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入門第46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各位比丘 各位沙彌 各位淨人 各位電視機前面的大德居士 大家好 我們現在上天台入門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呢 我們提到了這一位曇無讖呢 是在北方北涼的時代 在鳩摩羅什大師以外呢 他是翻譯了 這麼一部重要的涅槃經 其實涅槃經之外呢 還有屬於華嚴經 這個系統接近 而不完全一樣 華嚴經講的也是萬法唯心了 講的幾乎是 很接近的稍有不同 一個是講唯識 一個是講真常 稍有不同 那這樣子的系統呢 講那個心的作用了 像這樣子的講法的呢 是在講那個空性之後 實相義 空性之後的實相義是有妙有 而這個妙有 所謂妙者是不可言思 是不可言議 是不可議思 是叫著不可思議的一個妙有 這種妙有的思想呢 是在空性之後趨入的 也就是你透過空性的證悟 那你會發現是空而不空 是名真空 那真空非空 是名為妙有 是這種的證悟 是從唯證相應的 為什麼佛陀涅槃經 會講真常呢 因為佛臨入涅槃 他要把他從空當中 再要證悟更深入的 一個真常實相道理告訴眾生 那因為法華經也是講實相 涅槃也是講實相 所以說純圓獨妙 雖是法華 可是同樣是屬於 圓教的也是涅槃 所以涅槃同樣是屬於實相教 所以法華 即是空宗的般若系統的教法 也是什麼呢 真常的教法 真常系統的教法跟空般若的 教法根本是沒有二致呀 是不兩分的 這是我們自己 把它分成所謂的高低 所以它是一體當中 證悟的更深刻之後呢 再看到這個妙有實相 妙有的東西就出現了 這個妙有不是我們執著為我 或者是萬物產生的本體 這個就叫著妙有 這個有 妙有非有 真空非空 你看它是雙 空本來是沒有東西的 對不對 真空又是不空 非空就是妙有 那妙有非有 它是真空 那真空的另外一端就是妙有 它是同一件事情的 可是在邏輯思辨上呢 你對真空的思惟 是容易思惟的 可是妙有的思惟呢 你是無法思惟的 何以故 因為我們一切的眾生 不是活在有當中嗎 是不是 是不是呀 我是有肉體 我是有車 我是有錢 啊 是有人給我罵 那我是不爽 這個都是我 是不是 這個都是我在那裡 所以我們無法跟眾生 講那種我之外 另外的一種我 是沒有辦法跟他講 所以只好跟眾生講空 因為唯有空呀 讓眾生遠離了那個我執的我 可是當眾生開始 遠離了我執的我的時候 他就契入 哦不 他就開始遠離了我執的我 開始契入了空的時候呢 就有二種的方式 第一種的方式 是從我本身看到空 第二種的方式是直接由 大的宇宙萬物當中看到空 後者看到的空呢 就不再是只看到我身體的空 聲聞人只面對身子 因為聲聞人的一切苦 吾之大犯 唯有我身呀 我們之所以有大犯 就是因為我們有這一個身體 是不是這樣子呀 所以聲聞人直接由 身體上入手 他是直接由身體上入手 他是不知道法空 人空 乃至是一切畢竟空 他是不知道 他呢根本 他甚至於當然不知道空之後 有個大承擔的什麼妙有 他呢根本是更不知道 而凡夫呢 是不要講 那個妙有的承擔的了 他甚至於眼前的我空 都承受不了 怎麼樣 所以他是要先說我空 可是我空 不過是宇宙萬物當中的一小 一小 小的不可再小的 一個部份而已 所以你要是這樣趨入空的話 那未免空的見是太弱 所以要發菩薩心怎麼樣 證大般空性 可是空性證得的話 也不過是什麼 是藏通別那個別 權教菩薩所得的空 他是知道一切萬法皆空 可是他不敢承擔什麼呢 承擔什麼法性有 是這個法界的一切妙有 他是不敢承擔 所以這是我們常常講的 歷階而修 這叫別教的菩薩 藏通別是那個別教的菩薩 他是不能夠當下圓修 當下圓修圓承擔什麼呢 空即是有 空假中那一個中 即是一切的妙有 這一個妙有也就是什麼呢 也就是非有之有 它呢不是一個本體上的有 是唯證相應的有 他大開圓解之後 他就敢承擔了 他呀別教菩薩是不敢承擔 那麼現在的人是妄起分別 這個龍樹菩薩的空呢 才是最究竟的畢竟空 那麼講到真常妙有呢 根本就是什麼呢 本體有 那是錯了 那只是邏輯思辨來說妙有 來看待妙有 來看待涅槃經的什麼呢 真常的思想 來看待涅槃經的什麼呢 