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入門第104講 好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天台宗入門 各位比丘.各位沙彌 各位淨人.各位居士 大家午安 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呢 是繼續講般若時 提到了一些般若時的觀念 這裡頭呢有這麼一件的道理 它般若時是不說藏教 但說帶通別而正說圓 正說圓 不過即使是正說圓 他是為了調熟彼根呀 是要這麼說了 但是雖然是帶通別.正說圓 但是密得的是別益 而不是圓益 益呀是利益的益 哦通.別.圓三種教都說 但是它竟然而且還正說圓教 可是他不得圓教益 這個呀實在是沒有辦法 所以呀 很多人都說我讀般若經呀 我呢就是大乘人 我就完全了解了佛法 那是不盡然 在天台的判教裡頭 是很深細的 它認為般若會上呀 其實雖然到處談圓教的道理 但它得的是別教益 這是為什麼 這為什麼因為它是調熟的 道理呀是慢慢的告訴你 告訴你,慢慢的告訴你 告訴你 你們每一次的思惟 也都是慢慢的想呀 慢慢的想呀慢慢的想 你們是知道我的意思嗎 你們就不會怎麼樣 正使捨方便,但求無上道 直攻那個什麼 最究竟的那個思惟 那麼當下領受什麼 這個一心具萬法 一念具三千的沒有辦法 所以我能夠體會到 圓教的甚深高妙呀 可是修的時候 還是要從別教修 但是別圓呢 都已經是超越界外 那已經在界之外了 我們等一下會分析這個道理 所以各位呀佛法無人說呀 還真是雖慧不能了 中國佛法傳入六百年的時候 如果沒有智者大師 把這一件事情說出來的話 大家還都是在般若會上 爭來又爭去 還看不出來 佛陀最後的本意是什麼 你在般若會上 照樣是不得 圓教最究道的利益 那你只是懂道理那有什麼好 沒有什麼用處 沒有用處對不對 所以說呀 這個這裡頭呀密得別教益 那為什麼是要密得 因為別人不知所以叫密 那什麼是叫別人不知呢 那明明你聽佛陀 是在講圓教的道理正說圓 帶通別正說圓嗎 那正說圓呀 那我們總覺得 佛陀講圓教的道理 大伙就聽圓教的道理了 那就應該要得圓教的利益了 其實不然 他得的是下一階位的利益 是別教的利益 所以是叫密得 這個道理呀 自從被智者大師說出來之後 一千六百年以來 沒有人再有辦法 說另外一種的說法來了 華嚴宗它是在另外的地方 有很高超的發揮 但是屬於這一部份 它都是默然接受 這就是這個道理 為什麼 分析的是太通透了太通透了 所以你有沒有注意到 有時候我看你們 哦參加蒙山法會呀 我們這次那個週記呀 蒙山法會呀什麼的 聽什麼長老講開示 你們是各有抒發 我覺得是這個長老好呀 是這麼好的 同樣那個同學也是說 這個長老好哦是那個好法 是各有各的什麼覺受 乃至於是有善惡 乃至有高低.乃至有深淺 那有人還有煩惱呀 他會把煩惱寫出來 沒有關係呀 寫出來是好呀是這樣 所以說是密得 那你寫在你的週記本上 他寫在他的週記本上 誰也不知道誰 這叫密得,各人得各人的 這樣懂嗎,這樣叫著密 好,ok 那麼這個就是這樣子 密得別教的利益 那這樣就像 轉前面的生酥變成熟酥 這裡是有一個註解 這個註解是很有意思呀 你們專心看一下 這個是默庵大師呢 他的一個一個分別呀 這個分別是很好 那在這個裡頭大家可以 對圓教.藏教.別教.通教 有一個基本的認知 會通一切世出世法 皆是摩訶衍就是大乘 而且最重要是下面這四個字 互具互融是為圓教之義 圓教最高的道理是在這裡 被寫出來的話就被寫成這樣 光是這一句話 就不知道是要解釋多久了 摩訶衍呀就是叫大乘 你是要知道 那一切世出世間 那我常常說殺.盜.淫.妄 是世間法,對不對 戒.定.慧是出世間法 全部都是被互具互融了 難就難在互具互融 融還好說 那具就是更難了 具是什麼 善法中具足惡法 惡法中具足善法 佛中具足惡性 那麼眾生中具足善性 這個具字是天台.圓教一家 妙在一個具字是互具互融 所以你看那個是惡法 惡法的當下 就是具足了戒.定.慧 這怎麼是可能 殺.盜.淫.妄怎麼是 具足戒.定.