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入門第六十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各位比丘 各位沙彌 各位淨人 各位電視機前面的所有同學 大家好 阿彌陀佛 我們現在上天台入門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呢 上到了有關歷史的背景 最後一部份了 那麼現在上到了什麼呢 北朝佛教的條述 我是說一條一條來說明它 我們呢 不再作整合了 那麼呢 也已經是到了強弩之末了 我們對它的了解 也差不多是這樣了 那麼這最後的倒數第二條 辛九的部份了 我們講到北周武帝 之第二次法難 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簡單的說幾句話 以武帝也就是第三任帝 西元 他在位的時間是560年 到578年 十八年在位其間 提倡儒術 勵精圖治 為北代而採富國強兵 強化財政之政策 那麼僧團耗損過多的財力 及僧團亦有墮落現象為遠因 那麼佛道長久相爭不下 (二任明帝時已經很烈了) 佛道二者長久爭論呀 佛跟道下面是一個頓點 阿長久的爭論 已經是很久了 以及叛佛的僧徒 他後來是改信 不是改名 改信為道士 改信為道士 喂和尚不幹 去幹道士 人家古代人在講 師公就強和尚 意思是師公(道士) 不會強過和尚 對不對 那現在是和尚不做 去做師公(道士) 唉奇怪 哈 不過也是不能夠這麼的講了 和尚這樣講了 讓師公(道士)聽了 //是不高興 唉那麼呢 他就改為道教 哦道士 又受衛元嵩這一個人的煽惑 這在北周的武帝 於是呢 他就於天和二年 這是於天和二年的 西元567年上書 於天和二年567年 上書為近緣 所以呢 北周武帝就七次召見 這個佛教道教的二隊人馬 到他的殿上 可能是殿 這個皇帝的殿辯論 怎麼樣這個三教的先後 不只是道教 還有儒家 不過最後呢 雖然儒家爭論也不一定嬴 道家大部份是輸 哈嬴的大部份是佛家 可是他的心裡頭 已經著想要什麼 是獨尊儒術 因此最後仍然採取 公開採取什麼 儒教優先的政策 這位北周武帝其實 原先也是怎麼樣 隨著前帝而怎麼樣 怎麼樣奉佛的 但是呢他現在是為了什麼 的目的呢 我們往前看呀 其實他是為了要打 北齊你懂嗎 它北周是想打北齊 它希望有什麼 強固的中央集權力量 還有足夠的人力 //跟物力財力 它是需要有這些 它必須是要運用 儒家的什麼 什麼尊至攘夷 以及什麼這個 這個 這個內聖外王 統一的國家權利 這種的觀念來怎麼樣 來達到富國強兵的 這種集權力量 集權的效果 可是呢我剛剛 已經是說了 一直是到北齊的末年呀 整個北方的境內呀 竟然是有四百萬的出家人 廟呀是有三萬多家 乃至是四萬家去了 這個實在是耗損多大呀 所以呢 這個財力呢運用在 物質過多的損耗當中 再加上出家人是有四百多萬 龐大的出家人 不用納稅 不用抓公差 不用當兵 你看只要四百萬人的一半 是二百萬人 編成軍隊的話 對他來說是有都好用 所以他算盤撥一撥 唉算一算 他當然是很清楚嗎 對佛教一定是不懷好感嗎 是不是這樣子呀 所以這個是為了一個 政各的目的 而進行怎麼樣 進殺汰沙門的一個最典型 所以我說過 我在上一堂課我說過 北方的政治呢 基本上都是一種功利的立場 它對佛教並沒有真實 理解的時候 它就是依功利來看 符你佛教的存廢 佛教的存廢 不過當然了 有錢供養多廟大 出家人又多 然後就怎麼樣 龍蛇混雜 是不是呀 墮落的快 今天的台灣佛教是有錢 可是基本上還不能夠 單單墮落這二個字 你知道最主要是什麼原因 因為出家人還不夠多 哈 還不夠多 怎麼樣 相對的好人來出家 還是比較多 這一點嗎還是事實 這一點呢 我們決對也是拍著胸脯說 所以這樣子講回來的話 這些長老的功德還是很大的 一向都是很大的 是不是 還是哈是一向很大 那麼那麼呢 就是這樣 ok 所以說當時的僧團 是這麼的龐大呀 因影響的財力跟人力 是這麼的大 再加上它的墮落 所以弄得怎麼樣 弄得武帝呀 看在眼裡心理就是不高興 不過這位武帝呢 跟北周北齊 哦北周的太武帝是不同 北周的太武帝是怎麼樣 哦是北魏的太帝的怎麼樣 是可能造假栽贓 是抓到了有兵器在廟裡頭 他是二話不說也沒有審判 就把人家全部給殺了 對不對 那麼相對之下 北周的武帝呢 