常樂我淨 其實常樂我淨是建構在涅槃 建構在般若經的畢竟空的 前提的那個所謂的什麼 那個修正思辨邏輯之上的 而再成就的 也就是乃至空都不執著 乃至空都是非空 那才是更畢竟空 這畢竟空呢 是不礙一切妙有的存在 是這樣子的 唯有這樣才是真正入了 非空非有即空即有 佛的最後實相義 所以如果沒有把 真如思想提出的話 眾生無法入最後的實相義 所以真常思想 才會在涅槃經上提呀 佛最後是入滅了嗎 他才是正要提 佛在臨入滅之前 他捨空 他捨戒 但談什麼 但談什實相的真理 就是什麼 就是法華經 可是光談一個法華經呢 是沒前沒後 當然前面都是了 那是為了法華經而說的 那獨獨提法華經的時候 是純圓獨妙 是唯一的妙法 是唯一的實相法 把法空也是包含進去 而單提實相義眾生一下子 哇這個大法沒頭沒腦的 就這樣子出來了 雖然已經是調熟了 可是還是有點怕 所以佛陀只好在 涅槃會上怎麼樣 重新的怎麼樣 談常抉律做裙拾之法 那一些什麼 在法華會上 還是不能夠度進去的 重新就是再是由阿含講起 所以你看看涅槃經呢 是連阿含都有 對不對 那最後再談到守戒律哦 再把純圓獨妙的什麼 常樂我淨的思想再重新指出 常樂我淨的思想就是 法華經的思想 就是法華經的思想 就是實相的思想 也是 鳩摩羅什後來所寫的實相 雖然這一部書是沒有傳下來 他是講實相 他是不講空 他是講實相 也就是這一個實相 所以最後是實相的思想 也是圓教的思想 也是中道思想 這個是叫實相義 這就是實相義 那麼法華是不談其他 單談實相 所以是純圓獨妙 涅槃呢是由藏別都說 再說到圓 然後呢是連戒律都說 這個就叫著什麼呢 裙拾之教 它不是純圓獨妙 可是它呢是會歸到妙 是圓收之法 懂意思嗎 圓收 它是通通收 是通通收回什麼 收回到圓教裡頭來 那法華經什麼都不說 單說圓 這二部經的差異是在這裡 那麼涅槃經 不 那麼般若經是什麼 般若經是但談畢竟空 那麼空之後 再證得的妙有還不談 為什麼 因為它要 龍樹菩薩 他是要講邏輯思辨上的空 從究竟的畢竟 空來破除一切的妄執 是屬於凡夫界的妄執 然而屬於菩薩界的承擔妙有 的承擔是不談 所以龍樹菩薩是什麼 是初地 是圓教初地的菩薩 有人說是二地 哦是這樣子的 他後面是沒談 是這樣子的 這樣了解嗎 所以這樣講下來的話 真常唯心也好 法界圓覺 法界圓覺的思想也好 或者畢竟空的思想也好 或者是唯識的思想 唯識我們暫時是 還沒有談到了 但是至少你是知道 這三系的當中 二系都是同一件事情 哦當我在 上一堂課講完的時候 有同學來問我 那是不是要進入空性 才能夠接著證入什麼 妙有的常樂我淨呢 一點都沒有錯 一點都沒有錯 一點都沒有錯 一點都沒有錯 所以說了阿含時 華嚴時是 直接講佛的那種什麼呢 那種圓妙的常樂我淨的境界 講完之後 沒有人接受 再由阿含時講起 阿含講完了再講什麼呢 再講般若時 哦不 再講方廣時 是方等時 就是方廣時 方等時是什麼 普遍的把大乘思想提出 那麼大乘的核心 就是般若為母 那個核心的空見 再講 講完了之後 就可以把實相義提出 所以它是要般若的 空性見是在前 沒有錯 那麼這個 還是可以做一個證明 密宗呀是常常教人修本尊法 他在修本尊法的時候 他是要觀我呢 我入佛 佛入我 那麼佛的樣子是什麼樣子呢 就是我的樣子 是什麼樣子 就是二隻手臂呀 是坐在蓮花上面呀 是放光呀 或是種子是怎麼轉呀 什麼什麼的 那最後是修完了 修之前那個那個的上師 就一定告訴你 你是要知道 這個一切都是空性的 你是不可以執著 然後這樣修完了之後 他就告訴你一切匯入到 大空明當中 遇到光然後是放出去 然後是沒有了 是會歸到光明當中去 他是在修那一個觀想的時候 他是用那一個妙有是在修的 可是修完了再會歸空 是怕你再執著那一個妙有 又變成是我了 這樣是懂意思嗎 所以密教他們也是 運用這一個道理 只是它在 妙有的方面的說持當中 沒有說的這麼精細 但是他們修的時候 還是無二路 還是這種的修法 稍微修過一點密宗的人 都是知道這種的道理 也都是知道上師 都是會警告你 你一切都是要把握空性 啍啍一切都是要把握空性 空性不具足的話 那一切的觀法都是不成就 入魔道 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各位同學呀 