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入門第103講 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天台宗入門 各位比丘.各位沙彌 各位淨人.各位居士 大家午安 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呢上一堂課 已經進行到 這個五時八教裡頭的庚四 這個所謂的般若時 教理當中的般若時 這個判教裡頭的一部份 那麼般若時就五味來說呢 就是乳.酪.生酥 那到這裡是熟酥 表示他已經是調熟了 那麼般若時就味而言是熟酥 那什麼是般若時呢 是說般若諸經 這種時候叫著般若時 你要知道呀所謂五時是指 說法的順序謂之時 說法的時機順序謂之時 那般若時 是到了說般若 到了這個般若時 這一時是什麼時 說什麼東西呢 是說這個般若諸經的法 這個是叫著般若時 那麼五時代表著什麼意思 我記得在三堂 前面的第三堂課 前三.四堂課的時候 有跟大家講過 就是代表著佛陀一味說法 一味你是要知道人講話呀 人的思想是不能夠有二言 是要一言 一言的思想當中呀 為了要清楚的表達 它本來的意涵呀 他得要慢慢的講從頭說起 這個牽涉到法的本身 必須如此 也牽涉到聽法的人 必須是如此 你比如說佛陀知道呢 這一個人等一下 他就是會死.殺死 譬如在律上曾經知道說 有一個住處的比丘呢 將會被集體所謀殺 那麼佛陀為了 應這一些人的因緣的機 在他們還沒有被謀殺之前呀 他就對這一些比丘說呀 身是苦惱 那麼修襌定乃至於修智慧 可以離開一些身體的束縛 那麼呢死亡呢是不要恐懼 肉體是可厭離的 結果他們就起了什麼呢 這個不淨觀 身,觀身不淨 最後這個惡人 來到這個道場之後 把這一些比丘都殺了 這些比丘就安祥從容的 從死去了 那麼或許對於其他人呢 佛陀不會這麼講不淨觀 他可能是會講數息觀 或者是慈悲觀 但是對不同的機 他就是會怎麼樣呢 需要說特別不同的法 所以這五時呀是意味著 佛陀在一代時教的當中 說法的五種順序 那這樣子的順序 是為什麼要怎麼樣 這是在研究五時的時候呢 應該是要了解把握的 不過目前為止我們在介紹 那個各別時的 那個主要的內容 我們可能在稍後點 我們會將五時的 這個順序意義 再重新跟大家補述 那麼現在說到第四時 般若時 說般若諸經之時 謂之般若時 不過呢這個般若時 不意味著就說的經 就名稱為什麼什麼般若經 這樣就叫著般若時 你是要知道 其實講說什麼時 重點在他所說的那個法 是什麼內容 我想還是重點在這裡 不過極大部份呢像華嚴時 極大部份說的法呢 是偏向於所謂的教外大法 那麼般若時說的 是有關般若的法門 那麼確實的情形怎麼樣 我們待會看那個文字 我們可以知道所謂的般若時 其實把它特別的 那個講法的那個內容 這個內容你說都不離開 藏.通.別.圓 可是它不同的組合呢 會形成般若時特別的樣子 你比如說般若時不講藏教 那麼帶通別.正說圓 所以說般若名帶.般若帶 所以那麼你比如說 我們上一堂課講的方等時 它呢藏.通.別.圓四教並談 但是四教並談有他的共通性 它談談藏教 可是它最後也彈偏斥小 歎大褒圓 讓你呢是恥小慕大 自悲敗種 它有這個目的 有這樣子的目的 所以到了般若時的時候呢 已經是不需要 再歎大褒圓了呀 到了般若時來呀 所有的聽眾.觀眾朋友 都怎麼樣 都已經了解唉呀 小教是方便的權法 那麼般若才方為大乘 那麼呢應該是要恥小慕大 這個時間已經到那個地方了 這個又有點像一個佛學院 初開課的時候 初開學那麼就講一些什麼 這個.