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入門53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各位比丘 各位沙彌 各位淨人 各位電視機前面的居士同學 大家好 阿彌陀佛 我們呢 繼續上天台入門 上到呢 辛二 上一課呢 我們提到了南北朝時代 哦 不 東晉時代這個南方跟北方 相異跟相同的地方 那麼呢 只談到相異 那麼我們現在談到南北去 也就是東晉呢 時代 東晉的時代 中國分成南北二大集團 其實是不能夠這樣 南方是一個政治集團 北方呢是十幾個 二十個小政治集團的興起 這樣大的政治環境 差異當中呢 這個北方跟南方的 佛法的弘傳呢 有什麼的相同處跟差異處 那這一件事情呢 對於我們理解中國的佛教 有很大的一個幫肋 因為中國的佛教到現在為止 幾乎是沒有根 那為什麼是沒有根呢 唉 大概是有三個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就是沒有修行嗎 對不對 就是這麼的簡單 少修行嗎 或者是時代已經是改變了 我們沒有一個 安頓的修行環境嗎 是不是呀 那這樣子是沒有根 那沒有修行呀 你不要說是 對中國的佛教沒有根 佛教本身呀 釋迦佛本身他所傳的法 你就沒有根嗎 這是第一個原因 第二原因是什麼呢 那民族自信心喪失之後 對中國的佛教沒有研究嗎 那沒有研究你就不能夠修嗎 那再來呢 就是西風東漸呀 提倡白話文呀 中國的小孩子 怎麼樣 根本是讀不懂古文 那讀的懂古文 也不夠是怎麼樣 是很膚淺的什麼呀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這種簡單的東西 他懂而已 那其他那種深刻的古文 南北朝那種什麼呀 對仗駢體之文呀 那種 那種啊 這種典雅的文字呀 那更是不能夠懂 那用字詮詞 那就跟你隔閡了 固然白話文的提倡 就是提倡什麼 什麼文學了 什麼文學要活的文字了 可是古文 你就是這樣失去了之後呢 你變成所有古文 你都是沒有辦法閱讀 那中國人本身就是失去根 所以就共同的立場上來講 這個愈到末法呀 是愈來愈薄弱 那所以說就沒有根 再來從別途來說好了 中國人怎麼樣呢 對於古文的理解能力呢 是相形的減低 這在南洋一帶呀 尤其是如此 他們簡直是沒有辦法看 乃至經都沒有辦法看 何況是論呢 啊這個這個中國人的文章呀 他是沒有辦法 那麼在沒有辦法的情況底下 就看白話文大部份都是 灌水的多 或者是現代人寫的 其實那個正見呢 都還是需要時代的歷練呢 以及一個傳統的考察 他也是沒有 那第三個原因是什麼呢 就是隨著那個歷史的教育呀 這個古文教育的丟失之後呀 歷史教育也是跟著丟失去了 歷史教育一失去之後 中國人的出家這一百年 這近一百年以來 對於中國的佛教本身的 歷史認知跟研究呢 也幾乎是等於零 反倒是西洋的傳教士 還有日本的什麼呢 日本的那邊佛教學者呢 他是為了要理解 日本的佛教淵源 他不得不研究中國的佛教 他不得不這樣 人家是這麼作的 唉 人家是研究中國的佛教 他們是為了要理解 他們本國的理想 他還得要去研究中國的佛教 那麼咱們自己呢 乃至是中國的東西呢 棄之如敝屣 那你還會去研究什麼呢 研究中國佛教的歷史淵源嗎 那就沒有了 所以這個也是歷史思想上 的一種的脆弱 的一種脆弱的 這也是可以說是某種程度 國學的薄弱 那也就造成了什麼 是有三個原因 是少修 以及什麼語言教育的轉向 哦語言思想的一個轉向 然後再加入一個什麼呢 歷史教育的一個薄弱 造成了什麼 造成了中國人對於中國佛教 本身的淵源呢 也就是失去了信心 失去了理解 失去了修持的一種什麼 的一種熱誠跟修養 那麼有鑒於此呀 我們在講這一個天台宗入門 的時候呢 紮紮實實的把這個歷史 交待清楚 而且也不過交待什麼呢 從佛教傳入 一直到智者大師之前 這一段的時間而已 我們只是做了當中 的一小部份而已 竟然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 我決定呢 在這一堂課算起 在這一堂課以內 拚死命也要把它怎麼樣 也要把它給搞定 把它給結束了 因為你們不累 我累 哈哈 是不是這樣子 要把它搞定 把它弄好 再怎麼樣呢 說不完也不說了 那麼呢就要進入怎麼樣 進入那些我們期待已久 的那一些教理來說明 那就是這樣 可是在這方面呢 