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天台宗入門 五 #d 法藏法師 大家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好! 請放掌! 啊! 各位同學 我們上一堂課呢就講到 由於格義佛教的漸漸被消除 是因為鳩摩羅什的這種背景 他翻譯的經典太好了 而且呢 精確的將佛教的語句、思想 - 、精神介紹給中國的大德 而中國人 - 以中國人的聰明智慧 跟這樣子的人才啊 他們若飢若渴 - 這樣研究之後呢 對於各個經論 尤其當時最有名的十地經論 這是華嚴經的一品了 十地品 還有這個成實論、中論 - 百論、十二門論 還有涅槃經 這些的研究呢 都相當的深入而廣博 然而他們研究這種經 當然不會只是研究這一部經 還有研究其他的經 他們發現了 就上一節課我所說的 也有不同 因此就在這個魏晉南北朝 - 這個翻譯期以及吸納期 我們都是說翻譯跟吸納 吸收納受 吸收期當中啊 這個以鳩摩羅什為核心 - 的這個時期呢 中國的佛教大德們面對的是 不只是怎麼樣精確認識佛法 而是呢 精確認識佛法之後 要將各種不同思想的佛法 怎麼樣呢 怎麼樣做一個整體性的理解 整體性的理解 那麼 他要講到這個事情的時候 我們要兩件事情理解 要問 一、為什麼會有這麼多 - 不同的佛法 那麼佛陀就講一種 - 不就好了嗎 怎麼講那麼多種 這個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 那如果我理解 我為什麼非得要去 - 把它整合起來 為什麼 上一節課 其實我們上幾天 我們多少都提到這個問題 不過 現在把這個問題 - 更精確的提一下 之所以會有這感覺起來 - 這麼多經典的說法不同 那正是法華經上所說 就是我們天台宗主要經典 法華經上所說 因為眾生根器不同 那有人又要問了 不對耶! 有人是說 - 是因為經典被創造出來的 被後來的人編纂出來的 我說過這一定不合理 在上一節課我就說過了 這種說法 - 是屬於人類小心小量 以人的立場來看的 這是文化人類學 - 的角度看待的佛法 佛法不是這樣子的 佛法並不是說 - 後面的是由前面做基礎 而發展出來、研究編纂出來 佛經怎麼能編呢 佛法是描述真理之法 不能編 所以這個觀念不一樣 不可以用這種觀念啊 我們不要去管學術 不要拿學術二個字 - 就覺得它很了不起 不要有這種想法 我們修道人 要有修道的理念 修道超越 - 這種人間立場的認知 但是這主要是因為 這麼多不同的佛法 主要就是因為區域性的不同 人性性格這種 那麼再來第二個問題是 不過當然至於說 為什麼會這麼不同 不只是這個原因啦 我們之後會再講 關於這個乙一這一部分 宗派佛教應有之認識這部分 我要全部的告訴各位 之所以造成這麼多宗派的 - 這麼多思想不同 還有好多原因 不過 - 略提是這個 那接下來就是說 那為什麼又要把它 - 整理起來、整頓起來呢 要把它統一起來呢 在上一節課 - 其實我已經說過了 為的是 你如果不統一起來的話 你心中會有懷疑 因為每個教法 - 表面看起來會有衝突 有的說空 有的說有 有的說萬法不立 有的說極樂世界實有 哼!怪了 是不是 有的說貪、瞋、痴應該要斷 - 戒、定、慧應該要修 有的經典跟你講 - 貪、瞋、痴就是戒、定、慧 啊!完了 那我是要怎麼樣 有人說呢 要離生死 這個解脫輪迴、證得涅槃 有的經典又跟你講 - 生死不可離、涅槃不可證 啊生死即是涅槃 啊!