這個.那個 等到第二年又講這個 這個這樣講 等到第三年最後是要講 什麼什麼的然後結束 它還是有順序 第一學年.第二學年 這個五時呀 差不多是可以把它 當成是五個學年 或者是說小學.國中.高中 大學.研究所 你也可以這樣分 但是讀小學 目的並不是要你懂得小學 目的是要讓你變成 能夠讀國中 可是讀國中 目的並不是只是讓你讀國中 它後面還是希望你能考高中 考高中考上了 讀高中應該也不是 只教你要作高中生 它目的是希望你能考大學 考上大學他是希望 你能更上一層樓作博士 那世間人不一定這麼 真正這樣 我們就這個類子來推呀 所以說如果小學.國中 高中.大學 它們最後都有一個目的的話 那最後的目的就是要讀博士 那麼同樣的道理 在天台家的判教來說 他認識的佛法它告訴我們說 其實佛陀最後是有一個密意 那就是法華涅槃的密意 可是為了要調熟眾生 為了是要調熟眾生呀 那麼呢它必得要 前面的華嚴.阿含 方等.般若 那麼你最後才能趨入 法華涅槃 各位這樣了解吧 所以研究五時其義 你還是在法華涅槃這個目的 那麼如果大家能夠了解 這個道理呀 所以說般若諸經從經題得名 這個是因為 在這個時候般若經 重點在講什麼呢 重點是在講什麼 在講般若的法門 而這個般若的法門呢 正是在方等之後所要怎麼樣 所要調熟的重點 為此之故 所以說以般若諸經 的這個般若經 作為這個時的名稱 所以從經題得名 這裡頭是要補幾個字 從經題得名以下補一個 轉教付財融通淘汰 從經得名逗點轉教付財 轉教.轉教對不起呀 不是轉教,轉教付財 什麼是叫轉呀 轉帳那個轉了 教是教導的教呀 教書的教了 從經得名逗點 轉教付財 付就是應付的付 財產的財 法財的那個財了 發財的財,再逗點 融通淘汰.融通淘汰 從經題而得名 目的是轉 中間是從經題得名 轉教付財,融通淘汰 什麼叫轉教付財呢 在般若會上呀 我們剛剛說過 我們在上一堂課說過方等會 注意聽哦 這已經是很核心的 佛法的概念了 你能夠聽得到呀 你將來是會對佛法不迷惑呀 這就是天台的重點了 所以是要專心的聽呀 剛剛那一堂課我們是有提到 這個方等時呢 已經能夠父子心相體信 就是彼此信任 聞大不謗 那麼呢修法得證 修聲聞法是能夠得證 這是子信父 那麼呢聲聞人聽大乘法 就算不修學嗎 好歹也不起誹謗 這是父信子 你聽大乘法你不誹謗了 我今天講大乘法 你不在私底下說閒話了 你已經能夠信仰這個大乘法 你不會說 啊!他講的我是不聽 你不會是這樣子 他早期會的 早期他會這樣子 那麼在這種情況底下呢 這個父信子 那麼也就是說 在從方等時之後呢 佛陀講大乘法 已經是沒有忌諱了 那他就應該要如江河西下 幹什麼 大量的講大乘法 這個就叫著得果不虛 因為大乘法是要顯發 唯有用般若來什麼,來分別 般若的深是大乘法 般若的淺是權教的大乘法 乃至但說苦空無常是六度 那麼就是聲聞法 他唯有在般若的 見解深淺當中 來更直接的誘導什麼 誘導這個法的高低 這是第一 第二就對方等時 所調熟的眾生來說 方等時的眾生被調熟之後 他有什麼反應呢 他基本上是不誹謗大乘 不過怎麼樣止宿草庵 自念貧事,我無此物 他懂得自己呢是貧人 他也看到富裕的內容了 但是他沒有起好樂心 不起一念的好樂之心 所以這是不是 入寶山準備要空回了 所以這個時候呢 佛陀就非得是要再繼續的 講般若經呢讓他怎麼樣 過來吧,你已經懂了 你為什麼不過來拿呢 你怎麼會自念貧事 我無此物呢 怎麼這樣的小心小量 來拿來.來拿大乘法 你不要自己說 自己安慰自己說 唉呀!