不要口裡 口口聲聲只說空 不敢承擔那最極的什麼 那個實相的妙有 如果你是不敢承擔 那麼呢是不能入佛位 諸佛子如果是一念 承擔了這個思想 當下就是入佛位 為什麼不增不減嗎 在聖不增 在凡不減嗎 這個不增不減的東西 就是實相 那個不是 我還是再說明一遍 我是在重新的說明一遍 這不是一個真正 可為你概念當中可得的東西 那是叫可思議 那就錯了 那是不可思議的 所以我告訴你說沒有佛性哦 那個佛性也是不可得 那如果你認為是可得的 正是被人說是真常唯心的 那個本體思想去了 那個是不可得的 懂意思嗎 所以如果有人來跟你講 來佛性拿給我看 你就哈哈大笑就好了 懂嗎 還有什麼佛性讓你看 是不 殺盜淫妄 一切皆是在佛性當中 就在覺性當中 這已經是沒有什麼可看的了 這只是在畢竟空當中所現的 可是畢竟空是可說 妙有是不可說 這個就是叫著不可思議的有 要說就是錯 要得就是錯 所以這個不 就是跟無所得智相應了嗎 所以說妙有的智呢 決對是跟空性的智是相應的 那裡會說是本體上的我呢 不是這樣子的 唉呀這種思想 要是一點點的弄錯 那麼佛教是全盤皆墨 全盤皆墨 中國人的思想就是在 最後究竟實相義成就的 襌宗也好 華嚴宗也好 天台宗也好 號稱中國的什麼 這個哦 佛教的雙臂跟一大特色 一大特色就是襌宗嗎 雙臂就是華嚴宗跟天台宗嗎 這雙臂跟一大特色 這三宗都是講實相的 實相都談什麼 對真如實性 對都談真常唯心 都依什麼呢 都是某種程度呀 都依大乘起信論呀 大乘起信論那個一心開二門 當然那個 是把它解釋成唯識的 其實也是可以解釋成真常 那怎麼又是唯識 又是真常 真常是就可證的體說 唯識就那個體的相說用 這二個還是同一件事 所以我這麼一講的話 真常既然是跟空性 這一個系統是合一的 那麼真常跟唯識 一個是體 一個是用 那不又是合一了嗎 所以在中國人的思想 在大乘的思想裡頭 三系其實是一個 三系其實是一個 哇真爽 今天第一次 敢講這一種的事情 這總算是講出來 三系其實是一個 其實是一個 了解了嗎 所以說佛教分三系呢 在中國確實是看的到 印度不 唉西藏人是不同 西藏人只認為是二系 二系是會有高低 歸元無二路 西藏還是會有二系 二系當中的空宗系呢 空系呢又是分二系是這樣的 西藏它們的教理是這樣 沒有那麼的精細 可是中國的大乘 仍然是有三系 傳進來仍然是有三系 大概也只有這三系了 沒有的了 佛陀出世就是講這三系 就沒有了 你如果不能夠會通實相的話 那麼法華經上面說 六根清淨為了眾生呀 就可以在自己的胸膛 當中看到什麼 看到宇宙萬物 啊萬法 這個這個空的思想 般若的思想 是沒有辦法解釋這一個事情 你懂嗎 六根清淨位的人哦 他的嘴巴一張開就含日月 伸手是可以攔日攔月 手掌一打開來 大太陽系就可以看在手掌裡 不是神通 這個不是神通 講神通都是太荒唐了 懂嗎 這是什麼 這是一念三千的法性身 法性身 是證得法性身 法性是遍一切處 所以你的身也是遍一切處 你的心入一切法性當中 法性也入我 這也正是華嚴經 圓教思想裡頭所說的 一即一切 芥子能夠納須彌 有沒有這個事情呀 芥子納須是不能夠 把它想成是思惟性的東西 它是實證的東西 那是結後語呀 你不能夠這樣的想 唉因為我的思想呀 是想到美國 整個的美國全部 都跑到我的腦子裡頭 哦對對對 那我這一顆腦袋是芥子 那美國是須彌 那美國是被我想進來了 所以說芥子是能夠納須彌 這種的說法是對還是不對呀 那是荒唐 那是偶然解釋給不懂佛法的 人聽還是可以的了 不能說是他錯了 但是如果你要是 這樣來解圓教的思想 那是大錯特錯 它是可證的呀 這樣了解嗎 你如果是不能夠解釋這個 你就無法承擔這個東西 可是如果你是了解實相義 你就敢跟諸佛有機會 在這一輩子 或是下一輩子 如果這一輩子 我們努力來拜法華懺的話 就有機會跟諸佛一鼻孔出氣 他看到的你 照常也是可以看到 如果沒有的話 你要是不敢的承擔 怕怕怕怕 我一定是要先學聲聞法 觀心無常 觀心無我 然後呢再來修那個 再來弄那個 然後一切都是緣起性空 然後怎麼樣 什麼什麼的 你就完全是迂迴曲折之路 所以我上次跟你們唸過呀 不假思識 不歷結情苦 當生成佛 如果你是不了本心 修法是無益 你要的就是那一個心 那一個心也不是肉團心 也不是思惟心 也不是妄想心 