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入門第五十九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各位比丘 各位沙彌 各位淨人 各位電視機前面的同學 大家好 阿彌陀佛 我們現在上天台入門 我們是看到北朝的佛教 已經是最後的一小段了 北朝的佛教 我們是要條述的方式呢 來說明它 總共呢是分十科 哦總共是分十科 那麼呢 我們上一堂課 是約略的講到了第二科 辛二 由道武帝至太武帝的三任帝 這一件事情 他們呢 都是崇尚佛法的 雖然這個北魏太武帝呀 他是有滅佛的 但基本上他開始的時候 還是崇尚佛法 那麼但是呢 當時佛法呢 因為他們是胡族來的了 對於文化的藝術不是很高 所以對於佛教的義理方面呢 他也是無暇都去認識 不過話又說回來 他為什麼北方當時 十六國的時代呢 那個帝王卻會去認識佛教呢 其實十六國時代 認識佛教的帝王 也是不過四個而已 四個國王而已 也不是真正的很多了 那麼好 北魏的時代的帝王呢 這幾任的帝王呢 也不是說每一個人 都是不了解佛教的義理了 像北魏的孝文帝漢化是很深 北魏的孝文帝他也是 了解佛教的義理 不過大體上比較起來 十六國的時代呢 它是有強烈的文化需求 因為他是一個軍人 的武力集團 那麼它需要的是一個極速的 一個能夠跟漢文化相對抗的 一個 一個代替的高階文化 所以它是很極速的 //要吸收漢人 以外的佛教文化 來跟漢人文化相抗 所以它是一個抗爭的政權 它是這樣 它是短命而抗爭 都沒有超過三十幾年 都是這麼的短命 哦所以它就是需要極效 可是它北魏就是不同 北魏一開始就是武攻 文治久安的打算已經是有了 像北魏本身一百多年的國祚 是不是一百多年 哦一百多年的國祚呀 對嗎440到 440到534嗎 對不對將近是一百年 將近是一百多年 哦是將近一百年 是將近一百年的國祚 算是長的了 唉差七年嗎 唉差六年 不過是差六年就是一百年 九十三四年的國祚呀 算是夠長的了 對不對呀 是不是這個樣子呀 那麼在這種情況的底下呢 他呢是有足夠的時間 是來思考 有關於這個國家是要怎麼 長治久安的這個問題 而一談到長治久安呢 它需要的常常是儒術 因為漢人統治中國呢 漢朝統治中國怎麼樣 是二百多年 統治了二百多年 唉不是 是四百多年 這個東漢跟西漢這樣合起來 西漢跟東漢合起來 其實是統治了四百 我們確實的算一下是 //西元前202 202一直是到西元200 是四百多年 是統治了四百多年 而從漢武帝開始就獨尊儒術 四百年的儒家思想 最強勁在那裡定住之後 要統治漢人非得要什麼 非得要什麼 非得要運用儒術 所以說北魏的皇帝呢 基本上它還是關照儒術 儒家之術等 還是關照儒家之術等 那如果你能夠了解 到這個真實的話 那麼因此他們多少 也是對佛有些的認知 可是經究是在太武帝的時代 他是剛從北方下來 他還來不及想 //這個問題的時候 他最重要的重點是怎麼樣 他需要的是什麼 需要的是 //佛教的這種支持力量 那很不幸的呢 它又不是漢文化私下的人 所以接著它就怎麼樣呢 它所作的事情呢 就是 而且它最初還有 接觸到的僧人呢 北方的僧人 北方的僧人是重在什麼禪修 禪修不能夠說它是沒有教理 可是呀 禪修的人對教理怎麼樣 知道一個就可以修下去了 他大部份都是這樣 像這種大師級的通宗 又通教的終究是少數 所以他過到的禪師 大部份跟他講的道理 不會是什麼 不會是太廣泛太深入 因此一方面呢 再來禪修是什麼 是非一個皇帝所能修的 對不對呀 禪修一定是要遠離什麼窺鬧 那因此佛教就二門 解門跟行門嗎 解門在他所遇到的師父 當中是少數的 而行門又是以禪修為主 而禪修又是我這一個皇帝 所不能修的 那我所能作的是什麼呢 那可想而知了 那只能拜佛了 消消災了 蓋蓋廟了 刻刻佛像了 然後就被禪師們所讚歎一下 怎麼樣 就好高興 好高興 很好 就是這樣子 對不對 所以太武帝之後 它就很明顯的發展成一個 佛教的義理 皇帝本身是不很了解 可是忙著努力去作一些什麼 興福 建廟 雕刻佛像 雕刻石窟的這一種工作 這樣的工作就作多了 它就作多了 所以你開國皇帝 是要怎麼幹下去呀 以後的人都是跟著辦呀 這個中國的政治環境 //就是這樣 是蕭規曹隨呀 一向都是如此 所以一直是如此 這是主要北朝的佛教 很重要的一個特色 我們在結論的時候 還是可以再談一遍 