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入門七十七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多如來真實義 天台宗入門 如位比丘 各位沙彌 各位淨人 各位電視機前面的居士 大家早安 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現在上天台宗入門 講到這個天台宗的思想淵源的部份呀 我們提到了人 首先是龍樹菩薩 他呢是八宗的共祖 那麼龍樹菩薩的思想 已經是介紹完畢 他的著作 表現他的思想的那個著作 主要的著作我們也是介紹完畢 現在我們看到丁三 是什麼呢 他對佛法的影響 其實他對佛法的影響 也在他的思想當中介紹當中呢 多少也已經提到了 哦也有提到 關於思想的問題 那麼 但是這裡頭呢 真正他對佛法的影響呢 角度呢 簡單的是談一下 畢竟呢這些都是大師級的人 要稍微的一談都是很多了 所以我們是一直的精簡 一直的精簡 是一直的在精簡哦 我想講這一個課最難的 並不在資料的有沒有 資料都是很多 我根本是看不完 難就難在這麼龐雜的資料是怎麼精簡法 是怎麼去蕪存菁 是怎麼的去蕪存菁 哦這一些也才是重要 那麼好 關於龍樹菩薩是八宗共祖 他的思想核心 他影響佛法的是什麼 我們是來看一看 首先看這個講義上說 在大乘佛法流行之初 即以般若經為主幹 綜合諸大乘經典 而建立了非空有有 亦空亦有 之大乘中觀正見 那麼從而使大乘佛法 豎立起崇高而不動搖之地位 我想這個是很重要的 佛法呢是在世間流傳 它有所謂勝義諦的流傳 也有世俗諦的流傳 勝義的流傳呢 是法爾常如是的這種流傳 法爾常如是的流傳呢 是有二個意義 注意聽呀 這個是講義上沒有的 看講義也是沒有用 但是呢這個是連一般的書都沒有 你看一般書也是沒有 佛法在世間流傳分二大類 一個是勝義諦流傳跟世俗諦流傳 那你又不要妄想 啊我知道所謂 勝義諦就是第一義諦 就是第一義諦 那第一義諦呢是不與世俗諦而不得第一義諦 啊 你現在是不要去扯那個了 啊那個是龍樹說的 我是藉用他的話 但是我們講流傳 不是講這個 所謂的流傳 有勝義諦流傳跟世俗諦流傳的意思 那勝義諦又分二類 一個是法爾如是的流傳 一個是什麼呢 一個是所謂的密傳 這二類 勝義諦的流傳是有二大類 法爾如是的流傳跟密傳 秘密的流傳 那麼世俗諦的流傳呢 是世間人所認知的什麼呢 語言文字 思想 概念 的什麼呢 的傳承流傳 這是世俗諦的流傳 佛法其實只有一種 我說過唯佛一乘無有二乘 是不是呀 那在這樣講下來那麼佛法只有一乘 那就是一個東西而已 一乘嗎一個 那一個流傳下來就是怎麼樣 那就 那就流傳嗎 那方法就只有一個 那怎麼還有這麼多的流傳呢 你是要知道 佛法雖說一乘 可是呢方便是多門 因此呢廣說是有三乘 乃至是五乘 人天乘 聲聞 緣覺 菩薩 佛 人天 聲聞 緣覺 菩薩 佛 有這五乘 但是其實呢 人天乘是一切五乘 一切後面的基礎 所以呢他不單獨的成為一乘 那麼呢 再來是菩薩 哦緣覺跟聲聞 其實和合為一乘 那麼呢跟菩薩是單獨為一乘 那麼佛乘加起來就為三乘 其實三乘呢 說了半天 其實是二乘 幹嘛 是聲聞乘跟菩薩乘 因為菩薩乘最後是成佛 可是有時候因為菩薩乘呢 要分別什麼呢 權教菩薩跟什麼 什麼 實教菩薩 所以有把權教的菩薩單獨的提出為菩薩乘 那實教的菩薩呢 就因地說是菩薩乘 就果地說是佛乘實教的佛 所以這樣子的講下來 只有聲聞乘跟菩薩乘 是這樣說的 可是其實從佛乘的立場上來說 一切乘皆為成佛一乘 所以總說為一佛乘 那麼一佛乘 但是一般的眾生不能夠接受 所以再開 只好從一佛乘再開為五乘 開為五乘所謂的天人 人天乘 聲聞乘 緣覺乘 菩薩乘 權教的菩薩乘 然後最後收攝入佛乘 是這樣 這是佛法的流 從再傳遞出來 從佛的本意當中再傳遞出來的時候 不得不施授五乘的佛法 那麼今天一天到晚是講布施了 是什麼的 那基本上重要是在人天 那麼講什麼呢 講住山修行持戒自利 這個呢是聲聞乘 那麼呢 乃至於有大智慧 有比較根利的人在深山裡頭 他乃至是不持戒 但是自然隨順戒法 他是修定 然後觀察宇宙萬物的變化 以過去的善根為推動 