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入門第80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天台入門 各位比丘.沙彌.淨人 各位居士 大家好 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繼續上一節課 上到了天台入門 有關於思想傳承部份 講到慧思大師立觀 哦慧文大師立觀二祖 提到他的生平最後有這麼一段呀 他說呢 由於將大乘一心三觀的這個襌修法門呀 口授給後來宏法於南方的南岳慧思大師 傳遞一心三觀的法門給慧思大師呢 可以說是很重要的一個動作了 因為如果沒有這樣子的話呢 我們沒有看出來 跟慧思大師當時同一個時代 當時的另外一些同學 親近慧文大師的人呢 有類似的成就 沒有 都沒有看到 或許有 但是因為沒有像慧思大師 這樣有一位高徒智者大師 所以使得他們的法就這樣的斷掉了 也有可能 也有可能 那麼在慧思大師去參學他老人家的時候呢 他將這個慧文大師將一心三觀 大乘的襌修的這個方法呀 教導給他 並且告訴他呢 三智放一心中得 這三智於一心中得 乃至是到慧思大師的時候呢 他仍然是在弘揚這個法門 不過他那個時候的講法 不是三智於一心中得這種的說法了 他就呀 一念頓證 諸法實相於一切心中具足一切諸法 這是我所親證 那麼呢什麼因緣讓他講出這樣一句話呢 是後來慧思大師已經在大蘇山教導這個 這個智者大師的時候 智者大師首先在慧恩大師的座下 學習法華懺法 那麼呢在普賢道場當中修法華有相三昧 誦這個什麼法華經三七日 然後證得旋陀羅尼 一證得的時候呢 旋陀羅尼就是總持嗎 而總持簡單的講能總一切義 持一切法 那竟然有人不知道是日本人還是咱們台灣人 自己把它翻譯成記憶術 那也太離譜了 那個不是記憶的問題 佛法呀是跟記憶無關 但確實會表現出記憶的效果來 你說宿命通算不算記憶術呢 那如果你是要這樣講 那也是沒辦法 是不是 宿命通是一種通 是一種徹見 它不是記下來的 它就看到 它就是知道 就好像你知道你媽是誰嗎 你還記得嗎 我不用問你 還記得不記得嗎 你就自己知道嗎 那個你是會自然知道 那個就不叫記憶 懂嗎 旋陀羅尼不是記憶來的 那可能是日本人的意見呀 他不知道講成 總持固然也會讓人想成記憶 那是毫無關係 是跟記憶毫無關係的 當然它有記憶的效果 它能總持叉 它能總持法 那個不是記憶來的 那是說你一個字給我的話 我就能解一切義 一字一義能夠無量義 這個是叫總持 那跟記憶是無關呀 那記憶是死背嗎 是不是這樣那怎麼 而且你還要有學過才講得出來呀 叫著記憶嗎 對不對 那總一切法持一切義的話 那個就不是學來的 他會自然的流露 沒看過的經呢 他這樣看自然就會懂 懂了他就講 一句一字能夠解無量義 那跟記憶有什麼關係呀 那不要太世俗化了來解釋佛法呀 那麼那麼那麼這個口授給 南方的南岳慧思大師的時候 他當時得旋陀羅羅尼的時候 反過來呢慧思大師就跟他講 好那這樣我講般苦經我講開題五重玄義 我講完就交給你講 哦他就這樣子了 他帶徒弟是這麼帶的 就是我要看你思想對不對的話 我就講過大 我就講個總綱 講完之後你就給我舖述 你依著我的總綱去舖述下面 這樣子 所以天台家一開始師徒相攝就是用這個辦法 師父講的經 徒弟是覆講 結果呢慧思大師哦 哦智者大師當時對他自己所體證的道理 還是有點小懷疑 每一個般若經的每一段他都是能夠自己講 每一個都是能夠自己講 唯一呢有個地方 唯一有個地方呀 他是說一切的般若經到處都是可以自裁 哦自己裁斷 但是呢當他講到了一心具萬行的時候呀 一心是能具萬行 他就開始有疑問了 這一心怎麼能夠具萬行呢 那好就在這一剎那呢 他就能夠表現出功力出來了 這個師父有什麼內涵呀 要看徒弟怎麼問的 問得出來呀 他跑去問慧思大師 智者大師問慧思大師 慧思大師就跟他講說 你今天懷疑說一心不能具萬行 是要慢慢的修過來 那是大品般若經哦 是次第修的意義 不是法華當中的圓頓義 如果法華當中的圓頓義 它是一心當中具萬行 是一念頓證 萬德莊嚴 我呢九旬之中親自證 你不必懷疑 你應該是這麼的講 從那個時候開始 那個智者大師呀 才又朝一心萬行這個去思惟 一心去修證 去修證 換一句話說在慧思大師的立場裡頭 般若經還佔有 基本上他在般若的認知上面 還有很多很多的什麼 不是究竟義的部份 次第義 次第義就不是圓義 次第就是一步.