倒了 那這樣子 那你要信那一部呢 你要依於信那一部 - 你才能修那一個行 是不是啊 有解才能行 所以說 面對這麼多的思想 大家都認同它是佛說 可是佛為什麼說 - 這麼多奇怪、不一樣的教法 一定有它背後的意義 那我要去把它統籌起來 這就是魏、晉、南北朝時代 - 他們要做的第二個重要工作 第一個工作就是 透過翻譯然後正確理解 - 佛經到底在講什麼 各部的佛經在講什麼 第二個工作就是 就是把這一部跟這一部 - 乃至於所有的佛經 用一個統一一貫的角度、 - 思想、辦法、理路 這個把它統籌起來 而統籌起來 - 是要達到什麼效果呢 你要注意哦 這是一切現代世俗人寫的書 - 都沒講到的 世俗人寫的一些佛教入門書 - 都沒講到的觀念 它統籌起來主要目的就是 能夠統一成為一個一貫的 一生可以依止的 而且決定會產生修行效益的 - 修行理論 它要統一所有的經典的目的 - 就是要這個 你要弄清楚 而不是說統一起來了 我好棒哦 我能夠總持佛法 這樣沒有意義 這是學者 毫無意義 當時都是修行人 它的主要目的 就是統一這些不同的思想 在一個共同的理路底下 然後讓這一位統一者 - 以及他的追隨者 能夠依著這個思想 然後呢 有實際的理解 - 跟修行一貫的法門 而達到真實的修行利益 也就是要用一個思想 - 來貫串解門跟行門完全統籌 而這個工作呢 當時可以說是擺壓著 各有各的看法 而這種對於經典的 - 不同的看法跟理解 用一貫的思想來判攝它 說它應該是 這一部經是對誰講的 為什麼這樣講 那一部經又為什麼 -在那個時候這樣講 目的是什麼 這一套的思想理論呢 就叫做判教思想 懂了吧 判教思想是這樣來的 這種判教思想呢 每人有一套 而他這一套呢 開始是透過他的理解、思維 - 乃至實修印證出來的 他印證出來之後 他就怎麼樣 他就怎麼樣 他就有辦法 - 再去判攝更多的其他經典 那麼他判攝出來 他覺得嗯很管用 他就開始講解給別人聽 那別人也遵循他的說法 - 去學、去修、去解、去行 那麼漸漸就形成一個學派 這也就是所謂宗派的產生的 - 一個內在的原因 是這樣子的 是這樣子的 這樣子懂了嗎 OK! 那麼如果大家 - 能夠基本上理解到這樣呢 那麼接著我們就說 - 當時百家爭鳴 所以因此各有各的判教方法 對不對 各有各的判教方法 啊問題是 你會問 既然是各有各的 那你就接著問一個問題 那到底誰的是對的呢 我要遵循的是誰的呢 判教的系統化 - 跟長期的教團化之後 就形成了教派 所以判攝佛教是什麼呢 教派的濫觴 教派的濫觴 濫觴聽得懂嗎 就是開始 是教派產生的根源 這就是魏、晉、南北朝 乃至到隋朝時代 - 的佛教的工作就是這個 他們開始要判攝佛教 然後一直到唐朝 隋、唐 隋朝才四十年嘛 幾乎就跳過了 也就是 它的工作差不多就連著唐朝 到唐朝的初期 差不多這個工作 - 都差不多完成了 哦! 從判攝佛教到形成宗派 - 就是在唐朝 所以唐朝呢 幾乎是形成中國化宗派的 - 最大的黃金時代 那麼在隋朝以前的什麼 鳩摩羅什時代 已經有判教 已經有宗派 那個是屬於依經 依印度傳來的經 - 自己成為一派、一宗的 這個也有 但這不是中國人 - 統一理解之後自創的 中國人自創的呢 最早的是哪一宗啊 正是天台宗 懂嗎 中國人統一 以中國人的角度 以中國人的實修 透過鳩摩羅什 - 翻譯的經典為主體 然後自己研究 自己實踐 自己去理解 自己證悟 然後呢 自己形成一套解行判攝系統 最早形成這樣 - 中國人的這種系統 正是天台宗 所以天台宗 - 影響中國佛教到多麼嚴重 日本人啊 最近我又讀到了 - 一篇日本人的文章 他說啊 日本的文化以比叡山為主 日本的所有文化 - 都是從比叡山流出 哼!嚇死人吧 而比叡山 - 就是天台宗的大本山 所以他們說 日本文化如果抽掉了天台宗 - 日本文化剩不到百分之三十 日本人其實蠻驕傲的 但遇到這件事實 他也只好承認了 而且也講出來了 天台宗能夠影響 - 一個民族、文化的這麼厲害 好 宗派是這樣形成的 歷史的角度是這樣 我們先講到這裡暫時停住 我們回過頭來再問一個問題 那麼宗派既然產生 那它產生的話 我們要問 那我要遵循哪一個宗派呢 哪一個宗派 - 才是我應該遵循的呢 基本上要回答這個問題呢 我分兩部份來回答 一、主觀意見 主觀的立場回答 - 跟客觀的立場回答 主觀立場就是說 你要依於哪一個宗派 看你啊 你喜歡啊 對不對 你看你喜歡哪一個宗派嘛 是不是 你要問我 這麼多宗派既然存在 那大概不會是邪派吧 哈哈 是不是啊 有人就是學它而修它 這沒有問題嘛 是不是啊 所以說就看你 這是主觀的立場說的 可是如果客觀的立場說 宗派確實是有優劣 從幾個角度 第一、要看哪個宗派能夠把 - 解行並進合而為一做得最好 或者你覺得最能契入 啊有人說天台宗解行 - 叫做教觀雙美 教觀雙美 古大德都這樣讚美它 清涼澄觀 還有那個賢首法藏 他們都是華嚴宗的 他們看了天台宗的就沒話講 真的是教觀雙美 是不是這樣子 但是呢 雖然人家這樣說 可是你不一定覺得天台家 - 對你有相應 那你就學其他嘛 第一個條件 記得啊 第一個條件是什麼 看哪一個宗派最能把解行合一 合併 合而最好 有解有行 依解起行 由行來證解 第一個 第二 看哪個宗派 - 能夠最合理、最廣博 而且最慎密的 - 把各個宗派、各種經典 全部怎麼樣 總攝、判攝無有餘 懂意思嗎 但是這也要夠精確 - 而且要足夠夠用 那你說要講判攝的話 你也會判啊 唉!我也會判耶 我知道佛教分二宗 大乘宗跟小乘宗 我也知道啊 那你也在判啊 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啊 這種判等於沒判嘛 是不是這樣子啊 這誰不會判 連膝蓋也會判 是不是這樣子 啊!不! 我還會判哦 人家大乘宗還分顯宗跟密宗 這就等於沒有判嘛 是不是這樣子 所以說 當然判是誰都會判 要他判的要夠廣、夠用 什麼叫夠廣、夠用 人家要很能夠一看你的判教 很精確的知道 他這一部經跟那一部經 這個教門跟那個教門 主要差異在哪裡 立刻顯現出來 功夫要這麼溜才可以 功夫要這麼好才可以 判攝不是普通學問哦 你沒有飽學經論、學富五車 - 還實修實證 你敢判嗎 彌天高判 那你判來判去 - 都判錯了 壞人天眼目 - 不是更死人嗎 對不對 不過基本上 - 中國流傳的幾個大乘宗派啊 判的都非常好 這點我們要平等的讚歎 不是說只有天台宗好 好!這要看它怎麼判攝得廣 比如說有的人能夠判哦 只能收攝顯宗 不能攝受密宗 有的人判呢 只能判密宗 他不能攝顯宗 啊有的人 - 確實什麼宗都能判 不過太雜了 哈!太雜了 太混淆了 該合的沒合 該分的不分 這樣也會混亂教義 你比如說 你比如說 嗯!有的宗派 就把所有的佛法判成什麼 - 判成十種 十種教理 它既沒有時間分別 - 也沒有方法分別 就把十種羅列起來 從第一種最低的 - 一直排到最高的 我告訴你這中間的差異 - 太微細、太微細 不夠什麼啊 不夠什麼 不夠精要 你太微細也不行 人家不能掌握 懂意思嗎 判成十宗了 十種差異 十種階段 像華嚴宗判五階 天台宗判什麼 主要判四階 可是天台宗判法非常巧妙 它從時間角度來判 它從教裡內涵來判 它還從什麼 它還從度化的方法來判 喔!實在有夠厲害 沒有一個宗派像它這種判法 交錯那麼完整 - 但是不複雜 嘿嘿!妙了 它不複雜 很清晰不複雜 有的是判得很細 可是蠻複雜的很難捉摸 是這樣子 這樣也不行 所以第二個是要看它 - 能夠判攝得合理、運用得當 而判攝起來又怎麼樣 又能夠掌握需要 這第二是這樣 第三、看它能不能真正帶領 - 你走向解行並進的實踐之路 有的雖然是有解行內容啊 可是你行不了 幹麼 它告訴你的行呢 - 很天馬行空 很天馬行空 啊就在那兒觀唯識五重觀 唯識五重觀 - 自古到今好像沒有人觀過 然確實是有啦 只是說形成大祖師這樣子 - 去觀得成就的在唐朝幾代 後來就有人修 - 他也號稱他在修 台灣目前也有 我們不能說沒有 不過好像不會形成一個強大 - 的宗派的那個修行的風氣 但是比照起來 - 天台宗就不同 那對不起啊 因為我講解天台宗 當然要說天台宗的好話 天台宗就不一樣 怎麼講呢 天台宗乃至懺法都有 最笨的人 他都能修進來 而且自修跟團體修都可以 你看看 它的修行理路很清晰 我還記得 我上幾堂課跟大家比較過 我參加過密宗修持的閉關啊 耶! 我看到他們那個秘密法本啊 那個時候 我正在研究法華三昧懺 正在註解它的時候 耶!一比較 啊!兩個竟然這麼接近 而天台宗確實有過之 - 有過之的部份 理路之清晰 - 含攝密宗綽綽有餘 雖然密宗也講 - 它們金剛乘即身成就了 但是在教理上沒有超越 沒有超越 沒有超越天台宗的部份 好像這樣 天台宗確實可行嘛 是不是 好! 