屬於南北朝的佛教 是屬於 中國佛教的一個什麼呢 一個最重要 最重要的出生時代 南北朝的佛教是 中國佛教出現的一個時代 而南北朝時代之前的 佛教醞釀 也就是屬於東晉期的佛教呢 充滿了多元性 多元性 南方是重義解 北方是重實踐 可是北方呢 是更努力於什麼呢 努力於譯經的事業 而南方呢 就是 等著北方譯經傳下來之後 就是研究 研究 研究了 討論 討論 討論了 然後呢 辯論 辯論 辨論了 注疏 注疏了 就是這個樣子 這個看起來南北兩方是 有極大的差異 然而就在南北朝的時代呢 透過南北兩分 相互的政治穩定呢 而違到了一個什麼 以及什麼 以及北方有二次的滅佛 分別是在北魏跟北周 二次的滅佛呢 使的很多的出家人是往南移 這樣是造成了一個什麼 造成了 南北佛教的一個大融合 這樣子形成了中國人 一個中國方式的認知 這是在南北朝完成的 然而在這之前 我們在提的就是說 所謂的東晉時代 東晉時代的北方跟南方 佛教的差異跟相同性 我們就談到這 那我們現在繼續談相同性 看辛二 相同的部份 我們是分四科來談 我們是分四科來談 那麼第一科是怎麼樣呢 壬一 是什麼 是引老莊思想以解佛教 的格義色彩 發展是到了顛峰 無論是北方的什麼呢 無論是北方的佛教 道安大師的時代 或者是南方的整個什麼 的整個清談佛教 它們仍然藉用 老莊格義的理解 格義佛教的理解 哦格義我已經是解釋過了 在前面的幾堂課 我已經是解釋過了 那麼現在就是他呢 引老莊的思想進行格義 佛教的理解 是發展到了顛峰 同時也由此而透過般若 等大乘經典的大量譯出 最主要是鳩摩羅什大師 法系的啟發 他是釋譯了 非常大量的什麼呢 哦中觀的思想 空宗的思想 乃至於是什麼 法華經系統的什麼 一乘的思想的引入呀 這種的引入之後呢 而開始對此一格義佛法 進行反省與檢討 這在北方是以道安大師為主 這在南方是以什麼呢 是以慧遠大師為繼承 南方是慧遠大師 他們開始覺得不對呀 好像佛教不是這麼講的嗎 原來呀 般若有它般若的語句 跟原有的思想 那麼呢 用老莊那種虛無了 修仙煉丹這種觀念來 乃至是道家煉丹這種的觀念 來了解佛教呢 顯然是有大的障礙 而且是有大危機的 是從道安大師開始 就理解這樣 一直到慧遠大師呢 進行著般若思想的什麼呢 的還原化 聽懂我的意思沒有 般若思想的還原化 唉還原化 那麼從而這樣子 進行反省跟檢討 從而也為南北朝的時代 佛法的自覺與自主性 提供了基礎 什麼是叫自覺呢 什麼是叫自覺呢 也就是佛教開始知道 它跟其他宗教 截然不同的特質 以及 它有一套完整的思維方法 跟語言邏輯 跟開始覺得它有 這在我上幾堂課 我都是提過了 我只是作結論而已 所以不必要多提 它開始有這種的自覺 講到這個我就開始要 講一件事情 在前幾天呀 有那個居士跑來跟我講 現在外面在流行讀經 你們有沒有聽過呀 讀經 到處都有讀經 那麼讀經是很好呀 大家都在流行呀 聽說有十幾萬人正在進行 大人也讀經 小孩也讀經 尤其是小孩讀經更是流行 那麼很好 很好呀 我呢 在很多的公眾場合裡 我也是呼籲你 你不學佛呢 暫時不能夠學佛是沒有關係 可是你一定是要帶小孩子學 四書五經這一類的 我也是錦樣子的提倡 可是由居士的團體 來跟我講 這一件事情的時候呢 他沒有 跟我提到別外一件的事情 師父呀 請你能不能找人呀 來帶我們也讀經 那讀什麼經呢 當然 我們不是讀那個儒家的儒經 他是說讀那個什麼呢 讀那個康僧鏜所譯的 無量壽經這一部經 當然他們是知道一向 我是提倡康僧鏜的無量壽經 他也是投我所好 來跟我講這一件事情 看我是不是能夠怎麼樣 一念不覺生三細 哈哈三細又動長六粗 哈哈就怎麼樣 就入十二因緣 就滾下去了 是不是這個樣子呀 那麼 那麼呢 他呢 是這麼講了 他沒說還是好了 說了我還是被騙了 我果然是一念不覺 第一次我就是同意了 覺得也好 第二次呢 他就是怎麼樣 你知道言多必失呀 他就是這樣的講 他是說呀 現在政府都是在推動讀經呀 非常的好 各個學校機關團體 唉人民的團體了 都是在推行心靈的淨化運動 它呢 是為了避免宗教的力量 所以都用什麼軍公教 而不是佛教 也不是基督教 是用軍公教 唉是另外的一個宗教 是叫軍公教 這個教 這個教呢 在推動 那麼推動的也是很好 他提到一件話 我聽到一件事情 我就是唉 避免宗教的力量 那顯然這個是衝著佛教講嗎 這個也對 佛教今天也怎麼樣 怎麼樣 我們不談 可是呢 接下來我們也來讀經 只是我們讀的經 跟人家的世俗是不一樣 