一步的來嗎 一步.一步來是叫著次第義 這樣知道我的意思吧 所以他圓證是在法華上 所以慧思大師基本上是透過一心三觀 三智於一心中得這個觀念 三智於一心中得 那裡頭當然是有佛智 有菩薩的智 有聲聞的智 這三種智都於一心中得之後 那當然一切萬法功德具足 他是證得這樣 那這個觀念傳達給慧思大師的時候 慧思大師確實是親證了 不過很有意思 他不是從般若經證 他是從法華經證 他是從法華經證入的 所以說這個師徒的概念是一樣 但是他們入手是不同 嘿嘿是不是這4樣子呀 入手不同 所以各自表現的方式不太一樣 所以慧思大師特重法華 天台會這麼的注重法華主要是來自慧思大師 慧文大師是觀法的核心掌握住 從般若的圓教 從般若的觀法裡頭有圓教跟別教 他是運用了圓教的觀法 然後放到法華身上來 然後是證得 證得之後 傳遞到天台大師的時候 也是從法華證入 所以這二位袓師都是從法華證入之後 從今而後法華獨尊了 哦已經被親證過了 是這樣懂意思吧 哦那這一件事情 其實是很重要的 要是沒有一心三觀 三智於一心中得這種實證的大乘襌法 然後在慧思大師身上成熟的話 那就灴會有 慧文 如果沒有慧文大師的一心三觀跟三智於一心中得 這種襌修的實證的話 他就沒有慧思大師的法華親證 所謂的一心具萬行的這種功德示現了 那如果沒有了 天台宗就不能夠誕生了 所以說天台宗的誕生 它的主要理論跟實證的核心呀 一心三觀 三智於一心得 乃至於一心萬行的實證 這一些呢都是從慧思大師開始的 所以這個是天台的什麼 中國的初祖 那麼有的大陸的了 有一些慢心的白衣 他不是居士 他是那個白衣 他竟然說 怪了 天台宗的袓師怎麼會 推到那個龍樹菩薩上去呢 他就呵斥 他就嘲弄這個事情 他就說這是中國人太牽強附會 我想這個你就可知呀 這種世間的白衣呀 對佛法呀根本是不安好心 是不是 不是佛法不能夠批評 可是你是要拿出點道理來批評 人家這麼清楚的都是依著龍樹的思想現證的 那不推他為初袓呢 那要推誰呢 對不對 慎終追遠嗎 是不是這樣子呀 那麼這種的說法 怎麼會有錯誤呢 那你為什麼是要這樣的批評 是隨便的這樣批評 那不好 是很糟糕 那好 那不談了 就這些事情接著丁二 思想與著作 那麼主要是一心三觀 三智於一心得 三智於一心中得 這個三智於一心中得的理論實證 而袓述龍樹大士之中道實相思想 一生未有著述傳世 哦沒有著作傳世 他是沒有什麼著述 傳世下來 哦忙著修行 沒有著述傳世下來 主要是一心三觀的實證 那麼袓述龍樹大士的中道實相思想 因為他沒有著述下來 所以我們不能完全 不能清楚的知道 到底慧文大師呢 思想更細微的核心是在那裡 我們真的也是不知道了 不過沒有關係 反正三智於一心中得 一心三觀這個道理 我想已經是沒有問題了 哦好 那接下來呢 丁三佛法之影響 佛法之影響是分三科 戊一是什麼 為龍樹大士思札傳入中國以來 那約隔一百五十年了 經由實修實證龍樹大士中道理論之第一人 非是什麼 非是文字表現 或僅止於聞思二慧 更且表現於修慧上之成就 聞思修三者皆成就 是現證那一定是修慧 哦那是修慧 是龍樹大士思想傳入中國以來呀 經由實修而實證 哦的第一人 中道理論之第一人 當然你說可能以前也有 有是有了 我們傳記上是沒有看到 那我們是依傳記來說的 這個呀 勉強是這麼的講 搞不好應該也有了 那麼好 這個就過去了 再來非是文朵表現或是僅止於聞.