慧 容我暫時不說 不過我告訴你 那個殺.盜.淫.妄 不是你起那個 我執我慢我愛我貪的 那個殺.盜.淫.妄呀 哦不是如是的 還有再來既然是能夠具 所以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能夠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種智,種是佛種 圓是圓滿 圓滿佛種之智 就是同圓種智 無情也能同圓 那又是為什麼 因為無情不在心外 萬法不離自性心 所以這一念心具足 理具事造三千性相 理中具足的 還有事相上創造的 這二種三千法相全部都有 那麼天台家山外派 就認為只有理具三千 沒有事造三千 所以它那個字具就有隔礙 它講不出那個具出來 那意思是很簡單了 就是說了 你的心如果是好了 它的桌子就是好 你的心如果是好的話 你甚至是可以變一輛火車 讓人家坐 觀世音菩薩是慈悲 在戰爭的時候 如果有人是要躲防空 空襲的時候呀 觀世音菩薩如果看 這一群人是有善根的 他是能夠化作一台火車 載這一些人走 他不一定是用什麼 一道光是把他們給吸走 那太嚇人了是不是 這樣子 他是要化成一台火車 那火車載人走 是很適當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呀 唉你們看觀音靈感錄裡頭 就有這個呀 觀世音菩薩還會示現一口井 還會示現什麼 示現那個一座橋 是這樣子 這是無情呀 那無情怎麼會 那無情是菩薩現的呀 所以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的 唯有天台家超乎意外的 他掀說這個理 那觀世音菩薩的示現 就是能夠示現這樣 所以呀天台家的修道人呀 那真修起來的話 那山河大地都是隨他動 都是隨他動 他是心能轉境 那麼身心是一是融一的 是融在一起的 還有例子楞嚴經上不是說到 那位修水觀的大比丘 老比丘就有沒有 唉他修水觀的時候 身體是看不到呀 他那個小徒弟在門口一看 啊我師父怎麼是不見了 裡頭是一灘水 你看看身體是不見了 變成一灘水 他又丟了一個石頭進去 咚咚他丟進去 唉哦丟石頭進去是不好意思 趕快的跑 跑到師父出定了 唉心裡頭好像有一顆石頭 哈哈這一句話 已經不是什麼了 不是一種心理的感覺 是真實的 吃飯的時候 就問那一個小沙彌 小沙彌呀他想一定是有問題 看那個小沙彌神色慌張 倉皇的那一個樣子 哦小沙彌呀你今天 有沒有來師父的寮房呀 哦死了 沒有呀 我只是在外面看一看而已 哦那你有做什麼事情沒有呀 沒有.沒有 他有一看他這樣子 瓜田李下努力的說沒有 就知道一定有 他就騙他說你不要擔心 我不會罵你 你呀仔細的說一下 他就說有了 我看我要找師父出來吃飯 我看師父房間裡頭都是水 我還以為那個不是 我還丟一塊石頭進去 它還噗通一聲呢 好奇怪哦 他師父是在想好啊這個傢伙 他還是笑著 不動聲色的跟他講 好呀這樣呀 等一下你下午午睡完了 拜佛拜完了,念佛念完了 那記得再來師父的房間 把那個石頭拿出來好不好 他說好.好.好 師父不罵我就好了 他師父是想要是不拿出來 這下是命休了對不對 那他回去就繼續作水觀 那小沙彌進去 就看到那個石頭拿出來了 那你看看心竟然是 能夠跟外面的石頭融在一起 這.這.這所以說呀 什麼科學不科學的 這個在定中呀 是超越科學的力量 所以你說人類 花幾百億幾百兆 造了一台什麼 也不過造了一台太空梭 就繞了地球跑二圈 就停在那裡休息了老半天 那咱們要是有神通的話 那宇宙萬物 到處去到處看 那你說這還要跟搞科學 是搞什麼嗎,是不是 我就是因為這樣 物理系是不要讀了 所以畢了業我就是出家了 我想一想實在是沒有道理 對不對,讀的那麼苦 那得的東西是太少了 所得甚寡是不是呀 所以這個就是什麼呀 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那個五具的道理 唯有大乘圓教 才能夠講的到的 你問阿含人他笑你 你是在講卡通 你是瘋子 怎麼是講那一種話 是不是這樣子呀 他連戒體都把它當成色法了 