啊我突然間有一個念頭起來 就發現說不對呀 我們的古大德裡頭 都說梵音是高遠 都是用什麼 都是用梵唄來誦經 那麼我們的高僧傳裡頭 也有一個什麼 也有一個誦經第一的梵唄師 換一句話說呀 梵唄是一個是一種修行 從來我們中國人的修行 從南北朝 以降都沒有所謂的讀經 或者是誦經 誦經一定是要怎麼樣 一定是要有梵腔 南、無、什麼阿、彌 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 是這樣子的一個誦腔方法 它這樣子的誦腔 你如果是念的快的話 你隨著音韻的起伏 那個呼吸的起伏而入定 唉 這個是我們中國佛教一向有 從西域傳過來 轉化成為中國化的誦經方法 它一向是這樣 喂怪了 這就是中國佛教的自覺嗎 應該就是要這樣 結果你看看在 這個時代底下的居士 也是一念不覺 他是要隨順世間 他是要改誦經為讀經 而出家人也是一念不覺 這麼好呀 對呀 這樣 因為他是多說了這二句話 讓我想起來 不對 這佛教原有佛教的傳統作法 中國人 不 人類一向都是後後勝於前前 他認為愈到後來的 搞不好是愈好 這一般都是有這一種的想法 既然 師父們都可以帶我們誦經 而帶我們讀經 換一句話說我不要誦 讀也可以呀 一時佛在舍衛國 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人 跟那個什麼 跟那個小學一年級 有沒有 一堆人是坐在那裡 呱啦 呱啦 呱啦 這個樣子 沒有那種一氣的那種感覺 沒有那替梵音的感覺 也不能夠入定 所以我就跟他們講了 不可以去帶 後來我是跟他們講 你如果要讀經的話 你們自己去讀好了 也不用人家帶了 你們繼續讀 那是不能隨俗嗎 佛教修行的本份嗎 這個就是叫著什麼 叫著自覺 這是佛法的自覺呢 中國人在南北朝的時代 也是開始認知 它是發現說我不能夠隨俗 怎麼樣去禮拜帝王 我也不能夠隨俗 在認知怎麼樣子 修行成佛就是道家的修仙 不可以 佛教有佛教本質上 絕對不同於世俗宗教上文學 科學、藝術 的超越這一些的所謂 佛教本質的內容 它是不共世間的解脫 它是不共世間的道德 是不共世間的修行 是不共世間的什麼 生活的模式跟價值的判斷 所以這種自覺呢 發展到極至就是誰呢 就是慧遠大師 慧遠大師他是對於佛教 有這種的自覺 結果他發現我佛教就是佛教 我是不受限於你的那個政府 政府的那個那個什麼呢 那種那種高低的管轄 所以我沙門是不敬王者 這個是要很勇敢的什麼 沙門自覺 相對於這樣子的呢 在北魏的時代呢 唉也是一位高僧 那你說算他也是一位高僧吧 也是 可是高僧呀 高僧是分二種 是很濃(台音高) 濃濃(台語高高) 的那種濃(台音高) 那一種 也是濃(台音高)僧呀 高僧是要怎麼評論呢 我們不能夠說他是佛 對不對 當然他是有種種的看法 我們是不能夠全部的接受 我說這個是叫泛修行論嗎 那麼在北魏的時代呢 竟然也有一位什麼 一位大德呢 名字我們也可以給提出來 因為事實就是記載在那裡 是叫法果 佛法的法 果就是果 我先提一下 他就沒有具有佛法的自覺 這個佛法的自覺 是一個很重要的 每一個時代 都要有每一個時代 的佛法自覺 現在的出家人 該不該熟悉一些演戲的 唱歌的方法 來度眾生呢 這個就是佛法自覺的問題呀 需不需要呢 入俗呀 是轉俗而不是入俗 是不是這樣子呀 那麼你會把歌是唱的很好 度化眾生 讓眾生是很高興 鼓掌拍手叫好 你說你這樣度了眾生沒有 度了 好像也是度了 可是有 敗壞佛法於未來的嫌疑 這就是佛法的自覺嗎 他是要知道佛法 是不共世間方法 用的手段 它是永遠不能夠動的 它是不能夠隨時代而動 也不能夠隨時代的因緣 而隨便的怎麼樣 流俗 它是要自覺 可是呢 這位法果大師 他就是不一樣了 他就不一樣了 怎麼樣 他竟然是講出這一種話 你知道嗎 他竟然是把北魏的北魏 的太子呀 道武帝呀 對是北魏的太子道武帝 哦的武帝呀 道武帝是怎麼樣刻起他的像 然後是坐在蓮花上 然後是在那邊的拜 然後 人家說你怎麼在拜皇帝呢 他是說我不是在拜皇帝 我是在拜當今的如來 你看這種肉麻的話 他也是講的出來 懂嗎 我非得要批評不可 因為是什麼 他不但是這麼的幹呀 後來的人還有 跟他做的是怎麼樣 他是在那個什麼 他是在那個雲崗石窟呀 那個石窟裡頭呀 還刻了五個皇帝的臉孔 下面就刻佛身 為什麼呢 他是說過去現在 而沒有說未來 過去現在的五佛 皇帝是跟諸佛是刻在一起 跟一切的佛像都是刻在一起 