就怎麼樣 就英明多了 怎麼講北周的武帝 本來就是很英明 他把呢 他把宇文泰所掌握的政權呢 從傳到宇文覺 就把宇文覺給幹掉 這一件事呀是智者大師 時代的事了 那麼呢 他把北周的武帝給殺掉 哦 我現在說的這一個年代 我是隋便的提一下 已經是什麼了 已經是梁朝末了 陳朝初了 已經是智者大師的時代 我們已經是講到這裡了 智者大師是538年出生的嗎 現在他在位是560年 是多少年 是二十二歲 智者大師是二十三歲 北方是正在滅佛 所以北方有很多的什麼 修行人禪師呀南來 南來 包括慧思大師 南來這個時候 南來 包括慧思大師 南來這個時候呢 我們的智者大師吸收了 很多很多的北方的禪法教法 這點你也是可以完全的 認清這個事實 完全的認識這個事實 那麼好 回過頭來說到這個這個 北周的武帝 他這一個是很英明的 不過呢 業障也實在是很重 他呢要滅佛法 步驟是非常的嚴密 他首先怎麼樣 他首先找儒、佛、道三家 來辯論 然後暗助什麼呢 暗助儒家 暗助道家 可是呢 他卻是被我們寫了什麼 哭道論嘲笑道家 這樣笑道論一笑呀 把那個北周武帝呀 給笑僵了 武帝一火大呀 把那個書呀 燒了 後來呢 道安大師 後道安大師又呈進了什麼 呈了二教論 來分辨佛道二教的高低 弄的他也實在是沒有辦法講 真的是道教很差 沒有辦法講 可是他也不爽 他說好 那我二個都滅 惡向膽道生 北魏的太武帝只滅佛教 道教還沒滅 那麼北周 因為北魏太武帝靠的是什麼 靠的是那個寇謙之的什麼 道士力量 他是不敢滅道教 可是他老人家 這位英明的少皇帝呀 武帝是不同 他靠的是他自己 他背後有什麼 有儒僧是在支持 他靠的是自見 他就當庭看看他們是在辯論 他見縫灌水 見縫插針 見洞灌水 他看你有錯就削你 就削你這樣子 最後還是辨輸佛教 他也是不高興 還是怎麼樣 還是因為衛元嵩這個道士的 關係之煽惑 一火大呀 我連你也是不聽 佛道二個皆殲 皆殲除 所以呢在建德三年 西元的574年五月十七日 斷然下詔滅絕佛道二教 那為什麼他是要同一滅掉 佛道二教 他的另外一個原因 就是道教跟佛教 在皇帝的面前爭寵呢 的情形從他那任的前任 皇帝是什麼明帝 哦明帝時代就已經是很厲害 搞的他呢武帝也是很煩 所以乾脆兩個都幹掉 就是這樣 那麼呢 毀壞經典 強令沙門返俗 都作了 不過他又比北魏太武帝 高明的地方 是因為他是用理性的方法 來殺汰佛二教的 所以他反過來他也承認 佛道二教它的根本 還是不壞的了 跟儒家搞不好還是 殊途同歸 所以我也不要全毀它的教理 因此我還立了一個什麼 國家的宗教研究所 叫著通道觀 通道觀 通道觀 這個名稱 然後作為好像是 有一百二十個人在裡面研究 把那個還俗的出家人 //找來研究 那麼還俗的道家呢 也找來研究 在那裡做為國家的研究人員 以後還做這個事 不過你不要以後他這樣 就是比較好 不 他卻在 因為他是用理性來滅佛法 所以 他滅後的比那位北魏太武帝 是用抓狂式的滅法 來的更徹底 哈哈 更慘 而且呢他打到北魏去了 哦北魏 對 不 北齊 他打到北魏去了 哦北魏 對 不 北齊 他打到北齊去 他滅了北齊之後呢 也把北齊境內所有的佛教 道教給毀了 哇是這麼幹的呀 他不只毀它境內的 他打到別人那裡 也毀了別人的 都毀 是這麼幹的呀 所以他是一個冷靜的殺手 可偶這麼的講 智慧型犯罪者 哈 是這樣子的 他是這麼幹的 所以呢他也一方面 承認你有好處 可是我不爽 你敗國 你是怎麼怎麼樣 他是這麼的幹法 所以呢立了一個通道觀 做為國家研究佛道二教 //之機構 他有說一句話大道去理 殊途同歸 雖廢其枝葉 尤宜存其本根 這個到底是不是 他老人家說的 不知道 應該是見廣弘明集裡頭有 我是引用湯用彤文章裡頭 有這麼的一段話 建德六年 從建德三年一直到建德六年 已經是搞了四年了 577年他伐北齊的時候 仍然行廢佛 你看看 他是前後一貫呀 他是從來不後悔呀 幹到底 四年了他還是這麼的幹 這四年之內 這五六南之內呀 全國境內是沒有出家人 沒有佛法唉呀 這死人是怎麼超度 沒有人超度 到處都是怨鬼 是不是呀 是不是這樣子 那麼佛道二家一敗之後 一沒有之後 那護法神也沒有辦法了 對不對呀 那小鬼就跑出來了 國家已經是要敗了 要敗了沒有宗教嗎 他乃至是世間的迎祠 都把它給毀了 什麼有應公土地公呀 王爺公 什麼十八王公了 什麼什麼五千歲 十千歲全部都是幹光 全部都毀光光 哦是極端的什麼 極端的儒家主義者 一般的儒家都還不是這樣 