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論略釋 31 上法下藏法師 主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乘起信論略釋〉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起信論》我們上到了 上一節課上到了這個染淨互熏 那麼染熏淨 現在有淨熏染 我們現在進入到了-子二科的淨法熏習 那麼淨法我們知道-能熏習的有四種 其中淨法只有一個-那麼就是真如法 那染法有妄心、有無明-有境界 這很容易理解的 那麼現在我們看看-那淨法怎麼熏呢? 那麼分兩科 分兩科 丑一、設問 云何熏習起淨法不斷? 注意這個「不斷」兩個字 熏習還不止 它那個熏習不斷 熏習不斷還不止-是讓淨法不斷 那麼怎麼不斷呢? 那麼論來答 那麼略答分兩科 寅二 寅一、略答-分兩科 卯一、正明熏習 怎麼熏習? 所謂以有真如法故能熏習無明 以熏習因緣力故 則令妄心厭生死苦樂求涅槃 以此妄心有厭求因緣 故即熏習真如 這很容易理解 欸!我們都是妄心向外追逐 現在好吧!那你就追逐吧 我就讓你追逐一個-更究竟的東西 追逐一個什麼呢? 追逐一個離妄得真、離苦得樂-的這樣的心 所以說你說老虎會咬人 但老虎也可以表演啊 對不對? 表演賺錢啊 所以說呢 善用其心者是能夠善於修行 所以說妄心 妄心固然有惡-但是一樣能夠調伏它 讓它追求厭離 追求究竟大樂 所以說我不怕你有貪心-我就怕你貪錯了 你去給我貪涅槃吧 是不是這樣子啊? 要貪就貪大的 要賭就賭大的 不要賭小的 是不是啊? 你賭總統有什麼用啊-四年就下來 是不是啊? 有時候幹得不好的話-還半路被嗆聲(臺語) 是不是這樣? 被嗆下來-那不是很倒楣嗎? 但是你賭成佛 那不會有人嗆你-對不對? 懂這意思了 那麼正明熏習 熏那個無明 讓那個無明 讓那個無明妄心-有那個因緣力 一直想要渴求什麼呢? 渴求這個涅槃 是這個 那麼卯二是辨其功能 說它有什麼功能呢? 它怎麼樣能夠-熏起那個淨法不斷 厭離娑婆、欣求涅槃的-這個想法呢? 是這樣 第一、自信己性 知心妄動無前境界 那麼修遠離法 以如實知無前境界故 種種方便起隨順行不取不念 乃至久遠熏習力故無明則滅 以無明滅故心無有起 以無起故境界隨滅 以因緣俱滅故心相皆盡 名得涅槃成自然業 這個你看 這一段文讀起來就爽多了-對不對? 容易理解多了 簡單的說-首先就是相信一件事情 就是大乘要起信 信啥? 信你成佛 信你能成佛 也對 但是就是信那個-為什麼能成佛? 信真如 信真如 信自己有真如 再信自己有自性的佛法僧三寶 然後再相信佛法僧-有住相的三寶一直護念著我 因為我的真如體-跟他的真如體不二 所以他能護念我 我只要起心相應 我起厭離之心 厭離娑婆之心-厭離生死之心 那麼我就能得度 那麼再來知道說這是 原來這一切境界-通通是妄心所起 妄心所起才起妄境 妄心起而起妄境 妄境不實-是心執取心 妄起分別 現在我怎麼樣? 我修行種種方便 就是一個方便-無念 下面會講到就是無念 那麼讓什麼呢? 隨順 隨順入真如 在那個利益分裡頭講到-隨順入真如 對不對? 講離言真如的時候就講到 那麼就不取不念 不貪取、不執取、不分別-那麼不起妄念 那這樣久遠熏習力故 就久遠的熏習 為什麼要久遠熏習? 因為你無明也太久遠了 是不是這樣子啊? 無明塵垢太久遠-你只好久遠熏習 不要厭惱-不要太急 但是就是會看到好處的 功不唐捐 這個時候慢慢無明滅 無明滅妄心就滅 所以無明滅則心無起故 心無起就是妄心滅了 妄心滅-境界就滅 你看看染法三相-有沒有? 染法三因 染法能熏的有三因 無明、妄心、境界-通通滅了 這個時候因是無明-緣是妄心跟境界 這兩個通通滅了 妄心境界是緣 也可以叫做業識或轉識或現識 業、轉、現三識-這是緣 那根本無明為因 這樣都滅了 這個時候名就得涅槃 什麼是涅槃? 