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論略釋 35 上法下藏法師 主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乘起信論略釋〉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上到了這個-分別發趣道相 那麼這個是利益分當中的-三大科 其中的可以說是最後一科了 分別發趣道相 前面說我們要去除邪執 那麼把邪執對治掉了之後-現在就要告訴你分別發趣 分別就是判別、說明 有這種意思 那麼判別說明發起這個-大乘信心的三類道心之相 其實簡單的講就是登地以前-發起信心 那麼這個發起信心 那麼到了這個發起信心當中-不退位之後 一直到證初地 別初地 別教初地以上 這個是還沒有見道-還沒有真正體見、體證真如的 不過他不退了-信心不退 那麼第三就是已經正見真如 這三大類 信心還會退 不過已經發起信心了 信心還會退 這一位這叫做信成就發心 他一直到不退那一剎那為止 這個會退的叫不定聚 那麼這一類 一類發心 大部分是我們這一類 大部分我們這一類 接下來是不退位了 不退位照說是別七住之後 不過一般來講都講說十住之後 其實七住之後就不退了 那一直到登地以前-這個二十多個階位 三賢位的三十個位次中-減掉七個 就二十三個位次 那接著登地十位 一直到這個等覺 這個最後圓滿心 斷除最後一念金剛無明 生相金剛無明之後-那成佛 那成佛了就不提了 就沒有所謂的發趣道相 他已經證道了 究竟證道 這樣就分成三位 好!那麼我們現在說明 這個開章釋相的戊二 這前面有一段文就是標章釋名 分別發趣道相者 謂一切諸佛所證之道 一切菩薩發心修行趣向義故 就一切菩薩發心趣向十方諸佛-所證的那個究竟真如實相之道 那麼這樣子菩薩-怎麼樣發那個心? 其實菩薩發心永遠一樣 是依著他能發心的那個-修行的內涵 分成我剛剛講這三類 那麼現在就分這三類 依這三類來說 就是開章釋相-戊二 那麼就分類 己一、標數 略說發心有三種 其實發心就只有一種 就是發起這個信心 其實就只有一種 那麼講發心有三種-是三類發心的人 應該是這樣了解 那云何為三? 徵列 一者信成就發心 二者解行發心 三者證發心 你看不是信、解、行、證嗎? 對不對? 信了是一切的開始 破除疑惑 那麼建立聞思修的-聞、思的這個正見之後 那麼就叫做 其實聞 主要是聞 聞慧成就 那麼聞慧成就之後 那麼你的信心成就了-那麼發心 再來解行、修慧 思慧、修慧、解行 再來就證 就證得、證發心 這個證不是指究竟佛果所證 這是指已經開始看到真如了-這叫證 好!那麼三者發心 那麼現在分別說之 那麼己二是徵列 那己三顯然就是怎麼樣-辨相 分別這個三個相 首先庚一是什麼? 信成就發心 很好!很好!跟上來 信成就發心分幾科? 三科 辛一是什麼?-(名成信之行) 對了!要信成就發心 那好了!請問信成就的相 能夠成信的那個修行方法-是什麼? 最後再跟你講成信的那個相貌-又是什麼 這可以理解的 我們來看看他的科 首先他明成信之行-對不對? 是辛一 那辛二呢? 辛二是什麼? 顯發心之相 是顯那個-你信成就的這個發心之相 這是辛二 那一定有個辛三-對吧? 辛三是什麼? 對了!跟上來 顯發心的利益 發心利益 這裡頭信成就發心講得特別多 為什麼呢? 解行發心跟證發心-講得較比有限一點 原因是信成就發心恰恰好-就是我們一般凡夫努力的對象 這正好是一般凡夫 不定聚凡夫 什麼是不定聚? 修行不定還有位也不定 進退不定 還有邪正不定 有兩種不定 不定聚就不定「聚」的類也 一般凡夫就是不定聚 什麼是不定聚?-兩種 第一種就是邪正不定 你今生遇到善知識 做好人、行好事、說好話 那麼壞朋友-那你就跟著去造惡 是不是啊? 這是善惡不定 他不堅固 不是說他不確定-是因為他那把持不住 主要是這樣 這叫做善惡不定-就邪正不定 主要指對佛法正見能不能堅持 主要是這個 那第二類是什麼呢?-就是進退不定 大部分出家人基本算是-邪正已定 不過這進退不定 有時候很衝 有時候很K 有時候很用功 有時候是很懈怠 進退不定 是這樣 能信佛、受三皈依五戒-乃至菩薩戒 應該多少算這個邪正定 好!