那真的是很肉麻呢 這就是佛法失去了自覺 你看慧遠大師是不一樣 你是可以砍我的頭 我是七十八歲的老人 我仍然是寫文章 跟你這個人主 我就是不承認 我們沙門 是沒有禮這麼一回事 當然了出家人 並不是要去跟人家拚了 而是說 你對於自覺你必須是 要去抖動 這個是需要高昂的什麼呀 佛教的修行跟內涵 以及護法的熱誠 這一定是丈夫 懂嗎 這一定是要丈夫 這個是要堅忍才一定做的到 那麼這個才是南北朝時代 才開始有這種的自覺 他是開始反省我跟帝王時代 我跟帝王的關係是什麼 我跟這個世間的關係是什麼 當我面對世間的要求的時候 我佛教是應該怎麼的回應 每一個的時代都有這種自覺 的需要 你們也會有 你們也會有 所以說這是啟發的 是啟發的認知 那麼呢 它是對南北朝的佛教提供了 這麼好的模樣 就是所謂的什麼 沙門慧遠大師的為代表 那再來是自主性 自主性 其實是透過自覺而來的 是透過自覺而來的 在北方是有出家的僧統 僧統你是知道什麼意思嗎 就是皇帝派的 的僧官來管理出家人的 管理你是懂嗎 出家人是方外之人 理論上說 他應該是要怎麼樣 修養道德 實踐解脫 研究法義 度眾生 而與政法呢 怎麼樣 是絲毫無干 是絲毫無關 所以呢 這個觀念呢 在西方怎麼樣 是發展的很好 西方呢是以宗教立國 到現在為止 西方還是宗教立國 知道嗎 你看那個美國總統柯林頓 美國柯林頓你管他是都民主 他宣誓的時候 手是按在聖經上面的 然後一手是按著聖經 一手是對什麼 是沒有對著十字架 是對著 這個歷代他們總統的像 然後在宣誓 是這樣 他們認為一切人的人格 是要依聖經為標準 他們的文化 政治理念都是這樣 所以說呀 只要是美國的總統 有什麼貪污了 性醜聞了 一定是要被掀出來 為什麼 這是聖經上面所誡出 的違反人生 違反他們 西方共同人性標準的 的什麼 的一項行為 是不能夠做為我們的總統 所以到現在呢 小柯還是在打官司 還在打官司 而且呢 他是想要動用總統豁免權 美國的最高法院是說不可以 你這個總統是沒有豁免權 在這一方面是沒有豁免權 我可以稍微的延後判 萬一判美國的總統 有性騷擾的話 那全世界不就笑掉大牙 對不對 是不是 嘻 嘻 嘻 嘻 好丟臉哦 所以它就怎麼樣 它就不敢判 所以不敢判 但是呢 你沒有豁免權 你看看人家是這樣的 所以說 西方是以這樣子的自覺 所以他們是認為呢 宗教家 是不能夠隨便給于限制的 第一不打稅 第二是不服兵役 第三呢是除非什麼 他們是違犯了共同的認定 乃至也是聖經所認定的法律 他才要抓去關 不然是不可以 隨便給予管理的 但是宗教家 也必須是保持完全 的清淨 所以他是不能夠公開的化緣 唉 他們就是這樣給以認定的 你看看 這個就是 依於一個宗教的自覺 而達到一個宗教在整個社會 人類當中的自主性 中國沒有我告訴你 中國沒有 所以中國的宗教 東方的宗教 都為帝王所用 很多的情形都是這樣 然而慧遠大師且是不同 慧遠大師展現出獨之自覺 跟自主的力量 你什麼人來我都見 你教我作什麼 我能作的我就作 我不能夠作的 對不起 頭我可以給你 我不作 你們看看 那個沙門不敬王者論 一看了就知道 是剛正不阿 正氣凜然 中國人歷代都有這種出家人 然而我們看到更多的什麼 是逢迎於 是依附於政治環境底下 的出家人 那你說這樣是對 不對呀 也不見得對 不對 因為你看道安大師 他不得不接受什麼 石虎石勒的什麼 的恭敬 他不也不得不如此 為什麼 是為了一個很遠高遠 的弘法目的 他也不得不暫時是如此 然而 請注意 請注意在今天這個時代 帝王已經是不存在了 我們已經不能夠在沿用 以前的看法了 你今天去依附那個政黨呢 沒有用的 政黨 隨著民意的流水而會變動 今天這個黨會當總統 明天那個黨是會當總統 所以我們不能夠在實踐什麼 帝王時代的佛教附庸思想 再也不能了 所以在這個時代來特別彰顯 慧遠大師 而把道安大師的作法 暫時的保留著 也給予尊重 也給予讚歎 但是 給予保留的原因是時代不同 各位呀 我們理解歷史 在取捨之間 應該是要有這種的認知 這個是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 自覺與自主性 好研究歷史 讓我們可以觀古知今 就是這個的意思 ok 好 這個就是什麼呢 就是引發所謂佛教自主的 一個相同部份 南方跟北都是一樣 都是做了這一個工作 那麼壬二 是什麼呢 北方透過大量中國化的譯經 為途徑 南方則經由貴族化的格義 