更何況是跟身體是隔礙的 那不能夠增長 那何況像這種道理 他還認為是外道書呢 是不是 所以說具是這樣子 那融是什麼意思 融是指的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善惡之法都能在這種 大乘的觀境底下融通 而成為究竟覺悟的佛法 這叫作融 具的話就是不同了 具是真實的事造都能具 理具事造那個理都能具 具足什麼呢 具足一念三千那叫具 那具字是更難承擔 融字還是好承擔 哦融字好承擔 是互具互融 這樣的大乘法是聽的懂了吧 這是圓教所講的大乘法 是這麼的深奧呀 那你說唉呀 主任你老是講那麼深奧 我是不能修呀 你講那個是幹嘛 你能不能修呢 你就去念佛拜佛嗎 你怎麼不能修 你說沒有呀 你那樣子是跟你講這個法 是不相干呀 你怎麼知道是不相干 那個法是叫著不可思議法門 不可思議法門 你得要弄個 不相干的法來修它 為什麼 因為一切法皆是佛法嗎 你去拜佛就是入了 那個圓教的法 你就不要思惟你知道嗎 所以不要像同學講的 我要聽般若法門 我才能夠修般若正觀 不要傻了 你去拜佛就是修般若正觀了 你是要怎麼修 一切都是不可思議 你是怎麼修觀 你去拜佛求懺悔 我不懂再懺悔 懂了還要懺悔 懂了更要懺悔 你懂嗎 不懂是要懺悔 懂了更要懺悔 這樣子呢慢慢你會懂 互具互融的道理 好.ok 你信還是不信 你信不信 不信的話你去修看看 你就知道了 哦你就死心塌地的拜 咚.咚.咚這樣子的拜 或者是去念佛 這是圓教之義 好了接著 這純圓教的道理是這樣呀 下面有一個圓中帶別 唉別中帶圓 或說法性離一切相 法性注意 法性是性哦 離一切相是相 性相對照,什麼是叫著性 就是說性具 我的內心的想法 他的內在意涵 你比如說 唉這個東西有沒有自性呀 沒有 你信不信 我等一下打斷它 它就斷了 它不會永遠是不斷 哦有自性的東西它是不會斷 說不斷就是不斷 怎麼打也是不斷 它不是呀 它是多硬 我把它剪下去它就是斷了 斷了就不是麥克風的價值了 對不對 那你說這個是麥克風 這是誰講的 我也是可以拿來這樣摔一摔 拿來打狗是不是這樣呀 那看你是怎麼的用呀 是不是這樣 誰說那個是麥克風 它內在裡頭都是沒有自性的 隨你怎麼用它 是不是這樣子呀 那麼這樣子講是沒有自性 這叫性 性是內在的 那什麼是叫相 外表的相貌 外表的相貌是叫著相 那相貌是離一切性 不不,法性是離一切相 法性無相無嗅無可得 你比如說中道實相 這個是法性 實相的道理哦 那裡都是實相呀 男人是實相 女人是實相 修定是實相 修慧也是實相 殺人是實相嗎 放火也是實相 都是實相的道理 所以它是離一切相 你如果說那一個不是道理 所以以前襌宗有一個教事呀 臨濟 不知道臨濟或是那一位襌師 還在小的時候 他還在小的時候 他還在小的時候呢 他媽媽是帶他到寺廟裡頭 這傢伙實在是過去是修襌的 所以很大膽 作事是很大膽 哦小學 小學都還沒有讀呢 只讀幼稚園而已五歲 據傳記上講是五歲 他媽媽是帶他去襌師家裡 附近的那個叢林呀 然後那個大和尚出來了 正在寺廟裡頭 正在大殿裡頭 跟他母親是在談話 他母親談一談 一定談她的兒子 是很有善根了 啊是要他兒子出家 這一件事情 他那個小孩子才不理 他們兩個大人在講什麼 他就到處到大殿裡頭 東爬西轉 轉一轉累了你是知道嗎 就往柱子那一邊呀 這麼的一撩 站在那裡就噓噓噓 就在那裡小便去了 那麼小便完 當媽媽的一看 啊哦是怎麼回事呀 那個方丈和尚一看 是火冒三丈 就跟他講你這個小孩子 怎麼是在那裡小便 然後你知道那個小孩子 是很有機鋒呀 他是跟他講 為什麼不可以在這裡小便 這裡是有佛像呀 你怎麼可以小便 那他就跟他講 那麼那裡是沒有佛像 唉小孩子是這麼的問他呀 問那個方丈那裡是沒有佛像 那這下是死 你這個人怎麼是這樣的利 就這樣子 這就是所謂的法性離一切相 這個小孩子的回答法 就是法性離一切相 你說你說佛殿是莊嚴呀 那麼糞坑是不莊嚴嗎 哦糞坑能夠小便 那佛殿就不能夠小便嗎 他的邏輯就是這樣子 這樣子是聽得懂意思嗎 所以法性是遍一切處的嗎 那麼他是沒有相貌可得呀 那麼你是叫他去那裡小便 請問你是去那裡小便 