思二慧 你看在羅什大師時代呢 應該也有人在聞思修當中有所證得 可是他沒有明顯的表現出來 那個大的力量還沒有表現出來 哦是這樣子的 那麼好戊二呢 為大乘中觀學派之襌修呢 為大乘中觀學派之襌修樹立典範 中觀學派的襌修法 中觀學派主要是以二非再雙離 非此非彼 然後呢又不可作如是觀 主要是這種的修法 剛剛我們的文字上都有講到 哦二非 這個中觀學派就是這樣 兩端皆不取 取中道 中道亦不取 是名實相 是這樣子的呀 那麼這種的襌修法呢 它就不同聲聞法當中的什麼 觀身不淨 那麼實有不淨 可觀 那麼觀受是苦 實有受可觀 實有苦可離 它就不是這麼樣子觀的 哦這是不同 它當下要從觀身不淨 觀身 它一切都是從緣起修起的 緣起修性空 性空進入到什麼 進入到妙有 為什麼 妙有就是性上來的 這觀一切的緣起法呀 那如果你只在事相觀緣起呀 那永遠是觀不到心上去 你是要知道 是不是呀 是不是呀 你把肉體也當 也當什麼物質呀 心外之法在觀 是當心外之法觀 唉有的阿羅漢是這麼觀的 他是現證什麼 呼吸的無常 然後他就啊我看見無常 懂嗎 那呼吸是被你看的呀 呼吸本身是不名為呼吸 才是真呼吸呀 一進一出這是無有實相的 但是他只知道一進一 出是無有實相的無常 他就停在那裡 啊這就是無常 他證到那裡 他沒有發現無常的本身 亦是無常 連呼吸本身亦是不可得 能觀的心也不可得 所觀的呼呼也是不可得 這個時候固然能呼吸的人不可得 能證得這個呼吸不可得的心 心不可得 他呀沒有進一步 這樣的認知 沒有進一步 所以他就一直有個我是看到了無常 這樣我自到了無常 你翻開所有一切有關聲聞的教法 它就是這個意思 我看到了無常 我現證了無常 他不知道無常亦是不可得 這個觀念 所以你看看 這是很明顯的 從中觀學派之後 大乘的觀法一定要有這種的觀境 無常我看到 可是我也知道無常的本身亦是不可得 體證無常的心也是不可得 這是所謂大乘中觀學派 的進一步的修法 那這一種的修法有沒有離開聲聞法呢 理論上是不完全的離開哦 你是要知道 它的初階修法 觀緣起這一件事情來講 它是跟聲聞一樣 不過後頭有個心更清楚它看的更深入 所以說在這個 在這個什麼呢 在這個哦 在這個安樂行品義裡頭呀 它有講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觀念 它說什麼 它說這個 它說是這個般若法門呀 事實上是三乘通修的 不過是什麼呢 不過是有人看的深 有的人是看的淺 那麼看深看淺才分別什麼 分別呀 分別有大乘呀 小乘呀 什麼的 它不是 在那個什麼諸法無諍三昧法門當中呀 慧思大師就講了這麼一句話 他說三乘的般若同一觀 隨證淺深差別義 如大海水無增減 隨取者大小義 聲聞緣覺即菩薩 如來智慧亦如是 那麼呢 下至聲聞終緣覺 巧慧上智名菩薩 如來頓覺上上智 如來是頓覺 頓覺畢竟不可得的空 這個空即是妙有 所以同觀般若同觀般若 這個是呼應了法華所說的 我等同入法性 同入法性就是般若 但是觀有深淺 根器大小不同 有人觀就是觀身體而已 有人觀郅是緣法界觀了 他是愈觀愈寬 怹是愈觀愈寬廣 是這樣子的 乃至於是能頓證的 那是上上智的佛 所以中觀學派的襌修 並不完全離開聲聞的襌觀法 不夠是那個用心是更深更廣 這樣而已 所以有人也是很推崇四念處觀了 這也不完全錯 這應該 哦 不 對不起 這也是可以應該的 也好像只能這樣的修 但是注意那個四念處修法 有大乘的用心跟聲聞的用心不同 那麼要稍微的檢別一下 如果是光講修四念處的話 會混濫聲聞的修法 那現在聲聞已經是愈來愈強勢 大乘法愈來愈沒落的時候呢 在技術上你應該凸顯大乘的什麼四念處修法才對 哦才好 是這樣我的意思 是這個的意思 好 哦不是說不對呀 那還是對的呀 好 那麼使般若空慧在中國佛教中 得以透過襌修的實踐 而展現其不同於聲聞教法之內涵 (不再只是理論上的差異而已 當然大乘法理論上差異 當然是跟聲聞法是有差異 啊它六度萬行呀 它是什麼 它是眾生度盡方證佛道呀 它是實踐慈悲 它是重在菩提心的發揮 這當然在般若的空 它是了解空而非空 那是名真空 啊不苦不樂 是名大樂 是了解常樂我淨的道理 那理論上是這樣 可是你怎麼從襌修當中直接豎立這個觀念呢 事實上它先在觀念上面帶引你開展心量 然後實修當中透過法華三昧的有相修法 先從懺罪 修供養 發菩提心 那麼連想能禮所禮性空寂的這種空觀入手 然後一路修到什麼 一路修到假觀 當下的什麼現證 然後就空有雙泯 然後證入實相 所以證入實相之後就會知道說 唉呀這個般若的空慧原來是這麼的廣大深奧 不是只有我空而已 那這樣子就變成實證了 是透過襌觀的實修 實證展現的 哦這個是般若的空觀 是這樣子成就的 那麼這個是有待各位的努力了 已經有古人是這麼修成了 中間是斷掉 