什麼修什麼法門哦 契機就好了 這是我們安慰別人而說的 就聽到大法的人來講 是不能夠這麼樣講的呀 你懂意思嗎 他就是不信般若法 你看他就是好樂他的聲聞法 但是你跟他講 好好好 反正修什麼法你方便就好 哦你契機就可以了 那總是比不修行好嗎 是不是這樣子呀 當然你要這樣安慰他 所以法無高下 你就可以這樣說 可是對一個已經聽了 四教的人來講 你就要跟他講 但求上乘,不求餘乘 那經上就是這麼說的 那經上就是這麼說的 但求上乘不求餘乘 你們看拜大懺悔文 有沒有是不是有這一句話 不求聲聞緣覺 乃至權教菩薩就是這樣子 權教菩薩我都是不求 但求上上乘 你是要知道呀 立志不妨高高呀 那麼倒過來 已經立志很高了 我領受大乘法了 那我即使低低海底行 那個行的還是大乘法呀 你不能夠含糊籠統 說沒有什麼大乘小乘的 你應機就好了 那你是安慰他人 如此如此這般是可 懂我的意思嗎 所以我用大乘心去領受 不能領受求懺悔 就是只有求懺悔這樣了 那當然了如果你還是 不能夠領受 那與其讓你起惡心 那還倒不如讓你怎麼樣 讓你去修修聲聞法吧 那你就去修吧 就我的立場還是這樣 不過就老師提攜同學的立場 當然是希望你能夠發大心 領大乘法 那這個就叫著什麼呢 這個佛的密意就是在此 那麼佛有這個密意 到了般若時他該怎麼辦呢 如果是佛陀該怎麼辦呢 這個小孩子 已經聽懂大乘法了 可是他還不敢拿他不敢修 他是說我無此力 我是煩惱深重的人 哦!主任我煩惱深重 你叫我作六度的法門 我是死比較快,沒法度 那有同學講呀 在家的同學 他現在在隔壁聽課 他說他去醫院 去了一次之後回來了呢 就像那個念佛機 又歸零了一樣 幹嘛!本來是念了好幾萬 現在是歸零等於是沒有 那麼他的心又浮躁了 是這樣子 在家同學呀在週記上 是這麼的講 那對呀歸零 那好了 以後就是不要再那樣子做了 做了是會散動 基本上是對的 他懂的這樣是好的 是不是這樣子呀 他懂這樣是好 不過呢重點在於 如果我們真是不能荷擔 表示如果我們真的 是不能夠荷擔的話 那當然我們就只好是這樣 那與其我們修那個法 再怎麼高 對你不相應機那也就罷了 不過倒過來說 如果你只是害怕 那佛陀就有話講了 為什麼你只是害怕呀 你不知道這個進入這個法 是善意的呀是好的 那你是怎麼辦 佛陀為什麼作呢 就這二句話 就是這二句話,什麼話呢 轉教付財.融通淘汰 要懂哦 那什麼是叫轉教付財 你不懂你已經聽懂了 大乘法對不對 你還是害怕大乘法是不是 來我叫你去講解大乘法 給別人聽 叫你轉教 我給你教 你是要聽嗎,你要聽 好,我告訴你 那我講完了 你聽好了也是聽懂了 聽得懂那你歡不歡喜 歡喜 不歡喜修 那不歡喜是沒關係 我為了讓你多複習 我請你去教別人 我請教叫做轉教 我請你去教別人 那麼教的時候 我要叫你去教別人 我就得要把 我要教別人的東西 教給你呀 而你才能教別人呀是轉教嗎 所以付財轉教 也可以說轉教付財 你能夠教別人了 那你就能夠得到我的般若法財 他第一個動作是這個動作 教你熟悉般若 所以他教誰呢 他基本上要舍利弗 目犍連.迦旃延.須菩提 迦葉尊者等等這一些大弟子 幹嘛!對大乘的菩薩 講般若法門 然後因為他要去教 就得要好好的聽佛陀講 所以他只好怎麼樣 只好苦哈哈的學 他在學的過程 他就會這樣想 我因為沒有一念好樂之心 我是因為你是師父 我是徒弟那算了 你教吧!