是極端的 他是智慧型犯罪者 我說過是這一種的人 後來呢 他到北齊的時候 也到北齊的皇宮裡頭去哦 你看看這一個人是很可怕 到北齊皇宮去的時候 他立刻下達說滅佛的命令 他一坐到北齊的皇宮 一坐到那個皇位立刻說 來叫你們佛道教 都來跟我辯論 我不輸你們 看你們敢怎麼跟我說 然後他就說了 他說了這個佛教呀 是夷狄之教 那麼我呢 我又不是胡人 他 他忘了他的祖先是誰了 他忘了他的祖先是誰了 不過當然也算是了 因為它北魏已經是漢化 那麼久了 他說我也不是胡人 還是他媽媽不知道是怎麼樣 總而言之我不是胡人 所以我也不應該 我也不必要 我也不要跟胡人 一樣的來事奉什麼 事奉屬於夷狄之教的佛教 他是用這種態度的 他是用這種的態度 然後也說我們的儒家是有 都好都好 那麼在這個皇帝的威嚴底下 據說當時呀 據說當時有五百個出家人 都只是在那裡哭 只是在那裡哭 最後還是我們的慧遠大師 後慧遠挺身而出侃侃而談 跟皇帝呢是往復的辯論 辯到後來 //皇帝也是沒有辦法呀 旁邊的人都是怕的要死 那你是要知道 皇帝一毛起來 拖下去給我斬了 你連審判的機會都沒有 是不是就這樣斬了 他就是有種 廣弘明集都有記錄哦 你看可見那個南山律師 是滿腔的熱血呀 絕對不是那種冷漠的人 那麼呢 就怎麼樣呢 冒死表示反對 不過他還是堅持滅佛 哦大家是沒輸也沒嬴 你沒有殺我 我也不認同 那各自退朝 退下去之後 一直是到了宣政元年578年 也已經是第六年了 乖乖是第五年了 六月一日這位武帝呢亡了 上一個好像也是在初一嗎 上一個是什麼時候死 好像是二月初一 好像是幾月的初一 就咚 就這樣突然間死了 暴斃而亡 那是不知道為什麼 你看又一次了 又是暴斃而亡 所以呢隔了三個月呢 七弄八弄的九月十三日 他的什麼 宣帝即位 應該是他的兒子吧 就是他的兒子 即任什麼 採納了任道林 任道林是僧人返俗的 返俗是在通道觀裡頭 幹嘛 做什麼 做宗教研究員 他立刻上奏 說是要恢復佛教 恢復佛教 因此佛教乃再復興 所以那個時候並沒有明顯的 看到什麼 武帝佛法的衰敗呀 這個也沒有 像太武帝看到藏兵器也沒有 他就直接的怎麼樣 跟你辯論 我就是要廢 你辯輸我 我就是廢 辯嬴我 我也是廢 是這樣子的人 啊是很鴨霸 獨裁霸道 對不對 是很鴨霸 鴨霸呀 啍啍是這樣子的 武帝之滅佛是思慮周密呀 做行動堅決 自認非五胡之民 故不必事奉西域之佛 他是這麼的看待 他是這麼的看待 換一句話說 他這個是暗示什麼 暗示當時前任的皇帝 都是以佛教也是我族人 的宗教這樣的立場 來信奉佛教的 你懂意思沒有 是一種文化藝術在分別 而他現在根本是剷除 這種的觀念 他說我不是五胡的人 我就是不信你夷狄之教 哦他是這樣的看法 是不是呀 他是這樣子的看法 好了 整個的事情就是這樣 的交待完畢了 所以而迫害尤烈於前次呀 又廢佛的期間 北周僧人有很多是 逃到終南山跟太白山 所以從今而後終南山 跟太白山有很多的出家人 到現在還是 到現在還是 那麼也有很多的出家人 往南移 往南移 像慧思大師有沒有 北齊的慧思大師 他們都往南移 都往南移 原因也是這樣子 好 都是這樣滅佛嗎 阿這樣之後我們進入了 最後一個重點了 也就是辛十 南北朝佛教之比較與融合 這在之前其實 我們已經都講過了 不過呢我們在這裡也應該 怎麼樣 也應該做一個回顧 首先第一條 壬一 總共是分四科呀 南朝佛教以東晉漢族之 領導政權為什麼 為背景 東晉的漢族對不對 南朝的佛教 事實上是由東晉 被打下來的嗎 是不是 打下來跑到南方來的嗎 是不是這樣子呀 唉不是跑到南方來 是從西晉打一打 跑到南方來變成東晉 那東晉被什麼 同樣是漢族的人所篡 那一直沿襲的一個 漢族政權嗎 所以它承襲著什麼 東晉以來的怎麼樣 東晉以來以執麈尾 能清言者高的這種傳統 怎麼樣是拿一支拂麈有沒有 史艷文的時代有沒有 有那一個拂麈 是叫著中原的群俠 都是拿拂麈的 有沒有 麈尾就是拂麈 劉三 老和尚那個東西呀 有沒有 就是那個拿一支拂麈 有沒有那個就是麈尾 南北朝時代的人 都是拿麈尾 所以我們可以考據出來呢 這個史艷文顯然是在 南朝的時代 哈哈哈 他們常常說的中原群俠 哦西域的妖道 有沒有 是不是這樣呀 唉藏鏡人 那還有什麼西域的妖道 有沒有 是不是這樣 西域就是那裡呀 西域嗎 當時很多什麼 很多西域的胡人來到中原嗎 你看這個故事顯然 就是魏晉南北朝的故事 那麼他們是以 執麈尾能清言 清談呀為高尚 