然後來發而為證悟 這個是為緣覺乘 緣覺裡頭有獨覺 剛剛我講的那一個例子是獨覺 那緣覺的話是怎麼樣 是 也是聽聞一些佛的道理 但是呢 並不一定是佛法的道理 他就是能夠去證得 這是緣覺 是觀察緣起緣滅的道理 那麼好 那麼這個緣覺獨覺都是一樣了 是緣覺佛 所謂的菩薩乘呢 是開始發展般若正見 可是呢還是有次第義 那這個就是別教的菩薩 慢慢的修 哦四念處 那四念處修得虛空觀 然後再證得體空觀 體空觀證得之後呀 那再次第修什麼呢 修空假中三觀 那證得次第的什麼呢 次第的真俗中三諦 三諦理 那這樣證得之後 那三觀歷然隔別 隔別懂嗎 是分開來的 是這樣子的 那這子之後 是得了什麼 得了所謂別教菩薩的果位 那麼是證得十地成佛 那究竟還是不圓滿 那麼這種教法的差別 佛陀就這麼講了 那麼講的時候呢 會被記憶 也會部份的人記憶 聽得懂的人 他是記憶下來 所以當他講大乘法的時候呢 聲聞人呢 他聽到的是聲聞法 他記錄的也是聲聞法 好 記錄了聲聞法之後呢 在佛初入滅的時候 聲聞法呢是被記憶的多 也被弘揚的廣 就這樣子呢 佛法就一直的流傳為聲聞法 那麼大乘法呢 究竟的大乘法 跟所謂別教的大乘法 就只被部份的大菩薩所記憶 但是他沒有對象好說 它就一直流傳著 是口而相傳在少部份的人 或者是在定中怎麼樣 在定中 在入定當中就入滅 但是他特有這個法 等到未來有大菩薩出世 菩薩根基的人出世的時候 他再從定中起來 然後用定中跟他講 那麼這位大根機的人 也會在定中怎麼樣 得到什麼 得到菩薩的說法加持 他甚至從定中看到靈山會上儼然未散 然後他就繼續在靈山會上聽聞佛法 龍樹菩薩基本上是屬於這一類的人 所以他在佛入滅後七百年出世了 七百年出世 那麼怎麼講呢 哦是不是七百年呀 啊是嗎七百年嗎 佛入滅後七百年的時候呢 然後是怎麼樣 聽聞了這種的大乘法 好 這種的流傳方式是 勝義諦當中的什麼的流傳 那勝義諦流傳就是怎麼樣 阿佛陀是這樣的說 是被現前這一些所記錄記憶 那麼呢他是被秘密的記錄在心中的 這個的是不可見的 所以呢那是秘密的流傳 那是勝義諦當中的 我們是不談 那世俗諦的流傳就是 哦他是被現前的人所記錄 並且是口耳相傳 乃至是文字記錄 這就叫著世俗諦的流傳 所以我剛剛說的世俗諦的流傳 就是這個樣子 佛陀呢是講各種的法 可是是被各種的人聽 有一種人 剛好是那個時候的大部份人 那就是什麼呢 那就是聲聞法 是以大部份的人 那麼大部份的人就口耳相傳 這樣就叫著世俗諦流傳 這樣是懂嗎 這樣是懂意思沒有 佛法是有這種流傳法 那麼第二種的流傳法 就是勝義諦的流傳 勝義諦是有二種 第一種是什麼法爾常如是 是非佛出世不出世而可變異的 你比如說法華經的一佛乘道理 那是什麼呢 那是十方世界中難聞難知 也就是十方世界諸佛菩薩所共讚 他本來就是在那裡 法爾如是 非因人說與不說而有生滅 這是什麼 這是究極大乘義 究極的大乘佛法流傳就是這樣 它其實也不是大乘 它是唯佛一乘 是究極的佛法 它不流傳而流傳 法爾如是 只要是有證的人 它就證得 他就接續下來了 這種的流傳是法爾如是的弘傳 那等於沒有弘傳 對不對 它就法爾在那裡 這個還不是我們一般凡夫所能理解的 那第二種的勝義流傳就是什麼呢 就是秘密流傳 秘密的流傳 是什麼 是佛陀 釋迦佛這一世出世那他就開始講 那他就開始的講經說法 那講經說法的時候 會有某一些大乘根器的人呢 記憶下來 然後他就會怎麼樣 秘密的口耳相傳 秘密的以定慧之力呢 在定中呢相互的流傳 那麼這個可能是什麼 三百年之後才師父傳徒弟 我這個法聽聞下去 可能在三百年之後 再傳遞給第二個人 此當中是沒有文字 也沒有口而相傳 誰也不知道 因為沒有法了 沒有機緣 在流著 它就在定中流著 他就入定 入滅盡定 然後等到三百年之後 又人出世了 哦這個人呢是跟我有相應 那我再從新的出定 跟他講完這一個法 我就又入滅去了 我走了 我傳持著 我是不動 我是傳持著 等到那個三百年後的人出現之後 我就跟他講完 講完我就走 那這一個人 這一個人就開始怎麼樣 才正式的把他給寫出來 有可能 那也有可能是怎麼樣 他是秘密的留著 看誰來 哦這個人是可以 我就口耳相傳給他 從那個時候開始 他大廣傳 有沒有這種人 有 