寂靜 圓滿寂靜安穩之處 那麼就是心不動搖的-真如本性顯發之處 這就是涅槃 那麼成自然業 什麼叫自然業? 隨順你真如的本性 那麼不生不滅之本性-起種種真如之妙用 叫做自然業 請注意!這裡隱藏著-成佛不是什麼都沒了 懂意思嗎? 還是能起自然業 懂嗎? 什麼叫自然業? 自然不是自然外道那個自然 自然是指的說不起妄想-任運生起真如的體相跟大妙用 依著真如的體相起大妙用-這叫自然業 那麼有自利利他之能 那麼這就是什麼呢? 淨法熏習 淨法熏習 那麼接下來呢 接下來廣申 廣申其義 前面是略答 現在是廣申其義-又分兩科 卯一、明妄心熏習 明妄心熏習 這個首先說到他怎麼樣-利用這個妄心來熏習 淨也能夠有妄心的熏習 妄心熏習義有兩種 云何為二? 哪裡有兩種? 一者、分別事識熏 依諸凡夫二乘人等 厭生死苦隨力所能 以漸趣向無上道故 分別事識就是我們的第六意識 這是粗 這是第六意識當中的-執取相跟計名字相 也是別教當中的十信位以前 他這種凡夫跟二乘 他不知道為心妄現 這八識的這種 在八識當中為心妄現境界-這種道理 他不知道 不過他雖然不知道 可是真如的清淨心能夠什麼?-冥熏於我 那麼冥熏於我 就讓我起一個厭離心 起厭離心之後我就開始起一種-與真如心不相應 但是卻能夠適當的降伏妄想 用分別事識來降伏我這個妄想 起這種相似的妙觀察智 你要證得了真實的真如-你才有真實的妙觀察 那現在沒有 相似的妙觀察智 那麼在為心之外就求離生死 那趣向心外的涅槃 那麼這樣子呢 用這種妄想心 在心外求法 不過心外求法-總是求法 對不對? 那麼這樣子還是能夠反熏真如 剛開始是真如冥熏於你這個-第六意識 對不對? 就是我們這第六意識 接著反熏我們自己 那漸次的就能夠趣向於涅槃 這就是凡夫跟二乘人 所以凡夫、二乘人-在真如之外修行 對不對? 那你不能夠說他-沒有用到真如的心 只是夜夜抱它眠-是日日不相識 是這樣的 每天抱著它睡-每天不知道它 是這樣 所以隨著厭離生死 二乘人有厭離生死 咱們凡夫也有 那麼他那個人-漸趣向無上之道了 為什麼叫做漸趣? 他慢慢的 力量薄弱慢慢地走過去 大乘人很快的 你不要以為大乘慢 動輒什麼三大阿僧祇劫 一念起心超越百劫-你要知道 笨蛋 你今天聽完這個你就至少-我保證你超過五百劫 有五百劫功效 對啊!鈍根阿羅漢修五百劫-修不了成佛 你現在馬上就入佛位 你因心上馬上就入佛位 所以超過五百劫-你要知道 不是講假的 不是吹牛的(臺語) 不是臭彈 是真的 好!這第一種 就是用你的分別意識妄想心熏 第二種意識熏 叫做意熏 那麼這裡指的是什麼? 本來意識是指的這個業識 現在通指這五識 那麼這對前面呢 那麼對前面來說更顯這個-分別智識跟這個相續識 他了知一切法唯識之理 那麼這個時候就發心修行 這個他是了知唯識之理 聲聞 前面的分別識是完全不了知 他別說證了-他根本不了知 對吧? 現在是意識熏之後-他已經了知了 因為這終究五意識當中後兩識-也是怎麼樣? 粗的嘛 他還是可以知道 所謂的菩薩發心-勇猛速趣涅槃故 是這樣 勇猛速證涅槃 所以他已經了知有這真如心 有這真如心 所以說修行勇猛-發心也勇猛 那麼而且他不經小果-直接證入大乘的什麼呢? 大乘的果位 從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三賢位 一直到登地 分破無明 分破十二分無明-證別教的佛果 然後再繼續的由別接圓-證向什麼? 圓教的究竟佛果 誰啊? 大乘人 就是中國人所有的祖師-通通實踐 大乘的祖師通通是這樣 你看看他去參禪 他念佛、他學教 他從來不求聲聞果報 聲聞果報 聲聞、緣覺乃至權乘諸位菩薩 他完全不要 他就直念什麼?-真如心 這是別教人 那麼天臺的人呢? 但觀一心這個什麼呢? 三千性相一切圓具 所以當下這一念心-不假外求 妄即是真-真即是妄 涅槃即是生死-生死即是涅槃 煩惱即是菩提-菩提即是煩惱 當下即是如如 那麼一心圓觀 圓修三觀-空假中三觀 是圓證三諦 這都是不經小果的 而且發心勇猛 為什麼? 