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論略釋 29 上法下藏法師 主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乘起信論略釋〉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 我們上到了這個什麼呢? 這個重顯所依的這個緣體 略明這緣起甚深 講的是指生滅的這個義的部分 生滅的因緣義的部分 那麼生滅因緣之義 接著講這個重顯這生滅因緣的-體跟相 重顯這個 那麼這個無非就是要告訴我們-之前講的這個 這一念真如心-有所謂的生滅因緣 就生滅因緣的義 還有重顯它所依的這個體-是這樣 那麼體當中-前面提到略明這個緣起的甚深 所謂甚深者就是因為-那一念真如緣起的根本 眾生不了 接下來 接下來就要講為什麼不了? 所以寅二就提到了 那寅二 何以故? 這個不了呢 那麼我們來唸一下 這個何以故? 是心從本已來自性清淨-而有無明 為無明所染 有其染心 雖有染心而常恆不變 是故此義唯佛能知 所謂心性常無念 故名為不變 以不達一法界故-心不相應 忽然念起名為無明 (染心者)有六種 云何為六? 等一下!唸到這裡…… 這個已經過了兩個地方了 超過了 我們唸超過了 這個所謂的深所以-其實只有前面這幾句而已 這何以故? 為什麼說它是深呢? 是是心從本已來 那麼自性就清淨 就心來講 心 我們一再地說 這個阿賴耶識心也好 你說要怎麼樣也好 它是和合識 和合識基本上緣於這個-生滅跟不生滅的和合 然而不生滅由生滅起-因此以不生滅為它的本體 所以說心從本已來-自性是清淨 這個「本」還是那句老話 「無始」謂之本 這樣知道吧? 不是指一個時間上面的本來 這樣懂嗎? 有一個時間開始的這個本來-那就完了 那就完了 這裡頭不談時間 何以故? 因為本來沒有分別心-就沒有時空 沒有時空 這裡的講本就不是-以一個時間上的開始說的 這一點是根本-跟所謂的一因外道不同 一因就是講上帝 講一因外道的這種觀念是不同 我們也講萬法緣起因-就真如因 但這個真如因-是非時間上的開始 非時間上的 所以有本質上跟上帝是不同的 上帝是一切時空的開始-也是宇宙的開始 對不對? 當然不是 你正在開始的時候-人家已經開始好久了 所以時間是不同一個的 哪一個眾生無明 無明的本質-那就是開始 就佛來說已經沒有這個開始 所以我們說的「本」是無始 我們也講因 但這個因不是上帝的唯一一因 唯一 單因外道 不是的!不是這樣子 這是緣眾生的妄因-我們這樣講 所以說本已來是清淨 所以無始以來就是清淨 這是阿賴耶心的真如分 阿賴耶也有兩分 無明內分-還有真如這一分 它真如的 不過呢 對不起!它和合識 所以而無始以來就有無明-對吧? 是不是這樣? 它兩者齊飛 所以為無明所染而有其染心 它無始以來這個清淨本性-就被無明所染 那有其染心 雖然有其染心 可是真如性是什麼呢?-恆常不變 但是恆常不變呢 是故此義唯佛能知 他講唯佛能知 換句話說為什麼甚深難知-只有佛才知 這樣懂嗎? 懂嗎? 懂意思嗎? 那唯佛能知 換句話說那其他人知不知? 九界眾生知不知? 不知嘛 欸!我跟你講哦 那個你把一隻小鴨 還沒有孵蛋之前 你就讓它一隻假的鴨子 會動的那個電動的假鴨-跟牠在一起 跟這個蛋在一起 然後你用電燈去照…… 照到後來 孵起來了 那小鴨子孵出來之後-就看到這隻假鴨子 然後這隻假鴨子把它放到水上-它就會動…… 就像真的鴨子一樣 它那個腳會這樣啪…… 欸!