那麼呢 從這幾個角度 是不是你確實可行 是不是本質上是解行並重 有的教派是怎麼樣 - 解多行少 有的教派根本只有行 - 沒有教 有沒有啊 你比如說 你比如說禪宗 哦!那禪宗的人要反應了 - 我們也有教理啊 禪宗有教理 是有啦 但是它支離破碎 坦白講是這樣 為什麼 因為它可以 - 一部經、一部論就契入 它是佛心宗嘛 它直接契入 它不注重在文字上面 - 過多的理解 我是指中國的祖師禪啦 當然啦 如來禪就是天台宗為代表 - 當然它就是有教理 這樣不意味著禪宗不好哦 你們大家不要誤會啊 就是說它的性格如此 那這樣子 - 有的人能修、有的人不能修 是不是這樣子 有的人能修、有的人不能修 那麼還有淨土宗 淨土宗其實也有教理 不過大部份弘揚不力 大部份弘揚不力 是這樣子的 那律宗呢 律宗教理有 - 也是比較少 都是實踐的多 這個犯 那個持 這個犯 那個持 大部份是這樣子的情形 教理也是有啦 但是不多 是不是 南山律宗的教理也是不多 它依唯識立 依唯識跟法華綜合起來立的 - 來判、來立這個教理的不多 好像這個有明顯少分的差異 像這樣子 你們應該有點認識 好 這樣你就知道了 你就這樣客觀的去認識理解 - 一個宗派之所以優劣的差異 天台宗流傳到今天 雖然說法運不是很強勢啊 但至少還在宏揚嘛 對不對 那其他宗派弄到今天來 或許有其名啦 - 而無其實的都很多 對不對 這個原因就在於 - 它有它宗派客觀的強勢 最後一個再講到 那麼如果這樣 - 宗派有好壞囉 是不是我應該要取捨呢 錯! 宗派不應該取捨 嗯!那你這話什麼意思 你剛剛不是說 宗派這樣客觀講起來 - 也有強與弱、好與壞之別 那是對主觀的人來說是這樣 可是對別人來講 耶! 搞不好唯識五重觀 - 對他很相應啊 有人搞不好不立文字的禪宗 - 單刀直入對他很相應啊 耶! 你跟他講那麼多 - 他反而不一定相信 也有這種人啊 不過在末法時代 我盡量建議他即使是這種人 - 也聽聽教理 這樣不會闇證禪太多 中國近三百年來 - 闇證禪壞了佛教 坦白講真的是這樣 所以 太虛大師就是要改革禪堂 - 當時就是有這個意思 是這個意思 整天就坐在那裡 他得禪定哦 有神通哦 可是說出來的話呢 - 不合教理 嘿嘿,怪了! 神通通外道嘛 沒有什麼意思 有人唉你來到這裡 他也說 唉!你後面怎麼 - 這麼多人跟著你啊 你自己來就好了 - 帶那麼多人來幹什麼 他就在跟你暗示他有神通 那你覺得這個人怎麼樣 比丘或許不會覺得怎麼樣 那比丘尼趨之若鶩 那我又會給人家罵了 不過事實也是這樣 不過事實也是這樣子 我聽到就是這樣子 哦! 那就很抱歉啊 不過事實就是這樣子 OK! 那這不算什麼 對不對 所以說呢還是要懂教理 懂教理 你去參祖師禪沒有關係 我是什麼 我不敢說八宗共弘 但是我絕對是八宗等進 不過就是有強弱 大家要理解這個差異 好! OK 那麼呢 為什麼宗派不能廢啊 我上次說的那個道理 現在正式進入說之前 我還要再說一遍 什麼呢 分類法不同 每一個人經驗不一樣 他要透過不同的分類法 - 來認識佛教 判攝佛法其實某種程度 - 就是一種分類法 佛教分類法 某種程度說就是這樣 不完全是 但差可比擬啊 我上次好像講過一個例子 我想我應該再提示大家一遍 那個分蘋果的例子 這裡有一大堆的蘋果 有什麼 有大蘋果、小蘋果 有青蘋果、紅蘋果 乃至於有綠蘋果 有甜的蘋果跟酸的蘋果 啊有進口蘋果 也有台灣產的蘋果 好了 現在我叫你說某某人 你拿這十幾個籃子 把蘋果都分一分 那你要怎麼分 你要怎麼分 我問你 你要怎麼分 怎麼分 很簡單嘛 選擇一個標準來分嘛 比如說我選大跟小 大、中、小、特小 - 還有特大,這五類來分 那我就拿一個硬紙板 多大一個洞能夠穿過去的 哦! 那麼不能穿過去的 - 就是特大號的 再來換小一點的洞 再換小一點的洞 用五個洞來篩選 我就能夠分出什麼 特大號、大號、中號、小號 - 特小號五類蘋果 對不對 可是呢 這五類蘋果 紅、白、黃、花都有 是不是這樣子啊 是不是這樣子啊 大的蘋果也有紅的、黑的 是不是啊 因為我是以大小來分的嘛 對不對 可是如果我不這樣分呢 那我剛剛這樣分 能不能把所有蘋果分完 可不可以啊 當然可以 是不是啊 那好 我如果不這麼分可不可以 可以啊 我分紅蘋果一種 白蘋果一種 青蘋果一種 那我也分三類 我一樣能把全部蘋果分完 我如果用進口蘋果一種 台灣產的一種 台灣產的 我又分五爪 還有什麼二十一世紀 什麼、什麼的啦 梨山出的啦 那一種的啦 這樣子分 又分好幾種 但是這是由產地來分 還是我以甜不甜來分 每一個我都咬一口 嘿嘿,我就能分了 是不是這樣啊 好! 