中間是斷掉 現在我們是重新的依教修襌 還要這樣的修 那主任我們到底念不念佛 怎麼不念佛呢 這是另外一件事情 怎麼不念佛呢 那就好了 上午參襌 下午念佛 那我就要下什才能死 那上午死的話就不能夠往生 哈哈哈 沒這一回事嗎 對不對 那個 哦那個徹悟袓師不是說嗎 那個印光大師也講呀 也有引過嗎 引透那個袓師他說 是蓮池大師還是誰 他是說真參襌者 必定怎麼樣 必定是念佛人 對不對 念佛人一定能夠真參襌 這兩個是一致的嗎 那麼這個說 所以說沒有什麼差別 我從來就沒有覺得隔礙難行 那麼好 使般若空慧在中國佛教中 得以透過襌修的實踐 而展現其不同於聲聞教法之內涵 請注意哦是空慧的修行哦 不是在那裡修襌定哦 啊修襌定到時候天來龍來 觀世音菩薩來 又來這一類的 唉那這樣子是不行的呀 啊那是沒有慧解 是不可以的 好 那麼這個不同於聲聞教法 至於怎麼不同 那慢慢我們以後學法華懺儀的時候 我會常常提醒你 這件事情 那就自然知道不一樣的地方了 然後再來戊三 建立了天台宗理論與實修的根本基礎 前面有說過對不對 一心三觀雖然他沒有提出這個名字 但是足於代表這個道理 為什麼 他有三智於一心中得 三智要得必須要修三觀 你是要知道 所以隱含了三觀的道理 哦隱含了三觀的道理 但是他強調那個結果 是三智於一心中得 他其實已經有三觀的道理 他是在理上有三觀 那實證當中呢 也直接證得什麼 一心具萬行萬德莊嚴的什麼 法界藏心 那麼也可以說是如來藏 如來藏的智體 這是證的 所以從理論實修都有 所以直接促成了後來天台宗的創立 這是慧文大師三個重要的對中國佛法的影響 啊在此之前呀 大乘中觀學派的襌觀呀 是 我們是看不到蹤跡的了 至少在文獻上是看不到蹤跡的 你要是看得到的話 你找來給我看 我也是很希望看一下 看是那裡有 那是很少幾乎也是沒有 那可見天台的教法是很重要就是這樣 如果沒有天台的教法大乘的實修跟實證 就不能成就 所以後來智者大師會在58歲的時候 講摩訶止觀呀 其實他早就講了 是沒被記錄完整而已 他58歲真正是什麼呢 那裡講 那裡呀 那裡是在中國大陸我是知道呀 我是知道在中國大陸 大哥 我是知道 哈哈哈在那裡呀 荊州什麼王泉寺對了 對了玉泉寺他的故鄉是這樣子 那麼摩訶止觀 摩訶是什麼 大嗎 是圓頓的止觀 大止觀決對有別於聲聞止觀 是不是這樣 所以修大行 發大心 行大行 修行大行 然後呢裂大綱 感大果歸大處 都是大 有五大 心大.行大. 那麼斷的煩惱大 那麼最後證的果位大 而這個大是決對的大 不是相對的大 是唯一大 哦是這樣子 那麼好 這個是將來有因緣 我們就來研究研究摩訶止觀 摩訶止觀那個什麼 那個疏記呀 那個是顯明長老出的 對不對 那最近還在教 加入新的解說 再文字的修訂 那個版呀是錯字很多 觀念上還不完整 所以不打算流通那本 而且印的也不太好 那個銅皮紙印的 是會黏住 好那麼就是這樣子 這天台宗的創立呢 中國大乘的襌觀是很堅固 好那麼這個是一件好事 唉呀學大襌法真的是好呀 這個講教理呀 這終究是為弓修襌法 修襌法是為了將來能夠弘法利生 荷擔如來 所以你們如果發心修 弘法利生報佛恩 發菩薩就要先發菩提心 才可以 那發了菩提心之後 你應該努力的精修襌法 勤修襌法 是分三大部份 第一是修福報 有因緣就趕快修福報 趕快修福報 你於其拿他去生妄想 修不了行 盡打妄想 不如拿那個打妄想的時間來修福報 出家比丘尤其是要修福報 你們呀福報也是不壞 只是還要再修 第二怎麼樣消業障 要拜法華懺 拜八十八佛懺 念阿彌陀佛聖號 這個一定是要作 消業障 那麼第三就是什麼 解行並進了 思惟法義 那麼修襌定 幹嘛怎麼作 誦經呱啦呱啦的誦 拜經這樣子 就這麼的幹 這樣子的一路幹下來呀 唉呀包準你這一輩子呢 不開悟也決對要往生 你業障消了吧 你福報夠了嗎 正見具足了嗎 沒開悟沒有關係 那麼呢 我在引一段話 關於開悟這一件事情 慧思大師他說 他說呀 如果呀 用那個有相修 不如襌定 不消業障 不斷煩惱 這樣的修行 你呢這樣叫著有相修 普賢道場行 只要你達到一個條件 你呢最快當生就可以有成就 證得跟佛一樣的法性 就是所謂的什麼 就是所謂的分破無明 一生不行的話 再慢一點 