清談為方便 東晉時代(含南北兩地) 可謂是中國或文化正式理解 並且接受佛法佛教 或者是佛教文化的什麼 並將佛法適度中國化 反過來我接受你 我反過來把你中國適度 的中國化的 一個關鍵性的時代 比如說慧遠大師在面對著 這個桓玄呀 桓玄一向是以儒家皇帝 至尊至上的立場 來要求你沙門 也是要來頂禮 膜拜 恭敬 這個這個國家最高領導人 的時候呢 他也就怎麼樣 他也不反對你儒家 他也說你儒家是很好 可是我們的佛教是超越 在世俗之外 他不直接去抨擊老莊 或者是儒家 他是不願意 他是不要哦 他說你們的也對 因為你是要知道慧遠大師 自己是有好幾個 什麼儒家的弟子 成就了什麼呢 成就了譯經跟老莊學問之人 學問而流通在世 比如說那個誰呀 我們到時候再翻給你看 有好幾位呀 我是有記載下來 有好幾個 都是一個當時在儒家 很有名氣 很強的儒門學者 跟研究易經的 你是要知道在南北朝的時代 從東晉以後 從三國以後呀 儒家的人 如果是不了解老莊的話 是會讓人覺得是很糟糕的 哦是很糟糕 那麼 那麼呢 慧遠大師對儒家 對老莊是非常的有研究 所以在他自己是不會否定 儒家跟老莊 所以一直這個桓玄 不是恆溫 上一堂課呀 我是講到桓溫 是因為講太快了 是指這個桓玄哦 跟這個桓玄的對答當中呢 他不抨擊中國傳統的儒家 他不抨擊 他是一再的提示說老莊 跟儒家是很好 可是你卻是要知道 佛教另外是有一個價值標準 是在那裡 我們是方外之人 我們是不受限於 即有儒家的什麼 教理的限制 跟禮教的限制 他是從這個再度來說的 那麼他是從仁義禮 智、信來相比對於五戒 然後再來說我們雖然 有跟儒家老莊的不同 可是我們也有相同的 我們所謂的孝順 是一個盡大孝的解脫 他開始用 這一個方法來調合什麼 具有的中國文化 他也同時在調合的過程當中 把不同的部份怎麼樣 講出來給中國人知道 然後也勇敢的什麼 跟長期以來一千年以來什麼 的中國勢力呢 對抗 他是一方面怎麼樣 是不跟你思想上正面的衝突 而採取調和 可是在政治當中 他是完全獨立於政法之外 而說我該怎麼樣 我就怎麼樣 這表現出這種風骨呀 讓人是很驚歎讚佩 一方面他是在思想當中呢 他是採取調和的作法 使得中國的儒家跟道家呢 對他是沒皮條 因為要講儒教 慧遠大師熟的比你還熟 要講老莊的解釋呢 是可以當老師 那你是輸他 對不對 可是講起 佛法來他又是什麼呢 又是一代的英雄 是南方清流的代表 他簡直是把思想界的精英 是全部的包住了 是沒有人能嬴他了 然後他又是怎麼樣 他是展現這種 強大實修的這種風格 跟精進 持戒 刻苦 勵行的這種什麼 這種淬礪的實踐者出來 所有的宗教家 理論家 政治家全部是要服膺在 他的道德感召之下 那麼他的這種道德感召 又對於教理的分別 以及中國文化傳統 這樣說了之後 誰還能跟他辯論呢 沒有人能夠跟他辯論 就這樣子之後 怎麼樣 就接受了他的說法 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 是南方跟北方的中國文化 已經是對佛教不再排斥了 它已經是接受調和的思想了 也就是因為這樣根本的 不排斥 所以到了南北朝 尤其是到了梁武帝極力的 推崇佛教之後 它所遭受來自於儒家 跟道家的阻力 就相對的少 原因也是在此 不過你是會問呀 到了南朝 到了北朝的時候呢 北魏跟北周不是有滅佛嗎 我告訴你 滅佛並不是主要是文化 我們幾次的滅佛都不是 因為文化的問題 而文化的問題 根本沒有造成什麼 滅佛的主要原因 然而文化的問題是常常 拿來談 以為是滅佛的原因 不是 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政治經濟的原因 出家人是太多了 是錢揩的太多 那又是都不納稅 然後呢 還形成政治的勢力 那弄的怎麼樣呢 弄的帝王臉上是無光 那他是害怕 然後在這一個時候 才被道家趁隙而入 怎麼樣 誘發出 喂皇帝呀 你這樣做皇帝是很癟哦 是收不到錢 人家也不一定是理你 把他們給幹掉 那皇帝就怎麼樣 惡向膽邊生 就這麼的幹了 至少北周北齊 北齊跟北周 不 北魏跟北周都是這樣 都是這樣子 所以不是文化上的衝突 真正的不是文化上的衝突 更何況都是發生在北魏 跟北周 對不對呀 北魏跟北周都是什麼呀 胡人的什麼 北方民族非漢的系統的什麼 的帝國 所以說他們也沒有必要 跟佛教有這麼大的對立 反而在南方以漢人為主的 文化傳統呢 卻是大大的興盛佛法 