫立亡 終究是顛倒 還不見道 你看看這功夫深的人 他不甩你這個表相 你不可以就是不可以 你用那個來拼 沒辦法沒效 你換跑道是不行的 你就是這一句話 你答上答不上 那是要真功夫才可以 這個案例子就告訴我們 怎麼死的都還不重要 你要怎麼樣 你要真正有料 你隨便你怎麼死 你死的好看不好看都無所謂 你要這麼講的話 化掉虹光身是厲害 那釋迦佛就不厲害了 釋迦佛還給人家燒的嘛 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 他也沒化嘛 這是看你怎麼示現 當然也不是說不好了 不是這個意思 你不要隨便用表相 來談論功夫高低 你如果是這樣 那你以後死的時候 要放幾粒舍利子 要不然燒不出舍利子 那你就不可以死 是不是這樣 當然不是這樣 是不是 所以這個都不關乎這個東西 是你的心 你能夠放下多少 你能夠看到多少法 是不是 所以說 這個別教他不能夠認知法身 不能夠認知般若是當下修成 是不假修而成是般若 解脫始滿 不假修證解脫就得 這是圓教 這圓教難就難在這裡 般若即是 法身德即是般若德 解脫德當下圓證 他沒有什麼慢慢修般若的 慢慢修解脫 慢慢趣向解脫 所以我不是說嗎 圓教沒有那個什麼 初地、二地、三地 四地、五地沒有這個東西 圓教不用也沒有這個東西 圓教不是講即佛嗎 理即佛 名字即佛 觀行即、相似即 分證即、究竟即 它從頭到尾都即 從頭到尾都是佛 懂意思吧 他一開始就以佛的知見來修 他不是以菩薩的知見來修 那你想想看 除了天台以外 那個宗派乃至是密教 那個教派 他們一開始就用佛的 知見來修 他們有佛的什麼 有佛的加持 但是不一定用佛的知見 但是確實有的也有了 確實是有了 那要看他們的口傳 他們那個是不一致的 那口傳的法有深有淺 不是每個人都是這麼深的 不是每一派都能夠這麼深的 但天台家一開始 就用佛的知見修 它一開始就即嘛 從名字即就是佛 即就是的意思 我一再的講 即就是的意思 這麼修法的 所以法身、般若、解脫 三德當下圓證 你知道這個是從什麼時候 修進去的 從名字即就修進去了 我們是理即 還不是名字即 從名字即就修進去 名字即就是名相上知道 那就即了 那就即入了 我們就大開圓解了 大開圓解就進入名字即 六即才進入第二即 即不要寫錯 不是那個太極的極 不是 是那個即 慧華那個即 那個即 色即是空那個即 對了 你不要一即一切即 那就慘了 對色即是空那個即 即是 即是 即是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這個即 即是 這個即 那名字即就跳上去了 名字、觀行、相似、分證 然後就是到究竟即去 所以它一開始 就用佛的正見來修 那裡會三德隔裂的呢 所以一下子就超過別教了 好快 好厲害 是不是 你們要不要這樣修呢 還暫時不要提這麼嚴重 但是我告訴你 這個修法真是妙法 所以《妙法蓮華經》 為什麼叫妙法 因為這個是叫做妙法 不然那裡會妙 一點都不妙 它怎麼叫妙 一天到晚誦《妙法蓮華經》 這叫做妙 無論你一門深入也好 無論你是大開圓解 去修入也好 你最後都是要知道這個道理 要不然你不過是一個 驕傲的老修行而已 你不懂道理 你覺得你自己有修行 那都是很驕傲 懂嗎那是修慢修慢 好 這樣不名為圓證 這先後歷別 這樣三法身 三德先後歷別 法身得是本有 本來就在那兒 般若德是修成 修成之後 那分分段 分分證得解脫德 解脫始滿 所以說法身、般若、解脫 三德是什麼 是先後歷別 因此不叫圓證 所以圓證是一證一切證 三者皆證 那這樣知道否 稍微理解了吧 有聽沒有懂 沒有懂也是正當的了 沒有關係 接下來 諸大乘經論 說佛境界 不共三乘位次 總屬此教也 有大乘經跟論 只要它是說佛的境界 它不共三乘的位次 比如像《圓覺經》說的 殺盜淫妄無非是戒定慧 你一樣 《維摩詰經》上說的這個 還有《華嚴經》上說的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佛是跟眾生沒有差別 是不歷階位 也像《梵網經》上說的 初發心即入諸佛位 像這一種的都是圓教的觀念 非因非緣非色 非因 非青、黃、赤、白、黑 非因果法 非因緣法則 非因非緣 像這樣子的是講圓教 總屬此教也 