二生一定行 最笨最糟的三生就行 他是這麼講的 這也是我昨天看的 昨天是太興奮沒睡著 哈是這樣子 他是這麼說的在安樂行品義裡頭講的 安樂行品義裡頭講的 不過他有一個條件 他是說必須是怎麼樣 必須是不愛惜身命 苦切用功 死而後已 哈是這樣子 這樣子的話 一輩子不行 下輩子再來幹一場 然後再第三輩子保證圓取佛耒2 你看那個聲聞法是要修多久呀 說什麼四生幾生的 對不對 乃至是幾劫的 化就是這樣 幹嘛 就是為作一件事情而已 幹嘛 忘我的 不要命的 誦法華經 這有相修就是誦法華經呀 就這樣而已 就一直誦 一直誦 一直誦 就是一直誦 那這個可以作吧 叫你去襌當坐著開悟 你是坐的打盹東倒西歪 口水流一地 但是如果你誦法華經總是可以作嗎 你坐了會誦 會打瞌睡 站著誦了 站了還打瞌睡 跪著誦嗎 再不行邊走邊誦嗎 再不行繩子吊著脖子誦嗎 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 你總是可以誦下去的 是不是這樣呀 是不是這樣子呀 對不對 嘴巴說有相行修法 一生或二生最晚最晚最笨最笨的三生 不過有一個前題呀 就是說以必死的決心 不愛惜身命 是死而後已 所以有人竟然說 唉呀那個慧思大師就是因為修苦行 所以早死 拜託這是什麼話嗎 對不對 你那個呆呆的活三百歲 跟已經證得的人那才二十歲就死 那差別度是有多大 是不是 我寧可二十歲就死 對不對 開悟我就死 那我天下化往 我十方化往 我有什麼關係 所以這個那裡是跟生死有關 跟壽命長短有關呢 對不對 他真的是這個樣子 他是誦到後來怎麼樣 頭頂怎麼樣 頭頂長出肉髻 為什麼 就是因為普賢菩薩現身來給他摸一摸 摸到凸出來 他呢從今天後法華經不聞自解 他是沒有老師教 是不聞自解 是最晚三生 是最晚三生 就是這樣說白紙黑字 他呀是發大心的人 他呀是個菩薩 怹講這個話 應該是不會隨便說 那麼好 就是這個樣子了 那麼這個是丙四 圓證三袓的事情 我們來進入丙四 圓證三袓 什麼是圓證呀 啊 是圓證法華三昧 對了 是圓證法華三昧三袓 那麼南岳慧思大師 這個岳呀 也可以寫成這個岳 也可以寫成那個 那個什麼 有個山下面有個監獄的嶽 也可以寫成這樣 哦南岳彗思大師 那麼呢丁一 那分三科是一樣 丁一是時代與生平 師 慧思大師呢 俗姓李 哦俗姓李 是北魏南豫州武津人 南豫州是河南 武津是汝寧府 那個府呀 府是什麼呢 府就是像我們現在的市了 你說台中縣的裡頭有一個台中市 那個對不對 那個府呀 就是像有點市的意思 府呀你是知道嗎 府 那麼府裡頭有個縣 是叫著上蔡縣 東方 在汝寧府上察縣東方 的武津這個地方的人 那麼魏宣武延昌四年 也就是西元515年 梁武帝天監十四年 十一月十一日出生於什麼武津地 魏宣武帝那是北魏 那是北魏宣武帝 北魏宣武帝延昌四年 那麼幼年的時候 就怎麼樣 就常常夢見梵僧來勸他要修行哦 要修行哦 你們有沒有夢到過 沒有 糟糕 回去夢一下 哈 回去努力的夢 哦用力的夢 懂嗎 作夢是一種修行知道嗎 你們修過沒有 沒有 唉呀可惜作夢是一種修行呀 這是密教裡頭的一種修法 它是一種修行 不管它了 反正它與我們無關 但是你是要知道有這種的修法 這確實是的 這也是法華經的道理 法華經安樂行品當中夢中證得六神通有沒有 是不是這樣子呀 那你說夢中有什麼管用 你是要知道 如果哦 有一個皇帝 每一次睡覺的時候 他當乞丐 反過來有一個乞丐 每一次睡覺都夢到他當皇帝 這兩個人的生命基本上是一樣的 你懂嗎 大家都作一半嗎 是不是這樣 大家都做一半 你懂嗎 他白天作皇帝 晚上夢到自己做乞丐呀 另外一個白天做乞丐 冕上夢到做皇帝呀 基本上是做一半 二個人的生命結構是一樣的 是做一半的 所以你們不要以為作夢是不好 夢要是會修的話 那是大修特修 哦是這樣子的 可是我們沒有這個傳承 也沒有這個經驗 也沒有這個機會而已 好 那麼就這樣子OK 那麼呢夢到梵僧勸令學道 或又夢到什麼呢與數友人同誦法華經 怪了你看 他沒有看過法華經 他是在夢中夢到有法華經這一本書 有沒有這種的事情 有哦 到處都有這種的事情 對不對 以前呀 什麼人家就說 哦 我在我出家的常住當中 就有信徒跑來 啊 就這裡就這裡 