所以你看文化問題是沒有了 這個也是在東晉的時代 給於處理完畢 給於處理完畢 這個觀念你們一定是要有 所以你是要知道呀 將來你們的下一代呀 或者是你們的這一代要 去美國弘揚佛法 一定要對文化問題給予調合 文化問題 一直是格格不入的話 你就很難讓人是接受佛法 那文化的問題是怎麼辦呢 怎麼辦呢 那當然是一個秘密了 是不能夠隨便說 是不能夠隨便的說 因為我如果是隨便說 人家就隨便做呀 那隨便做 就隨便壞呀 那也是不可以 是不是這樣子呀 哦比如說在美國的話 其實是可以實踐兩件事情 偏袒右肩跟把缽制 在都市裡頭是可以 在偏遠地區是不可以 為什麼 是太冷 再來呢 它是地大物博 你這一家托到那一家就是 要走三個小時 你是怎麼托呀 你去美國你就是知道 對不對 是不是一家與一家之間 是距離好遠 那托三家就已經是昏倒 到旁邊了 那你是托不到 那是第一種 但是為什麼 都市裡頭是可以托 那美國的文化普遍是有 施捨的文化 它普遍是有這裡的文化 它是心很好 你懂嗎 它們這個經典呢 那聖經的影響還是很強的 那種施比受觀念是很強 所以說還是可以托缽 就是某些地方難托而已 那為什麼是可以偏袒右肩呢 因為中國人 是講男女授受不親 美國人呢 那美國的人都是光著上身 在街上走 對不對 所以他們沒有 這種偏袒右肩的問題 所以就可以隨順什麼 隨順中國人 不 是隨順原始佛教那種的教法 你是可以恢復這樣 這就是文化的差異嗎 隨便的講就可以這樣 可是呢 特別是要修行不淨觀 因為美國人 就是這一關過不去 就是色關過不去 他在十三歲的時候 爸爸媽媽就要開始教他們 交男女朋友了 是這樣子的 哦他們那種性愛的書藉呀 也是不太管制 當然台灣今天也是不管制了 不過中國人比較是內歛 文化上是如此 是這樣這個是一個比喻 好壬二 是這個樣子 所以它會適當的把中國文化 怎麼跟佛教文化這種的 對立呢 做調和 對不對 你看看 慧遠大師當時是要面對 所有的士大夫 都是儒門之英才 而他是怎麼說服 那些儒家的人 乃至是相信說 對 出家人是不要頂禮皇帝 你是要知道整個儒家的思想 都是以國王為主的 是內聖外王嗎 他的一切理想都是要 依於國王而完成哦 儒家是這樣哦 如果是失去了國王 儒家的很多理想 是不能夠推動的 所以你看孔老夫子 是周遊列國 不找老百姓 只找國王 只找貴族 都是在探聽什麼 探聽國王要不要用我 你看整個的孔子傳都是 在寫這個東西 對不對 所以它只是一個輔佐國王 這樣子出發的一個思想 所以你今天違背國王 不尊重國王 不尊重國君 對儒家的打擊是很大的 你是要知道當中文化 衝擊嚴重性 這嚴重性是很大的 結果他是怎麼調和 他是有能耐調和 為什麼他學通古今 內外典皆通 又有修有證 又道德高尚 又持戒精嚴 就是這樣子才能夠改變人 所以呀 弘揚佛法就從這裡幹起 懂嗎 要有道德不夠 還要有修行 有修行還是不夠 還要有那種清淨的外相 也還不夠 也還能領眾住持有一堆人呀 這樣子呢 風氣的影響 又有道德 又有學問 又有修行 又有持戒的莊嚴相了 那所有的人都是輸你了 那大家都是聽你的了 那你這樣子 才能開啟風氣之先了 誰能做呢 就寄望你們了 對不對呀 怕死 那沒關係嗎 慢慢的作 現在是不行那有四種人 是不可輕視嗎 年青的道人 小龍 星星的小火 對不對呀 還有王子 四種人是不可輕視 你是年青的道人嗎 哦你們打太極拳 馬上說到下一代去 好 總而言之 這樣是了解了吧 就是這個樣子 不過話又說回來 慧遠大師在要求中國文化 接受佛法的時候呢 他不得不某種程度的怎麼樣 把中國的文化修正 比如說 我們不偏袒右肩就是了 我們只求能夠出家不結婚 儒家是會罵 我們說不 可是呢 關於偏袒右肩的事情 男女授受不親 或是光著腳丫 或是乞討這種事情 算是枝葉末節 算了 我們讓了 讓了 所以中國人就不托缽了 就不再偏袒右肩了 是不是這個樣子 是不是這個樣子 然後是怎麼樣 然後也不光腳丫了 對不對呀 但是我們不能讓到什麼 好了 討老婆也讓了 就不能夠這樣 就不能這樣 對不對 不過現在有很多人 是很願意讓這一件的事情 哈 那是現在的事情 這樣是懂嗎 所以我們是會在根本上不讓 那麼末節的部份我們是讓 這樣就是叫著適度的中國化 有沒有呀 你看到了是對不對 所以我們今天看到了佛教 就是在讓與不讓的抉擇 當中所形成的中國佛教 那你說 那中國佛教是不純 對不對呀 這種說法是對還是不對呀 不對 中國的佛教還是很純 只是在實踐的方式上 是稍有不同 這樣是懂嗎 好 