好了我作筆記 等一下我就去教別人 但是教別人的時候 他是這麼的想 我教給你,你就去做呀 我可不幹呀 哦很怪呀 他是這樣轉教付財 可是這樣一定不夠嗎 他一定還是什麼 還是不學是不是 還是不學 所以下一句叫作融通淘汰 什麼是叫融通呀 融和通達 將各個法門融和考慮 讓它通達了之後 淘汰權屬末節純有真實 保留真實 般若法門層層轉進 它剛開始說人生是苦 修道是樂,解脫是大樂 唉這樣好 那對凡夫來講呀人生是苦 哦他聽懂了 那麼修道是樂 讓他去修一修 他發現樂了 然後他就會淘汰什麼 他融合了佛法 他就會通達這種聲聞法 然後他會淘汰什麼 他淘汰世間法 世間人是以為 淫欲.財.色.名.食.睡 這個是什麼是樂 他現在融通了佛法之後 他就淘汰世間法對不對 可是那樣還是不夠 般若法門再告訴他說 雖然如是呀 可是你所證得的並非究竟呀 那個只是如幻的 還有一個不生不滅的 讓你去證 哦!唉那如果是這樣 我證阿羅漢 已經是這麼的快樂了 還有更快樂的再融通 再修大乘法 權教大乘歷歷隔別 修什麼呢 修一心三觀隔別的三觀 先修空觀 空觀修成再修假觀 假觀修成再修中觀 這樣隔別的修 唉他這樣一修有味道了 他又融通了這個什麼 權教的菩薩法 所謂的別教法 那麼他感覺有味道了 他融通了這個法 他又淘汰了聲聞法 是不是這樣子 然後他又安住在 別教的修行裡頭來了 這個時候佛陀再講他 唉呀!般若還最後一個 是什麼呀,不生不滅 那麼一切法皆是佛法 現在呢你連修法 你都是不要修了 現在你是要當下 即空即假即中 那麼呢從空出假.從假入中 你要這樣的修 一心具足三觀 一心具足萬行 哦!還有這樣呀 對呀!要不然 你的無明還沒有滅盡呀 唉!他再去修 這修一修得利益了 理即.觀行即.這個分證即 相似即.分證即 哦他已經到了分證即的時候 他會發現說唉呀!一心三觀 這圓教是這麼的妙呀 他融通了圓教 他又淘汰了別教懂意思吧 這叫著融通淘汰 就這樣的層層轉進 會讓一個般若的行者呀 在般若正觀當中 一直昇華.一直的昇華 各位一樣是在學佛 你是要怎麼學呢 是很明白了 你當然是可以從基礎的學起 可是你的目標是要先看好 目標是在後頭 是在上面是不是 你這種的順序你都是不懂 你說你去那裡學佛法呢 唉聽聽人家數息是很好 聽聽人家搖鈴打鼓也是很好 聽聽人家參襌也好 那念佛也是很好 那一樣你說它是不好 可是全部搞在一起的時候 你就糊了 糊了你懂嗎 就糊了 哈是不是這樣子呀 沒辦法你不曉得 你是要取那個,是不是 不知道是要對那個 是要對那粒 是沒有辦法對,是不是 所以說你要知道 你到底這一局棋 你要怎麼的下 哦所以說呀 古來大德講呀 學佛法不是先學五教 就是學四教 五教就是華嚴 四教就是天台 就是這樣子的呀 這叫著古人所謂的 佛學概論就是學這一個 你看今天對你們來講 是變的好深呀 是不是呀 到現在才調熟好 所以叫作轉教付財融通淘汰 淘汰會寫了吧 好這個是句點 接下來句點下面又加一句話 不說藏教 帶通別二權理 正說圓教實理 要這樣講不說藏教逗點 帶通別二權理 哦這樣會寫吧 這個帶通別權理前面 是要加四個字 這樣觀念你是會更清楚 換一句話說在般若時當中 是不說藏教的 這個不同於前面的什麼時 方等時 前面的方等時是四教都說 哦在這裡呢是帶通別 注意呀帶是什麼意思 帶是什麼意思 什麼意思是叫著帶 順便了,順帶了是叫著帶 懂嗎 當然是不要講順便二個字了 是很難聽 中國人是好簡 它就講一個帶字 順便 那什麼是叫順便 那就好像是這樣子 我本來就是要告訴你呢 到那裡去 去拿一個什麼東西才好 可是因為你要去那裡拿 你會經過那裡 那裡的那個東西不是很重要 不過呢我順便請你帶一帶 這個是叫著順便 這個就叫著帶 這就叫帶 所以說在般若時中呀 佛陀已經調熟眾生 他打算把最究竟的 圓教理給說出來 不過怕你忘記了圓教理的 對圓教理一下子接受的話 有時候還不太很清楚 所以它帶通.