那麼就這一類人 所以他講多一點囉 來!我們來看一看 這個明成信之行-分幾科? 兩科 哪兩科啊? 首先是「問」 他來問了 信成就發心者 依何等人修何等行 得信成就堪能發心 這很容易講了 首先就是說明成信之行 你那成就這個信心 他要問兩件事 第一 誰啊?誰來修? 那麼再來-那修啥行啊? 修什麼行那他能成就信心? 那能夠發這個心 發什麼心啊? 發起趣向於佛道的心 我告訴諸位 趣向佛道的心沒別的-就是菩提心 而菩提心分兩大類 兩大類 就理跟事來講 事菩提心也就是所謂的相似的 叫做世俗的 世俗的菩提心叫事菩提心 第二類叫做什麼? 第一義諦勝義菩提心 或者第一義諦菩提心 那麼什麼叫世俗菩提心呢? 世俗菩提心什麼意思? 就看到眾生苦 或看到佛的莊嚴 那麼我覺得有為者亦若是-我要去成佛 這樣的發心 譬如說我要修行-我不要做阿羅漢 阿羅漢還不是那樣 我要成佛-我要度眾生 重點是他要度眾生 所以他一定要成佛-那種想法 那樣子 那看到眾生苦-他發心 或看到道法衰微-他發心 像這樣的事菩提心-裡頭的什麼呢? 見世間的種種相-或佛的相好莊嚴 發菩提心 叫事菩提心 或者叫世俗菩提心 是這樣 那麼世俗菩提心又發兩類 文殊菩薩強調的是什麼呢? 是願菩提心 願就是「我就是發這個願」 這樣就對了 這樣就是菩提心了 那麼這個彌勒菩薩-強調的是什麼呢? 強調是行菩提心 你為了完成這個願 你還要發願行什麼樣子的-具體的操作 不過注意 這都是屬於事菩提心當中的-願菩提心、行菩提心這樣子 好了!那麼再來呢 第二類發心叫做理 第一義諦菩提心或者叫勝義諦 藏傳佛教講成勝義諦 這個《入菩薩行論》裡頭-講成勝義諦 勝義諦菩提心-是什麼意思? 那就是證發心 「證」有沒有? 這裡講的「證」有沒有? 證得了 證得了真如-見了中道 天臺講叫中道實相理 《大乘起信論》講-叫真如實性之後 你已經體會了 天啊!原來一切眾生-都是如如佛 那我不發心怎麼可以 那個已經無發心的發心 是自然流露的發心 是在這體當中的功德相顯用-相上顯用 自然的發心 這是證菩提心 就在這裡講的第三個-證菩提心 前兩個都是事菩提心 OK!聽懂了嗎? 所以這個都是你回憶一下-或者再去聽那個 做一下廣告 以前講的那個〈菩提心修要〉 你再網站上去訂 自己去聽 已經擺上去了 那麼上面就講到這個 這結合的 所以你看看《大乘起信論》-最後起什麼信? 起大乘圓常正信 我們五重玄義裡頭講過-對不對? 圓常正信其實就是發菩提心 你要知道 弄了半天就是發菩提心 起信就是起菩提心 所以這裡最後要跟你講-分別發趣道相 然後分別發趣道相當中三類 記得 三類當中的第一類叫做-信成就菩提心對不對? 還有一類 萬一還沒信呢? 萬一還沒信怎麼辦? 那一類呢 那一類沒講 在這裡沒講 那哪裡講? 下一分 下一分叫做修行信心分 把你的信心給修出來 所以他要用另外一章、一整分-來講說 你還沒進入修的時候-用什麼方法修? 修入…… 修入初住 這裡是從初住開始講 這樣懂意思嗎? 那初住以前 等一下第四分 論文裡頭第四分全套來講 是這個意思 這樣是不是他把它全講完了 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的發心-全講完了 他這論文本身還蠻嚴密的 好!那麼這樣子-所以說何人修何行 成就勘能發心呢? 現在他就回答了 「答」分二 癸一是什麼? 正答前問 對不對? 分幾科? 兩科 是不是啊? 子一是什麼? 答三問-分三科是不是? 那麼丑一是什麼? 答能修行的人 所謂依不定聚眾生 那麼依不定聚的眾生 能修行的人-就是要從那個不定聚當中 因為 簡單的這樣講好了 你依著不定聚的眾生然後修-修成功了入定聚 就是他這裡的信成就發心 這樣講吧 這樣了解嗎? 是這樣 不定聚我剛講那些叫不定聚 好!那麼丑二 答所修之行 所修之行哪一個? 