那這個是甜的 咬得比較大口是甜的 咬得比較小口是酸的 我會分 不管我用什麼辦法分 我都有我分的原則 對不對 那不管我用哪一種原則分 原則各有優劣、各有技巧 可是終究把所有蘋果分完了 對不對 這什麼意思啊 我不管用什麼解行的 - 基本理論來分派佛法的高低 我終究是把佛法的 - 所有法門全部分清楚 只要我能夠分清楚 我這個分派方法 - 就是合理而正確的 那看你需要囉 如果你今天你是來問我 我今天要去見師父 那麼 我要送一個外國進口的蘋果 那你就不能找以大小來分的 - 那個廠商買蘋果 你就要去找誰 找那個依進口、產地 - 來分的那個廠商來買蘋果 對不對 如果你今天是要買自己吃的 那你是依甜度來買 那你就不要去找那個 - 依產地來分的 你應該是依甜度來分的 啊!我要買甜的 - 甜的蘋果都給我拿過來 所以看你的需要啊 你就找尋那一種分類廠商 - 去跟它買蘋果 所以說各宗各派 - 都有它本質上的價值 看你的需要啊 你去找各宗各派的分類法 然後你依著它去修 就依著它去吃蘋果 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啊 宗派佛教呢 我們今天講天台宗 - 毫無貶抑他宗的意思 雖然某一種程度 - 我比較了解天台宗 我當然要讚美一下 -天台宗的特異、好處 要不然 - 我就沒有什麼好講的了 是不是這樣子啊 但是呢 基本我這個思想 - 你們大家要先理解 就是說 宗派思想本來都應該受尊重 原因就是 - 我剛剛說的那一個比喻 所以我們這樣持戒念佛 - 學天台 我們不要笑人家 我們也不要說人家不好 但是可以說啊 道不同啦 不要說不相為謀 但至少可以互相討論 - 互相尊重 不要說不相為謀 這樣不好 好! 這就是關於乙一 對於宗派佛教應有之認識 - 分四科之前呢 我把所有宗派佛教 大家該理解 從歷史的角度 從它內在的精神內涵 全部交待清楚 其實講這個是有點累 這樣像在講一個宗教思想史 但是不能不這樣做 因為我們可能要考慮 - 其他的宗派的老師呢 他不一定這麼講法 那麼呢 你學戒律也好 你念淨土宗也好 他也沒有這樣的 - 歷史角度來教導給你 那我們目前 - 沒有開佛教歷史課 佛教歷史課 - 是一件二十一世紀初期開始 很重要、很重要的一個 - 中國佛教要面對的問題 今天中國佛教 - 所要讀的佛教歷史 不是日本人寫的 - 就是中國大陸某一些人寫的 少分人寫的 台灣四十年來 - 沒有人研究佛教史 啊! 尤其沒有出家人研究佛教史 唉啊! 這實在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因為中國佛教走到今天來啊 已經面對一個轉型期 超大轉型期 如果轉得好的話呢 它差不多有宋朝的局面 宋朝的佛教局面僅次於隋唐 隋唐的最高 我們不敢跟最高比 但是最少有第二高 宋朝的局面 但是如果轉不好的話 後果不堪想像 但是要轉得好 必須要怎麼樣 必須要怎麼樣 必須要鑑古才能知今 必須從歷史當中 - 學到教訓、粹取智慧 這是一件 - 多麼神聖要做的事情 你看中國歷史以來的大德 律宗的研究者 - 他一定制佛教史 天台宗的學者 - 一定制佛教史 很有意思 天台宗跟律宗的人 - 他很注重佛教史 因為律宗的人 - 注意到的是什麼 以前的人怎麼做 - 我現在要怎麼做 所以他要研究歷史 天台宗的人研究教理 - 思想很宏闊 他要了解以前的人怎麼想 - 而這個想法最後會怎麼演變 所以他要研究佛教史 智顗大師是天台宗代表的 - 一個佛教歷史學者 雖然歷史研究在今天 - 發展的方法相當的多 那麼我們呢 就方法上來說 我們未來的佛教歷史學者 應該具有三個特質 他才能做佛教歷史學者 一、他要具有現代治史的 - 技術、常識 技術包括一個TEAM - 一個集團幫它找資料 然後常識 - 還要包括治史的角度 斷代史要怎麼做 編年史要怎麼做 記傳體例要怎麼做 乃至於文化史 - 社會史、思想史 各個要怎麼做 綜合歷史又要怎麼做 像這一些的都要去做 第一個他要具有這一種技術 嗯! 