所以我們看一看 那一個文句呀 它說呀 將很多的人力跟物力呀 皆投入了很多的人力跟物力 那麼呢 皆大過於一般的常情 當佛法的興盛大過於 一般的常情的時候 什麼是叫大過一般的常情 就是他的義解跟修行 跟他的建築是不相配 懂有意思沒有 聽的懂嗎 聽的懂嗎 講一種最明顯的例子了 就是廟很大 人很少了 懂嗎 哈 就是現在了 懂嗎 廟很大 人很少 就是這種的情形 啊 那我也是不要說什麼 有些常住廟 //是大到什麼程度呢 颱風天一來呀 你如果是派一個比丘去關門 是比丘哦 還不是老比丘呢 比丘去關窗戶 關三天還沒有關完 它的窗戶是有這麼的多 但是他的廟呢 是沒有幾個人 只要站在大殿的門口一吼 所有的人都到了 就是這樣子 那真是可憐 這就是所謂超過常情之理 如果這個廟是上百人 那我的廟是再大我也不怕 對不對 二三百人 還是上千人 那是無所謂 你不可以說現在的布達拉宮 是太大了 不會 因為那裡頭是有上萬人 在裡頭呀 對不對 最興盛的時候 有上萬的比丘沙彌 而比丘喇嘛在裡頭 你怎麼會嫌它大呢 一整個山密密麻麻都是關房 你怎麼會嫌它 你不會呀 是不是 他是為什麼超之常情 是因為你對它精神跟人力 的投入呢 並沒有回應在什麼 回應在實修的道德 跟義解的內涵上面 所以這種的情況呢 則其佛教的整體性格 呈現著兩個極端 苦行禪修是少數的僧人 與什麼 修福建寺是多數的僧俗 在幹這一種事 的這種兩極化的現象 現在的是不是很像 啍啍現在的是不是很像 所以我在講這一個課的時候 我才開始知道孔老夫子 的春秋之筆是怎麼來的 曠古 藉古曠今呀 就是這個意思 當中是有微言大義呀 哈原來是如此 是這個的原因 那麼這個 那麼呢 這種兩極化的現象是不同於 南朝的怎麼樣 一向所傳承的義解風格 的佛教 那什麼是叫義解的風格 你看宋文帝人家是有 元嘉之治呀 那元嘉之治是類似像什麼呢 是類似很清廉 我們說的什麼呀 貞觀之治的意思 就是表示他很清廉呀 國家是很平安 他是有元嘉之治哦 那麼他是一個漢人的皇帝 他是能夠在大殿當中 是不用看文章 是不用看那個 直接就是跟人辯論 哦即身成佛 頓悟成佛 還是漸悟成佛 他是能夠直接的辯論 他是能夠跟高僧大德義解僧 直接辯論 那這個北方的帝王呀 恐怕除了孝文帝以外呀 其他人是沒辦法 他就是拜拜拜拜 哦消災吃平安 唉紅龜粿吃一吃平安 就是這樣子 就把佛教俗化了 所以弄了半天呢 北朝最興盛的時候 出家人有多少人 你是知道嗎 哈哈四百萬 四百萬拜記今天的 台灣佛教說是興盛 你知道出家人有多少嗎 三萬到二萬之內而已 二萬到三萬之間而已 你去算你是可以算的出來 這個還不包括流失的 返俗的 顛倒的 發顛的 亂七八糟的 這個都是不算哦 這個都還沒有扣哦 才二萬 男眾不知道十分之一 有沒有 他那種的時代人口才多少 台灣現在二千一百萬人也 才不過是 //二萬到三萬的出家人 而他那個時候 //幾千萬人也不過 是這樣而已 對不對 當時的那一種時代呀 是不是 就有四百萬的出家人也 我們是怎麼能夠跟人家比呀 所以說什麼直追盛唐 那個那個不知道 是要如何說 哈 哈 對不對 民國的初年都追不上了 在盛唐 那麼好了 那麼所以說了 你就可想而知呀 他的這個理解 北方諸帝對於佛法的理解 在孝文帝之前是相形 薄弱的了 你就可以了解 那麼此是南北風格之差異 亦一直傳承到了唐朝 在唐朝以來呀 北方還是注重禪法 我知訴你呀 不是傳承到唐朝 我知訴你好不好 是傳承到現在 我在六年前 我去北台 哦去南台 我去南台遇到一個 南台是知道嗎 五台山的南台 五台的南台 遇到一個從 //東北哈爾濱徒步來到 來到五台山的 //一個尼人修行人 講佛教那我跟他講幾句話 我就發現她根本是 不懂佛教 是懂得很膚淺的佛陀 保平安呀 這樣子而已 她是出家人 還是這麼有信心 我跟他講讀讀佛學院嗎 不 打死我 我也不上 不去讀 那你去修行嗎 他說修什麼行 整天的就是在那裡苦哈哈的 冷颼颼的在那裡 那麼弄一個發電機在那裡 念念佛嗎 也不知道是念什麼 到現在北方還是這樣 佛學院是少 義解是少 他就是這麼的愛坐 是這麼的愛坐著這樣 唉還是沿襲到現在 ok 哦所以這樣問題 是這個的問題 好那麼接下來是辛三 哦辛三 第一次的滅佛 提到這樣子 就又為什麼提到 滅佛的事情呢 因為呀 我下了一個伏筆了 因為你把過度的人力 跟財力放到那裡去 這個你是要知道呀 北方的君王既然是不了解 佛法的義理 只是在那裡興福 