有熏習善根力故 信業果報能起十善 厭生死苦欲求無上菩提 得值諸佛親承供養修行信心 所修的行就修這個行 所修的行就修這個行 不過當然這裡頭也及於 這裡頭照他這論文講 也及於那個凡夫修-也算在內 不過這個凡夫修-特別有它的內容 他這裡只講成就 他沒講怎麼修法 屬於凡夫 我講不定聚的那些凡夫 就我剛剛講 他會在修行信心分裡頭-再重講一遍 這裡只是告訴你說-是這樣子的人這樣修 然後就成就了 這樣懂意思嗎? 是這樣 也可以講算是修行信心分的-一個略說 當然你也可以把它想成這樣 因為他這裡並沒有提-他到底怎麼修 好!那麼這個這樣了 那麼是誰呢? 是什麼樣一個人呢 他第一 這種人信業果報應 能夠起這個身三、口四、意三-這樣子的一個善念 身不作殺、盜、婬 口不作這個妄語、惡口、兩舌 那麼意不起貪、瞋、癡 那口不起那個-惡口、兩舌、妄語、綺語這樣 那就是起這十善 那麼他自己呢 厭患生死苦 不過這種「厭」-應該是指「出離」的意思 不是指視生死如冤家的意思 不過他剛開始有可能會這樣 但最後不會是這樣 慢慢他不會是這樣 那麼他呢 重點是他欲求無上菩提-有沒有看到? 羅漢不求無上菩提的 羅漢只說你讓我好好活著 你讓我好好不要再入輪迴-就好了 拜託拜託 什麼菩提心我沒能耐 你不要叫我幹那個事 為什麼呢? 因為太久了-我太累了 那麼得值諸佛 他能值諸佛親承供養修行信心 得值諸佛分兩類 一類親見 親見化佛來迎 不是來迎!親見化佛為我說法 夢中見 定中見 這當然可以叫親見 大部分指的是佛世時候的見 我們呢 我們也算佛世 不過已經見不到那個-能講話的佛了 我們見的是什麼? 木頭佛、畫像佛 還是佛世 還是佛世 懂嗎? 還是佛世 不過因為叫做末法 見的這個佛身-已經是極劣的應身 就這樣 坐在這兒 那你不要輕視他 輕視他你自己造罪 因為那是輕視你的心一樣的 好!那麼得值諸佛 然後怎麼樣? 親承供養 所以說大殿要莊嚴 在大殿不能隨便的喧嘩講話 乃至於談佛法-基本上也不盡然都在大殿 那麼平常人不要在大殿裡-隨便說什麼話 那麼這樣子叫做親承 那供養莊嚴的飲食-怎麼的供養 那麼修行信心分 這個修行信心-其實就是修什麼呢? 就是修這個 下面會講到 修行信心分裡頭會講到的 修四種信心 那麼修五種行門 這樣諸位了解嗎? 這在一、兩堂課之後-我們就講到它了 好!那麼就修行這個 最後丑三叫做什麼? 答行成堪發-對不對? 對不對啊? 答行成堪發-丑三 經一萬劫 哇!想到就腳軟 經一萬劫 然後信心成就故 諸佛菩薩教令發心 這個時候他信心成就了 信心成就了之後 第一種情況是諸佛或菩薩-因緣現在其前 教令發心 你看佛在世的時候-教好多菩薩發心 對不對? 他講完大乘經之後 諸有二百萬億這個眾生-生淨信、發菩提心 有沒有? 在那個 常常在經上最後尾巴-都會這樣講 《金剛經》上不也這樣嗎? 對不對? 這就在講這個 聽了一次講經-回去就發心了 咱們?咱們聽了N次 電視機那個選臺器-已經按得都快爛了 那麼還是沒發心 不要說沒發心 光吃個素都發不了心 那真是沒辦法 這末法講經說法的人-身根陋劣 聽經的人更是根器陋劣 所以發不了心-是這樣 那麼這個時候教令發心 那麼就發這種什麼呢? 發這種菩提心 或者呢 或者更棒 他自己以大悲心能自發心 看到眾生苦-發起心來 或者因為他看到正法滅了 他學佛看到-哎呀!這個修道人難見難覓 真是僧教育不彰 或者是什麼……你有這想法 你不要廢話!你來出家 你要是看佛教不行-你自己來出家 你不要廢話 是不是這樣子? 看到正法不彰-那發起信心 這就是《華嚴經》上講 末法眾生因為看到法滅之相-而發心 看到魔強法弱 氣不過!自己來發心 對不對? 所以今天那個書空咄咄 在那邊旁邊批評三寶的-那一些在家人你自己顛倒 是不是?你有種你來出家嘛 你廢話什麼咧 是不是這樣子? 你來出家你自己幹嘛 你在旁邊隔岸觀火 然後你當裁判 你這樣叫三寶弟子嗎? 你在造罪啊 還有很多那笨女眾 跟了這一類的傲慢居士學佛 那愚癡加三級 增長這一些彼此的罪業 最早先的時候-那李元松就是這樣 還自己宣稱自己成就那個什麼-菩薩僧團如何…… 人家出家人寫一封信勸他不要 好多比丘尼跳出來說 這些出家人講那什麼話 有種出來跟他鬥爭嘛-跟他辯論嘛 人家這個居士多了不起…… 後來這居士說-他證得初果、二果了 唉!