也不是那一個真如心 那是法界心的心 那一個心呢 已經是不在內不在外 也不是肉體思惟的 是遍法界的 是這樣的 那這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是唯證相應的 你確實是可以唯證的 那麼講到這樣子 這個你就知道 這是真常實相的思想 襌宗就是講那個 天台宗更是講那個 最早最早 把這一個思想完全整合在 整合在真常思想底下 就是天台宗的袓師們 那後來再發展到華嚴跟天台 唉是襌宗 都是運用這樣子的思想 這就是所謂的 中國人的真常思想 實相的思想呢 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各位了解了沒有 稍稍的了解了吧 要是很了解那是騙人的了 是不是 那是要唯證相應 可是你已經是知道了 曙光在此 曙光在此 中國人的佛教曙光是在此 現在的人 是不敢荷擔中國人的佛教 總不曉得是那裡出了問題 沒有問題 後代的子孫解讀出了問題 人家袓師們可是沒有問題 人家是證的好好的 不要說是舍利子 肉身不壞是一大堆 來來去去是很自在 對不對 倒立死的了 什麼死的 那些死的樣子都是很奇怪 對不對 為什麼 唯有大乘敢荷擔佛性的人 才會死的這麼的奇怪 你懂嗎 不敢荷擔佛性的人 他就是乖乖的去死 他不會搞怪死你懂嗎 因為一切是遊戲人間呀 一切是遊戲人間呀 你看南傳的佛法 有那一個敢去隨便的殺了 隨便的淫了 敢嗎 南傳佛教的人是沒有敢這樣 一定是教你持戒 護持什麼 護持五分法身 戒定慧解脫 解脫知見 對不對 是一輩子精進的用功 講到死還是精進用功 太累了 用功 是一件很累的事你知道嗎 你知道嗎 我們用功的目的 最後就是不要用功 就叫著無功用道 你是一直用功 天地鬼神都是知道對不對 這那裡是會空 是不是 修道到連土地公都知道 你有道行 那就是你沒有道行呀 哇是要修 到沒有人看到你有道行 是合光同塵顛顛倒倒 你對了 那這樣就對了 這樣就對了 對啊 那這樣就對了 喂 不是你們呀 不是你們呀 你們現在開始是給我 顛顛倒倒 那在說主任呀 我是在無功用行 庫庫(呆呆)你呀 你是不知道我的境界 那是失禮呀 我呀是有眼不識泰山 哈 所以你看看各地區的佛教 只有在大乘法流行的地方 才有這種人出現 你有沒有注意到 你是有注意到 日本也有 韓國也有 最多的是中國 唉西藏也有 西藏那個宗喀世大師 重新復興戒法的時候呀 有一個瘋和尚 一天到晚就是 在他的廟裡喝酒 喝酒呀 哈哈哈 在那裡鬧 唉趕了好幾次都是趕不走呀 這一次宗喀巴 又是正在講經的時候 他又來了 他就埋伏了 高大壯碩的大比丘 你知道嗎 大家圍起來抓抓抓抓 大家就一直追追追 不要抓我 不要抓我 不要抓我 到了牆角的時候 看一看是沒有辦法了 一鑽就鑽到牆裡去了 所有的人是楞在那裡 啊唉我是命休去了 哈哈哈 我是去誹謗了賢聖了 他就回去呢 求他的本尊文殊師利 看是要怎麼辦 我是有眼不識泰山 他是彌勒菩薩 我是要怎麼辦呢 我是瀆褻了菩薩 那個文殊師利菩薩 現身告訴他 你是不要理他 但是你抓你的 他弄他的 各有各的因緣 所以說呀 我們還是各有自己的因緣 持我們的戒吧 那麼人家老兄是怎麼樣 他就是有辦法那樣 已經是入實相了嗎 懂嗎 所以有襌宗的大袓師呀 西藏也有 中國也有 要臨命終的時候是 那個溈仰襌師還是誰 哦是溈仰襌師嗎 溈仰襌師人家就問他 老襌師呀 你老人家是開悟的人了 你要是往生之後 你要死了之後 是要投生那個佛國去呀 人家是一直聽他講經 那個那個佛國嗎 你看他大眼也不瞧他一下 我啊 到山下做牛 那怎麼是做牛 他說做牛一樣呀 對不對 已經是一樣了嗎 是法界身了嗎 是法界性了嗎 台北的牛肚子痛 醫高雄的馬 都可以醫好台北的牛 高雄的馬肚子餓 台北的牛吃草 高雄的馬肚子就會飽 懂意思嗎 就好像是 圓惠師肚子餓的話 那麼那麼呢 弘學師是替他吃 就可以飽了 意思是一樣 為什麼 你看這個是什麼道理呀 妙妙妙呀 是呀 那個已經是入了法界身了 所以這種的 神通妙用根本是不必說 所以你看看在中國 到處是有這種例子 是不是這樣子呀 到處是有這種語言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呀 