那麼這是第二個是關於 中國化跟佛教化 哦是中國文化接受佛教 以及佛教的適度中國化 這個南北兩地也是相同 好再來呢壬三 經由格義佛教 與般若空見的比對 以及沙門禮不禮敬 王者的辯論 使得佛教文化與中國文化 在形而上哲學命題上 以及形而下的禮教倫理上 有了互相認知 澄清 乃至是調和的機會 這是佛教文化之所以能被 中國文化所認知及接受的 關鍵所在 這個是就剛剛那個說法的 引申的 引申到各個微細的部份 所以格義佛教呢 讓以及與般若空見的比對 格義的佛教是老莊的思想 再加了一點點 儒家的思想在裡頭 那麼他跟般若的空見 是純佛教的 是印度系統的佛教 這二個一比對 那就認出來是中國的 西域印度的 佛教本質上的差別 是不是呀 這是形而上的哲學命題 形而上的哲學命運 那麼還有 沙門禮敬不禮敬王者 這是屬於儒家的什麼倫理 行事問題 跟佛教的什麼 方外人不受經濟文化政治 所限的這樣子禮敬問題 這是形而下的禮敬問題 也有了互相的怎麼樣 認知跟比較 對不對呀 是相互的認知 然後是來澄清 澄清說我們今天是不恭敬 不去頂禮皇帝 並不是對皇帝不恭敬 而是我們本來就是這一種人 我們化外之民 我今天不對你頂禮 這是一個什麼呢 這是佛教本質上的一個事實 是這樣子的 本質上的一個一個精神 哦所以說你看看那一天 我們上戒律學的時候 不是講到嗎 講到這一個誰呀 那個賓頭盧尊者 有沒有 是不是呀 那個有國王是怎麼樣 有國王要去見他有沒有 賓頭盧尊者是怎麼樣 他是不站起來 他是不站起來 這不站起來 是說娑頻王 頻婆王 是不是呀 是頻婆王 是頻婆娑羅王 是頻婆娑羅王 頻婆娑羅王 那麼去見他的時候 他都是不站起來 結果旁邊就有一些婆羅門 就跟他講 唉你看看這個師事沙門 對國王不尊重你看看 好傲慢呀 國王去見他 他都是不站起來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呀 結果呢 對 好 這一次我再去見他 他如果再不站起來 那我就把他給殺了 可是這一位尊者 幹嘛 他有他心通呀 一想阿糟了 他是有惡心要來見我 那怎麼辦呢 要是我不站起來的話 他要是起惡心殺了我 他就是要下地獄 殺了我是無所謂 我是無諍阿羅漢 我是無欲的阿羅漢了 我的生命是不盡後有了 已經是不再受後有了 我不再想活 活與不活都不重要了 他殺我 我是沒有什麼難過 可是殺阿羅漢 一定是要下地獄 下地獄 唉呀可是我站起來 我若站起來 他的福報是消光光 是馬上不能做國王 那是怎麼辦 怎麼辦呢 那他想予其讓他下地獄 還不如不讓他做國王來的 好一點 他這一來 他就站起來 唉哦國王你是來了 來 請坐 請坐 他說唉奇怪了 你怎麼會是這個樣子呢 那他就是問他說 唉我以前來你是不站來 那現在來了 你又是站起來 到底是為什麼 他說我以前來了 不站起來是為你好呀 那現在我來了 你又站起來又是為了什麼 也是為你好呀 他說阿 怎麼來了不站來是為我好 來了站起來也是為我好 他就分析給他聽 他是這樣 這樣 你現在是要殺我 唉哦這個真的是有他心通 他就慚愧懺悔 不過他對於 他作國王做的好好的 怎麼會福報都享盡了 不能做國王呢 他就很疑惑 他就不太相信 可是一回去的路上呢 怎麼樣 就被他國的國王給抓去 囚禁了七年才放他出來 你看七年不能夠當國王 你看看皇帝一來 站起來 他的福報國王的福報 是消七年 那麼今天我們讓多少的什麼 很多的那個市長哦 來到那個廟裡頭燒香 結果 他為什麼下一任是選不上 主要的原因 我們現在是知道了 哈哈主要的原因我們現在 是很明顯的知道了 對不對呀 下一任呀 鐵定是選不上 所以下一次 你如果是作一寺之主 那個什麼 市議員 市議長 市長了 來見你的時候 你盡管是躺在那裡 你懂嗎 那麼他來的時候 他如果說你怎麼都不禮貌 你是可以跟他講這一個故事 好了 看你了 這就是一種怎麼樣 一種相互的認知 跟澄清跟調和 一種調和認清 知道嗎 所以說佛法呢 他確實是有那種不共世間的 價值判斷 世間人真的是不了解 那不了解是怎麼辦呀 怎麼辦呀 你當然是不能夠隨俗 可是你也不要去抗俗 你應當是在適當的時機 人家知道 是不是呀 像我現在把這一個道理 講出來了 那麼呢 人家是聽到了 就會去傳遞 對不對呀 這個就是形而下的禮教倫理 它是不同於 儒家以人為本的認知 它是以覺性為本 以因果為本 而佛法在人間 可是不與人間為限 你不要說佛法在人間 一切都是以人間的歡事而現 那這樣子的話 