沒有辦法是眼淚擦一擦 打掃清潔 是遇到這種小剋星沒有辦法 對不對 那麼這個意思就是說 這叫著說什麼 所以叫法性離一切相 非生死,非涅槃 非有為,非無為等 非生死我告訴你呀 不是生也不是死 那麼不是涅槃 不不不 不是生死這一邊 也不是涅槃這一邊 不是有為那一邊 也不是無為這一邊 各位這樣子 叫作圓帶別教 這不是究竟的哦 因為什麼真正的圓教 是怎麼講 即生死是涅槃 即無為是有為 有為跟無為是互具互融 這個就是純圓教的道理 就這樣了聽清楚沒有 所以都在那個即字上面 即字上面 生死即是涅槃 並不是說非生死非涅槃 那麼雙非是不對的 這不是不對了 這是還不究竟 這還有雙照 雙非就是雙照 有非不是這個 也不是這個 那要取那一個二邊皆不取 這個是圓教帶別教 你比如講戒體的時候說 那個戒體是什麼呢 那個實法宗.那個圓教宗 還有一個什麼宗 假名宗 那個假名宗是這麼的講 那個戒體是非色非心 你看非色非心 乾脆就講 它是第八意識種子呀 它不講,它是講雙非 有沒有,層次還不高 它沒有直接提出來是什麼 所以到圓教才是最究竟 它說即生死是涅槃 即眾生就是佛 即為就是無為 有為就是無為 那麼即一切相 即一切性中有一切相 一切相中具足一切法相 所以一切法相具足一切法性 你敢是這麼的承擔嗎 那是太了不起 你說法性離一切相 那只能離而已呀 你沒有建立呀 你只能否定而已 你不能建立 這個大部份都是在般若上講 般若會上都講這個道理 所以所以說圓帶別圓 圓帶別教的說法 你看你翻開般若經 都是講非如此.非如此 非這非那,有沒有 非色非空 哦或者是什麼呢 像這樣子的道理 不過心經又不同了 心經說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相行識亦復如是 這個道理就有點深了 這已經是圓教的道理 不帶別教了 那如果再往下講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這裡頭呀就是別教義 應該說即老死是涅槃義 那這樣子才是什麼圓教 它是帶別教義 所以整部心經 你看心經是般若的 一定是圓中帶別 你有沒有注意到 心經我是隨便的捻來 我也沒有準備 我是隨便捻來 就可以分析給你聽 是圓中帶別的道理 像這樣子的話呢 就是教理還不純 所以法華經是純圓獨妙 就是因為它壓根不講別 但談圓教 即這是那 所以一低頭一合掌 皆成種智皆能成佛 它直接是講這個的道理 這個不是講未來成佛 種善根的是講這麼簡單的 它還有另外一個圓教的道理 或說一切法是如夢如幻 如金剛般若經是這麼講的 對不對 這一些都是什麼 或說諸法實相 三乘同證 這是圓教帶通教理 通教的理 如夢如幻這個是緣起法則哦 這個是講緣起法 所以我剛剛不是跟你講嗎 你們現在一般的佛學院 讀什麼佛學入門書呀 啊說什麼空性 講空緣起性空呀 我不是跟你們講說 這個是通教的道理 就是這樣 但是也有帶一點 圓教的立場也有可能了 但極大部份都是通教的道理 就是這樣 那現在的人 就是因為沒有人提攜 也沒有人研究天台的教法 他就停在通教以為是最高 所以佛法的修行 就不能再上一著 他不了自性修法也難得利益 也是原因在此 這是三乘同證諸法實相 哦那麼三乘同證 那麼三乘同證是則圓帶通教 是為什麼呢 因為一切法呀如幻如夢 如幻如夢其實一切法 諸法實相 是如幻如夢是沒有錯呀 可是它是通於通教 它是通到通教去了 它是帶到通教去了 你說那我問你呀 一切法皆是摩訶衍 摩訶衍法也是如夢如幻呀 互具互融 都是互具互融 它一切法互具互融 它一定是如夢如幻 所以你光講如夢如如幻 是不能檢別 是通教.別教.圓教 它是通於藏.通.別 哦它是通於通.別.