所以不但高僧與名流 以佛理來相應答 哦你談空我談有 唉你談高我談低 你談這我談那 乃至壬臣亦以能夠 體究佛理呢為本務 當皇帝呀不能夠 講幾句佛法 給人感覺是很遜 是很不上道 對不對呀 那麼每個皇帝要上台之前 是先要背一點佛經 乃至是上台講佛經 這樣是最好 是不是這樣子呀 那麼當然不必做得像 我們老蕭那個樣子 但是呢 至少是怎麼樣 至少也是要講幾句的佛法 是不是呀 那麼影響所及呀 那這個佛法的義解 就是大興 義解大興 這個南朝就是這個樣 判教與學派競起 這在開創中國式理解佛法 中國式理解佛法的工程上 它提供了決定性的貢獻 因為佛法要修行 它是先理解 而要理解一定是要 被注重理解 對不對呀 這要注重理解 而要注重理解就在南朝 一路的注重下來 判教了宗派了 中國式的認識佛法 它一路的產生 所以中國佛法呢 如果沒有南朝 這種的提倡宗派 佛法的提倡呀 它是不可能形成隋唐 的這種大大興盛的局面 這種中國佛教大興盛的局面 是不可能 然而由於偏重講說與研究 實修不免有所偏廢 我不敢說一定是有偏廢 是說不免 有所偏廢 唉講話是要注意呀 不要說決定 這樣偏廢也不一定了 哦研究的人有時候 也是有修行的 因此不免有在乎爭名 而缺乏信仰之流弊 什麼是信仰呀 那爭名是爭什麼名 爭我的名氣跟你的名氣 不只是這樣 爭什麼 是爭名相懂嗎 是名相 你說空 我偏偏是說有 你說這個高 我說這個才是真正的高 哦你是說涅槃最第一 我法華是最高 你說法華最高 我說阿含 我說什麼毘曇最高 我說成實最高 我說這個 弄的好累呀 所以有這種的流弊呀 而缺乏信仰 那什麼是信仰 宗教的實踐 宗教的體驗與宗教的情操 什麼是實踐 你必須去修行 什麼是體驗 由修行得結果 什麼是情操 對於護法護教 對於僧教 這個種種種種呢 你能夠承先啟後的去護持 佛法的這種情操 那麼就難免缺乏這個東西 所以義解僧難免就是很冷酷 你有沒有覺得是這個樣子 唉 你去作你的 那我關起山門來研究我的 他就沒肴這替熱誠 這樣是不好 懂我的意思吧 人家智者大師不是這個樣 是到處去弘揚佛法 開鑿那個什麼西湖呀 西湖就是他開的呀 他把它擴大的 西湖就是他開鑿的 幹嘛 本來是開成什麼你知道嗎 放生池 是愈開愈大變成西湖 是那樣子的 你懂嗎 是那樣子的 你懂嗎 是這樣子的 是最後開成那樣子的 哦南方都大部份 濱海一帶是沒有人不信仰 智者大師的 有一千個魚塭 一天之內 全部改成什麼放生池 他啊他是投入民間呀 是很厲害是這樣子 天台家的人修法是不同 有像佛陀一樣的 完全的投入民間 他自己是義解僧 又是禪師 又是行善菩薩道者 他是這樣子的 他是這樣子的人 那麼北朝的佛教就不一樣了 北朝的佛教 以胡人為主而立國 宗教文化意識不高 只拿來對立對立而已 雖然有道武帝之首倡奉佛 以及孝文帝的遷都漢化 遷都洛陽嗎漢化 然現實之目的呀 然現實之目的總大於什麼 義理認知之重要 這個總希望這樣能夠消災 或者是國家的什麼 什麼這樣子而已 修福報 因此呢 對於佛教之推行 總以什麼 總以造塔像 崇福田者為多 哦這是古書引出來的話了 在投入了大量的 金錢與人力之餘 雖對佛教建築藝術之提昇 以及佛教之平民化 普遍化等頗有貢獻 是不是有貢獻 對不對 這個當然是有貢獻 然而卻也造成了在手好利 而墮於私慾 名修出世之法 而未免於世間福利之相 的這種功利性色彩 對不對呀 是不是這樣子呀 那看起來呀 他也是在那裡修 就是拜佛求懺悔 他是在求什麼 唉呀 我的兒女快長大 我的子孫子能讀好書 我丈夫能賺大錢呀 就是這樣子 求那個的東西 要不然求皇帝我的國家永遠 是不要讓人家給打敗 那我呢出去就能打嬴人家 哦就是求這個東西 是不是這樣子呀 那如果對方也是這樣子的求 那佛陀不知道是要聽誰的 是不是這樣子呀 看誰造的廟大是這樣子 那佛陀就變成什麼 什麼黑道頭子了嗎 對不對 看誰的獻金多 我就聽誰的 那還叫佛法嗎 所以這個怎麼是這樣子 來看待佛教呢 那不修行 也不講點道理 你看今天就是這樣 唉他供養三寶的錢呀 唉是很樂意的供養 可是教他修行懊惱不喜聞 可是呢叫他供養呢 是爭先恐後 你叫他不要供養 他還是不可以 人家我要供養 為什麼是不可以 那我去外面講經 我跟他說師父是不受供養 他還真的眼睛瞪我 他說為什麼師父不接受供養 哦 我實在是沒有辦法 我說接受供養是壞了形象 他說不行 一定是要給 那是沒有辦法 不給他還不讓路 這怪異了 這怪異 可是叫他修行懊惱 