應該為了這件事情 - 可以去開一個佛學院 叫做什麼 叫做佛教歷史佛學院 它是一個非常龐大 - 的一種工作 那麼第二個 他要具備第二個條件是 他要有絕對的修道熱忱 - 跟修道實踐內涵 所以白衣都不能做 我講這話又要被罵了 你出家人最高了 你這種講法完蛋了 我不是說出家人最高 我是說唯有在 - 出家人他完全投入修行 他才能夠理解真正以修行 - 為思想內涵主軸的佛教歷史 很多在家人研究佛教 他就把出家人跟皇帝 - 在一起相處得很好 他所講成什麼呢 依賴權勢 這是用在家人思想 - 去看佛教的 佛教的大乘思想根本 - 不捨一法的 他不能夠理解這個 一個真正修道人菩提心一發 悲心一發 他的什麼動作 什麼作法 這些並不是世間學術者 - 能夠理解的 而要研究佛教歷史 如果你自己不是修行人 - 沒辦法 當然我應該把剛剛的話 - 應該修正一下說 如果你是白衣的話 你應該要做一個修行人 - 你才有辦法研究 你不一定要出家 可以 我把標準降低 當然也對啦 但是你要是修行人 當然我不是看太多 是幾乎所有現在人 - 寫的佛教史都隔靴搔癢 我的標準來看都是隔靴搔癢 那麼好 這第二 第三、你必須要有 - 時代的正確眼光 你治史、治佛教史的什麼呢 - 佛教史觀必須要清晰 你不能混亂 你沒有你的佛教史觀哦 - 完全沒辦法治史 歷史要有歷史史觀 某一種程度的歷史史觀 那麼 有人會反彈、反駁這個說法 他說歷史就是讓事實說話 事實是湮沒的 真實不會自己講話 而且事實是由人去解讀的 你要有正確的解讀它的史觀 所以說佛教是一種特別的 要治佛教史 佛教史是一個 - 特別意涵底下的歷史活動 它不同於一般的人文歷史 你可以沒有歷史史觀 也能夠做歷史 不是這樣子的 這樣你沒有歷史史觀 其實 - 你隱含著就有某一種史觀 比如說資料為導向的史觀 那這樣子就錯誤了 佛教歷史史觀到底是什麼呢 當然這有的討論了 不過我提出這三個條件出來 - 來治史 治史之後 就能夠充份的 - 對中國從台灣四十年往前算 一直推到什麼 東漢末年 這一段大長遠的 將近二千年了 其實沒有那麼多了 一千五百年左右 - 的整個佛教歷史 中國佛教歷史 要做一個大的整理跟認識 然後你才能鑑古知今看未來 這個我覺得 - 最好是佛教中的人來做 而且是一個大集團來做 而且是一個有修行 - 的集團來做才好 喔!我這是完全站在 - 出家人立場說的 如果有人聽了不高興 我也是充份表達抱歉 但是我必須這樣子說明 那麼這樣 這就是我剛剛說的 - 宗派應有之認識 我從歷史的少分的史觀 - 跟一個觀念上 來這麼樣子表達 好! 接下來呢就要看本文了 因為目前沒有講義 沒關係 我念給各位聽 丙一、宗派佛教之存在 分二科 丁一、西土 - 就是西域跟印度 叫做西土 土是什麼呢 土地的土 - 要念成土(度) 西土 啊!佛教 西土佛教 宗派佛教分二科 丁二、中國的宗派佛教 丁二中國 那麼也分二科 那麼 丁一分二科 - 是分哪二科 戊一跟戊二 戊一是依時期而分 西土 - 就是西域跟印度的佛教呢 它宗派佛教是怎麼存在的 如果依時期來分的話 是怎麼樣呢 那麼再來 如果西域佛教 - 如果依部類來分 依宗派當分部類來分 依部類來分 那麼又怎麼分法呢 如果依時期來分 宗派佛教呢 其實 - 從剛開始的根本佛教就分裂 佛法一味 沒有分 到發展成為原始佛教 什麼叫做根本佛教 佛陀在世的時候 這個根本佛教 那個時候佛陀 - 佛教的一派 嘿嘿! 