那這隻新生的真鴨 就看到這隻假鴨腳這樣動-牠也跟著學 那結果牠也真的跟著動了-也會懂得划水了 鴨子划水嘛 然後這隻假鴨走在前面 牠就跟在後面划水 最後這隻真鴨子-會認這隻假鴨為母親 你懂嗎? 再也不認其他鴨為母親了 這就這個意思 我們無常呢 從我們自己能分別 我們這一世 我們任何一世-能夠自我分別的那一剎那 我們就認為-那個無明是我的母親 無明母 懂嗎? 所以我們一開始就認為我們的-污染就是我們本來的樣子 就像這隻真鴨-認為那隻假鴨就是我母親一樣 就把它認為是必然的 牠也認為牠就是那樣 好!我們現在把鴨子-改成一隻小狗 那意思一樣 當這隻小狗-一直跟真鴨子在一起 久了之後 這隻鴨子就自認為牠是狗 這樣懂了嗎? 所以無明無始以來-就染污著我們 那我們就認無明-為父母、為真實相 所以我們永遠不知道有個真實-的父母、真實的真如在後面 我們不知道 這唯佛才能知 所以它甚深 他在講這個意思 懂嗎? OK!好!下一段 下一段是丑二 丑二是什麼? 來看一下 什麼是丑? 丑在講到哪個地方? 子丑的丑 那麼就是什麼呢? 廣顯緣起差別 丑一是略明緣起的甚深 為了是要講那個緣起的體-所重顯這個什麼呢? 因緣的所緣的這個體相 因緣的體 生滅因緣 生滅因緣的這個體 那這生滅因緣體已經了解 已經了解了緣起甚深 現在就要了解-緣起的差別相是什麼? 那麼我們剛剛已經 那麼丑二之下分幾科? 那麼第一科是什麼? 緣起的體相 這裡的緣起體相 我們先看廣顯緣起的差別是指 什麼叫差別呢? 是指五意 前面講的五意-還有意識 因為深淺的不同-因此生滅的因緣也跟著不同 這樣懂嗎? 意是更深 那麼意識是比較淺 第六意識 五意是比較深的第八意識當中 它們的 因為有深有淺-所以內心裡頭表現有粗有細 這樣懂嗎? 有粗有細-所以名之為各別有差別 它們彼此有差別 它們自己本身也有差別 那緣起的體相 所謂的緣起是依於無明 眾生無明現起的緣起 那麼他無明現起的緣 現起諸緣 體是什麼?-還是真如體 相是什麼相?-六染之相 真如之體-但是它被無明所和合 那所以表現出不同的無明 隨無明緣染 真如有隨染 有隨緣之義 隨無明之緣而染 染出什麼相?-體是真如體 相是什麼相?-六染之相 以下就講到六染相 好!我們來看看 那它先說體 先顯這個真如的體 它真如體有隨緣 有隨無明緣-但是它本身又不變 叫隨緣不變之能、之相 懂嗎? 真如本來就有緣隨跟不變兩相 它先隨緣而後不變 等一下也會不變而能隨緣 好!那麼我們來看 心這個心性常無念 前面在更早之前我們講到-真如本體是無念 無念無分別-所以就不生什麼? 無明 就是因為你有念-然後妄失無明 呃!妄失真如 才會生無明的 所以真如心性體是常無念 所以故名為不變 這是真如體是這樣 那麼但是你因為不達一法界故-不了真如實相之體 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 不了解真如體-就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 前面講到對不對? 那麼你不了-那就不達一法界 所以心就與它不相應 你那能念的心就與它不相應 這一念阿賴耶心就與它不相應 結果阿賴耶心中就生起這個-所謂的無明和合的生滅和合相 就出現了 所以這一念本來是真如心 但是因為不了這一法界之相-所以心不相應 這就無明心就不相應了 這一不相應呢 不!