如果在家人 喜歡出家人跳舞唱歌 那出家人 就是要去跳舞唱歌嗎 那就是荒唐了 是不是這個樣子呀 對不對 所以說 這個是有為跟不為的部份 好就是這麼一回事了 所以這是一種什麼 一種中國文化的認知跟澄清 接受的時候 那麼呢 他們下面括弧 (具有對立抉擇與調和互補 的兩大面向) 對立跟抉擇是什麼意思呀 本質上就是不一樣 你比如說 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 咱們本質上就是什麼呢 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 可是真正的不孝就是什麼呢 讓父母輪迴 輪迴生死 這是最大的不孝 唉這個就是對立的看法 對不對呀 這個就是跟儒家對立的看法 我們呢 是堅持我們的看法 他是不相信三世因果 是他不相信 我們是相信 這個永遠是要對立的了 你嗎要嘛就信我的佛教 要嘛你不信 那我尊重你不信 就這樣而已 我是不可能去隨順你而信 你儒家的看法 是不是呀 未知生 焉知死 那麼呢 敬鬼神而遠之 也不認知三世的因果 那我嗎是沒有辦法 是不是呀 你一定是要說我是不孝 那你的說法呀 是不是 那是你的說法 那我是大孝 你是不知道呀 對不對 這是沒有辦法的 那抉擇是什麼 那抉擇比如出家就需要抉擇 或者是出了家之後 怎麼樣實踐菩薩道 實踐菩薩道 哦實踐度化母親 度化父親的工作 這是一種抉擇的問題 哦是一種抉擇的問題 從對立到抉擇 不過也有調和跟互補 也有調和跟互補 你比如說是怎麼樣調和呢 比如說五戒 跟他們的五倫的五常 那是什麼仁義 禮 智 信 這種的東西呢 是仁義禮智信 這個呀 是不是這個樣子呀 這是互相調和互補的 他好像是哦 可以互相幫忙一下 互補彼此 你知道嗎 這是互補調和的 所以呢 是有這二大面向 到現在都還是這樣 所以我對於民國以來 過度的提倡儒佛合流呀 這個是不對的 儒佛合流佛教的高超面 就是降低了 我們可以說 儒教應該是被提倡 還是要分清彼此 不應該是儒佛合流 儒佛合流佛教的那種高超面 就是被消失掉了 所以今天有一些居士團體呀 對出家人是非常的不恭敬 乃至於都在說在家修就好了 是不用出家 甚至於更嚴重的 還用在家人的身份給 人家怎麼樣 還不是給人剃度 給人授三皈依 美其名是怎麼樣 是替師父三皈依 那麼就拿一個師父的印章 來蓋章 然後給的 那一個三皈依的名稱呢 是出家人的名字 可是那一個出家人根本是 不在現場 他就是以在家人的身份 做出家人的工作 像這樣子呢 我必須是不客氣的指出來 這是危害佛法的 這也是沒有資格 叫是三寶的弟子 哦是沒有資格 叫是三寶的弟子 那麼呢 像這樣子的儒佛合流呢 我就不同意 那應該是調和互補互有長短 那互有這個這個空間呀 這就是可以了 不應該是這麼的混濫 那是不應該混濫 壬四 是什麼呢 是羅什大師以前的中國佛教 大多專注於般若空性思想 的什麼的研究 一直是到了 東晉義熙的十三年 覺賢也就是什麼佛陀跋多羅 我在上一堂課呀 老是念錯了 我的文句上是寫對了 是念太快了 是念成僧伽跋多羅 那叫眾賢 那是另外的一個人 我是名字念錯了 哦我更正一下 是叫佛陀跋多羅這一個人 與法顯大師在南方譯出了 六卷泥洹經 元熙二年 也就是東晉末年與誰呢 他又與慧嚴等 百餘人譯出了什麼呢 覺賢大師譯出了 華嚴經 以及北涼西元422年 劉宋北涼的地區 剛好是在劉宋武帝永初三年 曇無韱在北方 北涼的國內 所謂的它的首姑藏 譯出了大般涅槃經 四十卷 後來中國的佛教 才全面的南北 皆有 也就是在西元430年 430年呀 大般涅槃經 才傳到南方來 才開始接觸到 妙有的思想 然而這已是屬於南北朝佛教 的階段 換一句話說在東晉的末年 東晉的末年已經在般若 性空之外 又傳出了什麼 傳出了 傳出了 傳出了妙有的什麼 唯識學 妙有的唯識學 哦是這樣 關於這一件事情呢 我們等一下 我會再作一個說明 唉 我們下一堂課稍微再作說明 現在呢 這一堂課是先上到這裡 好 我們在合掌 準傋迴向 先發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那三皈依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好 我們總迴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