這些比丘尼-跟到了一大票啊 你看看這末法愚癡比丘尼-堆到一堆 還有在家人 大陸、臺灣在家人一起鬧哄哄 隱隱然的成一氣派 欸!不過倒是不錯 最後這個李先生他自己發現-哎呀!不對啊 我生起病來自己也這樣顛倒 然後他好樂學淨土法門 果然《大乘起信論》說-末法眾生學淨土法門 他就學淨土法門了 一夜之間把他的網站全關了-把他所有的書全收了 那些以前讚美他的、支持他的-那些比丘尼、在家居士 傲慢居士 現在不曉得都怎麼自己解釋 你看這愚癡以盲引盲 身為出家人自己還這麼顛倒 那你都不解釋一下嗎? 你不是很會解釋的嗎? 那為什麼不解釋啦? 那你害了多少人 你把你以前寫的文章、講的話-拿出來看一看 沒膽量 這就是愚癡…… 所以說千萬不要這樣 你要是看到末法眾生不好-哪個修行人不好 你要哀憫 你要說這就是我們的業障 那你自己來修行-好好修 不要跟著外道 不要跟著顛倒見-在那邊亂吼、亂叫 邪魔亂舞 可憐啊!可哀憫者 好了!或因正法滅而發心 或以護法因緣能自發心 什麼護法因緣? 他本來是外道 或者本來沒有想出家 他護持佛法 這一護持佛法發現 哎呀!正法衰敗、邪魔囂張 氣不過!我出家去也-要這樣 是不是?這才是男子漢大丈夫 好!那麼子二叫什麼? 結成位 結成就你這個 「結」歸結你成什麼位 如是信心成就發心者 他從不定聚入正定聚 入了定聚然後畢竟不退 什麼叫畢竟不退-我告訴你 不退有好幾種 信不退、位不退-這個證不退、行不退 還有最後一個 天臺講這個還有最後一個 叫做畢竟不退 畢竟不退就咱們這種人 咱們這種聽了佛法之後-忘光光了沒關係 不定聚 不定聚眾生有一個不退 不定聚了你還要不退嗎? 有!它叫做畢竟不退 他就是顛顛倒倒、正正邪邪… 不過呢 他因為聽了佛法 他終究要怎麼樣? 終究要導歸佛教 你懂意思嗎? 所以我為了我那雙胞胎弟弟-那個基督教徒 然後種性堅固 不過這一次他衝著說-要到萬佛寺去看看我 我就跟他講說-那你要來參加那個蒙山 很莊嚴(客語) 很莊嚴 那你沒看過對不對? 你就當作好玩-來看一看 他考慮了兩天 最後跟他老婆說-好吧!我們去吧 把他小孩子也帶來 本人當另有妙算 是不是這樣子啊? 就怕你不來 不怕你要來 對不對? 只要你給我看一遍-對不對? 就種下金剛種子 那麼就這樣 這叫做畢竟不退 他雖然是不定聚眾生-但是他畢竟不退 是這樣 那麼天臺講的-位不退、證不退、行不退 基本上這個沒有講信不退 但是一般來講這個不退 這裡講的畢竟不退是指位不退 那個信心到了堅固點 不!信到了一個-堅固的位置上面 他再也不退動搖了 而且修行的位次-從那裡開始不再退 是什麼地方? 別住、別七住 別七住等同於見思斷盡 所以見思斷盡證羅漢果 他位置也不退 他也是在那個位置上他也不退 是這個意思 不過這個華嚴宗-好像又多提了一個叫信不退 信不退他認為七信之後-信心不退 對三寶的信心不退 這裡講的不是這個 這裡講的是那個位次不退 是指別七住不退 好!那麼住 名住如來種中正因相應 住如來 名住如來種 就是你已經成就了什麼? 今後要成佛的這個種性-叫做種中 種性 什麼叫種性? 有那樣子同一類種的性質了 同一類種的性質 我跟你 我將來我跟你一樣 那我的種性跟你一樣-的意思 這樣懂意思嗎? 你看看那醫生世家 將來生的兒子、女兒-通通去當醫生 有這種種性 是不是這樣子啊? 好!那佛種性 佛的種性也是這樣子 我們將來要去成佛的 我們不是證聲聞果的 那麼正因相應 什麼是正因? 當然就是一個-如來藏 如來 對!如來藏-或者叫真如 真如心 正因 好!那麼呢 現在癸二 癸二是什麼呢? 癸二是舉劣顯勝 舉說眾生的劣來顯現-他今天信心不斷的這個殊勝 那麼明徵劣相-分兩科 丑一、內因力微 這個內因之力很弱 什麼是內因? 就內在熏的力量 若有眾生善根微少 久遠已來煩惱深厚 雖值於佛亦得供養 然起人天種子 或起二乘種子 設有求大乘者 根則不定-若進若退 有沒有這種人? 有沒有這種人? 有嘛 是怎樣? 有一種眾生他就是很慘 他信心不會不退 他信心會退 位置也會退 什麼原因呢? 他內在過去善根熏發得太少 善根永遠不少 是他內在發起太少 所以久遠以來 長久以來他就被那個種種的-煩惱業結得很厚很重 這就是指未入正定聚的眾生 那麼是二乘 這位不退 還沒有進入這位不退 這凡夫二乘之類的 那麼呢 那麼這樣怎麼辦呢? 