密宗常常有這一種的事 是緣起 他是在巖洞裡頭呀 是入定觀察 然後由聲音告訴他什麼什麼的 或者是什麼天空中有文字讓他讀到 然後是把它給記錄下來 才傳出來 還有一種是怎麼樣 是躲到巖洞裡頭去 是把巖洞打開 是看一大堆書是存在那裡 他是重新閱讀 入定去思惟去理解 在入定的當中 哦有祖師是來加持他 然後他重新再體會到文字所說的道理 然後流傳的下來 那麼龍樹菩薩基本上就是這樣 他基本上就是入龍宮 人家那裡秘密傳的那種文件 文件呢 就像我剛剛說的入了巖洞是一樣 把那些秘密的文件是拿出來 拿出來之後就閱讀 思考 是受到師父的加持 以及大菩薩的加持之後呢 他是豁然的開解 從今而後廣傳這一個法 這樣懂意思了沒有 是這樣 他是這樣子的第一人 可以說是重要的人了 不要說是第一人 是不是有別人 我們是不知道了 但是他主要是這一種人 那麼這一種有什麼困難呢 他又有什麼重要呢 他因為正在世俗諦弘揚聲聞法 很興盛的時代當中 說一切有部是以世俗諦流傳的 它們有固定的文獻 它們是口耳相傳 它們是流佈在世間極大部份都是什麼 都是什麼 都是說一切有部 所以它們有明顯的文獻 有明白的傳承 而且有一貫的教說 在佛入滅後七百年當中 強大的封鎖著所有佛教的思想 那麼它這種的傳法 是秘密傳承 它是怎麼弘揚呢 人家會說他是非佛說 所以當時就是有人說 他是非佛說 可是你又是沒有傳承 我們口耳相傳 而你傳承是那來的 你說那一個經 我們都是沒有看過 我們的那一個經不知道是從那裡跑來的 他是有點意見 所以就有人說呀 本來法華經就是沒有的呀 是突然冒出來的 你怎麼知道它是突然冒出來 那人家早就有講了 它是密傳嗎 它是密傳在那裡嗎 你怎麼說沒有傳呢 聲聞人如聾若啞 他是沒聽嗎 是這樣子嗎 你怎麼講 而事實上是有聽了 是什麼大迦葉了 舍利弗了 目犍連他們都是在場呀 可是你說沒有 阿含裡頭沒有講到這種道理 他們只是聽枝尾末節的東西 或者只是聽片面的 而他們怎麼樣是聽了之後 下面的人是怎麼樣 不是那種大乘根基 他是不傳嗎 你師父是這樣跟我講是目犍連尊者 那師父是目犍連尊者的徒弟 也不想從目犍連尊者那裡學來嗎 迦葉尊者的徒弟也不想由那裡學來嗎 他們都是聲聞根器的人嗎 所以迦葉尊者雖然當時他是法華會上 他也沒有機會口傳下去呀 他集結的時候 人家也是不想集結 他是沒有因緣 是荷擔不了 所以就一直留 一直的保留 到了龍樹菩薩的時候 他就是怎麼樣 他直接接續了這樣的傳承之後 廣傳 可是要廣傳 人家聲聞法已經是傳了七百年 而且是發展了很完整 跟那個所謂思惟辯證的發展 而他這個不是思惟辯證的 它也具有思惟辨證 也有不思惟辨證 幹嘛 他傳承的部份 有一部份是思惟辨證 是怎麼樣 它也繼續了什麼呢 據有的阿含的什麼呢 阿毗達磨的那種緣起的思想 他也是繼承了 可是它很跳躍的什麼 跳躍到大乘的畢竟空 乃至是無有佛法可得 無有涅槃可證 苦集滅道呢都是不可得 這種的觀念決不是聲聞人七百年的發展 七百年的發展所能夠承擔的 沒有 所以人家會覺得他的說法 是沒有傳承的 那麼你看這個時候是多難呀 龍樹菩薩要建立這樣子 在聲聞法的流傳 所謂世俗諦流傳是很盛的時候 他怎麼樣把秘密的什麼呢 秘密的勝義諦流傳的佛法呢 弘傳出來 他的大影響就是在這裡 你是要從這一個角度上 看到龍樹菩薩真正的對佛法不共的貢獻 就是在這裡 如果是沒有他 在普遍的世俗諦佛法流傳當中 特顯秘密大乘佛法的傳承出來的話 那大概也沒有人能夠怎麼樣 突破這種聲聞法的封鎖 不過呢 即使是這樣呢 也有條件的了 因為聲聞法走了七百年之後呀 已經是過度的學術化 邏輯化 辨證化 實修跟親合於眾生的這一種思想呀 很少 是漸漸的沒落 僵化了 這個時候需要有大乘活潑的思想重新的注入 這個是從世俗諦的立場來看 可是你不能這樣 就這樣的說龍樹菩薩是由思考而來的 不是 他還是直接傳承於佛陀的 你是要知道 你是不能夠說他是從思考而來的 我在上一節課的時候 我呵斥了這一種的說法 我說這個是不對的 不能夠說是由思考而來 那如果是從思考而來 那佛法是變成可思可辯證的 將來就會把它辯論 辯論 辯論到什麼 毀壞佛法的本意 這是不可以的 哦各位這樣是了解嗎 哦要提起精神來聽呀 啊是這樣子的 所以從這個道理來說 