別顯圓 有時候你有沒有注意到 我上課的時候 每一堂課開始 我都會把前一堂課所上的 也review一下回憶一下 那目的是什麼 目的是讓你接回現在嗎 是不是這樣子是不是這樣子 就像外面賣的 那個傻瓜攝影機有沒有 它每一次要攝的時候 只要是按某一個鍵呀 它會往前跳十秒鐘 讓你看看 前面錄的那個十秒是什麼 然後再往後再錄下去 review倒看一下子 意思是一樣的 所以他在般若時的時候 他是要講圓教最深的道理 可是呢讓你先倒帶 順便講一下 順便的講一下 通.別二權理 什麼是叫權 權巧方便謂之權 順便的為了幫助你了解實 所以要了解權 權跟實還有一個比喻 權跟實還有一個比喻 我覺得蠻好的 我在那一部書上面 是現代人寫的書 這是佛教的書 他說他早期 他是一個男眾.大比丘 他是說他早期 要去出家的時候呀 他是一個大學生 退下來退伍了 就像主任這樣子呀 退伍下來他要去出家 然後他去找那位老襌師 那麼老襌師就跟他講 就問他幾歲了 他幾歲了 你結婚了沒有呀 沒有 問你做過什麼事沒有 唉!沒有,是剛退伍 那你如合如何沒有 沒有,都沒有 那老襌師呻吟了一下 看看他 然後就跟他講一句話 你紅塵都沒有滾過 你能出什麼家 你下山去 再滾一下然後你再來 這個話呀也算是對 但當然也不一定完全對 那要這樣講的話 那小孩子出家是算什麼呢 是不是所以也不一定對 可是這一句話 放在這個時代 對那一個人講恐怕也對 為什麼 因為現在煩惱深重 這個,這個南普陀走出大門 以後就是一個四里洋場 哦南北大道通的地方 每天車子動來動去的 你的心也跟著跑來又跑去 跑來又跑去 人的心是很那個的是不是 那這樣子的話 你要是不面對紅塵呀 你真不曉得 唉呀這些車子 每天都是開到那裡呀 哦這些人街上這些人 每天穿的這麼莊嚴 唉!他們每天都是在歡喜什麼 公園裡的一男一女 一對一雙的 那他們都在幹啥,你好奇 以前的人不用看到這一個 他已經道已經入心了 現在人看了 道還沒有入心之前 天天就看這一個 哦晃動 所以說是要怎麼樣 要帶上權法 讓你了解實法 所以他那個師父跟他講說 你再去紅塵滾一滾 目的不是讓他滾紅塵 那滾一滾不回來呀 不是這個意思 是要他滾一滾之後 了解什麼 紅塵可惡可厭 然後你才死心塌地入空門 不能夠用那種 斬草除根的辦法 我就不讓你看電視 不可以看這個 不可以看這個 不准你出門 什麼都不准你看 那麼小沙彌問說那個是誰 頭髮長長的 那麼呢不是穿褲子 穿那個一個布包起來 他也不曉得那個是裙子 那個是什麼 他師父跟他講那是老虎 那麼回山之後呀 隔了三天然後小沙彌 來跟師父請假,告假了 那師父是很驚訝 哦你來住了快五年了 怎麼還下山 還要請什麼假呢小沙彌 十七.八歲那你回去幹什麼 我是要去找老虎 那糟糕了 你明知道她是老虎 為什麼還要去找呢 你沒有經歷過 所以權法的目的是為了實法 權巧方便 讓你了解真實的用意 所以說通.別二權理 正說圓教的實理 一切的佛法沒有比圓教 更圓的了 沒有比圓教更實際的了 好,那圓教是實 約化儀名之為漸後 或者是叫漸末 也可以寫成漸末呀 或者是漸後 好,在信解品當中 有這麼一段經文是這麼說的 爾時長者有疾 爾時長者有疾 自知將死不久了 語窮子言 我今多有金銀珍寶 金銀珍寶是指什麼 通.別二教呀及諸法門 等一下我們再解釋 倉庫盈溢 倉庫盈溢是指的什麼 包含一切的定慧 那麼其中多少 所應取與,汝悉知之...... 