我問為什麼是這裡 他說我是夢中看到 人家是告訴我要來這裡 怎麼樣又怎麼樣 是要進塔了 是怎麼樣又怎麼樣 哦是這樣 他就是會這樣 所以法界當中自然有這些的感應 所以他就夢到了法華經 這是過去的宿緣所追 那麼因性好佛法 遂借經本呀 干空墓中獨誦 那怎麼會這樣就是想不懂 是不是他爸爸媽媽不讓他讀呀 還是怎麼樣呀 據說他出生的時候 好像是孤兒 爸媽在他年幼的時候就過世了 過世了之後 好像他是人家領養的 還是怎麼樣 寄養在別人家裡 他就很靜靜的常常思惟夢中的道理 怎麼樣又怎麼樣 後來是忍不住了 去跟人借法華經 那可能在家裡是太忙碌 沒有這個好地方 他就到空墓當中 這樣沒有人嗎 不過呀我們這個墓呀 是到處都有人 對不對 是要很遠的墓 所以沒有什麼人 他就在那裡誦啊就誦法華經 但是墓地呢又不能久居 為什麼呢 因為陰氣太重了 或者是怎麼怎麼了 或者是空氣不好了 或者是怎麼樣 不知道了 乃移託古城 是到古城的那個城再 那個汝寧縣 可能河南的本身就是一個什麼 一個文化薈萃的古地方嗎 是古省河洛之人 都是河洛人 都是中國的古文明發祥地嗎 所以一定有很多的古城 那麼到那個古城下面挖一個洞到裡住 那麼白天就去乞食 你看他那個時候都還沒有出家呢 是當個乞食小孩子這樣 乞丐兒你看看 你在路邊吃過飯 蹲在路邊吃過飯沒有 我就吃過 我在小的時候 我們去那個恩主公 然後就拿那個便當蹲在路的旁邊吃 我跟我的老菩薩兩個人 那個時候我們家是很窮 那也不想回去幹什麼 然後就去求恩主公拜拜 保佑呀什麼什麼的 蹲在路邊吃 哇就有很多人來 就像看猴子一樣看我們 唉怎麼樣又怎麼樣 這樣子 我那個時候心是酸酸的 唉呀窮真是給人看不起 那個時候有這種的感覺呀 長大了當然是無所謂了 不過就是感覺人情冷暖 他就是這樣乞食你看看 那麼晚上就是不睡覺 幹嘛晚上是不休寢 為什麼呢 是忙著誦經 又因為無人教授不得經旨 佛法怎麼樣 佛法雖智無人說不能夠理解 是不是這樣子呀 那麼那麼雖智無人說 而不得其解是要怎麼辦呢 遂乃對經流淚 頂禮不休 注意 注意就是這個道理 這裡頭是有很多的道理呀 所以慧恩大師的裡頭文句有很多很妙的道理 首先我請問你 要以現代人來講的話 他如果看不懂 他是會怎麼樣 查佛光大辭典了 問那個師父了 或者怎麼樣 看那部註釋了 對不對 然後妄解一頓 對不對 他可沒有 他是無人教 好 沒有辦法他就是哭 是哭賴佛袓你知道嗎 是對他哭 然後呢是幹嘛 哭是表示懺悔義 表示他對法的什麼 深刻的什麼 恭敬還有什麼還有好樂 對 還有呢 懺悔自己愚痴不懂 再來還有呢 對法的那種堅持追求之心 我們小時候是會為什麼器 媽媽他是給我搶玩具 玩具呀 而我在哭 我們是會這樣哭 我們會為了什麼 女朋友跑了器 我們會了老公跟另外的女人跑了我們哭 我們會為了女兒不該嫁那個人 嫁那個人哭 我們會為世間毫無意義的事情哭 但是終究恰恰不為追求不到而哭 人家剛好是相反 人家是為追求佛法而哭 你有沒有這個心 他小時候就展現出這種性格出來了 慧思大師他的一生有好多值得我們警惕的 你是怎麼樣 到底不會就算了 對不對呀 人家是應該的 應該是不會 而且還埋怨老師講的是太深 我們是聽沒有 都沒有想自己懺悔 啊 我是這麼的無痴 什麼都不懂 不是這樣 是嫌什麼 唉是講這樣那到底是誰聽有呀 也沒有趣味呀 講的都快睡著了 你就是這樣的想法呀 人家不是呀 人家是不懂時 是起那個強大的追求欲望 起那個強大的懺悔欲望 起那種我非得要知道呀 我好苦呀 那個好苦的心 那一念心呀會使得你的妄想都消除 對不對 是不是呀 莎士比亞說悲劇使人昇華 莎士比亞是那位袓師你們知道嗎 哈哈有的人不知道莎士比亞 突然間怎麼會有一個莎士比亞是那一個袓師 怎麼講到那裡去 莎士比亞寫了很多什麼 很多什麼悲劇 那人家問為什麼要寫悲劇 他說悲劇使人昇華 確實是 悲慘的事情讓人性怎麼樣躍昇 讓人感覺到怎麼樣 生命不應該追求太多的享受 所以人要苦才會修行的呀 人要滿面春風一切都是No problen No怕怕 是這樣 那你是會很難修的 我告訴你 你會是很難修的 是不是 他就是苦悶 所以我請問你 你們曾經到底是為什麼苦悶 是會錢被倒苦悶 或是怎麼樣 