他是一方面以般若經為主幹 這個般若經聲聞人是不太能夠理解的 那麼呢是以般若經為主幹 即綜合了諸大乘經典 它包括了法華經在內 這個都不是聲聞人能夠閱讀的經典 那麼你說這個經典是被創造出來的 那麼請問你 是誰創造 沒有誰創造 那是在秘密傳承當中 重新的被繼承出來 被顯揚出來而已 那這樣子呢 在那裡聲聞法跟流傳的時代裡頭 他能夠建立非空非有 亦空亦有大乘中觀正見 這個呀是最難的 因為會被人家說是沒有傳承 凡是種種種種 他必須要有強大的修持力 來支持地他的這種見地 從而使大乘的佛法 才能夠豎立在什麼 聲聞法的國度當中 而且還是崇高而不動搖 這是龍樹菩薩的大功績 哦這樣懂了嗎 這是從傳承立場上說的 這樣是了解了嗎 不然的話你只是說反正大乘的佛法是很了不起 不是這個意思 是因為在那個時代因緣底下 他能夠建立 那麼好 同時看文字 亦明確提出菩薩道立實踐法門 乃至提倡暢行道之念佛行等等 這個是指的大乘中觀正見 是一個概念 可是你是要知道龍樹菩薩不是沒有實踐法門的 哦我們已經是在上一次談到他的思想的時候 就已經提到了 其實龍樹菩薩是總攝一切佛法的 他甚至不認為聲聞教是聲聞教 對不對 他認為一切佛法的什麼 各種人的看法不同 而有不一樣而已 所以應該以三門而入什麼 入佛法的大海 所謂空門 有門 還有什麼門 昆勒門或者是叫毗勒門 都可以 是以三門而入佛法的大海 他是這麼的認知 他是總攝一切佛法的 換一句話說 他雖然是立大小乘 可是基本上他不否定小乘的價值 在大乘的立場來看 小乘就是大乘 這是大乘 他的龍樹菩薩思想的本質 可是龍樹菩薩有他實踐的方法 有實踐的方法 我們上次有提到他有實踐的方法 對不對 哦引大智度論就是會知道 所以他提倡明確的把菩薩道的實踐法 也明確的告訴你 而且他還告訴你說 菩薩的實踐法門 是不同於聲聞的實踐法門 他還檢別開來 像這樣子呢是對佛法有很大的影響 你才會勇敢的修行 所謂大乘法門 要不然一天到晚就放開不了 什麼觀身不淨了 觀受是苦了 那就會這樣子 你就放開不了 就算你要修那一個法 你也要超越 你不能像聲聞人一樣 在那個四念處當中死在那裡 所以呢你們如果有這種道理的話 將來才能夠看什麼 看聲聞人人的四念處法門 不然你看了你就黏在那裡 出不來的 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 他不但是提倡了菩薩的實踐法門 他甚至還提倡易行道的念佛法門 這更不是聲聞人所能夠理解的 現在有一種人是顛倒人呀 他說呀 你知道要怎麼念佛嗎 念佛是叫憶念佛的功德 那個就是叫念佛 這個回到退化到什麼 聲聞法的念佛來 聲聞法裡頭有六種的憶念 念佛 念法 念僧 念戒 念天 念施 有六念法 那裡的念佛 是念佛的一切功德 這當然也是念阿彌陀佛的辦法之一 他決對不是只是這樣 因為名能夠召德 再繼續發展下去的話 這個大乘的正見是告訴你呀 是真如一心呀 你念佛即是念自性佛 當這個道理一建立之後呀 念佛就不是念身外的佛 也不是口裡念佛而已 但是口裡念佛又不壞什麼呢 內心裡頭的佛 是這樣子呢 他號稱念佛是易行道 龍樹菩薩在十住毘婆沙裡頭 就明顯的這麼說 哦下一次我引那一段文給你們 引那一段文給你們 那麼怎麼講呢 他說呀 大意是這樣 大意是說若有眾生於生死當中 不能覺了修行 他會退墮的話 他只要稱佛的名號 那麼依著佛的本願 能夠往生極樂不退轉 他就是講這一個道理 他就是承認佛的本願是能夠加持你 這個聲聞人是決對不了的 至於佛的本願為什麼能夠加持你 這當然是另外有說法了 哦這個另外有說 這個是另外的一個說法 但是龍樹菩薩就是直接就說 依佛的本願 你能夠因為稱佛的名號 受到加持而往生極樂世界 這一個法門 敢這樣子的提出呀 可以說在這之前的聲聞法所沒有的 聲聞人乃至是不一定能夠念佛開悟 他的念佛只是一種修定的觀法 布達 Buddha 布達 布達 布達 他就是這樣子的念 他就是這樣子的念 他們每走一步就是步達 布達 他就是這樣念 佛 佛 這是一種修禪定的辦法 他把他認為是一種的辦法 他是不知道有佛的本願加持 可以往生極樂 當然我們以助念的立場來看 我們已經是事實證明 怎麼樣 確實是有這種的事情 