不是無明心 就你那一念清淨心就不相應 當下與它不相應 不了一法界-也就是不了真如 不了真如就生起不相應的相貌 這不相應就會動起來 就會動起來 就會起一個念頭-不相應的念頭 所以忽然念起 這名為無明 這個無明就已經是三細六粗了 懂嗎? 那所以這已經是枝 這裡講的忽然念起名為無明-已經是什麼? 已經是枝末無明了 懂嗎? 那什麼時候叫做根本無明? 不達法界就是根本無明 那故不達法界心不相應 這就是根本無明 這是一念生相無明 那麼忽然念起名為無明-這已經就起了業識 那麼這個轉識、現識 這就是名為無明 這裡講枝末了 所以有微細心識狀態中-無有心王心所 所以沒有時空 也非假心識造作 所以這個時候才叫做忽然 為什麼叫忽然呢? 「忽然」什麼意思啊? 就沒有時間感的 也沒有誰能這樣想 誰被我這樣想的這個能所分別 就是你這一念真如心 依於之前的根本無明-不了真如 在不了真如之後 但是它還太微細了-沒有能所 沒有我執、沒有法執 只是不了而已 這一不了的一剎那起念-生業識 所以這一剎那沒有前因後果的 它只是因為不了 當然你要說有前因-也是有 但不了這一念真如心 就是不了 那你說不了又以誰為因?-以真如為因 是這樣子的 那麼呢 所以不了以真如為因-就生起一個不達一法界 這一不達一法界 忽然這一念起-就起了枝末無明了 枝末無明生三細長六粗 是這樣 不過以下不再講三細六粗 他要倒過來講染污是怎麼樣 為什麼講染污? 因為生滅有染污法-對不對? 有清淨也有染污 他現在講染污 染污從粗重的講起 所以有六種染心 這就是生滅的相-懂嗎? 講六種染污相 好!這個名為無明 無明就是什麼呢? 無明現為染心 這就是什麼?-枝末無明 這有六種 無明為緣而生出的六種染心 染心之相 那麼我們來唸一下 染心者有六種 云何為六? 一者執相應染 依二乘解脫及信相應地遠離故 二者不斷相應染 依信相應地修學方便漸漸能捨-得淨心地究竟離故 三者分別智相應染 依具戒地漸離-乃至無相方便地究竟離故 四者現色不相應染 依色自在地能離故 五者能見心不相應染 依心自在地能離故 六者根本業不相應染 依菩薩盡地得入如來地能離故 好!這裡頭六種染心 他通通沒有直接跟你講-那是染什麼東東 他倒過來跟你講誰可以離 他不跟你講染心是什麼內容 不過因為他告訴你誰可以離 那你就相對知道-那染的是什麼東西 這樣懂意思嗎? 懂意思嗎? 那這裡頭大分有兩類-相應染跟不相應染 什麼叫不相應染? 不相應染就是說 那個於凡夫來看 以二乘人來看 不能看到真如-與真如不相應的那種染 他看不到真如 他看不到真如 不能依真如體來見 這是約那個能修斷的人來說的 是約能修斷的人來說 等一下呢 那什麼叫做相應? 什麼叫做相應呢? 相應就是說 你與這個真如 生起這個種種的這個凡夫妄想 六識妄想相應 六識的妄想相應 那不相應呢 就不再與凡夫、二乘人的-六識妄想相應 不再與它應 名為不相應 那為什麼不再與它相應? 因為它以更深的真如體相應 這樣知道嗎? 那所以它不與你那個粗的六識-這個第六意識相應 所以叫做不相應 你可以這麼講 就染法來說 但就能修斷的來講-是倒過來說 到了四、五、六這六種染心 六種染心 它通通怎麼樣呢 它要與真如心相應-它才能修得斷 這種真如心它已經不再-跟一般的染法相應 所以叫做不相應 它依真如體來修 所以叫做不相應 是這樣講 好!那麼這個沒關係-我們等一下解釋了你就知道 所以一者執相應染 什麼是執呢? 這就是前面講的那個什麼呢? 這個執取相跟計名字相 也就是意 依意識心而染 它先講粗的意識心 意識心怎麼樣能染呢? 