佛陀派 佛陀宗 沒分 佛陀都還在 - 你就要分家啊 那當然不可能 是不是啊 那麼呢根本佛教 從佛陀入滅開始一直到 - 佛入滅後一百年之間 怎麼樣 佛陀已經入滅了 可是大家還不分家 這叫做原始佛教 懂嗎 所以根本佛教跟原始佛教 - 又要分開 有時候我們只談原始佛教 - 是什麼 把根本佛教攝進 - 原始佛教部分來 這樣知道吧 這叫原始佛教 那麼佛滅後一百年開始 - 有根本分裂 那麼呢 這個時候一路發展到什麼 一路發展呢 將近佛入滅的五百年之間 三、四百年 總共發展了三、四百年 從佛入滅的一百年開始 佛入滅二百年 佛入滅三百年 佛入滅四百年 差不多一切部派才分完 所以進入到佛入滅一百年 - 到佛入滅四百年之間 四百年之間 大體而分啦 不能說完整 剛好啦 大體而分 佛入滅一百年到 - 佛入滅四百年之間 從原始佛教開始 - 分崩離析出各部派 所以我們有看到好多律 有沒有 四分律、五分律、僧衹律 - 哦!根本說一切有部律 這個就是部派佛教的產物 我們今天所讀到的 - 一切阿含經 都是部派佛教的產物 嗯! - 阿含經不是只有一部而已嗎 阿含經跟南傳阿含藏 - 還是多分少分的有一些不同 不過它是部派佛教 - 所流傳下來的 但是因為它共同處很多 所以我們可以說 - 阿含經保留了某種程度 聲聞佛法的什麼呢 - 的原始風貌 是這樣子 好!這是部派佛教 部派佛教呢 隨時期而分 漸漸的呢 大乘法一直有哦 大乘法是佛陀的根本佛教 - 就已經有了哦 你不要以為大乘法是沒有 根本佛教的時期 - 就已經有大乘跟小乘 那麼 原始佛教也有大乘跟小乘 部派佛教也有大乘跟小乘 不過呢 大乘佛教一直到部派佛教 - 發展到中階段的時候 也就是佛入滅三、四百年 三百年左右 大乘佛教開始顯現出來 也就是西元前 西元紀元零年 紀元就是耶穌出生的時候 那個時候 也就是佛入滅 佛入滅差不多 - 哦!四、五百年之間 大乘佛法呢 怎麼樣 完整的凸顯 不是三、四百年 但是大乘佛法開始出現 是在佛入滅之後的三、四百年 - 就已經出現了 正式出現 它本來就像河水一樣 - 隱在小乘佛法的下方 一直有人流傳 譬如說彌勒菩薩 彌勒菩薩他早就出世 - 他是佛世的人 他宏揚的是唯識大乘法 可是呢 眾生聽不懂 他就不說那麼深 那聽得那麼深的人呢 他們都是記在腦子裡 然後就入定 停著 或者口耳相傳 傳著 不廣傳 也不形成教派 然後彌勒菩薩呢 就到兜率天去了 那麼準備下一世來成佛 然後呢 那些私下傳的人 看因緣不到 不傳不傳 一直到部派佛教 - 將要完成所有的分裂之前 也就是佛入滅後 - 三百年到四百年 或有人說是四百年到五百年 這個算法 - 有時候差一百年左右 哦!這個不用執著了啦 差不多就三百到五百之間吧 算廣一點就是這樣 這個時候呢 開始大乘佛法 開始露現出來了 從佛入滅後的四、五百 - 到六、七百的時候 大乘 尤其是七百年 - 龍樹菩薩一出 其實馬鳴菩薩更早 馬鳴菩薩在四百年的時候 如果我沒記錯 四、五百年的時候 哦!六百年 佛入滅六百年 出現了 他就出現了 這一出現之後怎麼樣啊 怎麼樣啊 大乘佛法開始大大的出現 就在大乘佛法出現 - 正式的浮上檯面 我們說本來都在檯下 浮上檯面的時候 部派佛教才是它的完全 - 教理完全的完成時代 完全完成的時代 那麼呢 在這個時代裡頭啊 那個龍樹是佛入滅的 - 七百年前的人 那麼在這之前呢 其實大乘佛法 - 早就已經興盛一段了 所以推算起來呢 應該在佛入滅五百年之後 - 就已經完全的抬出檯面來了 甚至於還更早 經典的完成甚至於還更早 甚至於還更早 好!關於這個呢 就這樣子呢 大乘佛法就興盛起來了 而大乘佛法的興盛 - 又分前期、中期跟後期 這是後來的人把它善巧分了 這也可以接受 也可以接受了 但這不是意謂著它怎麼發展 我是說 我們略略的以它的表相來看 - 是有前、中、後三期 那麼它的後期呢 又轉 又開始發展出什麼呢 以直接成佛的這種大乘經為 - 根本依據的密教大乘出現了 它也是大乘 密教大乘 所以這樣講下來 用時間來談呢 早期沒分 後來慢慢分慢慢分 分成聲聞教的部派佛法 - 在檯面上 漸漸大乘佛法也浮上檯面 浮上檯面的時候又分 - 前期、中期、後期 空宗、有宗,跟密宗 - 漸漸也出現了 啊!有人說密宗出現的時候 - 佛教就要衰亡了 這沒這話啊 不能這麼講 我們不接受 我們不應該 - 這樣子看這個事情 好! 