本願是會加持 他不是修定 那好 那這樣子呢 都是對佛法一個很深很深的影響 龍樹菩薩 哦這是第二個 第二道 第二種 第三的第二 哦第二跟第三個的影響 菩薩道的實踐法門的第二種影響 第三種的影響就是提倡易行道的念佛法門 哦念佛法門 好 那麼呢 下面的一段話 成為日後各地區大乘佛法正見的共同基礎 有那幾個共同的基礎是有三個 第一中觀的什麼呢 非空非有 亦空亦有的中觀正見 哦或者是講即空即有也可以了的中觀正見 是第一種 第二種是從而起豎立大乘中觀正見的佛法 那麼第二種呢是什麼呢 菩薩道的具體實踐法門他提出 第三個呢 對於念佛易行道法門正面的肯定跟提倡 這是他對佛法的什麼 差不多是影響到今天了 差不多是影響到今天 如果沒有空觀的法門的話 如果沒有空觀的法門 就不能產生天台宗的什麼三觀 那如果沒有三觀的法門的話 也就不能夠從中道實相義 產生什麼呢 產生什麼 產生如來藏的思想 如來藏是架構在空觀 才產生的中道思想 中道者即是即名如來藏 於心性說號之為如來藏 於法界說是一念三千是這樣的 就法界的立場說是一念三千 是法界心嗎 是一念三千 那如果沒有如來藏就不會有禪宗跟密宗 你是要知道呀 哦就沒有禪宗跟密宗 密宗是觀本尊 這就是依如來藏的思想 有所謂的胎藏界 哦有沒有胎藏界 這個就是如來藏的思想的 另外一種發揮 如果沒有如來藏的思想 就沒有什麼證如如佛的這種禪宗的什麼思想 所以人家禪宗最後說沒有佛可成 人家是入空觀的 這怎麼能笑禪宗執著我呢 執著如來藏呢 這個是亂來 這如來藏人家是以空觀為基礎 是一再的說了 對不對 所以如來藏是最高的思想 是統攝空有 哦我們講到慧思大師思想的時候 我們會提到這一個問題 所以這個都是從什麼 從空觀的思想 從畢竟空的思想 發展出來的嗎 因為畢竟空而不空 那畢竟空而不空 所以就即空即有 不空就是即有嗎 那畢竟空是空嗎 所以就即空又即有 所以從空來說它是非空的 所以說是非空 那麼從有這邊說有非是有 所以說是非有 所以那就說非空又非有是這樣 那這種的道理呢 龍樹菩薩是講了 可是講到這裡就停 到了慧思大師之後呢 直接再用涅槃經的思想 還有般若經也有的空不空如來藏的思想就產生了 空不空的真理如來藏就進一步 所以是由空 從說一切有 而講畢竟空 再由畢竟空講如來藏 如來藏是統攝空有 所以這是什麼呢 這是他對佛法的第四種影響 直接依畢意空的思想 誘發了如來藏思想的存在 而有了如來藏的思想 才會產生什麼呢 才會產生什麼 才會產生密宗、禪宗等等 這一些的思想 哦都是從這裡來 好 那麼這個是什麼 成為日後各地區大乘佛法正見的共同基礎 是這樣了 那下一句 那在中國則被尊稱為八宗的共祖 哦八宗密宗 禪宗 律宗 天台宗 還有三論宗 哦什麼 乃至是包括什麼其他的了 (華嚴宗淨土宗法相宗) 反正各宗都推他就是了 那麼就這樣好 那麼八宗共祖 那麼天台的二祖慧文大師呢 他又直接的影響了慧文大師 這是就中國立場上說的 這一部份前面是講共同的 乃西方印度哦西藏都這樣 都是這樣 那麼接下來這一段話是講 是針對天台宗的佛法影響 又是什麼呢 天台宗的二祖慧文大師 他個人即是閱讀大智度論第三十卷當中 所引的大品般若經 一心三智之文 一心三智之文 我們上一次是有提到了 這以後我們再談了 一心三智是什麼智呀 一切智 唉不是 不是 道什麼 道種智 哦一切智 道種智 然後是什麼 一切種智 就是這樣子了 一切智就是什麼總相 就是因地上說是總相 就一切的觀察當中得到總相智 那道種智是怎麼樣 就一切的觀察當中得到道種智之後呢 就再回觀一切的現象而得到別相的智 這個是叫著道種智 是成就佛道之種 道種智是另相智 就果相是別相智 哦是這樣子的 所以說一切智 道種智 然後再來是怎麼樣是一切種智 哦我們從果說是這樣的順序 然後因上說呢 是道種智 一切智 然後是什麼一切種智 那沒有關係 等談到文的時候 我會跟你們解釋 那麼復依智論 一心三智就是三智 這三種智呢 一個是總相智 一個是別相智 那一個是什麼 一個是總別二相的什麼 的什麼的綜合了 可以說是雙泯了 的智慧是總合的佛智 也可以說是佛智 究竟智 也可以這麼的講 那麼復依 哦那麼這樣三智知道了吧 一切智 你只要知道名相就可以了 