他怎麼樣? 雖然他也有機會來拜佛-供養三寶 不過對不起 他硬是不想去成佛 他要不就是希望生人天果報 下輩子來競選總統 或者到天上去享福 要不就是自了就好 自了就好-有沒有? 越到末法你看到更多這種眾生 吃在大乘-行在小乘 那麼受大乘的法乳 那麼毀謗大乘-舉揚聲聞 這種業障很重 而且不老實、不厚道 這樣的人不好 你自己你不要矇著耳朵不聽 我是好意勸你不要這樣幹 那麼這個這樣子的人-起二乘種子 那哪怕他有一點兒心要求大乘 根則-根性不定若進若退 注意啊!這種人常常都怎麼樣 少有大乘的同參道友 你要知道人天生自私的 你越看那住茅蓬的-就越如此 他就是自己好-自己過日子 今天要吃什麼飯-明天要泡麵 明天要煮稀飯-後天要吃饅頭 都我做老大 別人來了就是侵犯我 我怎麼生活 我自己歡喜高興就好 這個說在空中-行在有中 說是說大乘-一切行都是聲聞乘 那以前還在南普陀的時候-就有那些比丘跑著來 住哪兒我們不提了 各地方跑著來 哎呀!法師難得啊 你在這裡發心 我說是…… 您老人家臘比我長-資歷比我高 又是老和尚的徒弟 您也應該回來發心 哎呀!我不行啊 我怎麼樣啊-我修行如何 那你說你不行 那我的臘比你低 我又不是你老和尚的徒弟 那你就光這樣說 那每個人都像你這樣 那佛教事情誰幹啊 沒有啦!這有緣的人幹 有緣?那我天生有緣? 我寫在這裡「有緣」兩個字? 你上面就寫「無緣」是吧? 這就是你的心嘛 他可以說 一講到當今佛教的慘痛事務-口沫橫飛 說得好像你簡直就是什麼呢 甘拜塗地得感激涕零 聽了他這樣子簡直道心猛發 之後你再跟他講-那你也來發心吧 他馬上退得完全不見人影 像這樣子就是完全說是說大乘-完全行的壓根兒聲聞法 這事情所以說他缺乏 他為什麼進進退退? 他為什麼說在大乘-行在聲聞 因為他缺乏那種力行的因緣 他也不願意讓自己-投入在這力行的機會當中 同時他沒有善巧的大乘的-同參道友 然後大部分都是看那些聲聞法-聽聲聞法 自了為樂 就這樣 你一定退 今天偏偏就有一大堆這種居士-好樂支持這樣的出家人 你沒辦法 所以聲聞法就越來越彰顯 這就是末法相 那怎麼辦? 我講這什麼意思? 就叫你發心 叫你發心 不是去批評別人 我可沒說誰 你就不要去批評別人-我說你要發心 你不要說 哎!是嘛 哎!是嘛 然後你自己也這樣幹 那這有什麼意思咧? 對不對? 好!那麼就講到這兒了 第一種內因薄弱 第二種是外緣力劣 外緣力量太弱就是我講的-少有善因緣在外面支持你 他怎麼說 或有供養諸佛-未經一萬劫 於中遇緣亦有發心 所謂見佛色相而發其心 或因供養眾僧而發其心 或因二乘之人教令發心 你看看!厲不厲害? 或學他發心 等等這一類通通力量太薄弱 第一種是怎麼樣?-時間不久 或有供養諸佛-未經一萬劫 你說一萬劫 一劫 要真講算時間 一劫有四億三千兩百萬年-人間歲數 四億三千兩百萬年 那一萬劫要多少? 一萬劫就乘以一萬倍 有人說 又有經上說 那個有一塊金剛石 金剛石 這個長、寬、高各四十里-這麼大 長、寬、高各四十里 那麼有一個天人 每三年拿那個三銖 三銖多少啊? 三銖好像是-三兩的十分之一乘以三 叫三銖 不!錯了!一兩的十分之一-再乘以三 就十分之三兩-這樣子 三銖這麼重的一塊布 然後每三年把那塊石頭-這樣抹這麼一下 這樣每三年抹一次 等到他用這塊布 每三年抹一次 把這塊石頭 金剛石抹到化成灰燼了 這叫做一萬劫 完了!是不是啊? 我告訴諸位 一萬劫是代表很久的意思 那什麼叫久? 久就沒有意思了 久就沒有長短 你今天發心 你今天發心 你本來是不能出家的 業障深重-上輩子還當牛咧 但是你這一輩子-因為聽我這麼一講 好啦!我出家啦 出家犯戒我也要出家啦 欸!你這類發心很難 上輩子還當牛 你這輩子竟然能夠發這個心 有人在電視機前面-聽我這麼一講 馬上就跑去出家 電視都還沒看完 來不及關-他就跑去出家了 勇猛精進 一念之間超三千劫 所以說所謂的一萬劫 看人的啦 懂嗎? 看人的啦(臺語) 看人在玩的啦 懂嗎? 發心勇猛 有人五、六十了 六、七十了才跑到這裡來出家 天天被我罵-也被我k頭這樣 他也是勇猛精進 怕罵?