還有呢一個密宗的袓師 臨命終呢 我不是跟你們講過嗎 那個徒弟問他 我以後是要怎麼辦呀 我是好好修行好不好呀 我是好好的持戒修行 他的師父是在臨命終 大眼是瞧他一下 哦那不是好事 那是誰講的呀 是阿底俠尊者說的 是阿底俠臨入滅的時候 弟子問他 我是要怎麼修 你說說看 我是要持戒 好好的用功 我那不是好事 他看看他 說那不是好事呀 你看看 各位同學呀 唯有大乘人入實相 才能夠有這種風光呀 今天人家古來從來 都是學小後來修大 是棄小向大 現在是不知道怎麼搞的 是棄大向小 還呵斥大乘非佛說 唉 啊苦不說了 好 丑二 不是丑二 是子二 他又是譯了一部很重要的經 金光明經 啊這一部經要說呀 也是要說一天了 要說一天了 罷了罷了 不要太說了 這一部經 有二件事情是最重要 第一它是講大乘空性 第二他講因為空性 有一句話對不對 但觀實相罪惡如霜露 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呀 端坐念實相 若遇懺悔者 端坐念實相 怎麼樣重罪什麼 重罪如霜露 是不是呀 是不是由空而入的 空性懺悔對不對 這個就叫著理懺對不對 是從空性而懺悔 這個觀念呀最早提 出最重要的提出 最代表的提出的經典 是什麼呢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而在講這個道理的 講這個道理的就是金光明經 就是金光明經 我們齋天是用金光明懺 對不對呀 是有金光明懺的一部份 金光明懺裡頭對中國的 影響是非常非常非常的大 第一齋天 第二空性見 當然空性見 不只是它的影響了 別的經也是影響很大 般若經的影響是更大 還有一個是懺悔法門 懺悔法門 這就是金光明經就是 對我們中國最大最大的貢獻 中國人大家都是知道要懺悔 我老菩薩呀 我老菩薩學佛以來呀 不知道是第幾年開始 她就常常跟我講二句口偈 這二句口偈我拿起來學了 我覺得是非常的棒 隨緣 懺悔 她常常跟我講一切隨緣了 我是常常跟她講 你想是要怎麼樣 修行是要怎麼樣 以後佛法復興是要怎麼樣 我常常是跟我老媽 跟我老菩薩談 她都是會仔細的聽 聽完了是二話不說 一切隨緣 我總覺的她未免也太那個了 隨緣 隨緣 你怎麼知道隨緣 到她後來她死她都是很隨緣 我知道她自己就是這樣修的 隨緣是要跟空性相應的 才有辦法隨緣哦 但你一定不隨緣 你信還是不信 對不對 我是要這樣 我要這樣 你不這樣 那我就是要這樣 這就是不隨緣嗎 那你就是不空 才會是這樣子嗎 你要空你一定是會隨緣嗎 所以說隨緣是空性 再來懺悔 她常常呀有時候 是一個人出去買菜 我就跟她講呀 老菩薩 你不要自己一個人出去 懺悔懺悔唉 我就是這樣沒有修行 唉懺悔懺悔 唉懺悔 她什麼事情都是要懺悔 懺悔 我以為她是口頭襌 她是真的在懺悔 她是真的在懺悔 這二個法門 這是金光明經 所傑出的二個法門 依空性而隨緣觀 而隨緣行事 那麼呢依正見起而懺悔念 那麼懺悔能夠畢竟得空性 我們以後講法華懺的時候 我們是會告訴你 這是從金光明懺裡頭 金光明經裡頭 引伸出來的道理 天台智者大師 是從金光明懺裡頭 金光明經裡頭引出了 很多深厚的懺悔思想 你們去看看我們編的 那一本法華集註裡頭 你去看你就會知道了 當然以後我們還是會講了 你可以看一看 這個思想是這麼的重要 唉呀你看看 你看看 這個還是曇無讖所譯的呀 你說重要不重要呀 有重要沒有 是非常的重要 是非常的重要 那麼呢再來丑三 不是丑三 是子三 其他如 方等大集經 方等大集經就是 大乘大經的意思了 這是大乘的經典 又云大集經是二十九卷 我們一般最常聽的什麼 大集經云 末法眾生億人修行 罕有得道者 唯一而什麼 念佛而得度 中國人有時候後代的子孫哦 是太混 大集經是二十九卷 他什麼也沒去讀 他也不去翻 他就是專背那一句 哈是不是這樣子呀 是不是這樣子以後 我勸你們有因緣 還是去看一看 怎麼樣 不要只背那一句 背那句也是很跩的了 對不對 一句一偈也是讓人了生死呀 那我也是肯定 但是呢 對於末法代的比丘呀 要弘法利生於什麼 於一切的五濁惡世當中 你不廣學多聞 你能夠做的到嗎 哦能做得到嗎 當然是不可以 對不對 連布料你都要知道 那個效果好壞 何況是佛法的各種道理 