那他就是要求福報 對不對 對不對 那求福報是不是 有功利的思想 是不是 那功利的思想 如果你是不給他利益的話 他就怎麼樣 他就跟你反了 對不對 你看今天有很多的在家人 他恭養出家人哦 是希望師父趕快怎麼樣 又怎麼樣 對不對 師父要是那天不理他了 他就怎麼樣 他就翻臉成仇 師徒呢是恩義盡喪 有沒有 以後講師父的壞話 如何如何 是不是這樣子呀 為什麼 相間是以利益來鉤牽 不以道法來相見 懂嗎 那麼利益相牽有時候還是 好一點 那以情相牽那就更慘了 是不是 哀哀怨怨 看師爸是像他老公一樣 有這種的情形 那不是笑死人 對不對 那麼像這種的情形 就會造成誹謗 唉滅佛就是這樣 其實呀 北魏的太武帝剛開始 也是跟著拜拜的 跟他老爹一樣是拜拜的 也是拜佛呀 保平安呀 是這樣子 可是事情是這個的樣子 我們看下去 你就會發現說 當他的佛教信仰呢 已經不能夠幫助他的政治 而且已經是跟他的政策 相違的時候 他就是抓狂 他就是要開始的滅佛 他完全是不像南朝 你看那個老蕭後來晚年 搞的怎麼樣 搞的是活活被餓死 他也沒有怎麼樣 他也沒有怨歎佛教一句話 宋、齊、梁、陳 每一代都是被人給幹掉的 對不對 但是它從來把人家幹掉的 那一代呢 你比如我是把你給幹掉了 我自己來面對佛法的時候 我還是恭敬 我不會是前朝恭敬佛教 那我就是不恭敬 它是一樣恭敬佛教 原因就在什麼 他對佛法的認知 是依於佛法義理的認知 是有理性做基礎 所以今天我們弘揚佛法 老是以利益鉤牽 唱唱歌 跳跳舞 打打鍵搥 啊那麼下面的信徒是看了 好高興呀 這樣是有什麼用 這樣是有什麼用 他只是看師父作秀而已 這個是跟你看一個嘻皮跳舞 意義是一樣的呀 是一樣的意義 這不會讓佛教長治久安的 好我們來看看 第一次的滅佛 由於僧人的增加呢 不必納稅又是不用徵役 也不用戰爭 也是不用出勞役 那麼也就是不用抓公差 就對了 皇帝是常常會抓公差 古時候的皇帝 //是常常的抓公差 一抓就是三年 弄的人家都是快抓狂 是不是 那麼是抓公差 那是不用抓公差 也是不用納稅 那麼腳踏我的地 頭頂我的天 唉你吃我的米 結果是看了我不拜不跪 而且還不繳納稅金 叫你作公差呀 你還不願意的幹 嘿 平常不打扙的時候 還是可以呀 要打扙起來的時候 是捉襟見肘 喂我跟你徵兵 你不是有三個小孩嗎 不行 二個都出家了 幹嘛 只能徵一個 一個還只是八歲而已 這樣講起來 搞了半天胡帝有點抓狂 你懂嗎 前也不過是要併吞什麼呢 當時是要併吞北涼 北涼還在呀 他是要打北涼 唉沒有兵可打 也沒有錢可買武器 他是愈想愈不對勁了 他就想 他就想到什麼 想到什麼 想到你佛教頭上來了 你們是還記得不記得 在半年前呢 咱們偉大英明的什麼 國民黨政府 打算怎麼樣 是打算抽廟的稅 對不對 是不是呀 如出一轍 完全是一樣 幹嘛 你沒有錢的時候 就想到你的廟是太大間 就抽一些 就是這樣了 一樣 自古以來我知訴你 都是一樣 只是說現在是可以公開的說 以前是不可以 那差別只是在這裡了 所以說呀 我們這些出家人 或者是在家人呀 如果是頭腦 眼睛不站穩 頭腦不清楚一點呀 以後你才來看 是不是會有第四次的滅佛 哦第五次的滅佛 是不知道 對不對 是不是呀 它滅不是用槍桿子呀 他用法令呀 來制衡呀 制定你每一個出家人 是要繳多少錢 才能夠出家 廟是要繳多少錢納稅呀 就是這樣 對不對呀 唉這個是不要說太多 我們是要把它一定講完 那麼所以說呢 財力的大量投入呢 財力的大量投入 那麼建寺廟等 使得太武帝的遠征行動 他只要是征北涼 受到限制 再加上太武帝本人 是信奉道教 這就是麻煩 他其實也是信奉佛教 不過最主要就是因為佛教 要嘛就是義理 要嘛就是修行解脫 對不對 結果修行解脫的是太高 皇帝是搞不上 再來呢義理的是沒有 他就愈來愈鬆懈 對佛教的尊敬 後來跑出來一個什麼呢 跑出來了一個寇謙之 這一個人是道士 那還加上一個漢人的 什麼司徒崔浩 啊這二個人是沆瀣一氣呀 一直在太武帝的旁邊 一直講 講 講說佛教是不好呀 什麼什麼的 那麼剛好呢 剛好呢 並誣指佛教為漢人所偽造 你看看 他今天是不說佛教的教理 好不好 他就說你是偽造的 我是不信你的 他就是用這種的方式 他也不在教理上 來分辨佛教好 還是不好 他是硬指啊 你是偽造的 他說好既然是偽造的 那我就不信了 他也不想一想就算是偽造的 造的好不好呢 他不想這個問題 所以此說乃促成文成帝時之 曇曜 這個是曜哦 