它執取相也計名字相 那麼心著這個苦樂的分別假名 心著這個苦樂 所以說叫執相 執相應染 就執取這個假名分別的苦樂 那麼依二乘人能夠解脫 那麼以及依著信相應地 信相應地是什麼呢? 是所謂的初信 我們以一個相信我們有真如-這樣的念頭我們去修它 就能漸漸的遠離 這其實就是什麼哪一種染? 這其實就是依我們之前-上一堂課講的分別事識 分別這世間假名-然後又對它執取 先分別 有妄想分別 分別這種假名 好壞、名利 這種假名 不知都是這為心所現 那麼你再來執取它 執取它之後 你就產生一個染著之心-念念不捨 這種念念不捨-就是你的見思二惑 因為你執取假名所以有見惑 染愛不捨所以有思惑 所以說見思二惑 所以二乘人能夠解脫 二乘專門斷什麼?-斷見思惑 所以你從二乘能解脫就知道-這原來就是分別事識所生起的 也就是所謂的執取相跟名字相 好!那第二者是不斷相應染 這就是相續相 相續相跟智相這兩個相 這兩個相 智分別相跟相續相 那再以五意來講-那就是什麼? 這個智識 還有續識 相續識 這兩識 看那個附錄二的那個表格-來看就知道 依這個 那麼這誰能斷呢? 不斷相應染 那麼誰能斷呢? 那麼依信相應地 什麼是信相應地呢? 十信滿位 就信相應 那麼不過一般來講-到了這個什麼? 這個住位的時候 才是真正的信相應 就住、行、向這三十位 這個十住、十行、十回向-這三十位才是真正的信相應 不過它也通於第十信 十信 十信已經快接近信滿分了 所以叫做信相應地 這樣懂嗎? 所以信相應地 十信以上的三賢位-通通叫信相應地 那麼什麼意思呢? 什麼意思呢? 前面說這個信相應地能夠遠離-但是不是能捨 現在講信相應地能遠離 不但能遠離-而且還方便漸漸能捨 這是有原因的 為什麼? 因為就大乘來講的話 就《大乘起信論》的立場-的這個大乘立場來說 是一定要到信滿位 也就十信完畢 然後到了初住以上-它那個信才真正的相應 才真正的相應 那因為相應了 它憑的是你對真如心的信心 可是對真如的信心 可是你沒有看到它 還沒有看到它 還沒有看到它 只是憑著相信的信心-然後這樣去修它 修的是什麼呢? 修的仍然是 就《大乘起信論》的立場來說-是修的是真如的這個空觀 依著真如來修空觀 那麼這樣子修 你只能漸漸像聲聞人一樣-遠離那個貪染 還不是真正的-能夠在內心裡能捨 力量還不到 他一直到七住 別教的七住 初住一直到別教七住 其實是十信位滿 十信位到初住-然後到七住 這樣子才能夠遠離而已 遠離就是伏的意思-伏住它 是這樣 這就是見思惑 見思惑能夠慢慢的伏住 到了七住以上 別七住以上 一直到十住 然後這個十行、十回向 這個就能夠漸漸真的不但伏-而能夠斷 是這樣 那麼這個叫做什麼? 這叫做不斷相應染 為什麼叫不斷? 相續 這是相續的染 與這個不斷的相續心 相應這一種妄想、這一種煩惱 這個時候才能夠真正的捨 一直到什麼? 一直到淨心地才能究竟離 淨心地是什麼呢? 是別教的初地-那圓教的初住 這個時候才能夠什麼呢? 這就叫做初歡喜地 就叫淨心地 它才能究竟離 什麼叫究竟離? 就究竟的見思二惑斷盡 所以別教來說到初地以前-見思惑都還沒有斷盡 這樣懂嗎? 是分分斷而已-沒有斷盡 好!那麼這是所謂的這個相續 就不斷叫做相續 不斷相應染 第三種是分別智相應染 分別 那就智識 智識 剛剛那個我修正一下 剛剛那個不斷相應染-事實上不是智 沒有智識 我剛剛多講了一個智識-我看錯 是相續識一樣而已 所以不斷相應染只有一識-就是那個 你那個相續識與它相應 與染污法相應 那麼到了這個分別智相應染 就是你的分別智識-與染污法相應 染污法相應 所以說是分別智相應染 那麼這個依什麼? 