那至於真的內容我們以後再說 一切智就是知道總相 那麼道種智就知道別相 那麼一切種智就知道總別二相 哦總別二相同時都是會知道 哦是這樣 那知道總不壞別 知道別而不壞總 那什麼是叫總相呀 一切法是畢竟空 這個是叫總相 那麼呢畢竟空就是叫著總相 那一切法就是一切智嗎 那麼在一切法的當中去了解它的畢竟空義 所以一切智就是知道它的總相 這個是畢竟空 那麼於一切的空中都是了知什麼 皆具什麼 皆具即空即假 空而不空的什麼 空而不空的如幻作用 這是種種的方便智 這就是叫著什麼道種智 道種智 那麼於一切法中觀察最後是入得什麼呢 入得一切總相跟一切非總相 一切總相跟一切別相根本智當中 是任運的了知一切法呢 當下畢竟空而又不空 這個就是一切種智 是佛的智 所以是叫著一切種智 這是三智的意義 大義是先讓你們知道是這樣 好復依智論所示 而修心觀 是怎麼修呢 是怎麼修心觀呢 它大智度論裡頭的一段中觀 是在四諦品裡頭 的中觀論是另外的一張 裡頭是有一個四諦品 特別講到四諦因緣的時候有講到 哦等一下會說到 那麼而修心觀 所以遂證得三智於一心中得 無前無後 雙照雙亡 入初住無生忍位 信住 十信位滿之後 入初住就是無生忍了 那無生忍已經是什麼了分證法身 分破無明分證法身了 就是什麼初住位 無生法忍 無生法忍 這一種人呀 已經是阿羅漢超過了 已經是破無明了 阿羅漢不過是破什麼是破見思 哦塵沙不知 無明不曉 而人家他早就破無明了 那已經不知道 我跟你講了不能跟阿羅漢比你懂嗎 阿羅漢根本不知道他是在什麼地位 阿羅漢所修的所證的面對著這個二祖慧文大師呀 是茫然不解 這個話是怎比喻呢 這個是怎麼比喻呢 哦是這樣的比喻 就比如說我們一般懂的人 就會刷牙對不對 對不對 會不會呀 哦牙齒長的好髒哦 哦吃完飯是要刷呀刷 那刷完牙之後是要怎麼樣 拿鏡子一照乾淨了沒有 然後我們就說好健康了 這個就是阿羅漢 看到身上有那個污垢 然後就拿那個四念處法 刷牙刷呀刷 刷呀刷 然後最後拿那個鏡子一照 啍乾淨我證阿羅漢 哦是這樣子的 幹嘛 這個是阿羅漢的修法 那麼 那麼呢這種圓教的菩薩是怎麼修呢 他是把胃、肝、脾 是全部的掏出來 然後再什麼 用海芳寧淨一淨 洗一洗 然後再裝進去 它的那一種乾淨呀 並不是我們一般刷牙的所能想象得到的 這樣懂了沒有 懂了沒有 就是這樣 這個阿羅漢只會刷牙 他根本不知道刷喉嚨 然後刷食道 刷胃 刷肝 刷脾 刷膀胱 刷直腸 他都是不知道 但是那一種人呀 他是全身的全部是拿出來 洗一洗 清一清 弄一弄 再裝進去 神通是不可思議 他是有辦法拿出來洗 清淨是不可思議 他是洗到內臟裡頭去 阿羅漢根本不知道 乃至喉嚨之下三寸有什麼髒 他根本是看也看不到 洗也洗不到 神通不夠所以洗不到 看也看不到是智慧不了 那這個比喻是夠清楚了吧 唉所以阿羅漢呢 只知道有見思惑 唉呀我苦 我苦 我苦 我不可愛 那只好拿什麼 那只知道牙齒上面的那一些污垢 表面的污垢 障礙你怎麼樣 美觀 那就是什麼 障礙你自在 那就趕快拿一個 現前的你拿一個一般的牙刷 擠了牙膏 買得到膏就是什麼 就是聲聞法 牙膏大家都是能夠接受的嗎 那嗯嗯嗯 那洗完了呢 其他的地方都是不看 他就眼前高興 他就拿著佛法的眼前那著聲聞的鏡子一照 哦我乾淨了 其實根本還不乾淨 還誤以為乾淨 其實根本還沒有究竟及 他以為他是究竟了 然後就是怎麼樣 然後就是拿鏡子一照 哦那我已經是開悟了 我已經是沒事了 是不受後有 所作皆辦 不受後有 梵行已立 那這樣是知道嗎 所以神通認知跟你那個洗胃腸的是根本不能講的 那桓溫呀 還記得我講的那一個桓溫呀 桓溫他本來是要篡晉 後來是沒篡 哦不是篡晉 篡那一個什麼 篡宋 他是要篡宋 是宋、齊、梁、陳 那一個宋 他本來是要篡的 他後來是不敢篡 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是一個神有度化他的 那個神明是到他家去 很怪這個人哦 桓溫這一個人哦 過去是有善根 所以他才會供養到這個神明 這位神明基本我是覺得 我是覺得說這位神明是有修證的 那麼他呢 他每次到他家去應供 應完供每一次他都說要洗澡 每次一進去洗澡呢是三、四個小時 這個桓溫是很大膽 