我說過上一堂課我說過 刻五個皇帝的像 就是這一個老兄 就是這一位大德 他啊是譯那個付法藏傳 明佛教來歷以正視聽 就是因為這樣 因為有人在太武帝的時候 誣告說怎麼樣 佛教是漢人所偽造的 因此呢 他就聽從了道士 這個這個寇 這個是念寇 是不是呀 是寇嗎 是倭寇的寇 對呀 寇謙之以及司徒崔浩 漢人之言 開始排斥佛教 在太平 他乾脆也把年號改成 太平真君 你看真是天才 年號是叫著太平真君 從古到今只有他老兄一個 那麼太平真君七年 446年二月的時候呢 剛好是有人叛亂 是叫吳蓋的還是誰的叛亂 我是沒有寫上來 那麼叛亂之後 就在長安的附近叛亂 他就是把軍隊開到長安去 他是到長安的 //寺廟裡頭去巡查 他是故意想要挑毛病 大概是這個崔浩搞的 還是怎麼樣 栽贓 就把那個兵器放在什麼 放在寺廟當中 哇故意去搜出來 哦你是跟那個叛徒是要謀反 那這個皇帝就是好生氣 本來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 現在又有 不是要把你那個嗎 就把這個寺廟裡頭 的出家人是全部的斬了 那斬了之後呢 就開始搜 你給我搜看有沒有叛徒 結果一搜呢 搜出好多那一個廟 寺廟周圍好多的有錢人 寄放在寺廟裡頭的財寶 哇那樣更慘 因為當時可能 //是我來讓你寄放 然後是我來幫你看守 那我收一個什麼傭金 就像那個開保險櫃一樣了 是很糗 然後又說在廟裡頭看到什麼 醞釀酒器的酒 那種酒器 啊和尚喝酒 私造酒 哇完了 當下太武帝就是這麼的說 殺汰天下沙門 抓到就殺 或者是勒令返俗 寺廟是全部的毀掉 道教的是全部留下來哦 寺廟的是全部的毀掉 結果弄了半天 結果這個寇謙之呀 也抓狂 我說我沒有叫皇帝 是這樣的幹呀 這樣把佛教是弄成這樣 那對我們道教也是不好 這崔浩這個傢伙 弄的也太過份了吧 崔浩也是抓狂 他說我就是這麼的幹 你想怎麼樣 好 你也背叛我 你等著瞧好了 結果呀寇謙之也被崔浩 幹掉了 好了這樣得了報應了 對不對 這個道士得報應了對不對 因為他當時是誣指 佛教是為漢人所偽造的嗎 然後他得報應 結果呢 這個 這個 到了哦 這個到了他滅佛之後呀 滅佛之後的四年呀 西元450年的時候 這個崔浩就是很樂呀 就開始跟那個誰 崔浩這一個人是 狂熱的民族主義者 你是知道嗎 你懂嗎 他是認為萬般皆下品 唯有漢人高 連你這個胡人皇帝 也是不管用 所以他就一直跟 這個胡人皇帝太武帝呀 我看是護法龍天 是叫他這麼幹的 他就抓狂 跑去跟太武帝說 喂我們來修史好不好 他說好呀 那你修 他就去修國史 去修北魏的國史 你知道嗎 在修的過程當中 就至處的辱罵胡人 說到那個五胡十六國的 時候呀 他就罵那個胡人是怎麼樣 怎麼樣 那麼把太武帝是給氣炸了 好呀 原來你一直想修史 就是為了罵我 因為你罵胡人 我老子也是胡人呀 哈哈你這樣是罵到我 一氣之下是滿門的抄斬 連他的什麼呢 連他的那個什麼呢 什麼幕僚了 老師了 什麼了 都遭殃 所以你們以後是要都注意呀 那麼那麼呢 就怎麼樣 一斬呀 就斬了一百二十人都是 死光光 那斬完了之後 太武帝本身對滅佛的 本身也是毛毛的 一定是晚上睡覺呢 護法神去揍他 或者怎麼樣 他自己也是毛毛的 也開始有點後悔 也對崔浩已經是很不爽了 因為他是編國史罵了胡人 那就把他是滿門抄斬 抄斬完了 他雖然是洩了忿 雖然是洩了忿 自己也怎麼樣 也惹了很多 後來被宗愛呀 宗愛好像也是出家人 怎麼樣給暗殺了 也死了 就這樣死了之後 一年之內呀 二三年之內呀 三個主謀者 滅佛主謀者 叮鈴呱啦全部是死光光 全天下的人都眼睜睜的 在看這一件事情在發生 大家都在想 唉呀佛教是不可以滅 他的兒子出來了 兒子是什麼 好像是宣帝的樣子 是誰呀 是那位大德呀 太武帝 阿是文成帝 文成帝一出來之後 立刻宣佈恢復佛教 並且大舉的恢復佛教 那個時候請那位曇曜 老先生出來是幹嘛呢 是作僧統 整個的滅法這麼一回事 所以你看看這個 就是僧團墮落 乃至呢是帝王 不了解佛法 就是這幾個的原因 好我講完這個 你們大概已經是了解了 那麼他是怎麼的復興法呢 怎麼的復興法呢 這是太武帝的長孫 對 太武帝本身自己又是絕子 兒子是死了 兒子又是比他早死 所以太武帝晚年是很寂寞 後來乾脆就自殺了 我是被殺了 那被殺了之後 是孫子出來 還好他阿公幹嘛 他阿公有拜過佛 所以他還沒有絕子絕孫 只有絕子而沒有絕孫 所以孫子起來 文成帝起來是幹嘛 復興佛教 