看這個事情 你看宗喀巴的佛教呢 - 它也是密宗啊 它事實上它一直存到現在 現在的西藏佛教 - 還是相當的興盛啊 有修有證的人照樣很多 是不是這樣子啊 至少客觀的擬比起來 他們的修證者不少啊 今天台灣密宗這麼興盛 不能全然以什麼台灣人啦 追求速效啦 什麼喜歡消災來看這個事情 其實密宗 - 得到的佛教資源並不多 密宗在辦佛教修行活動時 - 我參加過 他們根本不收錢的 只收吃飯的錢這樣而已 買便當的錢這樣子而已 是這樣 收的錢相當少 而且沒有那麼多的牌位 而且還不立牌位 他們認為呢 - 念經取錢是一件很荒謬的事 他們是這樣認為的 所以人家的觀念很清晰啊 怎麼能夠說密宗興 - 佛教就要滅呢 就教理上來講 他們講空 他們講空、講有的啊 哦! 你不能老是說他們修雙身法 - 也不是所有人都這樣修啊 這一點我必須要有對密宗 - 講一點持平之論 好! 雖然我自己不修 我覺得應該 - 要以持平之論來談 好! 那麼這是密宗史 這是以時代來分 就這樣帶過了 我們不要講太多 注意!必須知道 一味法中唯有一佛乘 - 是隨眾生根機而分別說三乘 所以說 在時機上來分 雖然有出現的先後 然而佛陀呢 - 已經都把一切法說下來了 只是有傳廣傳、不廣傳 - 顯傳還是密傳這樣子而已 這個事情大家要理解 並不是說 哦!被發展出來的 是這樣子 好!再來呢 我們對於這種時期的產生呢 只能夠說是以顯跟隱來分別 而不能夠以 - 這種社會文化現象說 哦!既然說部派佛教之後 - 才有大乘佛法的 那這樣大乘佛法是被發展的 這是就學術的立場上說 - 才有哦 我們如果就實修 - 的立場上來說 只能夠說部派佛教那個時候 眾生根機無法接受 - 大乘佛法這麼深奧的道理 所以呢 怎麼樣 大乘佛法 有! 但是私下傳 不是廣傳 並不是說那個時候沒有 - 然後才被發展 這種觀念不要弄壞了 好!這是戊一 那麼戊二呢 依部類來分 那麼 西域的佛教、印度的佛教 - 也有分大乘跟小乘 大乘跟小乘就有什麼呢 根本二部 - 上座部跟大眾部 還有所謂的五部 五部橫五師 - 乃至於十八部、二十部 事實上 - 分到上百部這麼多 所以呢 部派佛教分得簡直是抓不到 -不知道到哪裡去了 不過當時最強的一部 - 是哪一部呢 你知道嗎 以後我會說到這一部 - 薩婆多部 薩婆多是什麼 - 說一切有 薩婆多是說一切有部 他們的教理最精細 整理得最完整 整理得最完整 薩婆多部 所以所有部派佛教最後都為 - 薩婆多部所統攝起來的多 不過 就在這個同時有一部份人呢 - 傾向於大乘佛法接受的人呢 他又在薩婆多部當中 - 分出經量部 以經為量 以佛說為主 不以論師為主了 不要講那麼多了 直接是實修、實證 證得大乘佛法的心髓 這個呢 開始又出現經量部 是這樣子的 這個就不要說太多了 一說下去就沒完沒了 大體上是這樣子 但是你知道最強的一部 - 以薩婆多為代表 好!這是小乘佛法 - 分到二十部為止 我們就談到這樣 大乘佛法呢 - 就分顯宗跟密宗 顯宗在傳的同時 - 密宗也在傳 那麼顯教呢 顯教主要在西域裡頭 - 傳的是三大派 空宗、有宗,跟真常實相宗 - 這三大派 那麼密教呢 主要是有雜密跟純密二大派 後來傳到西藏去之後呢 是屬於後期的藏密為代表 那其實也是純密的 - 另外一種發展 發展成四部續密 四部密這樣子 那麼至於它的內容 確定的內容 - 大體上是怎麼樣呢 相互關係又是如何呢 我們下一節課 - 繼續再跟大家談 我們現在來迴向 先發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三皈依 自皈依佛 - 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 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 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迴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