因為你知道你有真如 那修行迅速 不經小果 不假方便 自得心開 直了成佛 是不是這樣? 直接用三觀修-馬上就得 你立刻就是圓證 圓證什麼? 圓證中道的實相 連真如都擺一邊去 如果天臺的話-真如都擺一邊去 連真如也不立 那要立真如也可以-這就別教 這裡都是別教的果位說法 是這樣 這樣了解嗎? 那麼這個就是發心勇猛-是不是? 那麼好 這叫做妄熏 那也可以真如熏-對吧? 對不對?是不是? 那真如熏怎麼讓淨法不斷? 是這樣子的 顯真如熏習-也一樣分三科 第一是辰一、標徵 真如熏習義一樣有二 云何為二? 云何為二? 辰二、列名 那麼哪兩個? 一者、自體相熏習 自體相熏習 這很容易理解 真如的自體 這個自體大跟相大-那麼這個對內自身而熏習 二者、用熏習 什麼叫用熏習? 不思議業用-還記不記得? 在講真如不空裡頭 這個裡頭有講到-不思議的什麼? 不思議業用 對不對啊? 業用能內熏 這是用 所以體、相、用三大自己內熏 是這樣子的 那麼現在就辨相 前面就標那個名 現在就辨相分兩科 首先別釋 巳一 辰三就是辨相-分兩科 巳一、別釋 別釋分兩科 午 辰、巳、午、未那個午 午一、體、相熏習 熏習 看到了 來!我現在唸-你就要對照著那科判看 那麼「體相熏習」旁邊寫上-那個辰三、巳一、午一 自體相熏習者-是怎麼樣? 從無始世來具無漏法 備有不思議業 作境界之性 依此二義恆常熏習 以有力故能令眾生厭生死苦-樂求涅槃 自信己身有真如法-發心修行 那麼這個發心修行 這先說明-總說這件事情 他說啊 從無始世以來 那麼我們本具的這個真如體-跟相就是無漏法 對不對? 那這個無漏法 本來他就能夠什麼? 以這個體自然生起-這不思議的這個業用 是體在生業用 所以現在講體 但是它確實能產生業用 那麼這產生業用之後-作境界之性 能夠怎麼樣呢? 這個依著什麼呢? 依著這始覺 那始覺智 乃生 又生什麼呢? 自心所觀之境 始覺 你內心裡頭不是有本覺嗎? 本覺就是你那個真如的體性 然後生起這個始覺 生起這始覺之後-又做什麼呢? 又做種種的清淨的境界給你 什麼意思啊? 你看看 欸!不信佛的人-你來到這個大殿 你不覺得怎麼樣 你看了佛像你也不覺得怎麼樣 境界是一個 他不覺得怎麼樣 可是你內心裡你有那個善的-那種真如體對不對? 那真如體如果讓你的始覺之心-起作用的時候 它會怎麼樣啊? 他看到境界還是心的境界 心顯現的境界 可是他看到佛像 欸!他怪了-他就自然 他沒信佛-他也會合個掌 是不是這樣子啊? 所以說能夠做境界之性 所以一方面內有體相 本身有不思議的那個業用 產生一種離苦得樂的那種動力-對吧? 二方面呢 它能夠讓你看到境界的時候-懂得恭敬、懂得歡喜 是不是這樣子啊? 他看到苦難的境界-他懂得悲憫 是不是? 有的人就鐵石心腸沒反應-是吧? 所以產生境界意義是不同 對不對? 能夠產生境界 能夠內熏自己產生一種-離苦得樂的善念 這兩個意義 依此兩義那恆常熏習你自己 恆常熏習你自己 那麼以有那個-熏淨眾生妄心之力 能夠把自己的妄心-眾生的妄心給熏淨 「以有力故」就是-有那個熏清淨我的妄心的力量 所以能夠讓眾生厭離生死-好樂求這個涅槃 而且能夠相信自己有真如法 同時就發什麼? 發菩提心、發修行心-而願意修行 這是體熏 這是真如的淨熏 真如淨熏的功能 淨熏的功能 那淨熏 真如有體、相、用 現在才講體跟相 不過這有人問了 他說照你這麼講 那你剛剛不是又講說 我們來唸唸文 問曰 若如是義者 一切眾生悉有真如等皆熏習 云何有信無信-無量前後差別? 皆應一時自知有真如法 勤修方便-等入涅槃 他問這話很有意思 他說好啦……照你這麼講的話 那你不前面自己說-真如大家都有嗎? 在聖不增、在凡不減 對不對? 連那個常常被我K頭的那真如-(某沙彌名) 他也有真如啊-對不對? 那這樣的話大家都有 那既然大家都有 而且照你這麼說-真如體大家都能熏嘛 也沒有說你的真如不能熏-我的真如才能熏 那大伙兒都能熏 那一切眾生都有真如皆能熏 那為什麼這世間眾生-有人有信、有人不信? 