所以全天下人 看到這件事情之後 北魏諸士沒有人敢再動 佛教一根汗毛 哈是死的很痛苦 哈是這樣子 你看這個報應之快呀 那麼好了呢 他就請誰呢 他就請曇曜 曇曜沙門為沙門統 他是來自於涼州 也是以修禪為高 所以禪對教理呀 恐怕有點不過了解 //還是怎麼樣 所以他就會大興佛教 設立僧袛戶 還有佛圖戶 什麼是叫僧袛戶呢 就是說哦一般的老百姓 都是要繳納稅給國家 對不對 那我就開你們這家人 你們這家人 三家或者是四家 你們呢是不用繳庫給我 你們是繳到地方 所在的廟裡頭去 是這樣子的 把國家的財政是直接 撥到廟裡頭去 不過依於戒律 他們七是依於戒律哦 他是說這個財務是 不屬於出家人的 也不屬於廟裡的 但是可以讓出家人融通使用 是叫著融資 懂嗎 是叫著融資 是這樣 那麼出家人是可以 拿去怎麼樣 是可以拿去買什麼東西了 或者是 //等到人家有災難的時候 再拿去賣 賺一點錢 融資懂意思 還是國家的錢哦 這樣比較不會沒有面子 對不對呀 他是給於當作融資用 哦寺廟的經濟呢 他是要恢復佛法 開始有了經濟 可是有錢沒有人還是不行 他就把官奴 他侵佔北涼 他把北涼滅了之後 北涼有好多的官奴 對不對 還有罪人 他當國的罪人 還有我這個作官的人 我在北魏作官的人 那一些奴婢是太多了 是要刪除 那我就把他們 //全部送到廟裡去 幹嘛 當淨人是幫忙作事 蓋廟 幫忙復興廟 幫忙建廟 這樣又有錢又有人 很快轟的佛教 又興盛起來了 好快呀 真的有夠快 真的是這個樣子 所以佛教呀 實在是打不倒 實在也是有過厲害 一下子大幹特幹的 一下子 //又搞了這二個辦法之後 從今而後佛教一直是 //很有錢 國家是發錢給它 開給它用呀 是這樣子 這是有人力來支持它 蓋廟修廟呀 所以這樣一搞呀 是搞到北魏末年的時候 寺廟是四萬間 出家人是二三百萬 是弄的這麼多 當然這也是損耗國力了 也不能這樣 超之常情也不能 唉這樣的道理知道了吧 所以那個文就不用念了 好不好 文也不要念了 念了是太慢了 我是討厭上課念文 哦講一講不是比較有意思嗎 那麼好了 那麼保障了 我是說我自己了 我並不是說討厭人家 是這樣子的講 我是說自己 這樣的念是沒有什麼意思 那麼直至北周武帝的 二次滅佛之前哦 所有的出家人 唉是所有的皇帝 他們都是怎麼樣 都保障了這個佛教 復興的經濟基礎 以後的諸帝都是奉佛的 一直是到北周以前 哦都是奉佛的 那麼如此呢 北方的佛教之興盛可由以下 數據看的出來 你看孝文帝 //太和元年的時候呢 孝文帝的時候 哦那是477年的時候 平城京內寺廟是有一百家 城內的出家人 就有二千人 它的境內出家寺廟已經有 6478所 出家人有77285人 可是到了宣武帝的時候 宣武帝是什麼時候了呢 已經是第幾個皇帝了呢 宣武帝 宣武帝 宣武帝 宣武帝 已經是孝文帝之後 是第七個皇帝 第七個皇帝乃至是到了 孝明帝的時候呢 這一個是下一個皇帝 它已經是遷都到了洛陽 512到518年 那個時候京內 京城裡頭有五百間的寺廟 境內呢 是有13727間寺廟 哦是很嚇人 可是一直到了魏末534年 洛陽的寺廟就有1367間 天下是有30000餘所廟 那麼出家人 //就已經到了二百萬了 那麼另外呢 在那個魏末的時代流通 的佛經已經有多少 部的佛經呢 4015部 哦是4015部 佛經是4000多部也 你看這 這 這 然後卷數是有多少 乖乖是1900 怎麼會是這麼的少 會不會是寫錯 哦是1919 我可能也寫錯了 1919卷之多 再來東魏北齊的時候呢 534到577年 鄴都 你知道東魏是在那裡呀 東魏是建都在鄴都 是在鄴都 也就是河南的臨漳 寺廟是有多少間呀 它的都市裡頭 它的鄴都有多少間 是有4000間 天底下是有40000間 又多了一萬 那麼呢 那麼呢 那麼到了寺廟裡頭 那個廟的人口呢 是近80000人 是在都市裡頭 是在國都 那麼在天底下的出家人呢 多少呀二百萬 其實呀不是二百萬是四百萬 我在另外的一個資料寫出來 是四百萬 這個的資料是有點問題 我們是修正 你們是稍微的註明一下 是四百萬 好這樣了解了吧 這是經過滅佛之後 佛教反而是更興盛的遠景 在北魏的宣武帝的時候呢 還是建了一個永寧寺呢 當時是號稱天下第一 是三百多尺 不知道是有多高 三百多尺 是三百多尺的高 你看是很漂亮是很大很大 是很大很漂亮 唉呀我真想神遊那一個地方 沒有什麼辦法 除非我有神通 哈那麼好了 辛五 北魏至六任帝 