什麼坐公車被擠到苦悶 或是鄰居隔壁垃圾放在你們家裡而苦悶 還是你丈夫不疼你而苦悶 還是什麼 你太太不乖而苦悶 或是同班同學怎麼樣苦悶 或是那個人晚上去吃泡麵 那個味道太香使你苦悶 你會想那一些的苦悶 你從來就沒有為法不得苦悶 你甚至於是為了什麼 怎麼樣 主任說不要再自己泡茶了 在房間泡茶了而苦悶是不是 你可能為這種不該法義的事情而苦悶 那這種的苦悶是於法不相應 各位呀 各位呀 他一開始就展現出 這種異於常人的 那種對法的好樂堅持跟渴求 我們到底有沒有 對不對 我們可能對身體苦悶 老想自己的身體怎麼樣又怎麼樣 是不是呀 所以說呢 各位呀把良心拿出來 把那個對法的愛意 追求之心 勇猛拿出來 那麼好 所以說呢 他的頂禮再來 這個是流淚哦 光是流淚二個字就可以體會這麼多哦 再來是講頂禮 你看他不懂 他採取的辦法是怎麼樣 我們古早人有講 那個小孩子在玩的時候就會這樣子 你看我這裡是寫一個什麼 我是不讓你看 我是不給你看 我是不讓你看 然後你是會硬拉我的手 讓我看讓我看 是要強暴的 是要強暴的方法 是要強迫的方法 經文看不懂 就好像佛陀告訴你 唉我是不要讓你知道 那你是硬要什麼找 那個人來問 你硬是要找那一個人來問 要強迫的 硬要不知強知 你從來不懺悔自己 說這個不懂一定是我自己的問題 我的心沒看見 我一定是要對它恭敬禮拜 我以前就是不恭敬法 我今天才會不懂 人家在講法的時候 我在那邊打瞌睡嗤之以鼻 啊你這些道理我都懂了呀 唉你講那些是沒有了 你輕視人家講法 這樣就招感後來你怎麼樣 對法怎麼樣不懂 吝法輕視法慢法 還有偷法偷法是什麼 你是知道嗎 反正你有什麼東西 我拿來用一用 那麼你不要管我是怎麼樣 你不要影響我什麼 反正你有了 我偷來拿來用 我拿你的東西來 我將來莊點我自己 這就是偷法 有沒有這種人 有 我告訴你 師徒之間很多都是這樣 徒弟並不一定是尊重師父 好樂學法 是因為師父有什麼功夫 我是去跟他學一學 以後我自己走 以後是怎麼樣 是另開門戶是偷法 吝法偷法慢法 不尊重法 像這一類的 都會使得你後代呢 怎麼樣 對法就是永遠不聞不問 是永遠的不見 這個時候呢你就是要懺悔 你要頂禮 重新對法是產生恭敬 所以說經看不懂就是拜經 所以拜經的意義是在這裡 是對它字字成寶嗎 南無妙法蓮華經 法華會上佛菩薩 妙字妙寶起來的時候 南無妙法蓮華經 法華會上佛菩薩 法字法寶拜下去 是字字稱寶 是徹底的恭敬 不是去找書呀 來偷瞄呀 用強迫的力量來懂 它呀 不是 那經都是由你的心性自然流露的 你怎麼可能去偷看呢 硬拔開他的手 佛陀不讓我知道 我去問別人 你去問別人有什麼用 你也不會真的是知道 但是大部份都是不恥之徒 都是要硬問別人 對不對 硬是要看註解 就是不死心蹋地的拜經 懺悔自己 所以呀後代的人呀 師父是愈多 頭腦是愈糊塗 離法是愈遠 他還自己寫書哦 哈哈剛剛好恰恰好 離佛法愈遠 所以楞嚴經講 知見立知無明本 知見立知無明本 佛法的知見 不可以立知 不可以強知 結果你把它立知 剛好 恰恰好違背了佛法的道理 這樣子根本就是無明 你還寫了一大堆 講了一大堆 所以要怎麼樣 要誠懇心.恭敬心.求法心 法頂禮 然後我們看他頂禮怎麼樣 那後來是頂禮了 頂禮不休都忘我了 更因久雨濕蒸全身感病而浮腫 感病浮腫 他怎麼樣 他是住在洞穴裡頭呀 風雨一打進來呀 不能遮雨 那不能遮雨 那太陽一出來又蒸熱 哇弄的是又熱又濕呀 全身就怎麼樣 全身就肩桃腺發炎 就要找那個耳鼻喉醫師 去打針拿藥 哦那麼全身就痛 甚至更利害的是怎麼樣 浮腫起來了 對不對 那是受到濕氣的侵襲才這樣的 他呢 強心忍耐 禮拜不懈 這個就是不捨生命嗎 是不是這個樣子 不愛惜生命專攻 所以你們現在呀 如果有人是腰閃到的了 肝長瘤的了 還是胃怎麼顛倒頭的 胃酸過多的心臟不好的 腦充血的 種種的這個強忍禮拜 藥呢是全部迴給它 不要吃試試看 啊然後怎麼樣 忽然病況消失 並夢到普賢菩薩乘六牙白象王來摩頂 你不是夢到閻羅王來帶你走了 那麼頭頂遂生肉髻之相 智慧大開 而無師自悟 自然理解經意 這些牛都把它寫成白話了 其實那個傳記裡頭就是這麼的寫 在此之前 他都還沒有出家哦 還沒有出家哦 哦 哦還沒有出家 