有人修得快、有人修得慢? 有種種的差別相 那照說大家一起熏-大家一起成佛才對 大家一起勤勉修行一同成佛 怎麼還有一堆留在這兒混呢? 他問這話好像 聽聽好像也有一點道理 那麼在乍聽之下有道理 他現在就回答了 答 怎麼答? 皆應一時自知有真如法 不!錯了…… 回答 首先他回答第一段 第一段他說了 就是約染惑 第一段他怎麼回答?-他說 真如本一-而有無量無邊的無明 從本已來自性差別厚薄不同故 過恆沙等上煩惱 等上煩惱 那麼呢 依無明起差別 我見愛染煩惱依無明起差別 如是一切煩惱-依於無明所起 前後無量差別-唯如來能知故 首先這個第一段話就跟你講說 沒有錯啦 大伙兒都有真如-都能熏 沒有錯 不過問題是真如上面所起的-這無明浪各個不同 簡單講就是這樣 欸!沒有錯啊 欸!那個什麼?-印尼這次又地震 那麼又死了好幾百人 同樣是海洋 臺灣旁邊的太平洋-跟印尼的太平洋 這個有的地方起海嘯 這裡地方只是起小浪-還能夠衝浪 同樣道理啊 真如的體是一-沒有錯 都能熏 沒有錯 水、海水都有濕性-沒有錯 不過不等於-每個地方的浪一樣大 是不是這樣子啊? 有的地方浪比較大 有的地方浪比較小 有沒有道理啊? 有沒有道理啊? 是不是這樣子啊? 同樣一句話 有人聽了痛哭流涕、慚愧萬分-有人聽了沒反應 是不是這樣子? 無明有厚薄 無明是基於對真如的不理解 不過就算即使 就是恰恰好因為不理解 所以不理解的深度、強度-有不一樣 對不對? 他說這是諸佛才知道的 我們自己不知道我們的-無明有厚有薄 何以故? 我們站在冰山上面 根本就還沒有挖到那個-真正的土地 我們不知道我們的冰山有多厚-對吧? 那那個人也是站在冰山上面 他也還沒挖到土 他也不知道、量不出來-他的冰山有多厚 所以你我都不知道-我們自己本身的無明有多厚 我們不知道 只有佛知道 佛就在那個冰山下面的土上面-站在那個土上面 他一看就知道這傢伙無明夠重 這傢伙無明比較輕 所以施予教法不同 無明太重的施阿含法、聲聞法 無明輕的我給他大乘法 對不對啊? 是不是這樣子啊? 這一段話就在講這個啦 所以講自性差別 什麼叫上煩惱?-就是所知障 我見愛染煩惱-就見愛煩惱 就是見愛煩惱 就是什麼呢? 就是這個見惑跟思惑 這很容易理解 見惑、思惑我就不必再講了 我在其他地方都講很多了 你們再去聽錄音帶 我這裡不必講了 總而言之 見就見解的疑惑-叫做我見 那愛染是思想與生俱來的我執 那見解是後天熏出來的概念-這樣 這樣懂嗎? 都是我執 那麼上煩惱就是所知障 因知之不究竟而成障 哎呀!所以說無明有厚薄 注意!無明到底有沒有厚薄? 古來有諍論 不過我告訴你說 論上明明就跟你講有厚薄-是這樣 好!我們不談 這是就約染惑的緣而有厚薄-來講的 這個無明的厚薄來說的 下面一段話 又諸佛法有因有緣-因緣具足乃得成辦 對!這句話是很容易理解的 那麼如木中火性是火的正因 若無人知不假方便能自燒木-無有是處 眾生亦爾 雖有正因熏習之力 若不遇諸佛菩薩善知識等-以之為緣 能自斷煩惱入涅槃者 則無有是處 這一段話正說 正說說你雖然有無明 不!雖然有真如能熏 就像你剛剛問的-大家都能熏 對不起!那還得看有緣、沒緣 是不是這樣子啊? 每棵木頭都能起火沒錯 但是不是每棵木頭放在那兒-大家都自己起火 對吧? 看你去攢哪一個木頭 去攢……一直攢…… 攢到熱起來了 那個木頭才會起火 每個木頭都能起火 可是欠人家攢而已 每個人都有真如 欠人家教導、砥礪、誘導而已 所以不要害怕說師長會罵人 懂嗎? 師長罵人就在攢木 攢木的時候木頭會被攢一個洞-很痛苦 而且會冒煙 對不對? 我敲那個真如的頭-真如(某沙彌名)也會冒煙 是不是這樣? 冒煙才會起火 起火才能把那煩惱障燒掉 我敲你-不會冒煙 敲了還很爽那個樣子 敲了左邊要再敲右邊這樣 那這樣你還能修行嗎? 罵你就是要讓你像-好像要把你生吞活剝(臺語) 好像吃掉你那樣 你才會怕嘛 哪有那罵得不痛不癢-那還叫罵? 罵得你很爽-那還叫罵? 