不怕啦 明明知道要被罵 用功修就對了啦 這個就是發心勇猛 這樣子也怎麼樣 也超好幾百劫 你懂嗎? 所以態度、環境、資質越惡劣-你越能發心 超越劫數越快 超越劫數越快 要了解!沒有時間了-不假多說 這裡頭有很多道理 所以他時間太短了-因緣太少了 當中也有遇緣發心 偶爾發一下-時間不足 要不就見到那個什麼? 佛的色相 雕塑的、石刻的 而且看到都不太莊嚴的 那麼稍微看了一下-合個掌、點個頭 低頭合掌皆盡成佛道 就這樣而已 發的心很弱 懂嗎? 要不就看了什麼呢? 供養眾生而發心 看那廟大就去發心了 沒兩天 他那裡廟上出問題了-鬧新聞了 那他就退心了 是這種樣子 雖然供養眾生 發了一點好心-很快退掉了 這第二個 要不老和尚往生了 那你是依人發心-不是依法發心 對不對? 老和尚生病了 老和尚入滅了 他的心也跟著入滅了 是這樣子 那麼這就是什麼呢? 這發心微弱 或者只是供養眾生 只希望被唱到名 今有這個滿州千華寺釋法藏-供羅漢齋一堂 然後我就晃上前面去 走到前面去這樣 那麼這一種發心-只是想要好看好聽而已 那麼或者是怎麼樣呢? 二乘人教令發心 你懂意思吧? 二乘人怎麼教令發心? 《法華經》上不就講嗎? 那個佛陀一直要教那個二乘人 然後把大乘法教給那個什麼-舍利弗、目犍連等 然後還要求他再去跟大菩薩講 然後那個舍利弗、目犍連 沒辦法嘛!師父說的-他只好去講 講了意思 講歸講喔 欸!是我叫你們做-我可不幹 就這樣 就像今天佛學院-老是請一些在家人上臺來講 白衣上座 他也把佛法講得滿天飛 你說下面那出家人-你能夠道心會堅固嗎? 當然不堅固啊-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啊? 這意思一樣 意思一樣 是不是? 他怎麼會讚嘆出家法呢? 他怎麼會讚嘆出離法呢? 如果讚嘆出離法、讚嘆出家法 他怎麼當老師站在講臺上呢? 所以今天佛學院-請了一些白衣上座 這根本就是顛倒知見 根本就顛倒的做法 還有一大堆人想要去讀佛學院 愚癡啊 還有一堆師父-送徒弟去讀佛學院 你就是不想好好教嘛 你才搞成這樣子 是不是這樣子? 好了!那麼二乘人教令發心 你說這個發心能幹什麼? 當然就進進退退 最後還退得很厲害 是這樣 好!那麼就這樣子 或者學他發心 怎麼樣? 不是內心自悟悲心而發心 就看人家發心-痛哭流涕 看人家發心之後-欸!精進勇猛 然後他也想那我也來發心看看 或者別人跟他講了 你要不發心的話-你這個病不會好哦 他就到前面發心 我要發心 我這病好的話我要來修行 我這個絕症如果好的話-我就出家 不要!絕症還沒好-你就趕快出家 是不是?他不要 這樣子好不容易絕症好了 哎呦!我已經發願了 金條三條(臺語) 然後現在我不去出家不行了 這樣出家-你說他會有什麼道心? 不會嘛 還願出家 有沒有?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這不會有什麼道心 這一類的 這一類或學他發心等等 那麼如是等 這結成退失 如是等發心悉皆不定 你看到沒有? 悉皆不定 那麼遇惡因緣或便退失 然後墮二乘地 他講「墮」字 所以說從來大乘祖師-對於聲聞乘就覺得這不對的 他就用「墮」字來講 看到沒有? 墮 你就墮落 就墮落 就墮落了 所以說不要這樣子啊 好!來!辛二是什麼呢? 顯發心之相 前面說你發心不得的劣相-是什麼 是不是啊? 現在就要顯現這個發心之相-再來告訴你 前面講發心之行-發心修行的人是誰 現在就告訴你-發心之相是怎麼樣 分三科 壬一、牒章以問 復次信成就發心者-發何等心呢? 告訴你說發心之相 就問你發什麼心? 很簡單!就是發三種心 三種心跟以後還有關係 要記得、要背起來 第一個直心 就直念真如 懂吧?有沒有? 你們《大乘起信論》-上到現在這裡來 已經上到了第三十五堂課了 還在混!還沒有正念真如 那一定是邊看電視邊嗑瓜子 要不就邊聽課邊打瞌睡 對不對? 到現在三十五堂課了-還在那麼混 那就糟了!這沒有正念真如 第二種是怎麼樣呢? 深心 深重心 很深很重的心是什麼呢? 我願意樂集一切諸善行故 好了!