所以方便智根本智 一切都是要懂 對 所以要多讀一點經 多修一點懺法 多拜一點佛 那麼 那麼呢煩惱起也就不怕了 懂意思吧 也不要擔心出不了家 我太老了出不了家 你不要擔心那個 多拜佛也是一樣可以呀 好 那麼還有悲華經十卷 悲華經是在講什麼呢 是在講佛在因地裡頭怎麼樣 那個因心本願 你看這個是多重要的事情 很顯然我們曇無讖大師 曇無讖大師是一個真正 如假包換的大乘行者呀 是不是呀 是不是這樣子呀 唉我們的圓慧師 也是看過悲華經哦 好了不起哦 好好哦 那麼菩薩地持經八卷 這個這也是很重要的 好像裡頭有戒律 有戒律的樣子 如果我是沒有記錯的話 優婆塞戒經七卷這個 就是菩薩優婆塞戒經 不是優婆塞戒經 就是我們受的 那一個什麼幾重幾條呀 六重二十八輕 你們有沒有受過 那你們有人受過對不對 我大三的時候 就已經是去受過了 這七卷等等 皆為後代非常重要的典藉 這一些都不是 鳩摩羅什翻的哦 啍 所以一個人還是沒有辦法 統籌佛法的所有了 佛法的盛決對是什麼 群策群力 是不是 所以呀 不要在南普陀 或是任何的佛教界 隨意的輕視某一個人的存在 我們可以說 啊這樣是比較不如法 那我們也可以說這個是是非 我們可以說這樣子做是錯 可以 可是你也是要知道 錯的人 也有錯的人存在的價值 錯是在彰現對 而錯的愈離譜 正在激發那個對 是要對的更堅強 有沒有道理呀 哈 我問他有沒有道理 他是不看我 哈 有沒有道理你覺的呢 有道理 他愈是錯的厲害 那你是要什麼 你護法的心是要愈堅強 對不對呀 所以錯也有錯的價值 錯有錯的價值 是不是 好 這樣知道了 再來 唉 這是屬於支持 曇無讖譯經的部份 那麼北涼的 沮渠蒙遜這位老兄呀 他還做了另外一件的功德 他請那個癸二 呀 癸二上面講說 大請天竺的沙門誰呢 浮陀跋翻譯 由道泰這位沙門 道泰沙門所帶回來 從天竺所帶回來的什麼呢 大毘婆沙經也就是 大毘婆沙論六十卷 大毘婆沙論 是一部很重要的什麼呢 六十卷或有百卷本也有 大毘婆沙 毘婆沙就是什麼呢 就是我們所謂的對法了 哦也是毘曇的一種了 對法 也就是對於這個論藏 也可以說是一種論藏 那為什麼是叫大呢 是總集的意思 是總集的意思 總集了什麼呢 總集了說一切有部 所有思想的精華 而又參考了經部 懂嗎 說一切有部是論部的多 那麼經部的人呢 是依經阿含經或是 長阿含等等這一類的人多 它大毘婆沙不只是論部 它還參考了經部 它是一個大整合 大毘婆沙 所以大毘婆沙看完之後 所有聲聞人應該要懂的道理 我想呀是懂超過了 夠多了 是懂得超過多了 唉這樣子 所以是要什麼時候看 等你把大乘經大乘法 修完了之後再去看 懂嗎 那個一看就立刻怎麼樣 匯入娑婆若海進去了 那個美國的妙境法師 也是這樣建議他的徒弟 說阿含經什麼時候看呀 是大乘經看完了 再去看阿含經 對 是這樣 那你說不對呀 一切的大乘經 都是由阿含產生 那我是沒有意見 那你是要這樣想 我是沒有意見呀 唉我沒有教你們 是要這樣子的想 我沒有這樣子的想 中國的袓師 也沒有這樣子的想 他認為是平衡的出現 沒有誰產生了誰 唯一佛乘嗎 是不是這樣 應機說法嗎 沒有誰產生了誰 經不是那部經產生了 那一部經 那一個人集結那一部經 這一個人是創造了那一部經 不是這樣子的 不是演化的 懂嗎 懂意思嗎 你會不會這樣子 你會有五個小孩 你要教這個大哥 你直接教這個大哥的辦法 對不對 對不對 然後你教弟弟 你教弟弟的辦法 對不對 如果你是這樣子的想 你這個大哥是等一下呀 弟弟是教完了 我才知道怎麼教你這個大哥 會不會這樣子的想 會不會 會的人請舉手 班長請帶他去看精神病科 哈 一定是不會吧 對不對 佛陀是大聖者 觀一切眾生機如探囊取物 就好像是桌上拿柑 這個是布袋戲說的 是易如反掌 怎麼眾生的根機 還要慢慢的產生呢 那講眾生的法 還要慢慢的產生呢 這是用人的什麼小聰明 去想佛 中國的袓師 乃至是藏傳的佛教 乃至是現在的那個韓國 都不是這麼的看法 有這種的看法 後來是傳到中歐 傳到英國 再傳到美國 又傳到日本 日本又傳到台灣 是這樣子的 我們是要回到 宗教修持的本位 來看待佛法的流傳本質 所以 後後並不一定是勝於前前 佛法的道理 也不是被演化出來的 是由佛的一乘娑婆若海 當中所流出的 懂嗎 懂意思沒有 