圓三教法 所以是說圓中帶通 帶通教呀 諸法實相是圓教 可是呢它又講如夢如幻 這個是三乘同證的道理 這是通教 所以這樣子呢 是圓中帶通的教理 好這樣了解嗎 這是順便在這裡同時提到了 很多通別圓的道理 在這裡是給你分別一下子 好接著呢因為是講般若經 般若經的道理呀 我們特別的去體會一下 默庵大師是提到這麼一段話 默庵大師的話不止是這樣 我把它稍稍的改寫了一下 會容易的懂一點 那麼般若經明空理 空理呢有共與不共的差別 所以我不是跟你們講嗎 一般佛學院出來的學生呀 那家佛學院出來的都一樣 大家都知道佛法是講空 可是有大空跟小空 是不是這樣子呀 是呀有真空跟假空 是不是那有的是空空 那是沒有辦法 是不是這樣子 那麼呢空有共與不共 那什麼是叫共 通教人也是說的空 你跟他是一樣那是通教共通 同樣是空了 你是知道 但是有一種空通教的人說 是不共的通益哦空義 但是有一種空 那更是甚深了 那別教人也是不懂 別教是大菩薩了 這這他也是不懂 只有圓教的人懂 那這是圓教不共的空 那我請問你 你真正的要學佛法 你是要學那一種 你是要都學 可是你非得要學後面的那個 你如果只學前面的 那後面的不學是不行 那你說 那我就直接學後面的 不好意思呀 恐怕你也是學不來 所以你一步步的學 你就要都學 但是一定是要學到後頭去 你不要學一半啊算了 很累 你已經是爬到五十公里了 沒有辦法 那個瀑布還是沒有看到 算了 最美麗的桃花源 沒有看到 算了是不要去了 那你這樣下來呀 我告訴你說是真鬱卒 很鬱卒是幹嘛 上山也是一天 下山也是一天 好歹也是上山 你沒有看到那個真正的美景 那不是很可惜嗎 所以要修也是死 不修還是死 你為什麼不修一個徹底呢 去看到那個最究竟的道理 是不是這樣子呀 那麼最究道的道理 你不可能捨通教的空理 通教的空理了解了解 藏教的空了解了解 通教的空 那別教的空再了解了解 最後圓教的空再了解了解 那你正在學藏.通.別的時候 你是要知道 有一個圓教的道理還在後頭 你是要心嚮往之 就像爬山的時候 人家告訴你跟你講說 那個美麗的桃花源風景 是在那 目標是二十公里 好你走到十五公里的時候 你覺得很累 你真的覺得很棒 周遭的環境已經是很好了 可是你一定是要記得 還有更美的是在後頭 你不要停,你不要停呀 你這樣才能夠 永遠的精進下去 是不是這樣子 你如果沒有一個目標 你就覺得是走到這裡 已經是很美了 何必是再去呢 你就會停 所以天台大師用諄諄教誨 檢別藏.通.別.圓 而且是藏教講最多 通教是講稍少 是講稍多 別教是講稍少 那圓教是講很少 哦是不是這樣 但是他宣稱我的目的 就是要你學圓教 你不覺得是很奇怪 不奇怪 因為你目標是要看清楚 那麼目標是看清楚了 那麼你學還是 從最基礎的藏教學 這個時候你來學藏教 藏者非藏 你是要知道 已經是圓教的道理了 唉呀這樣不是很好嗎 各位同學我的用意也是這樣 我可沒有呵斥藏教呀 但是呢你硬是不學 圓教或者是不歡喜 不領受,或是害怕 那是有點可惜 是不是這樣子呀 就是這個意思 OK.好這是帶通別 有共與不共之別 共即是什麼呢 共啊,即是諸法本空 共即諸法本空 三乘同證出三界因果的幻縛 有沒有看到 是不是這個樣子 諸法本空這個道理 你們是不是在一般有人 讀過佛學院 在座有些人都讀過佛學院 你們都是知道了是不是 佛學院講什麼 唉佛法的道理是講空 那什麼是空 那諸法本空 緣起性空,性空緣起 對,就是這樣 這是三乘共證 這你如果是連 這個都不知道的話 那你別談圓教了 所以你去讀 那樣的佛學院你懂 這樣的道理是應該的 也很慶幸你懂了 你要是真不懂的話 你今天還真聽不下去 是不是這樣子 那師父我是沒聽呀 你現在不是聽了嗎 不是嗎 是不是 那麼諸法本空 是這個道理 那麼這個是三乘同證 大乘佛乘也證得 佛也是知道諸法本空呀 三乘同證 所以同出三界 所以證這種道理的人 都是同出三界 三界的因果幻縛 這因果如幻 哦幻縛 此為通教義 就通教來講是共 如果是不同呢 不共又有什麼 說第一義空 菩薩獨入這個是別教義 斷三土 (同居土.方便士.實報土) 三土二死 (就是分段生死 跟變異生死)因果 三土就是什麼凡聖同居土 方便有餘土 跟實報莊嚴土 最後還有一個常寂光土 常寂光土是圓教人別證 那麼它是斷三土 那麼斷二種死 (分段生死跟變異生死)因果 此是別圓共義 別教跟圓教都會共同斷這個 哦不只是圓教是這樣的斷 可是好了 這是別教的共義 這是別圓二教的共義 通教就沒有了 所以你有沒有注意到 聲聞人不會再去談 什麼變異生死這一回事 他頂多跟你談什麼分段生死 所以因為聲聞人 他不知道有變異生死 阿含經裡頭沒有談 變異生死這一回事 所以他入涅槃 他就已經沒事了 法華經上說呀 佛陀說嘿嘿不要緊 以後我再到別的地方 再變另外的一個身來度他們 那麼那一些阿羅漢說 那有這種可能 我已經是灰飛煙滅 你那有可能再度我呢 佛陀說竹邊等.