中間是空下來 我今與汝,便不為異 那就是我跟你是一樣的呀 我能管的你也能管 爾時窮子即受教敕 領知眾物 金銀珍寶及諸什麼庫藏 這個就不能叫庫藏了 及諸庫藏,而無希取 一餐之意,然其所止 故在本處,下劣之心 亦未能捨 這一段文呢 是信解品裡頭的文 爾時長者有疾 這就意味著佛陀怎麼樣 臨入滅之前了呀 也不能這麼講 或者說佛陀已經年老了 知道呢自己在世的因緣呢 該有一段的結束了 那好自知將死不久 是意味著什麼 佛陀另有化緣 要到其他國度去 語窮子言 窮子就是這位受話的弟子 已經到般若時來了 方等時已調熟 已經慕大恥小了 然後這個時候長子對他說 哦長者是對他說 我今多有金銀珍寶 這個金銀珍寶 金者別教 銀者這個通教 沒有藏教哦 金銀分別指的是什麼 別跟通哦 沒有藏教,藏教是石 藏教是石頭 那麼金銀謂之珍寶 二種教及諸法門 這個法門都是讓你修 通.別.藏來的 那麼倉庫盈溢 為什麼倉庫盈溢呀 包含一切的定跟慧 在大乘法門裡頭 它的定慧攝於下面的 藏教的定慧 所以沒有那個大乘人 不了聲聞法的 沒有的 那麼藏教人 那麼大乘人怎麼了聲聞法 他先學聲聞法也可 或者直接修大乘法 最後他看聲聞法就能夠 無師自己能夠自己圓通了解 了解一下很快的 就能了解深義 所以倉庫盈溢 盈溢就是定慧具足叫盈溢 定慧外顯就叫盈溢 好接下來其中多少所應取與 多跟少是什麼意思 度化他人需要多 你就取多 度化自己你就取少 為什麼呢 度化自己是一個無明嗎 一個人的無明 度化眾生是無量無邊的無明 是不是呀 等一下這一個同學感冒了 那一個同學請假了 那個同學心裡感冒了 不舒服呀 那一個同學是怎麼樣 那一個又是怎麼樣了 他狀態很多 你得十八般武藝各各應對呀 所取者多 所以自行化他 所取有多有少 那麼所應取與是什麼意思 取者.取佛法的真理 與者.與眾生什麼拔苦與樂 與眾生快樂 所以是取佛法來與眾生快樂 謂之什麼所應取與 那麼取多取少 就看眾生的根機 乃至也是你自己的根機 這個叫著其中多少 哦那麼廣略隨機之謂呀 這是什麼意思 取多謂之廣,取略謂少 那麼取跟與 來汝悉知之 你都懂了 你看我剛剛講過呀 他是聲聞人聽大乘法 還能夠講的恰到好處 多少取與汝悉知之 他自己會拿呀 這表示佛陀已經 把徹底的般若法門 教給了行將在法華會上 開權顯實領受大乘法的 這個為了大弟子 在般若會上呢 這一些人還不知道 他可以做大乘人 在法華經上有這麼一句話 他是這樣的說 我不希求 而今是怎麼樣自然獲得 我不希求呀 而自然能夠獲得 這就是指這個大乘法 他本來以為他自己沒有份 窮人沒有財寶之份 就是你的是你的嘛 這釋迦佛是你的嗎 我們得不到 後來才知道 原來我也可以得的到 我不希求呀 而今能夠不希求而得到呀 這個是很好 好,汝悉知之 我今與汝便不為異 表示說你聽聞的佛法呢 如果你要照修的話 你將會跟我完全的一樣 成佛作祖 不作袓了 也不作菩薩了 成佛去也 所以我今與汝便不為異 這樣懂嗎 那我們覺得我們異不異呀 我們異呀,是不是 我們一般我們異 啊,我們總覺得這個 恐怕這個不是我的份上 我.我.我.唉呀 主任他是倒楣 當教務主任就算了 我可不願意幹那一種事 那太嚴重了那太勞累了 唉!你不要 你有可能你不發心是不是 是不要是有異 那好,那不為異哦 喂!我請問你呀 這一句話不是正在講一個 一件事情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意思嗎 可是你敢不敢承擔 你不敢 哦是這樣子 那麼彌時窮子聽了這個話 爾時窮子聽這個話 那麼即受教敕 就是被他教被長者教 也就是被佛陀所教 幹嘛 領知眾物 這個領知眾物旁邊 是要作一個小註明 你們是寫一下 就是須菩提.