就像你這個當爸爸的 從你的爸爸悲心當中 流出對五個兒子 不同的教育方式 如意你覺的怎麼樣 有沒有道理 有好 如意有道理 大家都會有道理 哈 是開玩笑 好 那麼是這樣子 因為他是在聽 他是在思惟 他聽了就在那邊思惟 我有看到他的那一個眼神 那麼好就是這樣子 所以呢 你盡管把大乘經看完 再去看聲聞法 或者是更如魚得水 那是更知道怎麼修 是要怎麼修 因為大乘法看完之後 是開發心量 心量一開知道哇 法門是無量好呢 那心中就充滿了憧憬 跟承擔之心 發起了對於眾生永無退志的 那種勇猛度化的志心 然後對於一切的佛法 都有平等愛謢之心 那接下來 接下來呢 就是要自己去修了 對不對 那麼所謂的什麼 唉行遠必自邇 登高必自卑 不是那個自卑的卑 是從最低的開始 所以行遠是要由近路開始 當你看到大乘佛法的圖像 是這麼的美好 不 是一切的佛法 唯一乘圖像是這麼的好 開了圓解之後 你是開始要真正實修了 要降伏現前的煩惱了 這個時候開始看阿含 唉 那我貪執女人 那我因為貪執我 男人這個身體嗎 那男人的身體是不可得 那怎麼知道是不可得呢 這個不可得其實是娑婆若海 當中的畢竟空 不過眼前是怎麼不可得呢 啍聲聞法告訴我有一個方便 注意肚子的呼吸 把呼吸注意到鼻頭上 看呼吸的如幻 乃至是肚子也如幻 一切的行動都是如幻 那趣入吧 趣入吧 這個時候的趣入 那會不會趣入到阿羅漢 會不會 不會了 拿它當手段而已嗎 趣入就咚的 又是跑到 大乘的娑婆若海裡頭去修了 所以這個是叫著什麼呢 大乘人雖修聲聞法 可是卻不證聲聞的果位 是過門不入立刻就不下車 幹嘛 你是要到台北 是不是經過豊原 對不對 豊原是太近了 我不下車 可是我是要經過的 我不下車 還是經過呀 不下車 懂嗎 唉呀有了這個道理 還有大小乘的分別呢 勇敢的承擔大乘旳佛法 哦中國的佛法是沒有問題的 我已經是分析過了 是由理上分析 並不是由感情上分析 ok 好 所以說呢 這個大毘婆沙經呢 是譯出了六十卷 好 ok 這個是癸一 唉是癸二 再來呢是辛二 也是補述裡頭的辛二 是西行求法僧的活躍 其去來之間呀 是不限於北方 有的是由南方出去的 懂嗎 所以我們這裡的補述呢 有的也不限於北方 譬如說法顯大師 你要看這求法僧呀 你簡直是腸子都快扯斷了 什麼意思呀 是太偉大了 懂意思嗎 不是尾巴的尾哦 是偉人的偉 懂嗎 太偉大了 那麼呢 他是山西 法顯大師山西的什麼 是山西平陽武陽人 那麼是西元三四零年 到四一八年 或者是有人說四二三年入滅 那麼西元三九九年 也就是他五十九歲 都快六十歲 是我們弘師父的歲數了呢 六十了他還怎麼 意然決然的離開長安 出國十四年 講到歪去了 然後怎麼樣出國十四年 那麼他是長於什麼阿含經 律藏跟涅槃經 你看看他是把涅槃經 跟阿含經是兜到一塊 對不對 換一句話說 他看的阿含經就是大乘法 就這樣 就是大乘法 各位呀你們那個五十歲呀 還擔心出家太慢 人家六十歲還遠征出國 所以人生七十才開始 六十還在娘胎 所以不怕你慢 只怕你站 懂意思嗎 只怕你站 那什麼是叫著站 是突然的生煩惱 就是站 哀哀怨怨就是站 那你是這樣子 那是很麻煩 你是要知道 你有煩惱那是你的過失 你是要降伏 你是要求懺悔 你是要求懺悔 懂意思吧 唉人家六十歲還出門呀 還修行呢 所以同學呀 你們是不用擔心 好好的奮鬥 這是法顥大師是第一位 第二位是智嚴大師 這位智嚴大師是誰的徒弟呀 是慧遠大師的徒弟 他呢 他呢 是學到誰呢 是學到了 大仙或者叫佛陀先的襌法 佛陀先的襌法後來是傳給誰 傳給誰 傳給覺賢大師 後來來到長安對不對 然後在長江跟誰不合 跟鳩摩羅什是不合 那後來就怎麼樣 回到了 南下到了什麼廬山 廬山大師也就是 慧遠大師看到他的時候 正是慧嚴從印度回來 他正日是跟 覺賢大師是同一個老師 佛大仙他們變成是師兄弟 然後他就請這位外國的師兄 所謂的覺賢大師翻譯出 佛大仙所傳的 佛陀先跟佛大仙都是一樣 這位佛大仙所傳的襌經 是叫著不淨觀經 這部經的傳承也是非常的妙 也是非常的好 他們都是大乘人哦 可是修的這個法 是怎麼樣呢 是從聲聞一直透析到大乘 唉你去看了 你一定是知道了 哦智嚴大師也是一位 西行求法重要的人才 啍是很好的人才 是活了幾歲呢 是活了七十七歲啊 我希望我這一輩子呢 能夠活到八十 