孝文帝471到 //499時推行漢化運動 這位漢化老兄呢很重要 他一推行漢化的運動時候 所有的中原文化重新的 回到北方去了 重新的回到北方去了 那麼這也是 那麼這個時候呢 很多的南方出家人 也回到北方去弘化 那並且它是遷都洛陽 並且因為其它獻文帝 以及他的祖母文明太后 這個太后是很文明 那麼呢都很崇尚什麼 很崇尚佛法 所以呢這位魏孝文帝也亦於 佛法早有薰習 乃北朝諸帝中 首先於佛法教義有所研求 及提倡之君主 我剛剛已經是說過 我說北朝的皇帝一般都是 信仰多於理解 然而唯一開始不同的 就是這位孝文帝 第六任帝 他開始是要推行漢化 而漢人其實多少 上已經是受到佛教的影響 所以他在研究 漢人文化的同時呢 他也不得不注意到 什麼佛教 那麼他不但是如此 他也好讀書 哦好讀書 那麼一切的穿著文武百官 都以漢人作制度 也比較南朝的佛教 南朝 換一句話說當時的南北朝 是互相有交流 一定有交流 是互相的觀摩 它們是不作戰的 整個南北朝歷史當中 頂多是有邊界的衝突 沒有大規模的作戰 沒有大規模的作戰 這也造成南北朝的什麼 南北兩地的出家人 是來來往往 是很順暢一樣 是很順暢 因為它是彼此友好嗎 是不是這樣子呀 所以不互相衝突 基本上是保持友好 而在這種情況底下呢 所以說呀 因為他是這麼的提倡 所以呢 因此北朝亦開始出現了 不少的義解僧 你看看 //受到政治的影響是很大 你比如說僧意了 道辯了或者是道弁 繼曇曜之後呢 孝文帝以之為沙門統 孝文帝請道辯為沙門統 或者是道登了 或者是慧紀了 這個紀或者是紀錄的紀 或者是日記的記 也可以呀 兩個紀都是可以 或者是曇度了 以上三人 道登 慧紀 曇度都是羅什大師門下 彭城僧崇的再傳弟子 彭城是在那裡呢 彭城是在江蘇 事實上它是南北兩朝 是南北二方交界的地方 是屬於南朝的人 是南朝的地方 結果呢 它的主要出家人竟然 是在北方 因為它的再傳弟子是在 彭城的僧崇 其師為僧淵 皆通於成實而兼於 大品法華以及涅槃等 那麼呢 因為他的的淵源 學習的淵源是在彭城 事實上是在南方 可見北朝有名的出家人 他的學法的淵源是在南方 這就證明了我說的怎麼樣 南北朝的時候呢 南北兩地的佛法 事實上是有交流的 這樣是懂意思沒有 這樣是懂意思沒有 我在這裡是給證明出來呀 歷史呀 也是需要證明的 那麼呢 他們都怎麼樣 皆通於什麼 注意看 是成實 大品 法華 涅槃等 你看是大品 法華 涅槃 在天台宗出現之前 都已經是很興盛了 那麼更有佛陀禪師 帝為他在嵩山 也就是河南的嵩山建少林寺 為梵僧 他是梵僧 還有慧光 也就是我們上一節課 講到的慧光禪師 也是這位佛陀禪師的弟子 乃是魏末的義學大師 468到537亦為沙門統 又稱為光統律師 還有慧猛等等的法師 活躍於北朝 這個時間 這個魏孝文帝時間 剛好是南朝的齊跟梁之世 兩代之間 這個使得呢 北魏的成實地論等義學 的學派是大為興起 啊大為興起 哦地論了 成實了 其實是不只哦 還有這個涅槃都是很興盛 哦都已經很興盛 那麼宣武帝繼孝文帝之後 宣武帝是在孝文帝之後哦 也篤好佛理 從他的爸爸之後呢 研究佛法道理之後 從今而後北方的皇帝呢 也都開始研究佛理了 那麼也好佛理 也亦篤信佛教呀 而且於每年常於禁中親自 講解經論 他甚至於自己還親自講 維摩詰經實在是 實在是 現在的出家人會講 維摩詰經的還是不多 可是人家以前皇帝 就是能夠講 實在是 唉呀 那以前的人根機還是比較利 整天呢 就是日理萬機嗎 還有好多老婆要應付 他還是這樣作 這表示他信佛是有信進去了 是有好樂心 是要信到部份的清淨 他才有辦法讀佛經 你看現在的世間人 都不讀佛經了 是不是這樣子呀 並於洛陽龍門建洛陽的什麼 龍門石窟 洛陽的龍門石窟 你們去過沒有呀 此是宣武帝 宣武帝孝明帝二代的時候 還有曇摩流支 菩提流支 勒那摩提 佛陀扇多 般若流支等等 這個我們前面都是提過了 我們上幾堂課都是提過的 梵僧是相繼來華 皆在洛陽呢 這是當時的首都翻譯經典 從而造成了 //北魏的譯經盛風呀 唯朝中的上下 似乎仍然以造像 建寺修功德等為尚 建築跟石刻呢 極盡華美是不減前帝呀 唉是極近華美 那個近不是這個近呀 是盡量的盡 那個近是寫錯了 極盡華美 且諸王以下 多有捨宅為寺者 諸王以下就是王臣貴人了 他們呢 乾脆是把家全部的捨出來 當作廟去蓋 是這樣子的 是不是呀 現在呀 你叫那些官員不要來對 出家人要廟地 建什麼公園這樣就很好了 