舍利弗 受敕轉教 受敕轉教即是領知 哦即是領知 須菩提.舍利弗受敕轉教 逗點,即是領知 領知是什麼意思呀 被人家你.我跟你講 你去給我教隔壁 那個聲聞班的方等班的 你現在已經是般若班了 好,那你去給我隔壁教 那個阿含班的 要不要呀 好,老師我去吧 你心裡在想 我其實不想去 我不想去 但老師這麼說了 好你去 好那你要去的話呢 那來把我這筆記拿回去 好,那你就照著筆記 你就會講了 這個是拿了那個筆記 也就是所謂的領知了 受敕轉教 來拿去,你去教 我拿給你,你就去教 受敕就是拿給你 那你去教了 這就是轉教了 領知眾物 那為什麼是叫眾物 因為這是大乘人的房間 裡頭都是大乘法 那麼舍利弗.目犍連等 須菩提等要去教大乘人 當然要用各種大乘法了 所以是領知眾物 領知眾物裡頭以下有什麼呢 金銀珍寶及諸庫藏 好了他領這一些東西 多少取與 不過他自己對這些東西呢 而無希取一餐之意 這個話講起來也好呀 那是什麼意思 那個不是我的呀 我怎麼可以拿來吃呢 我是守戒律 從正面講是這樣 從負面講是怎麼樣 男子漢大丈夫說不要修 就不要修了 這是什麼這個是 無希取一餐之意就是這樣 這個唉!算了 反正是老板叫我送貨嗎 我就送貨嗎 他不知道這送的貨 就是將來就是他自己的 他不知道他也不想拿 他自念貧事 各位呀我們可不能這樣 我們要有善法欲 種種的欲當中 有一種欲是可以的 善法欲是可以有的 是不是呀 不過善法欲要離法愛 你又有欲又有愛呀 那是死翹翹 什麼叫有欲有愛 善法欲那好呀 善法欲我是想要學善法 哦這個是大乘法 那我是去學這個是可以 可是學完了 轉過來說 哦奇怪某某人 你怎麼不學呀 這個才是好的你怎麼不學 笨蛋 愚蠢再不學這樣 那也是不行 那就變成法礙了 欲就是我自己想要我去追求 愛是指的我要別人也要要 別人也要順我的意 別人如果講他好樂的法 你也厭惱不希聞 那就法礙產生 那是煩惱的一種 所以十法乘當中呢 十個法成就一輛車輛 那個乘大小乘的乘 那個就有提到這個離法礙 這個不容易呀 凡夫比較不容易 善法欲就不容易了 何況是離法礙 好這樣懂了吧 好,那麼這個是這樣子 而無希取一餐之意 啊不但無希取一餐之意呀 然其所止,故在本處 也就是所謂的什麼草庵 草庵 那麼在草庵當中下劣之心 亦未能捨 他不是 人家說人貧道不貧 他不是 他是人貧道亦貧 為什麼他人貧 他不修相好 他不發大心,自念貧事 你自己認為窮你就永遠窮 是不是這樣子 那麼就是所謂的下劣之心 如果你住的是鄙屋.爛房子 可是你心懷大乘 這就不是下劣之心 所以他現在再講 真的是應了前面那一段話 前面的那一段話 這個前面那一段話 無一念希求之心一樣意思 所以說這個是下劣之心 既然叫作下,既然叫作劣 那你應該去下取上存優去劣 這個道理你應該是很懂嗎 所以各位呀對你自己 就不要含糊籠統說 我修什麼法都可以 我就頌頌阿含經就好了 不要這樣子呀 這叫取下劣之心 要能捨才好 亦未能捨那不能捨 這個是有呵斥的意思 呵斥的意思在那裡 我們下面那一段話 就是離開那個經文的本意 我們融通的來講一講 這一段文的道理 這一段文的道理 他怎麼說呢 這段文是我們看 前面的領解文之後 我們把事情綜合起來談一談 他說即能發心向大 復於般若會上 會一切法皆歸摩訶衍 那麼更令轉教菩薩 使知即能發心向大 我想我寫的快了一點 那頂多只能說既能發心學大 還不是向大 這裡應該是要改一下子 才好,學大 他算是轉教嗎 但是他願意學了嗎 