哦就這樣了 無師自悟 所以這個就是用什麼的心來追求佛法 各位呀 你們今天是安穩的環境 生病了有藥可吃 那麼有經可拜 你們是應該怎麼樣的精進用功呀 你應該是怎樣的汗勞用功 用猛悍的用功 古來的諸大德 無論是西藏中國 乃至是日本韓國都是精進用功 不惜生命 這樣的才能獲得什麼 寶所的了 獲得寶所的了 所以我常常說的 死就算了死算 二個字而已 死算 你在甘苦的時候就要這樣想知道嗎 死算 你這樣想 你就會知道了 你不想一想慧思大師人家才小孩子 人家就這麼幹的 還沒有出家哦 他是十五歲出家 那個時候是還沒有出家 就這麼的幹 對不對 所以說呀 自然理解經意 那麼這個道理一定是要懂 而且是自然理解 那你說沒有辦法了 我怎麼能夠跟他比呢 他是慧思大師呀 我也不是 你怎麼知道 是不是 當他還沒有拜成這樣的時候 我們也不知道他是誰呀 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呀 那你又不知道你過去不是誰呀 對不對 你也是再來人呀 你曾經流轉再來的呀 哈對不對 所以你也是再來人呀 是不是 你難道臉上是寫著無修二個字嗎 你沒有這樣寫著嗎 是不是 固然你沒有寫有修 但是也沒有寫無修呀 你猛力用功嗎 對不對只要猛力的用功 那麼好 好這個道理是要懂 那麼他十五歲的時候 是西元529年 是魏莊帝永安二年的時候 才出家受具 怪了 他也是十五歲受具 那麼謝絕人事 日僅一食 不受別請 你看看 是謝絕人事 哦日中一食 唉十五歲小孩而已 是正在發育 對不對 哦正在轉大人 唉是正在長大中 結果他就日中一食 你看看這個是小孩子就有大將之風呀 那麼是不受別請 別人請他去供養 他也不去 他還是跟大眾一起吃 那麼另外有說了 畫者馳騁 業務 這個以後才講到 那個是不受別請 專誦法華 你看專誦法華 又夢僧告訴他 汝先受戒 作法非勝 你看到吧 你看看這一段文 是在說無作戒體直接是由佛那裡得的 不是從出家人那裡得 你看看就證明出來 他夢到呢 就跟他講說當時的作法還不夠好 那怎麼辦 不能夠開發正道 所以說 戒為無上菩提本 這個夢境當中是明顯告訴它了 對不對 對不對 所以他一輩子是很注重戒律 他每一本書都說如果你是要成佛的話 必須要勇猛精進的持戒修襌定 每一部書他都是這樣的講 都是先講持戒 他是每一本書都是這樣的講 他著作的每一部書 都是這麼的說 一定是先講持戒 然後是修襌定 最後開發智慧 一定是這三樣 所以天台家普遍的都要尊重戒律 原因也在此 那麼至於以下呢 關於汝先受戒 作法非勝 安能開發這個正道的這個道理呀 我們還是應該要發揮 不過時間已經是到 那這一學期呢就上課到此為止 那麼電視機前面同學你們就是等著下學期 我們會繼續把這個課 再把它繼續的上完 到了下學期 就正式進入到上天台宗教理的部份 平常我們雖然也有講到 但是沒有很完整 是零星的講 應該你們多少知道天台的意義了 那麼現在就是從這個人的經驗過程當中 是讓你活生生的知道天台是怎麼修的 哦這點是比較重要 而且比較實際 我們下學期再見 好現在 向下文長 復以來日 我們大家合掌 迴向 先發願 發菩提心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三皈依 一切的學佛 都是要從三皈依開始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總迴向 緣法界而迴向 把法界一切功德 迴向給法界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信願行具足 那麼一念心念佛呀 佛等等的感應呀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好 那麼電視機前面的居士 那你是注意一下就是說 聽課已經是聽到這樣子了 如果還沒有皈依的人 你應該是要去皈依 雖然他是沒有強迫 不過這個佛法呢 沒有歸依的人 聽呢還是隔一層膜 最好還是去皈依一下 好 我們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