竹邊有 以後一定能度到你 結果真的是這樣 他的變異生死 是跑到那裡去了 跑到五不返天去了 那是色界天的頂天 五不還天去了 同樣是定在那裡 所以看不到它 色界的眾生是看不到他 他是寄居在那裡 五不還居天是寄居在那裡 在入甚深的襌定 好舒服哦 是這樣不出來了 那麼定力一消失之後 他是不會退 他還是阿羅漢 他醒過來了呀 他就隨著過去的業力去投胎 但是還是阿羅漢呀 這個時候也不是投胎 是現出那個相 不會是投胎人間了 現出那個相出來了 現在那個相佛陀就會來度他 這個時候只有界外的菩薩 能夠看到這件事情 界內的人是看不到的 所以他雖然是寄居在 五不返天呀 五不返種不返之天 他不會再來了 是寄居在那裡了 他成就一個阿羅漢的定力了 那種微細的八識 是在那裡伏著 那只有佛 是迴小向大的阿羅漢 菩薩這樣能夠看到他 然後去度他 所以這樣子他們是不知道 有變異生死的因果 那麼這個是別圓的共義 是不同通教的 它是不共通教的 那好了別圓又是怎麼分呢 若云依第一義空 得成諸法 前面是講第一義諦空 菩薩獨入 斷三土二死因果 那麼呢此是別圓共義 但是如果現在是依第一義空 空只能講第一義空 要不然是沒有什麼名稱了 可是可以成就諸法 這樣子的這種說法 不過也是別教義 第一義空成就諸法第一義空 這是別教義 若云即第一義空 即不是依 不是依是即 這個字是很重要 什麼是叫依 是依於它而怎麼樣 那它來成就我 這有能所的 這叫著依 即是什麼呢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沒有能所的分別 是當下承擔了 簡單講就是這樣子 這個即第一義諦空 頓具諸法 我不是給你們講這一句話嗎 具字是最難 它是頓具所以是最難 這是圓教的 如慧思大師所說的 所證的一心具萬行 這個具萬行 還記得不記得我說過 天台智者大師 代替慧思大師講這個 金字般若經的時候呀 他講到一心具萬行的時候 都還有疑問對不對 就是依這個嗎 因為當時的慧思大師 還沒有證得圓教義 他體會圓教義他還沒有證 所以每一次講到這裡的時候 啊他就懷疑 那有可能 講不出來 他的師父才跟他講說 你放心了 這個是我親證的 一念頓證 所以頓具萬法 唉呀這樣子的法門 諸法無非是第一義空 不要去依諸法之外 再有一個第一義空 來得成諸法 這樣第一義空是在前呀 我來依它成第一義空 那這樣就不好了 你知道嗎,懂意思嗎 你依我是第一義空得成諸法 那第一義空是一個法性 法性是跟法相隔礙 所以蕅益大師是說 法性宗跟法相宗合併的講呀 我對這個是稍有保留 我覺得法性法相在天台裡頭 根本是合在一塊的 沒有什麼分別 他的意思應該指的是什麼 應該指的是可以互相的顯發 不是說有缺漏 天台是沒有缺漏的 它法性即法相 你是要知道是這樣子的 所以說頓具諸法 那麼諸法 頓具的諸法無非是第一義空 其此乃圓教義也 各位藏.通.別.圓 其實我已經是講完了 是不是這樣子 是不是這樣子 哦是不是這樣子呀 所以圓,別圓.通的 通還有藏大概就知道了 那體會體會看看 藏.通.別.圓 我是這麼一路的講下來 好,這是圓教義 怎麼樣不錯吧 好了接下來一心具萬行 這道理就講到這裡是結束了 好,現在呢 我們要來作一個補充 我們再來作一個補充 這個又依理觀之 以下這一段話呀 這個補充一之四 是跟這個無關呀 又依理觀之 我們用道理來看 關於剛剛所謂的藏呀 通呀.別呀.圓呀 乃至於圓中帶別 圓中帶通呀 這樣的道理呢 我們用理來觀察它 大部般若經 顯發這個符號是寫錯了 大部然後再雙箭頭般若經 是大部般若經 不是那個大部般若 在那個符號裡面 它是在符號以外 是大部份的般若經 哦大部般若顯發圓義為多 不過注意呀是密得通益呀 唉是密得別益呀 但是顯發圓義呀 顯發圓義為鈍根人 為鈍根人不是為 為鈍根人略帶通.