惱愧懷疑 哈懂我的意思嗎 不是喜聞之 那真是可怕呀 現在是還有這種人 這是什麼六朝的遺續 哈唉呀實在是沒辦法 那麼喪失了 從而喪失了佛法出世的利益 不過坦白講了 佛教確實也有現世的利益 對不對 哦你說要求消災 是能夠消災的了 但是你的心是要變呀 你是不能夠什麼都不變 光消災 你是忙著造業再消災呢 你是一天到晚殺雞三百隻 你說你要你的兒子 讀書會聰明 那才怪呢 是不是這樣子呀 不可能的 你的兒子一定是呆呆的 是不是 一定是殺的昏頭轉向的 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 所以說這個怎麼是可能 因跟果是不相稱嗎 所以你要求現世的利益 你只要自己努力一下子 對不對呀 好 那麼此外呢 重於物質供養 亦易使僧人浮濫 而陷於教團墮落之境 唉物質供養是很多啊 那麼進出都是轎車 住的都是洋房 那麼幹什麼 吃的是多麼好的東西 哇那麼好多人 都是不安好心來出家嗎 是不是這樣子 唉當法師是不錯也 當法師掛著念珠 一條念珠是十幾萬 哈 哈 哈是十幾萬 哈 哈 然後 然後呢 那麼出門呢是有人這個 伺擁前後 那這樣不是很好嗎 那是不安好心 我是為了生死來出家的 是不是 這個是物質太豐富 要是出家人都是苦哈哈的 他來出家 他都是為了生死來出家的 是不是這樣子所以說呀 道人是以貧為有道 所以說貧道 貧道呀 就是這樣子的 ok好就是這樣子 不過貧呀 並不是指物質上少而已 事實上是不執著物質 意思是這樣 我是說大部份的人 有錢就執著了嗎 對不對 好 接下來 壬二 這個南朝 南方這個南朝呀 這個諸國是少一個字 南朝諸帝呀 交往多以義解僧為主 因此對於佛法皆有依於 理性基礎之信仰 就有這種理性基礎的信仰 固雖間 //有儒道對佛法之論難呀 也僅止於文筆口舌之辯 然於佛教之護持則 //前後是一貫 未因朝代變更而稍改 唉對不對呀 是不是南朝就是這樣 可是北朝是不同 北朝諸帝交遊多為禪匠 雖重實修 然於義理之疏導 恐較缺乏 恐怕是較缺乏了 而不敢說是一定 哦比較中庸一點呀 所以故諸帝信仰之熱情 不完含有現實功利之考量 那比如是 //我前面講的那個樣子 一俟教團發展不利 國家政策的時候呢 則廢佛之舉 勃然而興矣 兩次的滅佛即是明證 對不對呀 是不是這樣子呀 兩次的滅佛 就是最好的證明嗎 所以 //(武力的相向、非關義理) 他就是要滅你 他辯論輸了還是要滅你 你看看是鴨霸嗎 是不是 鴨霸(霸道獨裁) 是不是沒辦法 對不對 他不是用理性 所以說南朝從來沒有這樣子 那人家是很理性 那這個儒家的人 就是要跟你辯論 那個桓溫有沒有 不 那個桓玄有沒有 那個桓玄一直是 跟慧遠大師辯論 有沒有呀 最後還是辯輸了 他也沒有一抓狂起來 說要沙汰你出家人 也沒有呀 是不是呀 都是筆舌之爭而已 那人家還是比較文明一點了 有沒有道理 唉有道理哦 你沒有睡呀 哈哈 不錯 不錯 這樣是不錯了 哈看在念珠的份上 哈 那麼好 壬三南朝佛學 含有與玄學合流 且將之轉化區隔之色彩 是什麼意思 玄學是什麼 玄學就是儒家跟道家 合流之學 叫玄學 基本上是以道家為主 那包含有儒家的觀念 是在裡頭 是不壞儒家 而以道家為主玄學 玄學是不盡然全是老莊哦 你是要知道 玄學的起因 在正史之風 是曹魏 是三國時代的那個 曹操的曹魏時代 因為當時是國家混亂 當時是剛好離開什麼 東漢的末年 而東漢是腐敗 人家是開始檢討 整個的漢朝都是以 儒家立國 可是儒家怎麼搞的 漢朝是這麼的爛 一定是儒家有問題 而當時是沒有佛教 最強的一個文化思潮 是什麼東西 學術的思潮是什麼杳西 是老莊 所以它拿老莊來修改什麼 儒家的觀念 這是叫玄學 所以玄學事實上 是儒道合流的 而以道為主軸 以儒為輔從 治國呢仍然是以儒為主 可是呢生命的態度呢 以道為主 這樣子的玄學思想 那麼呢 這個的玄學思想呢 在那個三國的時代呢 佛教傳進來的時候 它立刻就因為格義的佛教 佛教就跟玄學合在一起 對不對 那麼這樣合在一起之後 到了東晉仍然是這樣 對不對 然後是隨著東晉的南傳 而傳到南方 而原來留在北方的 那個玄學格義佛教 玄學的思想 怎麼會是不見了呢 因為北方被十六國所蹂躪 所以呢玄學就不興 然後呢當北方產生了 北朝北魏這個政權的時候 它需要的是不再是玄學 因為它是遠離了漢朝 那麼遠的改革觀念 對不對 所以它現在是赤裸裸 的需要儒家思想 是純儒家尊王攘夷 