他也不是色膽包天 他也沒有 他實在是好奇的不得了 怪了 怎麼會有這種比丘尼洗澡會是洗那麼的久 怎麼洗呢 他是跑去看人家洗澡你知道嗎 他就叮叮噹 拿著椅子這樣一看 啊呀嚇死摔下來 為什麼 他洗澡是怎麼洗你知道嗎 他拿那個手呀 就在肚子就嗯嗯嗯拔開來 然後掏肝 掏肺 掏脾 小腸子 嘍嘍嘍弄下來 是弄成一大盆 然後洗澡水就是在旁邊 然後呢就是從食道開始洗 嗯嗯嗯 嚕啦啦 嚕嚕嚕 嚕啦嚕了也 然後洗胃的時候再弄進去時再搖一搖裝進去 是這樣洗的 然後這樣洗完了 再一個一個的裝進去 裝進去 裝進去 是這樣 卡啦 卡啦這樣再關起來 拉鏈一拉 是這樣的拉起來 他就親眼是看到這樣 唉嚇壞了 出來的時候 就跪在那裡求饒呀 啊很抱歉剛剛偷目你在洗澡了 什麼什麼的 那個神明當然是不會有男女相了 也不會覺得說是女人男人的差別了 她就跟他講了 你呀如果不用善心對待你自己君王的話 還想要叛變的話 將來呀就像我這樣 他聽了兩腳從腳底一直冷 冷到頭皮上面 再也不敢叛變了 是這樣子的 他本來是要叛宋 他統理整個的揚州精華的軍區 是準備要叛變 是因為那一個神明是這樣的跟他講一講 他真的是能夠這樣的洗 阿羅漢是有這一個辦法嗎 你看阿迦曼尊者傳 他是證什麼果 他有這樣子嗎 所以大乘法呀 就是不可思議呀 是入寶山而空回 不修大乘法是太可惜 太可惜了 是不是呀 你看看那一個是這樣 對不對 咱們中國的台灣是最沒有修行的地方 還有五尊是肉身不壞 那你看聲聞法流傳的地方 你看那裡是有肉身不壞 他們是不是一天到晚修禪定的呢 禪定完了 照樣是要死的時候 照樣死了之後 要保留那個肉體 照樣還要打什麼防腐劑 你不信 你去看那個什麼 那個南洋遊記 那個樂果法師寫的 他們都是大修行人呀 照樣是要打防腐劑 我們是不能夠輕視聲聞人 我只是說就實證的立場來看 對不對 你看密教 它是大乘法對不對 紅先身一下噗的沒有去了 連肉體都是不見了 乾脆帶走 是不是這樣子呀 他是這種情形 像這個都不是聲聞法所能夠理解的 所以說 所以說呀 所以說呀 初住無生忍位 你不要老問 它到底是跟阿羅漢怎麼比 不能比懂嗎 懂意思嗎 根本是不能比 他證得的 我看阿羅漢連想都沒有想過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 阿羅漢不能比的是很多 你們 你們呀 如果把我這一些話全部是聽懂的話 出去外面走路 阿羅漢就要走在你的後面 你發菩提心的話 我不是有說過有一個小孩子 那一個故事有沒有 小沙彌的故事你們聽過沒有 就是那一個小沙彌 他是跟他師父一起修行 他師父是一個阿羅漢 是證得四果的阿羅漢 可是就是阿羅漢而已 那麼有一個小沙彌呢 他師父也是好樂大乘法 不過呢是沒發菩提心 那麼有一次小沙彌就跟他的師父講 師父 師父 我是要看經 他師父想呀 這個小沙彌乾脆就給他看大乘經 讓他發大乘菩提心好了 看大乘經 他一看起歡喜心 他也看其他的法師發菩提心 他也是聽其他的法師講 啊那麼這樣的聽 哦這樣呀 我學你們是很好呀 他就跟他 他就在佛前發願我正要發菩提心 我要未來度眾生 我要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呆 呆的就發了 哦發菩提心 那出門的時候 在路上走的時候 他就又發起這一個心 這一位羅漢呀 他是隨時用心是在觀察眾生 哦他一看他的徒弟是發菩提心 本來是他的徒弟在後面的 是替他背包包你是知道嗎 徒弟呀 來 是很輕聲細語跟他講 來背包我是自己背 你走前面 那麼那位師父就是走後面 啍那個小沙彌覺得是好奇怪呀 師父怎麼現在叫自己背背包 不叫我背 而且還叫我走前面 哦我好了不起哦 那麼就走到一半是看到好多的狗呀 螞蟻呀 麻雀呀 他又想唉呀要發菩提心 我是要度一切的眾生才能夠成佛 像師父這樣證阿羅漢 不是很瀟灑自在嗎 我看我是小沙彌 我看我是無能為力發菩提心的 我看算了 還是跟師父一樣好了 這麼一想又是讓他師父給知道了 他師父就跟他講 小沙彌過來 東西拿去走後面 那小沙彌又背著東西走後面了 他就好奇怪了 怎麼又叫我走後面呢 所以說發菩提心呀 乃至是羅漢都敬佩 為什麼 你已經是不打算自修自證了 你一定是要利益一切的眾生 所以一個羅漢乃至都是要尊重這一個小沙彌 尊重小沙彌 這樣各位了解嗎 所以要發菩提心呀 有同學已經是在拜法華經了 很好 那麼在拜法華經不要以為自己在拜法華經 你是要說以發菩提心拜法華經 是為了發菩提心才拜法華經是這樣的想才對 要不然誦一千遍的法華經 不過是被法華經所轉 哦是轉壞了 是死在文字底下 那是不是呀 好這個就是叫著什麼呢 這叫著入初住無生忍位 那麼三智於一心中得有二句很重要的話 是無前無後 雙照雙亡 啊這個是無法解釋 無前無後你看呀 伊字三aaa... 