依具戒地能夠漸離 所以具戒地就是別教第二地-又叫離垢地 因為離垢-所以具足一切大乘中道妙見 是這樣 那麼它能漸離 乃至一直到第七叫做什麼? 遠行地 或叫無相方便地 那麼依中道無相觀-加行方便來修 這個時候才能究竟離 這裡頭論文當中並沒有告訴你 無相方便地-是用什麼觀法來修的 不過按照經典說 第七地修的是中道的無相觀 中道無相觀 它這個時候才開始知道中道 中道的無相-無相觀 而且還修無相觀 無相、無作、無願-這個大乘的中道無相觀 那麼這樣加行方便來修 他才能夠方便的遠離 遠離什麼呢? 遠離那個智識分別的相應-這種染法 智識分別是怎樣? 你的那個五意當中的智分別-這個智識 就智分別相這個意 它與染法 不了真如法-那結果與染法相應 與染污 你自己生起那種不了真如的心 前面講不了真如-不達一法界 對不對? 那它不達一法界 然後用你的什麼呢 用你的智分別去染污這個外境-去執取這個外境 所以就依智識去完成 更前面一個染污是依相續識-那就更粗了 現在細一點-用智識 智識去怎麼樣? 去對它產生 對這個不達一法界的境界相-當中產生智分別 妄想分別 產生分別 它還沒相續-但產生分別 這種分別就會染了 就是一種染心了 其實統一就是說一種染心 染心有深淺而已 這是一種智識所生起的染心 智識所生起的染心 所以叫智分別 分別智 或叫智分別 分別智的相應染 那麼它從別教的二地-叫做離垢地 或者叫做具戒地 它能漸漸開始遠離-開始斷…… 這已經在分破這個無明 分破這個這個所謂的無明了 天臺講無明 也就它已經分證了真如心 因為其實登地了-分證真如心 不過要漸漸的證 一直到第七地才能究竟的-離這種分別智相應染 分別智相應染 這種染都已經不是凡夫的了 雖然它還相應於什麼呢? 相應於這個什麼呢? 這個無明義 相應於無明 不過它已經不是-凡夫會遇到的問題 等一下會講到什麼是相應?-什麼是不相應? 那麼第五是能見心不相應染 這就是能見識 這就是能見識 不!錯了!第四叫做-現色不相應染 什麼是現色? 就現色不相應 為什麼不相應? 為什麼這裡開始講不相應? 因為它是三細 與粗的心 與粗的分別心已經不相應了 所以說為不相應 所以說這個時候叫不相應 好!那這個不相應 粗 與粗的心不相應 可是細的心相應 這是約粗的心來講叫做不相應 那怎麼講不相應呢? 因為這是現微細色 在第八意識當中-現起一個很微細的色 這個已經不是外面的色 是你第八意識中 心 這個妄想 第六意識心妄想出現之前-就已經隱藏在那兒 我們凡夫不知道 懂嗎? 所以它叫不相應 與凡夫不相應 與凡夫的第六意識這種差別相-粗差別相不相應 那麼叫做現色不相應 誰來現? 這個現識 或者叫境界相有沒有? 三細當中境界相來色、來現 那麼依色自在地 色自在地就是第八地 他怎麼色自在呢? 他能夠變大為小-變小為大 他能把天地日月 他能把日月放到地上來 他能夠觀這個整個宇宙-像菴摩羅果這樣 然後於一切境界當中可大可小 是這樣子分 所以那他身體也可大可小 也可以一身變多身-多身化為一身 也可以自身入他身-他身入我身 他能這樣 一切色法無礙-叫色自在 這是第八地菩薩 所以觀音菩薩就能這樣 示現什麼種種的這個物體-河海江河大地 他就能這樣 所以觀音菩薩八地以上-他就能做這個事 不過觀音菩薩當然倒駕慈航-不只是八地 我是說像他這樣是八地以上-都能做 是這樣 然後現色不相應 依色自在 色自在 這就第八不動地 所以山河大地皆能轉變 所以叫色自在地能離故 那麼第五是什麼染心呢? 