我們緊接著如《華嚴經》 云:「初發心時 便成正覺 所有慧身 不由他悟 清淨妙法身 湛然應一切」 有夠讚 對不 是這樣子的圓具 是湛然應一切 你看多莊嚴呀 尤其是湛然二個字 用的太好了 感覺的到嗎 弘湛的湛 對不對 不好意思 這個是我先用去了 是不是呀 湛然應一切 湛然是清淨明白 湛然應一切 這個是這樣子 初發心便成正覺 這初發心就是入了什麼 入了名字即了 大開圓解了 你們想不想大開圓解 要想大開圓解的話 多拜佛然後誦《法華經》 或者《法華經》 你沒有特別緣的話 誦一部《金剛經》 不過《金剛經》要入的話 會慢一點就是了 入的會快一點 但是它不會圓解 它還要在《法華經》上圓解 因為《金剛經》是講般若空 它還有次第義在裡頭 般若的《金剛經》般若義 還有次第義 是這樣 這是預作 不過還是先誦 我個人修學的過程 是先誦《金剛經》 《法華經》是擺在後頭 是先誦《金剛經》是這樣 《法華經》你全部誦完了 再來看《華嚴經》了 什麼經了 你才不會看偏 不然你就隨它轉 它太大部了 你轉不動它 你被它轉 你先從《法華經》轉出去 是這樣 然後看一切大乘經典 就不為所動 是這樣 那你也可以誦誦《圓覺經》 什麼的 不過我建議你 誦般若系統的經 那《金剛經》 你要誦《大般若經》也好 閉關的時候誦《大般若經》 一品一品的誦 然後起思惟 然後大開圓解了 但是你一定不要忘記 拜佛跟靜坐 這二個工作一起做 懂嗎 如果說寒暑假的時候 畢了業之後 幾個同學找一找了 互相護關 那你就可以幹這種事 修看看會有很好的感覺 那麼平常呢 發心修你就要修什麼呢 《法華三昧懺》 《法華三昧懺》 我沒有教過你們拜哦 有沒有有人給你帶過 但是沒有唱對不對 只有念而已 是不是 是不是這樣子 我們下一次是不是唱一下子 用唱的 二小時可以不可以 有辦法嗎 試看看 把那個門全部的關起來 這樣你們就不會跑出去 這樣就可以了 平常就多修《法華三昧懺》 這樣就對了 當然其他也是可以 這我知道是一代常常過去的 祖師都是這麼修的 初發心時 便成正覺 所有慧身 不由他悟 清淨妙法身 是湛然應一切 初發心便成正覺 你看看所有的慧身 不由他悟 慧身就是五分法身 戒、定、慧、解脫 解脫知見 這是慧呀 戒、定、慧是慧身 沒有戒身 沒有定身 這個慧已經是統攝了 《華嚴經》這種境界 已經是統攝五分法身了 這不由他悟 定也不由他悟 戒也不由他悟 乃至解脫、解脫知見 都不由他悟 所以這樣無師智會現前 一解脫之後 他就知道怎麼解脫 他講的解脫法 他是講的出來 所以這叫清淨的妙法身 這種清淨妙法身 湛然的應一切 為什麼什麼是叫 湛然應於一切 是宇宙之間到處的示現 湛然應於一切 又如《法華經》說的 「如來但以一佛乘故 為眾生說法 無有餘乘 若二若三..... 一切十方諸佛 法亦如是」(方便品) 這個講的是更明白 是不是這樣 這個是講一佛乘法 十方諸佛 法亦如是 所以十方諸佛的法 沒有別的法 只有唯有佛乘 無有餘乘法 所以你修起來就用佛的法修 就是這樣子 一切諸佛法 一切十方諸佛 法亦如是 又所謂的圓是什麼意思 再重新回過頭來解釋這個圓 不過時間也已經到了 不過我們稍微念一下那個文 又所謂的「圓」 是圓妙、圓滿 圓足、圓頓也 故名圓教 (此釋「圓」名之由來) 因為這個教法 它是圓妙的圓滿的 圓足的圓頓的 所以這樣有四個圓 都在那兒了 所以故名為圓教 三諦當下圓融互具 不可思議名圓妙 這是在解釋為什麼是叫圓妙 為什麼是叫圓滿 為什麼是叫圓足 為什麼是叫圓頓 好不容易呀 皺眉頭 是不容易懂 但是還是多聽好不好 聽一聽放在心裡 不懂是對的 懂嗎 不懂是對的 你開始修的時候 你在靜坐 你在修數息觀 多誦經 你們有人在誦《地藏經》 《金剛經》都很好 不用變 還沒有決定誦經的 我就勸你誦誦《金剛經》 《法華經》 還有《無量壽經》 這三部經任選一部 任選一部 或者不能的話 《法華經》中選幾品 四要品來誦 或者再不能呢 你好樂背書 那就背《安樂行品》 每天背一遍 背要怎麼背我教你 用走的 你用走的背才快 才背的快 背書想道理是要用走的 不要用坐的 坐的是想不出來 好今兒就上到這兒 向下文長 復以來日 合掌 迴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