你要知道在阿含上 在阿含會上的話 他是學都不想學呀 所以一直到法華會上 還有人繼續不學的五千退席 是不是呀 那麼呢既能發心學大 那麼復以法華會上是指佛了 既能就是指眾生 眾生既能發心學大 那麼佛陀復於般若會上 會一切法皆歸摩訶衍 你能這樣 好,那我就告訴你 既然能學大乘 那我告訴你 大乘的一切法都是摩訶衍 都是大乘就會進去了 你不學大乘法 那我跟你會有沒有意義 有沒有意義 沒有意義嗎 你不承認有大乘嗎 那麼怎麼會一切法 皆是大乘法 所以呀我請問你呀 如果你知道這個法師 是大乘的法師 他是跟你們說 沒有什麼大小乘法 一切法皆是佛法 你可以不可以相信 你可以 可是如果是一個聲聞人 他是跟你講說 沒有什麼大小乘法 一切法呀也都是佛法 你可以不可以相信 他在謗大乘呀 你是要知道呀 他不受大乘法 他是說沒有大小乘 那就是否定大乘 那如果倒過來說 如果我接受大乘 然後我用大乘的眼光 來看聲聞乘 那無有大小之分 那個其實還是有啦 但是它是一種所謂的 一種所謂的怎麼樣 我能夠用會歸的立場 來看它的時候 他就說會一切法 皆入摩訶衍大乘嗎 摩訶是大乘的衍也 衍者乘也 哦這個摩訶衍皆歸大乘法 他會了會一切法了 皆歸摩訶衍法 那不但是這樣接了 更令轉教菩薩 那麼佛陀不但能夠把 這個法會到摩訶衍去 因為你已經不排斥 你不排斥學大乘法了 對不對 不排斥學大乘法對不對 可是你還沒有心要求呀 那麼 那麼我現在我教你去教菩薩 更令轉教菩薩 那麼目的在幹嘛 下面有一段話 使知一切佛法寶藏 以調熟彼根 我教你轉教菩薩 目的是教你去學大乘法 讓你知道一切佛法的寶藏 各位呀我因為要教菩提心 所以我去編菩提心的講義 那也因為 我去編菩提心的講義 我得要去看很多的書 思考平常沒有機會 去思考的東西 去體會一些道理 等到我體會完了 我再去講一遍菩提心 勸發菩提心最多的 就是我自己,是不是這樣子 道理是一樣呀 佛陀既然他未能捨心 對於聲聞人他既然未能捨心 他只好會一切法皆入摩訶衍 那麼入了摩訶衍之後 我還教你去學 這個摩訶衍般若法門 然後讓你去教學相長 教學相長以怎麼樣 以了知一切佛法的寶藏 你要查資料哦 你要聽呀你要廣學呀 聽不懂就是要去找活電腦 誰呀.阿難尊者對不對 當時都是要聽阿難尊者 聽一聽之後就是怎麼樣 哦哦了知一切佛法的寶藏了 原來是這樣 那一切都是一樣了 那真的大乘才是佛的本意 從這樣之後 你的根器就被調熟了 所以調熟彼根是這個意思呀 好下面這一段話 雖帶通別正明圓教 然但密得別益 如轉生酥成熟酥 他講是講圓教哦 可是密得別教的別益 這又為什麼呢 這又為什麼呢 我們今天這堂課呢 已經是上完了 時間到了 我們呢下一堂課告訴你們 這個密得這個二個字 啊怎麼樣很有什麼 很有它的那個用意在 那總而言之為了調熟的話 你必須帶通別.正說圓 但是雖然正說圓 得的卻不是得圓教益 得的是什麼 得的是別教益 那麼為什麼呢 那為什麼會這樣子呢 轉生酥成熟酥 好,我們下一堂課再講 向下文長,復以來日 請合掌迴向 我們先發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三皈依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我們將功德總迴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好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