是能見心不相應染 能見心 依能見心所起的染心 因為你能見-就有個妄見給你見 懂嗎? 既然有能見就有不能見 那這就有差別 所以他不能遍見 見而無所見 他就不能這樣 所以叫能見心 但為什麼又不相應染呢? 為什麼不相應? 不與這第六意識相應了-你可以這麼講 是這樣 那好 還有不相應-還有另外一個意思 就是什麼樣? 就是這個不相應心通通是-阿賴耶識中的三細所變現 所染污的 那麼這三細 因為微細到沒有能所 它還不起那個-像第六意識這種能所對待 我 有個我 然後看一個對象 有這種分別 它還沒有 沒有這種分別 所以沒有這種分別-是無能所的相應 所以叫做不相應 懂嗎? 這裡講不相應 所以也有這個意思在 等一下就會提到了 所以說不相應有好多個意思 有好多個意思 那好!那再來 那麼第五就是能見心不相應 依心自在地就第九地-叫做善慧地 那麼能離故 心自在了-就不再以心能見為染 他見-無所見 見而無所見 見而無所見 所以就是心自在 依於這樣所以他能離 第六叫做根本業不相應染 我還是說過 它之所以不相應-是因為沒有能所 在微細心當中沒有能所-所以叫不相應 它沒有一個對待 不過它有一個根本的業識 這一念不覺的妄動 就是恰好這一念妄動-心就染污了 所以這通通是一個染 不過它染的程度不同-把它分割成不同的樣子 從頭到尾這六染即是一染 你懂我意思嗎? 有後染一定有前染 不……說錯了 有第一染一定有第二染 一定也有第三染 不過如果有第二染 那就不會有第一染 只是有第二染的話-就不一定會有第一染 那最後有第六染 就不一定會有第五、第四、-第三、第二、第一 所以是第一個染最粗 懂嗎? 那有粗一定就有細了 那有細就不一定有粗染 它是由越來越粗-越縮越小…… 小到最後這第六染是最小的染-是一念妄動不覺 因為無明力故而有一念妄動 這一念妄動名為業相-對不對? 業相者業識也 所以說叫做什麼呢? 根本業不相應染 為什麼叫根本? 因為最初一念妄動 依無明而一念妄動-對不對? 所以叫根本 沒有比這一念動還要更早的動-所以叫根本業動 所以根本業不相應染 那麼依誰能夠離呢? 是依菩薩盡地 所謂的菩薩盡就是法雲地 就是第十地法雲地 一念相應慧 再依這第十地-一念相應慧 再來破這個身相的金剛無明 那麼入於如來地了 這個時候就真正入佛位 這一念也斷 對不對? 這個時候唯有佛地能離 先從菩薩盡地、第十地-進入佛地才能離 這樣懂嗎? 這樣講起來就是說 前面的五意跟第六意識 這個第六意識合起來 這六個各別有染污 無明染污 不了一相的染污 這就說有染心 所以講染心通這六個 懂嗎? 有深有淺而已 所以等一下以後再談到染心-就是這六個 有時候談最污染的第六意識-說意識心 有時候談最微細的業識染 通名為染心 懂嗎? 懂意思嗎? 是這樣 他舉出一個染心 那為什麼要舉出這個染心? 生滅無明嘛 對不對? 不……不是生滅無明 生滅的什麼? 生滅相 一切生滅相就以這個染心-來表現的 是這樣 好!下面寅二 更從什麼?-料簡 繼續來說這前面的染心當中-沒說清楚的部分 他就一一解釋這幾個名詞 我們來唸一下 不了一法界義者 從信相應地 觀察學斷 入淨心地隨分得離 乃至如來地 能究竟離故 好!這一段是料簡什麼呢? 前面講的不達一法界 不達者不了也 懂嗎? 不了就是不正觀、不體解 體悟理解 什麼叫做不了一法界呢? 怎麼這樣說呢? 就是因他沒辦法說 他只好用斷來說 誰能修斷呢? 