最後的二十年呢 是好好的用功 哈哈我是不要出來做事才好 多修一點行 唉 留下一點修行人的榜樣了 給人家看看才好 不要光是在那裡做事 唉不曉得了 早死也是無所謂了 哦早去早死嗎 對不對 再來是誰呢癸三 辛二的癸三什麼呀 智猛大師 智猛大師是什麼呢 對對對 剛剛智嚴大師是甘肅人 我是在大陸 認識了一個甘肅人 是純種的甘肅人 哦甘肅人的長相像什麼 你們知道嗎 方臉大耳 落腮鬍 圓眼方正鼻 懂意思吧 方臉大耳落腮鬍 圓眼大鼻是這樣子的 有這種相貌是堂堂的人 那麼智嚴師師是這樣的人 那麼這位智猛大師又是誰呢 京兆 京兆就是那裡呀 不太知道查一下吧 京兆新豊 陝西臨潼人 臨潼 臨潼知道吧 是在河套下端的那一個臨潼 臨潼地方 陝西的人 京兆的新豊 弘始的六年 弘始的六年也就是什麼呢 西元的四零四年 也就是 前秦苻堅那個時候的人 是不是呀 是不是前秦苻堅 應該是沒錯吧 那個時候是西行到長安 是西行到長安 這個人是在早 是更早哦 也沒有早了是差不多了 那麼呢還有一個是法勇 法勇呀 法勇這個高雄也有個法勇 好好 那麼呢 他是幽州的黃龍國的人 熱河朝陽縣的人 西元四二零年到四二二年 去二年而已 是從北方西行 可是回來是什麼時候 是不知道 法勇是這樣子 好 這是西行僧的活躍 是在北朝的時代是很活躍 南朝呢是少 南朝生活是安逸 有一點像我們台灣這樣 很安逸 什麼都有了 所以不想出門了 那麼呢 辛三是第三段了 毘曇以及律的譯出 在北朝呢是譯了很多的毘曇 毘曇也就是毘婆沙的意思了 也就是所謂的什麼呢 是對法論藏的意思了 也就是論藏的意思 聲聞的論 大乘的論就直接叫著論 它就不譯成毘曇了 還有律 東晉的時代 在北方從事 譯經的僧伽是非常的多 其所翻譯的典藉呢 以毘曇及律典對中國佛教 尤其是北方產生較大的影響 有以下二部份 唉這個壬一 唉這個子應該是癸了 是癸一 毘曇是小乘的論藏 亦云阿毘曇了 義譯為對法或者是大法 是大法跟對法是可以 主要是說一切有部之論典 阿毘雲一般來講 都是說一切有部 你是要知道當時的印度 十個有九個 都是說一切有部的人 你懂嗎 都是說一切有部的人 乃至是其他部的人 也都是從說一切有部出來的 是不滿說一切 有部思想出來的 那麼呢主要是這個 丑一就是子一了 子一是僧伽跋澄譯為什麼 眾現是罽賓人 他是前秦建元十九年 也就是前秦苻堅了 西元三八三年譯出了什麼 鞞婆沙論是譯出鞞婆沙論 這個好像後代又有另外譯 鞞婆沙論 那麼呢子二是什麼 僧伽提婆也是罽賓人 罽賓據說是現在的那裡呀 克什米爾 據說是這樣 但是有也有人 是持反對的意見 有人認為那是同名 是在另外一個接近 但是不同的地區 是這樣 但不管了 應該是在那一帶 哦我們一般來講就是 克什米爾 哦那個地區 那麼呢那麼 那麼 這個也是那裡的人 那麼他是在建元的十九年 跟剛剛那位是一樣 是譯出阿毘曇八犍度論 翌年呢也就是 建元的二十年譯出了 阿毘曇心論 有一部是雜阿毘曇心論 這一部是阿毘曇心論 心論呢 就是又把 阿毘曇論來整合起來 哦就是這樣子 那麼其他是還有 竺佛念涼州人也 他是在建元二十年的時候 也是譯出了一些重要的經典 關於這個呢 我們今天的時間又是到了 好 那我們下一節課呢 再繼續上 好上完這一些呢 那麼北方就全部交待完了 我們就進入南方旳考 查南方考查一完畢之後 然後我們就進入南北朝 智者大師的生際年代 這最逼近他的一百年以內 這是愈來愈逼近 我們是從五六百年 是一直的逼近 逼近到他了 這樣搞定的話 我們對天台呢 已經可以說是 完完全全的怎麼樣 把它的思想背景 是全部的摸熟 從今而後呢 就不要再管它了 一路呢攻天台的根本教理 那就好攻了 所以我們前面花一點心血 去做基礎的工作 懂嗎 學不劣等嗎 用一點心好不好 佛教的思想史 這一方面多用一點心呀 那裡頭也是穿插一些 修道的思想 所以你們也是不應該 只是在那裡聽佛教史而已 好好 那麼呢 有因緣呢應該是去請那個 那一本商務書局所出版的 湯又同所寫的魏晉南北朝 佛教史是上下冊 哦拿來當參考書來看 未來呢測驗呢 也是會用這一本參考書 也會用表示也有其他就是了 好大家合掌 先迴向 先發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