獨尊皇帝的這種 儒家的純粹思想 所以反而在北方又 興起純粹的儒學 而在北方當時關中一帶呢 儒學跟道家合流的 這個情形呢 當時有二部份的人呢 沒有受到玄學思想的影響 也就是山東跟隴右 隴右就是河西走廊 河西一帶 這個是 //在曹操治理國家之後呢 他呢是派遣了一些人到 這兩個地方去作官 他也把儒家的觀念 是帶到那邊去 而那一邊本來就沒有漢朝 哦漢朝的統治就是比較弱 所以 //對於儒家的反彈也就比較低 而當時那個是比較偏僻 所以需要儒家來 純粹的儒家來統治的情形 也比較是需要 所以在那個地方呢 是保留了儒家比較 純粹的風格 等到了十六國時代一毀 一結束之後 北魏要產生的時候 它要榨取漢化東西的時候 真正是要純漢人的東西儒家 又從什麼 又從山東跟隴西 也就是河西走廊那一帶 開始傳回來 所以反而在北朝的時代呢 儒家純粹的儒家 在北方有 而玄學呢 改良式的儒家呢 卻怎麼樣 卻怎麼樣 改良式的儒道玄學 且隨著格義的佛教 並且一起傳到南方來 唉有意思呀 是這麼一回事 這是一個文化史 流動的問題 文化史流動的問題 一般寫史的人 日本人是決對沒有辦法 看到這一件事情的了 那麼 //湯用彤是看到這一件事情 很模糊 是模糊看到了 他是沒有講的很清楚 可能他是帶過 他重點是不放在那兒 那我是為了要把 這一件事情分清楚 我是把它講清楚一點 我講清楚一點 你去看 你自己去看看 好 ok 那麼這整段的文字 大概就是在講這一件事情 哦講這一件事情 那麼這樣一弄過來之後 北方是怎麼樣 我們作一個結論 北方就是一個儒家跟這個 這個佛家齊頭並進的興盛 而這個的儒家是純粹的儒家 是齊頭並進的 而你是知道的漢朝的儒家 夾有圖讖陰陽之學 懂意思沒有 道家的陰陽卜卦之學呢 在漢朝呢就已經是有了 西漢的董卓是獨尊儒術 可是他應用什麼 他應用陰陽家的方法 這一種的觀念呢 竟然又在北魏的時代復興 所以在北魏的時代呢 儒家獨強 同時呢陰陽圖讖之術 亦是興盛 而跟它一起存在的佛教呢 就一起興盛 哦這個時候的佛教 不是格義的佛教 那是為什麼 不是北方 //本來有格義的佛教嗎 格義的佛教是傳到南方去了 那傳到南方去 北方為什麼反而沒有了 格義的佛教呢 原因是有幾個 第一因為北方呢 經過戰亂之後 格義佛教的大匠呢 隨著道安大師勢去之後呢 那慧遠大師南來之後呢 整個格義佛教的 重鎮是往南遷 這是第一 第二這個北方的戰亂頻仍呀 要研究格義呀不容易 研究教理是不容易 所以禪法是持盛 這是第二 第三呢 羅什大師傳入關中新的佛教 完全的是把格的佛教 給毀除了 對不對 所以北方的格義佛教 不可能是再興盛了 所以北方的格義 佛教反而是滅了 反而是傳一部份到南方 而南方也因為受到北方 羅什的佛教 新的佛教思想的影響 它也修正了它自己格義佛教 所以格義的佛教最後完全 是消失在我們的中國 是這樣的 這樣了解了沒有 整個的事情就是 這樣來發生的 所以總而言之 南方 //是一個佛教跟玄學呢合流 而又佛教玄學改變 然後讓它獨立開來 相得益彰 而又有區隔的這種佛教發展 而在北方是佛教跟道教 儒家獨立 是三者獨立 不相混淆的各別獨立發展 是這樣子的 這樣了解嗎 這一段的文字就是 在講這一個事情 講這一件事情 好不好 那你自己看哦 那麼壬四是講什麼呢 由於南北朝彼此的關係 長期趨於穩定 總共呢差不多是 有一百五六十年之間呀 總共是有一百五六十之間 基本上是趨於穩定的 雖然是有緊張的關係 但是呢是沒有大戰 還沒有大戰 故南北之交流亦隨之熱絡 此則不同於前期之視同水火 前期是什麼時候 東晉跟五胡十六國時候 對不對 那個時候它們是大幹一場 東晉也隋時想要反攻 是不是呀 反攻北方 不是反攻大陸 是反攻北方 是不是呀 一直是想要這麼幹 但是改朝換代之後呀 誰也不想這個事情 大家都是想偏安 對不對 像今天的台灣 對不對 是不是也這樣子呀 一樣的意思 對不對 也是一樣的觀念 現在還有誰 //是在喊反攻大陸的 哈有了老兵 還是在喊 對不對 其他都沒有人喊了 是不是 是不是這樣子 那麼不管了 反正是政治的事情 我們是不管 反正是這麼一回事 那麼呢 因此南北朝兩地之佛法 雖因歷史的因素 而仍存有基本上的差異 然而已在極大的部份 具有彼此調和融入的性格 懂意思嗎 因為是南來北往 南來北往 再加上上方有兩次的滅佛嗎 對不對呀 北方跑來了一大堆是跑來了 那麼南方也是好奇 想到北方去找禪師 去印證 有很多是這種人 