當然罵得你不爽啊 你覺得這個人怎麼這麼凶悍-怎麼這麼沒道理? 我要知道 我以前常常被懺公-罵得是狗血淋頭 而且大眾之前罵 我老搞不清楚-我到底是怎麼回事? 業障這麼重 後來我自己當老師了我才知道 你想要教一個學生 不想教好他 哥兒們!很好 但你只要有心想要把他教好 欸?怪了 你這個當老師的-心馬上就變成怎麼樣? 馬上就變成-他什麼都不對那個樣子 你好像非常非常想要挑剔他 你看到他你就不爽 你就會這種感覺 然後你就會挑東挑西 這個也不對、那個也不對 那是一個老師真的想要教他 這個西藏的論書裡頭講說 這個時候師長現無明相 那麼弟子應該在師長的無明相-當中起更大的恭敬 因為師長在犧牲他自己 他在犧牲他自己 你要想 人家能坐在這裡講經 他要裝得很有修行-好好先生 你說有什麼難的? 你想有什麼難嘛 是不是?有什麼難? 你想有什麼難? 對不對? 裝得大家都 哎呀!這好有修行哦-脾氣真好 眼睛瞇瞇-常常微笑 你說有什麼難? 一點都不難 至少對我絕對不難 但是如果真要教你-那就是這樣 那你不要覺得我老被挑毛病 這才對啊 你現在還沒上戰場 還沒有臨終一念之前 你被我挑毛病 總比臨終的時候-被你那個無常挑毛病來得好吧 是不是啊? 是不是這樣子啊? 所以說西藏的他們-很注重那種對上師的恭敬 他就講到 他說師父要教徒弟的時候-要現無明相才能教得好 這個時候徒弟應該要善知分別-起更大的恭敬供養 要慚愧懺悔 以身上的血來回報師父 他就講到這樣的意思 我覺得這個藏傳佛教有時候-在講這件事情講得很透徹 所以你說養兒方知父母恩 我也是現在在當老師 忝為老師 我還不是當師父 我可不敢當師父 我沒那個能耐 我只是當老師而已 我就會體會到當時懺公教人-為什麼會這樣 為什麼會這樣 那這個諸位要了解 這就是需要人家琢磨 所以大家都有真如啊 沒琢磨就不成器 你說你這樣會自己成佛-那你就不用修了 是不是這樣子? 你說沒有啊 那個緣覺佛不是這樣?-獨覺不是這樣? 你要知道那獨覺也好-緣覺也好 那是過去有因緣 過去那個火已經被燒起來了 他只剩下最後一世-要來人間過這個因緣 是這樣子的 那不是沒有人教 你說你要作獨覺 你自己去看看嘛 你自己去試看看 對不對? 那你也認為你過去大有因緣 那對不起!我凡夫眼看不出來 那你儘管去 我可沒能耐 是不是啊? 這要了解 接下來 下一段就是明什麼呢? 明這個 明性 明性用相應之德 「性」就是那個本性 那麼「用」就是什麼呢? 就是這個熏的功能 外緣熏的功能之德 他繼續再回答 若因緣具足 所以說他 首先人家前面問說 你要是大家都有真如-不是大家一起成佛嗎? 他告訴你說那需要-佛菩薩、善知識的因緣 我剛剛講那一段是說-你要接受這個因緣 其次還有一個 你平常要建立好因緣 我告訴你建立好因緣沒兩樣-沒別的 就是我們的七個德目 目前是建立七個德目 恭敬、調柔、老實、正直、-慚愧、懺悔、感恩 這個恭敬、調柔 你自己要具 這就是《菩提道次第廣論》-裡頭常講到的所謂的具弟子相 你不能作覆杯、覆皿之相 你把杯子閤起來-一切法水怎麼都入不了 所以古德有講常居弟子位 常居弟子位 常居學位 所以寫信的時候自稱 出家人對出家人-平輩當中自稱什麼? 不稱「衲」 「衲」是對晚輩或對下屬-有時候才稱納 一般來講平輩之間-一般自稱「學人」 甚至於對長輩 但是不是很親 也可以稱學人 是這樣 學人一般也不能隨便自稱 但是也是會自稱的時候 這個學人就是我永遠居於學位-修學之位 你這樣缽才會向上 器皿向上、杯向上-法水才會入 你覺得自己了不起了 我已經能講經了 我出家都這麼久了 我哪裡、我什麼佛學院畢業-你知不知道? 你搞不清楚啊 你這種想法-那完了 完了 懂嗎? 這樣才會有因緣 所以恭敬、調柔 善結法緣-但不攀緣 不攀緣 善結但又不攀 你不要做土撥鼠 這裡冒出頭來看看-欸!不對勁兒 這裡再冒出來看看-又不對勁 沒有一個對勁的 冒得一個不小心就被人家-咚!一手抓走了 被無明抓走 那沒意思 好!下面就講了-這因緣具足會怎麼樣? 