是非前非後非縱非橫 伊字三aaa... 什麼是叫著伊字三...知道不知道 會不會寫 會不會劃 就這樣aaa點 你看呀那個天王有一個第三隻眼是在這裡 你看過 小時候看過那個哪叱電影有沒有 有那個第三眼 是不是哪吒還是誰 是楊戩 楊戩 對是楊戩 楊戩是有第三眼對不對 在這裡 那你還有二隻眼對不對 那是不是伊字三... 伊字是這樣子 就是這裡伊三個... 三個...就是這樣 三個aaa 三個...你是說它縱嗎 縱應該是這樣...對不對 非縱... 你說它是橫嗎... 橫應該是這樣三... 對不對 非橫... 那非縱非橫當下同時是 懂嗎 天台家常常講的伊字三...是非縱非橫 縱是指時間上來講 有前有後是叫著縱 橫的指的什麼呢 互為因為是叫著橫 懂嗎 懂嗎 因為有你才有我 因為有我才有他 叫著橫 它非橫 它是非為因果的 時間上是非前非後 空間上在概念上關係上是非因果的 它當下是存在不可說 所以說非前非後是叫著非縱 雙照雙亡 幹嘛 你說它是同時存在嗎 它是雙亡 你說它雙亡不存在嗎 它是同時存在雙照 它不是死為因果 不是先有他再有他 三心中得 所以一切智 一切種智 而道種智一切智 一切種智 當下全得 聲聞人當然是不知道有三智 他只知道有一切智 哦不知道有道種智跟一切種智 菩薩只知道有道種智一切智 一切智跟道種智 乃至是不能證得一切種智 可是法華行者 是用到慧文大師的說法了 大乘圓教人的修行 是一心當下證三智 是不前不後也是同時存在 慧文大師是從什麼 中觀論頌裡頭證 從智論裡頭 大智度論裡頭證得 慧思大師是從法華經證得 他又凸顯出法華經 他慧思大師是藉由慧文大師一心三智的觀念 作為誘發 是直誦法華經而當下也證得一心三智 他證的方法呢 是跟慧文大師是不一樣 但是是被慧文大師所誘發的一心三智的觀念 然後他到法華經上是證得三智是這樣 兩人的證境是一樣 兩人證得的內涵是一樣 不過會有深淺 所以慧思大師是證得初住 那慧文大師不過是十信滿 十信滿是差一點 才內凡而已 十信滿是內凡 更上一層是叫著初住 十信上去就是初住嗎 初住就變成什麼聖人 是賢人 別教是叫賢人 那對一般來講是叫著聖人 已經是破無明了 這種人十方現佛身去度化人 破無明已經是見法性 見法性已經是現佛身了 是究竟的佛身利益眾生了 關於這一件事情呀 前後是有一貫的道理 慧文大師是講一心三智 那麼到了慧思大師呢講什麼 講什麼呢頓證法華三昧 那麼頓證法華三昧到了智者大師就說空假中三諦圓融 三觀 是三觀齊修 真俗中三諦圓融 就把它講成這樣 這三個這三者是一貫的 是一貫的 但是講法修法每人是不同 每人的修法是不同 因為慧文大師 慧思大師作樞紐 他呢本身是修法華 可是他修法華 他是直修法華是無相修 那麼呢乃於有相修是怎麼樣 這個我們到慧思大師道理的時候 我們再來談 今天我們的時間也已經是到了 那麼我們來 先上到這裡 那我們現在是迴向 先發菩提心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三皈依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總迴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念佛求往生 南無阿彌陀佛 注意念呀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念這三聲是要信願行具足 好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