誰能夠了呢? 從初發心、初信相應地開始 信相應地 就十信滿位開始 通通從十信滿位開始 信、住、行、向、地 這十信滿位 從三賢開始 三賢位 那麼他修斷的跟二乘是接近的 是一樣 信相應地 他開始要觀察這心外的染污法-是與我第六意識心相應 這個染污法 但是相信我有真如法 所以從信相應地開始-學著觀察、學習我有真如心 學習怎麼樣斷我的染污心 然後漸漸入了淨心地 淨心地 初地 就能隨分真的離了 為什麼? 開始證得法身 就能真的離什麼呢? 離這個不了一法界 因為你已見到真如了 初地以後開始見到真如 見真如就遠離不了一法界-懂嗎? 懂嗎? 所以那一直到入佛地-能究竟的「了法界」 那就是究竟離「不了法界」 這樣懂嗎? 所以說究竟離 離這個「不了法界」 所以說所謂的不了法界者-簡單說就是不了真如 誰開始能修呢? 大乘三賢位能修 那聲聞人呢 聲聞人斷滅了見思二惑 可是他不了真如-他不能修 他就停在阿羅漢那裡 所以這裡頭說明為-不說二乘解脫 他說是誰? 他說是信相應地-對不對? 信相應地開始 因為只有大乘的才能夠了法界 才能夠了一法界-懂嗎? 就是了這個真如心 講來講去就是這個真如心 因為真如生法界 所以了這個法界心-即是了真如心 真如不可得 假名用法界相-來給我去體解它 所以名為一法界 總攬這一法界為真如心 可以這麼講 好!這是第一個-料簡不了一法界的意思 接著我們要料簡相應 什麼叫相應染?-什麼叫不相應染? 我們來唸一下 言相應義者 謂心念法異 依染淨差別 而知相緣相同故 而知相 好!這樣就叫-什麼叫相應 什麼叫做相應呢? 就是所謂的這個阿賴耶心念-與所念的這個法相異 能念的我與所念的法-有如幻相異 你比如說 你覺得這個是不是相異? 跟你的心是不是不一樣? 在你心外-被你所看 對吧? 是不是這樣子啊? 這個心與念 念的法相異 心 能念之心與所念的法相異 你看 你是你嘛-你在那兒 那法在這兒 是相異的 可是依染淨 依所緣的染淨-雖然有差別 依染淨有差別 然而 然而能認知的心相-叫做知相 而知相、緣相-同故 能認知的這個心相-以及所緣的這個境相 所緣的這個境相 所緣的境相 怎麼講? 「同故」是什麼意思啊? 所緣染者之染故同 所緣染之染 說你跟他是異 但是你知道-你知道那個對象 那個知相跟所謂的那個-所緣的那個緣相 你知道你在知 兩個不同 分離的 可是你又能知道它 那個「能知道它」謂之為相應 是這樣 所以知相與緣相 所緣之境與所緣 所緣的境就是緣相 那麼那樣這樣 所緣染者之染淨-都相同 我知道是染 我知道是淨 隨著染的-那麼我就知道那是染 什麼叫「知道那是染」? 就我正在染 我知道我染它 有個對象在那裡染 我跟那個我心所變現的境界-在外 然後我跟它相異 可是我又能夠染污它 我染著它、我貪愛它 那我知道貪愛 它也正在被我貪愛著 這個是好的東西-我貪愛它 知相跟緣相相同 它是被我染污的-而我也正在染污它 這兩個是相同 那麼我是清淨的 這個清淨的法-是清淨法 這兩個都相應 那麼什麼叫不相應呢? 就是沒有一個對待 所以就叫不相應 等一下就講到 什麼叫不相應呢? 心不覺常無別異 這一念心 這一念阿賴耶心 分成這個三細 這三細 這三細的不覺-常常在這三細微細的心所當中 是沒有能所的別異的 所以叫做心不覺常無別異 它雖然不覺 不過這不覺-這很微細的 沒有著什麼呢? 心「能」、「所」的對待 所以沒有別異 所以不同之相緣相故 能知跟所緣這兩個-它沒有所對待 所以它不同 我不知道 它不能相同的啊-因為沒有能所對待 這樣了解嗎? 