因緣一具足 你內在的真如有因 那麼外在的因緣有足 那麼因緣一足 很棒!來看一下 若因緣具足者 所謂 不!跳一段了 明缺因不成 下面一段話 若雖有外緣之力 而內淨法未有熏習力者 亦不能究竟厭生死-樂求涅槃 若雖有外緣之力-內淨法未有熏習力者 什麼意思啊? 就好像一個木頭 對不起!這木頭是濕的 你濕的你怎麼去攢-你也攢不出來 意思就是說 你沒有火性-你起不了火 同樣道理 真如因為有熏習之力 所以一切眾生都是可教的-可被帶領的 沒有所謂的一闡提-究竟不能成佛的 這就要反說你說-真如是有這個熏的力量 不過對不起 有一種人他真的是很難 那就是一闡提 就善根斷盡了 就木頭去浸水 它還是有火性-不過暫時不發 不是永遠沒有 懂嗎? 得去太陽底下搧一搧、弄一弄 這熏習力太弱 弱到根本你就攢不到它的核心 這樣懂嗎? 是在講這個 叫做什麼?-缺因不成 雖有外緣但是內在缺因 那麼現在講 有外緣、有內因-兩者和合是什麼呢? 就下面 若因緣具足者 所謂自有熏習之力 又為諸佛菩薩等慈悲願護故 能起厭苦之心 信有涅槃修習善根 以修善根成熟故 則值諸佛菩薩示教利喜 乃能進趣 向涅槃道 這就是講說要因緣和合 你自己不要造惡造到變一闡提-那樣子斷了善根 那麼在這種時候-所謂自有熏習之力 這個時候然後你又-過去種種善因緣 培植善根 所以說菩薩 諸佛菩薩以不思議業用-對不對? 對不對?不思議業用 在你的妄心當中隨你過去-跟諸佛菩薩的緣能夠現前 在你的妄心當中現前 以等同所謂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以及本來大願 本因地中的他的大願 這三者因 這個慈、悲、願三者合起來 那麼能夠來在你的妄心中-自然顯現護念於你 什麼叫在你的妄心當中? 等一下我們後面幾段兒會講到 其實眾生見佛是內心自現 是內心自現 你見阿彌陀佛一樣 所以說生則實生-往實未往 《淨土生無生論》-不是講到這個 傳燈大師所說的 就是這個意思 懂嗎? 他是自心內現 那這個時候你受到他的護念 受到他的護念-你不一定看得到他 對不對? 你可能看到這個木頭像 木頭像也是你心所現的 那也是真佛 只是他現在用個不講話不動的-木頭之像給你現出來而已 《大乘起信論》的觀點是這樣 那麼在這種情況 在這種情況你就能起厭離之心 相信有涅槃之道可得 有不生不滅的真如心可求 這個時候你就會修習-種種的善根 那麼修習善根 這個信心修滿 修善根成熟故 那就能夠真正的看到了諸佛-以你的因緣現怎麼樣子的身 你修行的因緣該現劣應身-就劣應身 勝應身就勝應身 乃至於這報身 種種不同的報身差別相等 你都能夠看到、親見 就親見諸佛菩薩 然後示教利喜 「示」就是解義 示義令解叫示 「教」就教行、教令修行 教行令修 那麼「利」是使得大利益 那麼「喜」就生大歡喜 這樣 讓你解義、起行、-得利益、生歡喜 叫做示教利喜 這個時候乃能進趣 從這個什麼呢 別的十信進趣到十住、十行-最後向涅槃道 就十迴向佛道 這就是三賢位 向於三賢位前進 是這樣 好!這前面這樣回答-是回答 前面包括這樣子-這裡的回答完畢 都是在講前面的午一-體、相熏習 淨熏裡頭的真如體-跟真如相的熏 真如體跟真如相的熏 你體在你的內心裡-還沒有起用 懂嗎? 現在我要講真如用的熏-是怎麼熏法? 你看!用熏習者 就是用大熏習 即是眾生外緣之力 如是外緣有無量義 略說有二種 云何為二 一者差別緣 二者平等緣 差別緣者 此人依於諸佛菩薩等 從初發意始求道時乃至得佛 於中若見若念 或為眷屬父母諸親 或為給使 這要唸ㄐㄧˇ 給使 或為知友 或為怨家 或起四攝-乃至一切所作無量行緣 無量行緣 然後呢 以起大悲熏習之力 能令眾生增長善根 若見若聞得利益故 此緣又有二者 一者、近緣 二者、遠緣 那麼那等一下再說了 我們先講這個 這就「用」 我告訴諸位-講到用 就是你內心真如的用 那內心真如的用-是什麼用呢? 恰恰好不是你的 懂嗎? 