而跑到北方去 那麼北方譯的經也是 傳到南方來呢 那南方的經也是傳到北方去 哇七弄八弄怎麼樣 大家都融和了 此統一性格的形成 也正為即將出現的 天台宗 //提供了最佳的成立環境 其實也出現了嗎 是不是呀 講到北周來 早就天台宗的智者大師 早就出生了 已經是二、三十歲了 我們不是已經講過了嗎 對不對 北周滅佛的時候 智者大師已經是二十二歲了 哦是二十五、六歲了 是二十多歲就對了 同時呢 已經這種融合的思想 天台大師遇到的 是一個整體的 全然中國的理解的 完整的佛教概念 然而是紛雜的 他開始是要去整理了 這個一代大師就是要出現了 對不對 同時也為後來的隋唐 佛教黃金世代 貯備了足夠的發展資糧 因為它開始融合了 對不對呀 唉 總算介紹到這裡呢 隨著資糧這二個字呢 而結束了 那麼所謂的歷史背景呢 恭喜各位跟我很艱難的 走完這一段路 哈至少我是很艱難的 哈那麼我們最後做一個歷史 的背景總結 這六百年來到底 是閉起眼睛來 它是有一個圖像 你是要先看一看中國的地圖 中國的地圖 你現在是看著我哦 北方是在上面 南方是在下面 以你們的眼光來看 好這個這個是長安 這個是洛陽 那麼這個叫東 這個是叫著西 在你們的再度來看 就是這樣 那麼這個就是建康 那麼洛陽旁邊 是有鄴都 哦是這樣子 唉建康這個是金陵 那建康是在醫院裡頭 唉是在金陵 你來我這一邊看 就是這樣的看 然後你心裡想著這一個地圖 然後你再想 佛教呢是從西漢傳入 它呢傳入的時候 剛開始 //是把它當作一種鬼神教 啊消災祈福 慢慢的到了東漢的時候 開始有人研究 西漢的末年有人研究 安世高的 //傳入的安般守意經了 哦四十二章經 佛的遺教經 這一類的也開始呢 多少對佛教有點認識 那麼長期的流轉到了東漢 一直是到了東漢的時候 這個佛教呢開始走入了一個 既把它當做是一個道家的 煉丹術的道安化 道教化的這一種觀念 同時呢也漸漸的了解到 佛教勸勉世人 //的一些善巧方便 因果的這一件事情 也漸漸是講到這一些 東漢的末年 那麼到了東漢的末年之後 一來東漢是大亂 東漢一大亂 三國一起之後呢 東漢這個具已存在的儒家呢 開始受到正史之風的挑戰 儒家是開始敗落 儒家開始敗的時候 老莊思想起來 老莊思想起來開始 產生玄學的思想 這個玄學的思想同時也影響 當時的佛教徒 對佛教的認知 因為當時的佛教呢 還很幼稚 對於佛教到底是什麼呢 它是沒有語言是來描述它 因此開始借用什麼呢 當時的玄學 老莊為首的玄學思想 來格義於佛教 這是正史之風 開始出現之後呢 格義的佛教就開始出現了 這種學潮呢 是隨著西晉的頹廢 清談風氣興盛之後呢 整個的中國充滿了格義 清談的思想 那麼隨著到了西晉的末年 這個的混亂呀 國內大亂之後呢 東晉是跑到南方來 經過了東晉 //跟五胡十六國的時代 北方幾乎完全的漢帝呢 是受到了 //北方五胡十六國的蹂躪 這個時候呢 是各各軍閥迭起 各各小王國是迭起 他們要的 他們要的是立刻的文化 的對立的工具 所以它們就算是弘揚佛法 或者是不壞佛法 它們也是拿佛法的文化來跟 漢人的文化相對立 因此它們也這樣是要滿足 這種胡人信胡教這種的觀念 它也大量在某些皇帝 有四個主要的皇帝國王 大量的引進什麼 胡僧 進來翻譯文章 進來翻譯佛經 所以那個時候呢 佛法興盛 北方的譯經是很盛 而南方呢 隨著這個西晉的南遷到 這個建康來 那種政治上的鬱卒 那種國土的分裂 而無法北代的這種難堪 形成了東晉 //這種強烈的所謂什麼 清談逃避式 隱逸式的佛教思想 隨著政治的環境 而造成這樣 然而也就在同時呢 仍然是有幾位大師呢 在弘揚著佛法 尤其是北方的道安 在道安大師是因為他開始 對格義佛教的不耐 而且開始對於戒律 以及僧團的建構呢 已經開始注意並且是用心 緊接著是鳩摩羅什的進關 給中國人開啟了一個 最完整的中國什麼 一個完整的佛教的 新領域和新認識 使得佛教 //開始有它自己的本位 使得佛教有了自覺 獨立於玄學的格義佛教之外 那麼繼承這一件事情 的是慧遠大師 那麼慧遠大師 //隨著北方的混亂 他是來到南方 定居在這個這個廬山 也將北方的這種格義佛教 的破除這種觀念 傳到南方來 同時他的持戒以及重要 注重於禪定跟般若呢 也同樣的跟南方產生了交流 那麼這種的交流呢 隨著接著東晉也就什麼 進入到南北朝 在東晉 //發揮強大的影響之後呢 就進入了南北朝 那麼南北朝因為各各皇帝 已經開始遠離了 那種反攻復國北代的這種 