是不是呀 人家以前呀 是自己捨家宅呀 去建蓋有沒有搞錯 那是這樣且諸以下 這種的信仰 (多少有功利的色彩) 我們等一下是會談到 信仰多於理智 (理智是為了了生死) 對不對街 這樣的奉佛方式 雖使佛教盛極一時 然亦是教團衰敗之開始 終而導致北周滅佛 的不可避免 啊這個就是這樣 所以說呀 有時候過度在物質上面供養 並不是頂好 出家人就是苦一點 還是比較好的 辛六 北魏是含東魏 你知道什麼是北魏含東魏 因為北魏後來呢 被高歡跟宇文泰二人所把持 高歡是一個漢人胡化的漢人 那麼宇文泰是一個//漢化的胡人 二個人剛好是顛倒 唉二個人是死對頭 那麼死對頭之後 就剛好把北魏分裂 各自帶一群人 各自擁一個皇帝呢 各自怎麼樣 都各自離開了洛陽 大戰 洛陽大戰之後呢 一個人是往東邊去 高歡是往東邊去 建都是在鄴州 鄴是鄴城 那麼一個是往西邊去 跑到那裡了 就是宇文泰 跑到那裡了 跑到那裡呀 跑到那個長安去了 那各自離開了洛陽 分開來在兩邊 所以在那個時候 在右邊的就在地圖上 看是右邊 靠海這一邊的我們是叫著 東魏 那麼靠內陸的我們 是叫西魏 這樣懂嗎 東魏跟西魏是這麼分的 那東魏後來是被北齊所滅 形成了北齊 那麼西魏呢又被北周所滅 形成了北周 那麼後來北周又滅什麼 又滅北齊 那麼北周滅完北齊之後 北周自己又給外戚的母后 是誰呀 后父是誰呀 那個楊堅所篡 楊堅一篡就建立什麼 隋朝 隋朝又把什麼西梁 跟陳朝給併了 那麼就統一全國 統一中國 就是這樣子 是這麼一個統一法的 好 這樣清楚了吧 ok 好這樣稍微解釋過了 你就知道了 壬一 那麼玄高這一個人 是在魏孝文帝之前 是一個很有名的人 在天台大師時代 都還談到他 都還談到他 所以他是相當的有名 俗姓魏 是什麼 是馮翊萬年人 那麼呢 這個姚秦弘始四年(402) 二月初八日生的 十二歲就入中常 就是中南了 是去中南山出家 十五歲呢就能夠登壇說法 哇好厲害呀 專精禪律 曾經親近佛陀跋陀羅 佛陀跋陀羅也就是覺賢了 有人猜那是覺賢禪師 並且是到稱許 禪法呢是很有靈異 而且呢他還修金光明懺法 金光明懺法 後來在北周滅 北周太武 哦 不 魏太武帝滅佛的時候 怎麼樣 玄高是被殺了 是以四十三歲之齡被殺 被殺 就是因為他教太子呀 那個早夭的太子修光明懺 修了光明懺之後 就是很靈感哦 那個太武帝呀 立刻就夢到說 哦你怎麼可以 意思就是說 你不可以刻意的毀壞佛法 他就不敢毀佛法 又頂了佛法二年 那後來呢 才又被崔浩們所蠱惑 他才又發狠起顛倒心 毀壞佛法 在他們之前呢 他們就誣賴玄高 是玄高呢用巫術用幻術 那麼弄的皇帝都氣炸了 把玄高給害了 不過他是為 北魏僧人最早的領袖 玄高 說到玄高是每一個都認識他 十五歲旦講經說法 你看是好厲害 是這樣子 然後呢 也就是北方注重實修的代表 太武帝滅佛的時候 因被崔浩等所譖呀 乃以太平真君 是真君不是真帝 太平真君五年444年 宋元嘉二十一年九月十五日 被害 那麼壬二 菩提流支是北天竺僧 此稱道希 這裡是叫道希 那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 //(580) 來到洛陽 住永寧寺 是非常有名的永寧寺 那麼呢北魏宣武帝怎麼樣 是對他作四事供養 有七百的梵僧跟他同住 並且是以他為首 譯有金剛般若經 楞伽經 十地經論是跟勒那摩提 佛陀扇多 我們是講過好多遍了 對不對 那麼深密解脫經 可能是解深密經的意思 但是 是不是深密解脫經 是不是解深密經的義譯 我是不知道 那麼應該是不是了 意義是差很多 還有金剛般若經論 無量壽經論 這是經過曇鸞 無量壽經論也就是往生論了 那麼往生論呢 經過曇鸞的往生論註 而大振淨土教 還有法華經論等等 三十餘部的經論 其傳承為無著 世親系之新大乘佛教學 為當時的佛教界 帶來重大的影響 菩提流支呀 再來呢 是有宗瑜行派的思想 並且也促成了淨土教的興盛 所以說瑜伽 所以說唯識學說 並不一定是往生彌勒淨土的 還是有很多往生極樂淨土的 哦要了解呀 那麼呢 再是是壬三 是什麼 勒那摩提(寶意)中央竺人 譯出究竟二乘寶性論 法華經論 十地經論是興菩提流支等 共同譯出的 還有寶積經論等等 並講華嚴經 亦屬無著系統之學者 然其觀念是與菩提流支不同 哦我們是講過了 從而使地論學派產生了 南道派與北道派的差別 後來呢就是南道派興盛了 唉是這樣子的 再來壬四 佛陀扇多覺定也是一樣 