別 之方便而已 稍微是帶通別的方便 那真正講通教呢 是在那裡呀,是在那裡 是在阿含時講到的 乃至是方等時講到的不少 還有那裡華嚴時也講到 後人判般若為空宗 但得共義就是通教理 所以說有人說般若是空宗呀 這個勉強是這麼說 所以說什麼 所以有人判性空為名 法相為識這樣子 這就是古德所批評這樣 古來就有人是這樣分別的 分別般若就是空宗 是性空的 其實般若那裡只講性空的 它還講性具呀 它還講具足萬法的呀 它是這麼講的呀 只是你光看文字 你不一定看得懂 是這樣子而已 所以佛法無人說 雖慧不能了 人家有修有證的人 才能夠好好的看 是不是這樣子呀 那種現在人的分法 是跟古人不一樣 我們是取古人呀 那麼是什麼呢 但得通義 但得共義.通教理 但尚未知別教義 連別教都是不知道 何況知有圓教義 你是要知道 這個省庵大師是什麼 是明末清初的人呀 不是省庵了 是說錯了 默庵.默庵了 以上改寫自默庵師的 綱宗釋義 還是清末的人我是忘記了 反正不是 我們這一個時代的人 是更早一個時代的人 所以他在批評 這一件事情的時候他是很火 咱們中國佛教長期以來 已經存在這種混亂了不知道 而默庵大師教學天台 他是用天台的角度來分析 而理他就是能夠分別 所以後人判般若為空宗者 但得共義 有沒有看到 這是通教理 尚未知別教義 何況知有圓教義耶 啊是這樣 那時下說因緣性空者 但知藏教析空之理 乃至是通教亦不甚了了呀 何況別圓深理 無怪乎中國佛教傳承乏人也 後面這一句話是我加的了 不是他寫的 所以現在人乃至於是怎麼樣 乃至通教都不一定了了呀 是不是這樣子呀 那通教好歹也通別教去呀 是通前又通後,是不是呀 那現在人 乃至連空都太了解 說在空宗,行在有宗是不是 那這樣子的話 那別圓二理呢 是更深他就更不知道 所以說呢這個傳承是無人 啊傳承是無人 那麼這一段前面那一些呢 就是所謂的默庵大師 他的一些評論了 依理觀之是這樣子 所以大部的般若經 大部份一部般若經 是顯發教理的不少 那麼呢對鈍根人呢 為鈍根人略帶通.別 那麼講這種話 人家也是般若經仔細的看 再來是天台家的人 普遍對般若經都有 共通的看法 今後你可以看般若經 你也能夠有一個基礎 這樣去看 好下一段庚五 法華涅槃時 最後一時了 把這五時學完了 天台入門呢 時過半也,思過半也 法華涅槃時 這個涅槃法華是什麼味呢 醍醐味 醍醐味,醍醐哦 醐醍醐 那麼醍醐味是什麼味呢 最究道甘美之味 也就是佛陀 最後教法的用心所在 說什麼呢 說法華.涅槃二經 那麼依經題立名 法華涅槃時 這二個時其實還是不一樣 還是要分開的說 不過這二個時所談的理 啊很接近 用心是一致的 理接近用心是一致的 所以是把它們擺在一起 那怎麼講我們待會再說 那法華是講什麼呢 法華是開三藏.通.別之權教 唯顯圓教之實理 深發如來設教之始終 (如化城喻品) 具明如來本跡之廣遠 深發如來設教之始終 就是(化城喻品) 那麼他為什麼是要設教 那化城喻品是講什麼呢 是講說商人呀 是帶一堆人要去找財寶呀 走到三百里的時候呀 那其他的商人就嫌累了 不想走了 那不想走怎麼辦呢 那個大商人 那個大智慧長者就說好吧 我們找個城市居住下來 休息休息洗個澡 吃一頓好飯 休息個二.三個月 然後再出發 好,大家一看到 那個城堡之後 就很歡喜樂不思蜀不走了 樂不思蜀就不走了 那不走了之後呀 那麼佛陀.商人就跟他講說 這是化城是不真實呀 後面還有一個在二百里 有一個真實的寶鎖 你是要取呀 講的寶鎖是你可以取得到的 這就是本跡 這就是什麼呢 這個就是設教之始終 剛開始是設化城 讓你停在那是歇歇腳 但是真正的有個寶鎖 他的目的是讓你 到寶鎖那裡去 所以開始是化城 終了寶鎖 是始終皆有 叫著設教之始終 這個化城喻品是講到了 那麼壽量品是講什麼呢 壽量品是講釋迦佛的壽命 是無窮無量 久遠劫以來已經是度化眾生 令入涅槃 可是眾生顛倒妄想 履度履脫沈淪至今 那壽量品是講這個 所以就講到我的本門呢 我呢來娑婆世界成佛 已經是無量無邊次了 就是度化你們呀 佛沒有入滅這一回事 我真正的目的就是 讓你們都成佛 得唯一佛乘 這就是什麼 具明如來本跡之廣遠 這個他的本是什麼 