因為真如與諸佛無二無別 真如起用就是諸佛現前的意思 懂嗎? 諸佛現前 現在你眼前 不過你不一定認得他 不一定認得他 睹面不識…… 那麼這個古來有很多祖師-被人家說破了他是誰再來 他就要入滅 對不對? 那還沒有的時候 那寒山、拾得-還有那個誰? 彌陀現身的那個豐干禪師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豐干禪師跟人家講說-這個什麼 那個寒山、拾得-就一個文殊、一個普賢 等到人家跑去-找那個文殊、普賢的時候 寒山、拾得又說這個什麼呢 這個誰饒舌啊? 豐干禪師饒舌 他根本就是彌陀饒舌 都把對方的底給洩了 洩出來了 結果搞了半天三個都走人 是這樣的 所以說凡夫最好還是-不應該知道的事情 最好不要搞得那麼知道 一知道 搞了半天全走光了 是不是這樣子? 像這就睹面不識 你懂意思嗎? 那麼豐干禪師-他了解寒山、拾得 寒山、拾得來到那個國清寺-用齋 用齋的時候每一次-他幾乎都是用個桶子把飯裝著 然後回到他住的地方 不過我真實的去了一下-這兩個地方差很遠 那寒山洞 那個寒巖 哇!那真的是超過百坪以上 好可惜 現在被外道佔有在前面-不曉得恢復沒有? 裡頭那個井水-哇!真的涼到不行的涼 我非常懷念那地方 那山洞去過 這最高的地方一、兩層樓高 一個山洞像個那個什麼?-蛤蜊嘴一樣 這樣子 那麼呢 這個就是他示現這種-利益眾生的方法 那麼所以就講到-這就是不思議業用、真如用 在《大乘起信論》來講-就是真如之用 怎麼用法呢? 這確實是隨眾生業緣而起 他說啊 他說即是眾生外緣之力 外緣 外在的緣的力量 說是外緣 其實不在心外-為心所現 他說如是外緣有無量之義 講這些外緣太多了-有太多意義了 不過總說就只有兩義 一個是差別緣 一個叫做什麼緣? 一個叫平等緣 什麼叫差別? 就是妄起差別-這叫差別 什麼叫妄起差別? 依於這個分別事識 也就是第六意識所見 這樣懂嗎? 所以妄起差別 種種差別相 那麼什麼叫平等緣呢? 就是五意修行所感之緣 五意的修行是對內依於真如心-緣真如而修的心 是不是這樣子啊? 他修行感得的那個就非差別緣-那叫平等緣 那我們是依著這個妄想心修 所以我們過去妄想心-這一世也妄想心 來了我們是在修-我們用妄想心在修 所以我們見世間相種種差別 那麼佛也就在這個時候 用種種差別相現前給你看-來利益你 他用什麼方法呢? 首先講到差別緣 他用什麼方法呢? 就隨著你的那個差別妄想心-現種種緣給你看 其實也是你的內心 因為內心差別-佛才現差別相 懂嗎? 懂意思嗎? 了解吧? 好!那怎麼說呢 他說了 此人依於諸佛菩薩等 從初發意始求道時-乃至得成佛 於中若見若念 好!這若見若念 或為眷屬父母諸親 或為給使 或為知友等 這些就是這樣講的 這個此人是指著三乘人 凡夫、二乘、緣覺 還有緣覺 這些人 這一些人因為只懂得第六意識-對不對? 修在心外修 在真如之外修 所以他依差別緣 但是他仍然對諸佛菩薩等 阿羅漢是沒有菩薩 他不信有菩薩的 但我們凡夫-修大乘的是知道有菩薩 對不對? 那麼這樣子都了解諸佛菩薩 他這樣子的人 他從初發意一直到開始求道-一直修行 從初信到十信一直最後到成佛-這一段時間 你於這當中你所見到的 或者 若見若佛菩薩所 若我們所憶念到的佛菩薩等等 或者是佛菩薩憶念你 這樣子講 佛菩薩憶念你 那麼這佛菩薩 這個應該這樣講 就你這個成佛修行的過程當中 佛菩薩對你這樣子的眾生-的這種什麼呢 的這種憶念 或者你對於佛菩薩的種種的-這種依於信心的分別信心 的這種什麼? 這種憶念 這互相的憶念 如子憶母、如母憶子-這樣的憶念 那麼佛菩薩或示現 這個是因為你的護念-對不對? 不!因為你的憶念 也因為他對你的護念-在相互相感對吧? 然後會怎麼樣? 現起種種差別緣 什麼差別緣? 他會現眷屬 父母、兄弟、姐妹、-妻女、丈夫等緣來到你面前 你看《法華經》上面有沒有? 他在那個什麼王前面就現什麼 現他的妻子跟兩位太子來度他 對不對? 因為過去他們四個人是什麼? 