所以它不相應 沒有能所對待-謂之為不同知緣 呃!不同知相緣相 知跟緣、跟所緣-分離的 我跟它相應-所以我知、能知 還有為我所緣的那個相-就恰恰好相應在那裡 所以叫做知相、緣相同 現在沒有能所-所以知相、緣相不同 不能夠說同啊-對不對? 所以這叫做不相應 不相應 好!那麼又染心義 什麼叫染心? 前面講染心 其實染心有六種-對不對? 他現在總說染心的義是什麼? 染心就是名為煩惱礙 什麼 染心者就叫做煩惱礙 因煩惱而障礙你對真如的體解-謂之為煩惱礙 所以能障真如根本智故 所以名為煩惱礙 煩惱礙就是染心 換句話說 染心能夠障礙你對真如的體解 就叫染心 所以前面所講這六個-都叫染心 通通能障礙 只是障礙的多跟少而已 所以通名為染心 懂了吧? 是這樣 這就是生滅緣 生滅的體相是這樣 它就是能障礙你 生滅的體相-就是能障礙你真如 這真如的體解 所以能障真如根本智 真如不動的根本智 根本智就實相智 也就真智 也就實智 根本智 那什麼叫無明呢? 不覺念起乃根本的無明 那麼依這個無明-而起動搖的一念業識心 謂之為枝末無明 這都名為無明 所以什麼叫無明呢? 無明者名為智礙 什麼叫智礙呢? 什麼叫智礙呢? 能障世間自然智故 所謂智礙是障智慧不起-叫做智礙 不是說智能成礙 不是這個意思 障智慧不起 令自然智慧不起-所以為礙 不過這裡講的是指根本無明 為什麼呢? 因為它不了真如嘛 根本無明就是不了真如 這不了真如能障世間眾生-自然生起之利生業用 就是說佛以真如心-隨順眾生的因緣 能自然的看什麼人-我就現什麼相給他 然後利益他 結果現在不能了 這叫做不思議業-就前面講的不思議業相 佛有不思議業相-對不對? 不思議就是能任運生起-謂之為自然業、自然業智 自然業智就是權智、俗智-也就是後得智 能夠以根本智發後得智-自然應眾生的緣而利益眾生 現在不能了 為什麼不能? 因為你障你的根本真如心 所以不能 是這樣 那麼以下就再解釋染心、無明-於境界成礙之義 那麼現在再解釋這個礙 染心跟無明 通結染心跟無明-為什麼會障礙? 為什麼會是障? 為什麼是煩惱障? 為什麼是智障? 此義云何? 再解釋一遍 以依染心能見能現 那麼妄取境界-就違真如的平等性故 這個呢 所以違真如平等性 這就生起種種的妄想分別煩惱 所以違真如根本智之平等性 那以一切法常靜無有起相 但是你無明妄與這個法相違 與心所現起的實相-之法界的萬法相違 這個時候就不得隨順-一切世間境界種種智 這是講的是障世間自然智 懂嗎? 那前面所謂說-於境界妄取而違平等性 這是指的染心能夠障煩惱礙 重講一遍 能夠生起 名為煩惱礙 能夠障真如根本智 那後一段 以一切法常靜無有起相 可是你無明不覺 你把它生起一個動搖之心 能夠與這真如實相-所生起的這宇宙萬法相違 那相違了之後 於一切世間 不能隨順一切世間的什麼呢? 境界種種的智 也就不能於一切世間的-眾生當中去相應 去自然的去度化他 這就是所謂的自然業智 障礙自然業智 他重講了這兩個智的障礙原因 一個障根本智 一個障自然業智 這樣懂嗎? 好!我們今天這堂課就講到這裡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回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 ?? ?? ??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