我發起真如心之後 我發現一切善法與真如相應 我是指出世善法 那入世的善法呢? 世間善法呢? 也隨緣修 可以已經把世間善法-會入出世善法 這樣懂嗎? 隨緣修 那這樣 那三者大悲心 發起了欲利益一切眾生的心 有沒有看到? 有沒有看到? 諸位!這就是所謂的-直心、深心、大悲心 記得啊!死背也把它背下來 聽完就得背下來了 直、深、大悲這三個 好!那麼就生三種心 這就是信發心 信成就發心一定發這三種心 最後問答除疑 還有疑問的話-我就跟你做一個問答 首先問曰 上說法界一相佛體無二 何故不唯念真如 復假求學諸善之行 前面不是說了嗎? 所謂真如者-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麼這就是真如 那麼正直捨方便 乾脆你就正念真如 用一個直心就好 幹嘛還搞一個深心 還要集無邊的善行 還要發什麼大悲心 有了真如心之後 真如一體悟了-那不就發悲心了嗎? 不就成就一大總相法門了嗎? 對不對? 就有人這樣問 他忘了 他是倒果為因 你懂嗎? 這當然是 可是這是已經進入了-正見大總相法門的所謂正發心 才這樣啊 在解行發心 乃至於現在的信成就發心 你根本還在因地-你哪能這樣 你還熏不出來嘛 甚至還不定聚嘛 怎麼可以這樣-對不對? 他故意這樣問 論主故意設一個問題來這樣問 讓你知道不能捨世間善巧-修行善巧 你不能夠執理廢事 簡單講就這樣-懂嗎? 好!他現在怎麼回答? 來!答分二 子一、正答所問 譬喻說 譬如大摩尼 丑一、譬喻 譬如大摩尼寶體性明淨 而有礦穢之垢 若人雖念寶性 不以方便種種磨治終無得淨 就好像那摩尼寶珠 雖然本體是清淨的 琉璃清淨 但是它外面有一層什麼呢 礦物的這些雜質為垢 那麼所以說 如果有人想要得這個寶珠之體 那麼如果他不用種種的方便-來磨掉這些外面的塵垢 那麼就沒辦法得到這清淨的-大摩尼寶 現在法合 如是眾生真如之法體性空淨 真如之法體性空淨 而有無量煩惱染垢 若人雖念真如 不以方便種種熏修亦無得淨 有沒有看到? 這就是在講那個法合-對不對? 你雖然有真如性 可是你要知道你現在因位 你在因位你說你要正念真如-你怎麼正念? 你根本就看不到它-你怎麼正念? 是不是這樣子啊? 所以你要假種種方便來修學它 來行種種的善巧的菩薩道 來放低我執跟法執 增長你的什麼呢? 這個事相上的功德 以顯發理體的功德 那理事相應事事無礙 最後就顯現出你真性體 真性如來藏體中的本具功德 叫乘性功德 是不是啊? 是不是這樣子啊? 這很容易懂 你聽到這裡來就很容易懂了 那好!這就法合了 接下來以 下一段話接下來 以垢無量遍一切法故 所以我修一切善行以為對治 若人修行一切善法 那自然歸順真如法 就我剛剛講的-對不對? 你事相上來修 雖然在真如之外修 可是一切法不離真如 你雖然在事相修-修的是世間有漏善法 可是你只要導歸真如-念念憶念於真如 雖然你還沒有體證-可是它歸順於真如 就好像說你不知道-你的清淨的法界心是什麼 可是你就真心句句佛號句句念 句句佛號會歸什麼呢? 會歸你的法界心 意思是一樣 懂意思嗎? 懂意思嗎? 所以說因為你的垢染無盡-所以你要修無盡的法門 因為我有一切的惡法於一切的-世間、空間、對象當中 所以我於一切世間、空間、-對象當中修一切的善法 然後來順於我內心的真如 因為一切世間、空間、對象-的惡法無非是我真如所現 我依於此事相中修學 就是圓滿隨順我真如性 好!那麼這重顯方便 重新再來顯發那個方便的意思 那麼分兩科 丑一、標徵 略說方便有四種 所以說我要修種種的方便-來給予顯發這真如體性 那麼哪四種呢? 所以別釋 別釋分四 寅一、不住道行 就不住二邊道 什麼叫不住二邊道? 就不住道行 一者、行根本方便 那麼謂觀一切法自性無生 離於妄見不住生死 觀一切法因緣和合業果不失 起於大悲修諸福德 攝化眾生不住涅槃 以隨順法性無住故 以隨順法性無住故 這是講什麼? 就真如不生不滅 那麼你呢 這叫根本方便行 就是你如果要修-種種的世間善行 第一種就是根本方便行 要觀一切法怎麼樣? 首先你觀一切法自性無生-對不對? 這本來就-我們之前就講到了對不對? 