同修、同參道友 對不對? 國王怎麼樣 努力的去做外護 是不是啊? 結果福報很大-愚癡的很 是不是啊? 那三個人都成就了 可是另外一個示現母親 示現他的妻子 你可以想像得到 這是眷屬 包括妻子、丈夫都算 那麼或為給使 或做他的下人 佛菩薩來做你的下人-幹什麼? 這樣才親近你 那你傲慢嘛 你有福報你傲慢 或為知友、好朋友 或為道友 或著為怨家 你看誰? 提婆達多有沒有? 提婆達多入了地獄之後 這個佛派阿難去慰問他-去探監 然後阿難就問他-您在這兒 老人家在這兒感覺如何? 他說好得很 像三禪一樣爽 他講我很爽快 原來為什麼呢? 因為雖有造業之外緣 但是他真心是為了-利益釋迦佛早日成佛 雖有入地獄之相-而無有地獄之苦 你懂嗎? 是這樣 所以聲聞人才在-看不起提婆達多的 大乘人是不可以輕視提婆達多-他可是菩薩 是這樣 好!那麼或起四攝 乃至一切所作無量行緣 以起大悲熏習之力 四攝 布施、愛語、同事、利行 布施、愛語、同事、利行 「布施」布施給他 「愛語」說柔軟語給他聽 那麼「同事」跟他一起工作 跟他一起用功 陪他一起用功 那麼「利行」給他有利益的事 讓他歡喜 乃至於所做一切的事情-無量的什麼? 修行資源 無量修行資源 那麼以上這些緣都是以什麼? 皆由以起大悲熏習之力 皆由這個佛菩薩-以大悲力的熏習而生 生出來大智跟大悲 以起大悲熏習 這裡講大悲-其實還包含大智 以剛剛這樣的動作都是從 都是由大悲跟大智而起-的這種熏習之力 這樣懂嗎? 是諸佛菩薩起大智大悲來熏 為了能令眾生增長善根 那眾生見這種種種差別緣 懂嗎? 這外在的差別緣 若見若聞 什麼叫見?什麼叫聞? 我就真正見到他了 他就來對著我這樣做 或者我是他的朋友 我在旁邊看到有這麼一個人-對待她先生 對待他兒子、對待他媽媽 這麼的用功 這麼樣子的慈悲 這麼樣善巧 讓我看了也感動 他也在度人 若見若聞-懂嗎? 懂意思嗎? 這樣子之後那麼都能得利益 所以佛菩薩一示現到你家-示現到你面前來 他看起來幫助你-也幫助你周圍的一切人 對吧?你周圍的人見也聞了 那也受他影響 所以你看看 有人一個人出家了 旭師父他娘帶他學佛 後來旭師父出家還度他娘 後來又度他兒子 對啦!是度寂師父 現在也把他的大兒子-也給度來了 那麼現在他同修也吃素了 那麼你看看這就是示現-對不對? 利益很多人 那旁邊的人若聞 聽到這件事 喔!好了不起哦 一家子全部學佛出家去了-是這樣 生起這種什麼?-歡喜心嘛 是不是啊? 這若見若聞 對不對? 爽到不行 是不是啊? 是這樣子 所以說得利益故 不過關於這種差別緣-它有兩套的分別 一套是近緣跟遠緣的分別 一套是增長行 一套是受到增長行緣 一套是受道緣-這樣 又有兩種分別 這種差別緣各有兩種分類 兩種分類 好!那麼一者近緣-速得度故 二者遠緣-久遠得度故 是近遠二緣 又分別有二種 分別有二種 這種近緣跟遠緣 那無論是近緣或遠緣 它們又各有兩種功能 他講的意思 這個又有兩種功能-是這樣 近緣、遠緣這應該很容易理解-對不對? 善根成熟的 你這樣用差別緣去熏他 很快他馬上出家、馬上修行 當生就念佛得利益 甚至於往生極樂 是不是這樣子啊? 甚至於就開悟了 那有人遠緣 那你就現在這樣度他 他慢慢兒修 所以有時候你也急不得 你懂吧 他上輩子還當牛呢 你這輩子就讓他出家做法師 未免太快了一點-對不對? 那你就讓他慢慢來吧-是不是? 能修行已經不錯了 上殿打瞌睡就警告他就可以了-不要老痛揍他 比如說這個意思 是這個意思-這樣這近緣遠緣 好!那麼這下面 近遠二緣又分別有兩種的功能 就是有分別兩種緣 那等一下我們下一堂課再說了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回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 ?? ??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