的這種彼此的包袱 所以它們努力於建構自己 的國家家園 相對的北方經過一百多年 的征戰之後 北魏呢建國之後 它也忘了 它也不再理會關於要 統一南方的這種觀念 因此這個時候 相對的南北兩方 都有一個各自為政長期 的穩定形態 在這穩定的狀態底下呢 而南朝的佛教 稟承著什麼東晉以來 基本上是尊重佛教 的這種觀念呢 那麼一代一代的君王呢 都以理性的態度來信仰佛法 那麼尤其是 //到了梁武帝的時候 讓佛法的興盛是到達了巔峰 文攻武治呢 也幾乎是到達巔峰 那麼北方呢 北方因為北魏的武帝 事實上他是胡人 可是經過了一個孝文帝 北魏的孝文帝漢化之後呢 雖然有兩次所謂的滅佛過程 然而基本上它們透過漢化 它們也是尊重佛教的這個 社會力量 所以北方基本也存在著 存在著一個強大的佛教 興盛的態勢 至於南北的差異 我們前面已經是說過了 唉就不再重覆 最主要就是這個南北朝 已經是在彼此相對的 穩定政治狀態底下呢 進行一個良性的長期的南北 交通了 所以呢就在這個情況底下呢 南朝所建構的那種強大的 判教以及學派的思想呢 也就在整個的中國形成了 一個大環境的共相的共相 這種的共相呢 一直是到了北周末年 或者是說陳朝的末年之間呢 已經是到了一個幾乎 是張力到了最後的時候 那這也是 //天台智者大師的出世 整合中國佛法的時候了 那麼 //經過這樣子的整合之後呢 隨著隋朝的統一 整個的思想重新 的大尺度的觀察 這種大尺度的觀察 首先看到的就是天台的教法 這種大尺度的觀察 以這種天台大尺度的 觀察來總合 //佛教的這種作風呢 首先產生在中國之後 從今而後 唐朝歷代各宗的祖師 就開始學會用大的再度來 看判攝整個中國流傳佛教 因此從天台之後呢 仍然是有不同的學派建立 跟宗派的建立 它們也具有這種大尺度的 來看待整個的佛教觀念 所以唯識宗華嚴宗 都有判教的思想 都有判教的思想 至於發展到了唐朝的禪宗 淨土宗跟律宗 它們一向是以實踐為主 它們的教理 依附在各自的喜好上面 所以 //我們也不能夠說那幾個的 宗派特別有什麼整體的概念 倒是注重義解的華嚴天台呢 尤其是以天台為開始 它首先提倡了這種整合性 的思潮觀念 這也是在南北朝的最末年 隋朝的初年而成就的 它整合了六百年以來 中國佛教的一切成就於一爐 雖然他成立之後 他並不認為 //他是成立了天台宗 他只是被當作是眾多禪師中 的一位禪師 然而 //卻綿延不絕的一直發展下去 最後發展到西元十世紀 也就是九百年前後呀 的九祖湛然大師出世的時候 他開始標舉了天台宗 跟其他的華嚴宗禪宗相對應 不能說對抗 只能說對應 這個時候開始 從那個時候開始 整個的天台宗是歷代不絕 是傳到現在 是傳到現在 乃至是代代都不絕 比如說我算得出來繼承的 那一個法卷呀 是四十六代 還算得出來呀 還算得出來是四十六代 你們是要繼承 //就變成是四十七代 唉我記錯了是四十七 還是四十六 我的法卷還在 當然你也可以用買的 對不對 用買的那是很糗的 那是不算數 總而言之就是說 天台宗是一直傳到今天來 就是這樣子 那麼我已經用五分鐘的時間 又把我們講了將近一個 學期的東西呢 重新的REVIEW(複習)一遍 希望給各位一個什麼 清析而不失為詳細的 //一個輪廓 那麼最後呢 也感謝各位呢 在這樣的課 在這部份的課程當中 我們很有耐性 也很支持的 啊來把它給上完 那麼下一堂課 我們開始就要上天台大師 智者大師的年譜 把年普上完之後 我們接著就要上有關 天台宗的主要教典 把教典介紹完畢之後呀 約略的提名介紹完畢之後 我們就要正式的進入什麼 天台的核心思想部份 核心的思想部份介紹完之後 完畢的時候 大概就是我們這一學期 結束的時候了 那麼如果還有因緣再開課 那麼我們接著就要開 啊這個教觀綱宗跟 這個 //四教儀的什麼的綜合課程 一起來上 那麼上完這種的課程 再下來那就更遠的了 等這個課程一上完 又是一年的時間了 下去我們就不再談了 好 那麼這一件事情呢 跟大家來說明 我們時間也已經是到了 我們現在是來迴向 總迴向 發願呀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三皈依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總迴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