真如無生 真如無生所以你離於妄見 離於妄見 一切生死都是-無生之體、無生之行 所以既然這樣 生死無生死-你就不住生死 哪怕在生死流中-你也知道本質上是無生無滅 這是生死不二的自利行 接著呢 觀一切法因緣和合業果不失 可是於這個真如體當中 雖然無有生滅 可是有幻化的這眾生的波浪 這眾生的波浪就是業果因緣 它又如幻化不失 看電影是假的 可是看電影讓你生起悲樂 樂、悲的心情對不對? 夢中老虎是假的 對夢中人來講是恐怖的 意思一樣 所以這個時候你就興起了 修大悲心以及諸功德福德-來攝化眾生 所以剛剛你不住生死 現在你也不住涅槃 這叫做不住二邊行 叫做不住道行 或者叫不住二邊道行 不住生死、不住涅槃 這種就是根本行-也就是真如行 懂嗎? 真如實體行 這叫根本的行 那麼所以這種行法 順於真如的自性 所以說以隨順法性無住故 法性就是無住的 它於生死中隨緣顯現 而本質一直不生不滅-不可變壞 對不對? 那所以真如法就這樣-那也隨順它 懂嗎? 不過這個是想歸想-你還是能耐有限 所以根本行之後還有三個行-來輔助這根本行 以下三行 第二行叫什麼? 寅二、斷德自利行 等一下寅三、智德自利行 所謂寅二者能止方便 謂慚愧悔過 能止一切惡法不令增長 以隨順法性離諸過故 真如離諸過惡-對吧? 可是我們已經造了-種種如幻的過惡了 所以能止方便 第二種叫能止 第一個叫根本 根本之後要修能止方便 就是所謂的持戒律-發斷惡之心 就是什麼呢? 攝律儀戒的意思 那麼慚愧悔過-過去所做一切惡業 令一切的惡法未生者不生-已生者令斷 這樣 因為這樣隨順真如法 那麼寅三呢 這叫斷德 斷德 斷德自利行 再來智德 斷就斷除諸惡法之德 那麼智德是什麼呢? 能夠正見真如之德 就智德 智德自利行 怎麼講呢 發起善根增長方便 前面是止惡-現在是起善根增長 就是什麼呢 就是攝善法戒 那麼怎麼樣? 謂勤供養禮拜三寶 那麼讚歎隨喜勸請諸佛 你看!你看喔…… 〈法華三昧懺〉裡頭-不是有怎麼樣? 供養、禮拜、稱讚-有沒有? 接著發願、讚歎、隨喜 當然前面還有一個懺悔 是不是這樣子? 是不是修了-整個〈法華三昧懺〉 就是修斷德、智德? 有沒有? 是不是一樣? 那我們這裡就講到 要讚歎 要懺悔 要隨喜 要勸請諸佛 那麼以這個愛敬三寶的那種-淳正厚實的這一念心 信得以增長 因為信心增長了-能夠志求無上之道 所以這就是發起善根增長 什麼叫發起善根? 要供養、要禮拜三寶 所以你看看很多人、很多居士-傲慢居士 他說我在家聽經就好了 我電視拿起來聽經就可以了 我不用去三寶門中-那兒是非很多 你才是非很多咧 是非幹嘛要在你身上? 你不聽不就沒是非了嗎? 還有那是非人才會惹是非 三寶門中怎麼會叫做有是非咧 你就來拜佛 佛跟你講什麼是非? 你看到師父就是阿彌陀佛-尊重、聽他說法 這還有什麼是非? 顛倒!現在充滿了這種知見 甚至還有出家人-叫人家不要去寺廟的 這是顛倒愚癡 這都是說惡法 這怎麼可以這樣 你看看還要勤修供養-禮拜三寶 不過也不要搞得太亂 人家師父們在結夏安居 你三天兩頭弄一臺遊覽車-弄兩臺小包車 要到那裡就供養個小紅包 然後就這樣那樣的 弄個大蛋糕那樣子 你就搞得人家還得要應付你 這樣子也不對 另外的時間、適合的時間你去 不適的時間你不要去 該去你就去-不要去你就不要去 電話也別打 這樣子才能夠清淨 這是無過、無不及這樣子 然後要讚歎 讚歎諸佛也讚歎三寶 隨喜諸佛、隨喜三寶-的一切功德 若世間法、若出世間法-你都隨喜 那麼勸請諸佛-講經說法常住在世 那當然也勸請你親近的師父-多住持在世等 或者你自己用功修行幫他回向-這都很好 這樣子你就長期的熏習-愛敬三寶 愛敬三寶 那麼生起那種厚重、紮實的-憶念三寶的心 你這樣信心就會增長 那麼才能夠發起志願-求無上之道 好!我們今天這堂課-就上到這裡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回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 ?? ?? ??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