本是深廣 跡是示現娑婆世界成佛 今生今世成佛 這個就是跡 那麼本呢 本是究竟 是無量劫以前就已經成佛 本來是已經成佛這是本 所以恆廣而遠 這就是他的什麼本地風光 有這種本地風的佛 他竟然還要怎麼樣 還要來我們這裡是度化眾生 目的無非是調熟我們壽量品 約化儀也就是 法華經講的開權顯實 那麼把佛陀的 設教本未的什麼 把教導的用意 是全部的講出來了 沒有一部經 像它這樣明白究竟直截了當 沒有一部呀 沒有 約化儀名之為會漸歸頓 亦名非頓非漸 因為它是會漸歸頓 說它漸嗎,它又歸頓 說它頓嗎,它裡頭又有漸 那一步一步的說過來 所以說會漸歸頓 這是非漸非頓 那麼信解品有一段文 我們來看一看 最後那一段文 講到了那個老長者要死了嗎 要死了就怎麼樣 就要付財給他便不相為異 那麼不相為異之後 你是要多少取與呀 知道汝意了 隨你是怎麼處理了 這位少年人呀 還怕怕的 自念貧事呀 止宿什麼鄙陋的地方呀 他還自以為 小乘還不能怎麼樣 而無希取一餐之意呀 那麼所所止故在本處 下劣之心亦未能捨呀 那他這樣是不行呀 所以佛陀只好是開三藏之權 令顯實,顯圓教之實理 所以開權顯實 會不會,會不會 所以我們常常講 法華經就是什麼 就是權實二智 啊顯明老法師說的一點沒錯 開三藏之權 哦開藏.通.別之權 那麼立什麼呢 立圓教之實 開權顯實 信解品是這麼說 這樣子之後 信解品就接著說了 這個窮子呢 還不希求一餐之意呀 那怎麼辦呢 復經少時 經過了一段少時 為什麼 般若會後馬上就進入了什麼 無量義經講完了 就進入法華經了 所以復經少時 父知子意漸以通泰 這個以就是已經的已 父親就是佛陀 子就是眾生 就是那些大菩薩 那些聲聞.大聲聞眾 法華經的當機是聲聞眾呀 不是菩薩眾 那麼怎麼樣呢 父知子意漸以通泰 已經慢慢的通達 安祥了.安泰了 懂意思吧 安泰了,安而泰 泰就是什麼呢 適意的意思就叫著泰 安是安全 泰是適意 否極泰來有沒有 有一個卦是否極泰來 易經呢 有一個卦是否極泰來卦 否就是惡 惡運是到極點了 那個善的就會過來 各位呀 忍下來最後好的東西 就會是你的 那麼,那麼呢漸以通泰了 那麼怎麼樣成就大志了 現在願意取一餐之食了 自鄙先心 自鄙先心 這裡是要加一個逗點.句點 自鄙先心 這裡是加一個句點 自鄙先心,句點 他能夠成就大志 就是自己就能夠鄙陋以前 唉以前我怎麼學那個法呢 佛陀教我要學大乘 我怎麼是不學呢 好差勁 現在想起來真的是不好意思 那自鄙先心,懂嗎 以前那個樣子 所以不要怎麼樣 不要到了以後 再來自鄙先心了 現在已經是這樣告訴你 現在你趕快發大心 以後就不用自鄙先心 那麼臨欲經時 佛於最後八年說法華經 臨入滅前說涅槃經 所以在臨欲經時 誰臨欲終時長者 長者臨欲經時 而命其子 並會親族.國王大臣 剎利居士 這是什麼道理呢 什麼是命子 就是我們這些窮子 並會親族.國王大臣 剎利居士 這就是什麼呢 他的常隨眾 菩薩眾之類的 常隨菩薩之類剎利居士 而自宣言 諸君當知,此是我子 我之所生 他宣告了 我度化他們 跟能度化你們是一樣的 他就是我的兒子 我從頭以來 就是讓他繼承真正的佛位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 前面的藏.通.別 乃至是阿含時.方等時 般若時什麼時的 都是為了讓他入法華涅槃時 我的密意是在這裡 我的密意在這裡 此是我子,我之所生 我所有一切財物,皆是子有 先所出納,是子所知 他還不知道自己 能夠繼承大乘 他已經是在作出納的工作了 那以下這一段文呢 我們時間已到 我們慢慢的再講下來 先講到這裡 同學幫我記一下是講到那裡 好,我們今天講到這裡 向下文長復以來日 到這裡天台已經是近尾聲了 總是有道理是要慢慢的懂 八教再講一講 也差不多就完成了 一些的修法再稍微的 跟你們講一下 大概就可以修了 好,我們呢合掌發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三皈依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