北天竺僧 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 來到了 至東魏孝靜元象二年的時候 來到中國的 來到了之間呢 在洛陽的白馬寺 白馬寺呢 以及鄴都的金華寺 翻譯出攝大乘論 不過他當時翻譯的只有論 而沒有論釋 只有本論而無釋論 而無釋論 而且他的文辭 //是比較不容易理解 所以呢 真諦三藏於南方另外翻譯 而此譯本即不流通 總共他翻譯的是有十部 約十部的經典 還有誰呢 壬五 瞿曇般若流支 也就是智希 他是東魏孝靜帝元象 元年(538)至興和四年 (542) 年間來到鄴都 (543) 翻譯出下法念處經 還有迴諍論及順中論等 這個是沒有什麼 你知道一下就好 壬六 以下還有北魏時的高僧 還有什麼我念名字就好了 曇鸞 菩提達摩 慧光 還有靈辯我們都有談過 唉幾年到幾年 你們自己去查呀 那麼這一些人是 研究什麼東西 你們自己都知道了 下面你們自己再看 我是不用講 再來呢 是辛七 辛七 東魏的孝靜帝 以及北齊的文宣帝 跟什麼武成帝 還有後主 幼帝等等諸帝呢 皆奉佛教僧 尤其北齊時代之造像刻經 又比北魏更為有名 北齊以後才是北魏嗎 分東魏 北魏分東魏跟西魏嗎 那東魏又來自北齊嗎 不是北齊變東魏 是東魏 是北魏變東魏 然後呢再變北齊 那麼呢 是很有名 所以歷來的皇帝呢 從東魏的末年 //一直是到北齊呢 各皇帝對僧人出家 以及建寺等等呢 都有一些的規定 雖然他是進奉佛教 不過他還是有一些規定 然至此轄內的僧尼數目 仍然是膨脹至四百餘萬之譜 我說四百餘萬 就是這樣子 你看在這裡是膨脹了 四百餘萬 在東魏的末年 我修正一下在北魏的末年 還不到四百餘萬 至了東魏的時代才真正的 增加到了四百餘萬 出家人是四百餘萬 你看嚇不嚇人 由於北朝的崇佛 向以營建修福為主 則國家財力之費用不少 再加以出家人數比例 //過於龐大 目前台灣人口 //二千一百多萬人 出家人不過三萬之譜 最多是到三萬 哦你看 比較一下你就知道了 所以難免是龍蛇混雜了 此又種下北周滅法 之遠因矣 知道吧 知道吧 那麼呢辛八 西魏呢 宇文泰以降 直到了這個北周諸帝 除了武帝滅佛以外呢 除了武帝 為了治國的需要 而強化了儒教 這我剛剛是說過了 要治理國家嗎 當然儒教是很管用了 尊王攘夷嗎 那麼尊王是內聖外王 大家都是要尊敬國王嗎 這個削弱佛道呢 當時的佛道之爭亦是很甚烈 所以而強化儒教 而削弱佛道 那個句點是沒有 是為了治國的需要 所以呢當時武帝亦於 殿上主持二教之辯論 這裡是有括弧才不會弄錯了 那甚至有滅法的運動本身 是這樣 但是雖然是這樣呢 但旦除了這個武帝以外 其他的皇帝呀 從東魏及北齊呀 是東魏跟北齊一樣 西魏的宇文泰以降 除了武帝以外呀 北周的武帝以外 大部份都是奉佛的 尤其是宇文泰 他自己也奉佛 所以呢迭建大寺 他是有建了很多大的寺廟 在他們的長安 並且立了僧統 自魏孝文帝提倡義學以來 北朝除了原有的禪修 傳統以外呀 義學之風呢 亦漸漸盛行於北方 比如了涅槃 毘曇 地論 華嚴 成實等大興 在北朝北周這兩朝 阿北齊與北周 分別是在北方兩個國家 分裂的兩個國家 它們的義學也都興盛起來 那麼在這兩個國家 當中的高僧 //大略有以下的數位 我們是念一下呀 法常 曇延 啊不好意思 不好意思 僧稠 還有法上 還有慧遠是我說的 那個淨影寺的慧遠 慧文大師 以上七位是在北齊 以上的六位是在北齊 以上七位是在北齊 還有那連提耶舍 是一個尊者 他的名字是叫尊稱 是外國的沙門是譯出 月燈三昧經 跟大悲經等 這些呢 你只要大概知道名字就可以 那麼還有三位呢 是在北周 哦是在西魏跟北周 前面這七位是在東魏跟此齊 哦是二個集團嗎 是兩個政治集團 是道臻 還有曇顯 還有道安 哦你看有慧遠也有道安 是不是呀 而且又在同一個時間 哦是不是呀 那麼這一些呢 是與曇延齊名 武帝滅法的時候 曾經怎麼樣 勇敢的怎麼樣 在那個這個這個 北齊的地方呢 唉怎麼樣 在那個北齊的地方 獻那個什麼 呈獻那個文章出來 是二教論來論 那個佛道的優劣呀 那麼以下呢 以下還有其他的 我們下一堂課呢 再把它給上完 我們迴向 先發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總迴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