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論略釋 19 上法下藏法師 主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乘起信論略釋〉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上到了這個 乙二、解釋一心分裡頭的別釋-裡頭丙二的別釋 丁一、顯示正義這一科 顯示正義當中的心真如 別明中的心真如門 己一、心真如門 心真如門講到了-庚二、依言真如 依言真如 別明是辛二 別名 如實空 心真如 如果說什麼是摩訶衍?-就是大乘心 那麼大乘心本來在論中它-並沒有定義大乘心是怎麼樣子 是善、是惡? 它也沒有定義 當然心本來是善是惡 佛教裡頭至少《大乘起信論》-後來我們可以理解那是真如心 體性平等、不分別、清淨、-廣大無邊 是一法界大總持、大總相法門 那麼這樣講起來-這心的本質是究竟善的 不過在論文的開始的時候-他並沒有明確的跟你說明 倒是到了真如的時候 他就分依言真如 離言真如告訴你離言宣 離言宣 離言宣 以一切假名無實 那麼與一切的妄想不相應 所以說不可用言語來給予描述 那麼到了現在第二科 庚二的時候是依言真如 那麼依於言來描述這個真如-的時候 它就要有空與不空-這二種真如的分別 那麼這個並不是說所謂的二種 我們講二種說法是指它依言 所以我們說有兩種的說法 可以講是一體的兩面-或當體有兩種性格 這裡頭有個很特別的觀念-那就是什麼叫「空」? 長期以來「空」被認為 有的被西方解讀為-是因為緣起而說空 我們一般人初學佛-對緣起說空是最容易說的 但是在真如如實 這心真如門中依言真如-所提到的 依言說分別有二種義-云何為二呢? 一者如實空 那麼二者如實不空 這裡頭是總說了這個-總示了這個二類 如實空跟不空這個道理 那麼他各別用一句來表示 什麼呢? 一者如實空 是以能究竟顯實故 所以叫做如實空 很有意思 「空」恰恰好不是什麼都沒有 也不是說緣起故空 它這裡完全不是提這個 完全不是提這個 這整個整部的-《大乘起信論》裡頭 只要談到空-都差不多都不談緣起的 那麼這裡可以看得出來 大乘佛法在談空的時候-它已經就心的本體說了 所以今天整個 尤其台灣佛教 整個漢傳佛教 瀰漫著一股緣起說空的這種-低階的空的看法 這可見大乘佛法不興-這是有跡可循 這事實上是受了這個民初以來-佛法的這個講習、研究積弱 再加上西風東漸 用的是日本、歐美那一套思惟-具象的思惟 那麼就當然與這個聲聞法-極為相應的說法 所以對空幾乎沒有第二種解釋 但是很明白的 在《大乘起信論》裡頭 這中國這麼重要的第一部大論 其實它就已經標舉了空了 根本不是講什麼緣起不緣起 它明白的就是說-究竟顯實故名為空 它能顯實才叫空 那麼這是一個很古老-但在今天來講卻又很新的觀念 能究竟顯實 「實」者是什麼呢? 與一切染法不相應-那謂之為「實」 那其實等一下在-《起信論》的任何一個地方 你都可以看到什麼是染法? 就是生滅 不過生滅通於染淨 你比如說淨也會生滅 你比如說淨如果還滅了 不再產生妄想 不再隨這個生死流而轉 那那淨就生了 就顯現叫做生了 其實它是不生-就顯現 但是如果隨生死流而流轉 隨流而去 什麼是生死流? 其實是我們都會說到-就是一念不覺 不覺有真如 不覺有真如-那你就會一念不覺 然後生三細長六粗 生出五識 然後就這個形成 真如自性的如來藏性-就轉成阿黎耶識 這裡講阿黎耶-就是阿賴耶 就轉成這樣 這當體就轉了它的體質 這段話很重要 不要打妄想 也不要去想你自己的事 當體就轉成阿黎耶 阿黎耶識就妄想識 所以這就是 這個覺性就不可得了-就滅了 從這裡來看它是有緣起性 我沒有說緣起不對 我只是說你只是用緣起來說空-這是有問題的 最後會有問題 難怪這樣說法的人-最後信仰大乘就信仰很膚淺 聲聞 通聲聞的通教乘-通教大乘 難怪是這樣 那這裡能顯實 所謂的實者 不虛偽、不染污-名為「實」 能顯示這是不虛偽、不染污 這樣子能顯現出來-這就叫空 所以這空的說法 到最後你可以發現-空是有對治性的 因為你染污-我才需要說空 不染污-我不需要說空 這跟阿羅漢他證得阿羅漢果-之後他執持空見 這是不同的 所以他法執嘛 就這樣明顯的就看得出來 「空」也是對治義 究竟一實相 所以它不用三法印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涅槃有什麼好寂靜的? 生死就寂靜 所以大乘不用涅槃寂靜為法印-你知道? 那諸行無常 諸行固然無常 常中有常 無常中有常 《涅槃經》講常、樂、我、淨 所以它也不講常 這是對眾生倒見-而要立諸行無常 諸法無我 常、樂、我、淨了還有我? 怎麼沒我? 這勝義 勝義我-不是補特伽羅我 這種所謂的清淨我 這種我當然不是那個 能生萬法萬物的-那個上帝的那個我 不是這個我 他還提「我」 所以他也不是用這三法印 所以只有一法印、一實相 所以說一切大乘以什麼為體? 實相 中道實相為體 我們講五重玄義不是說了嗎? 大乘經典以這個中道實相為體 就這個為體 所以能顯實相為空 這很特別 空總讓你感覺是什麼呢?-破一切 不是!它這裡根本就講立一切-能顯實相名為空 一開始學大乘法-這個觀念就要有 我們一般講空-確實是通於聲聞法 什麼是空啊?-緣起性的 所以沒有一個執持不變的-那個自我感可追尋 自性 堅固的自性可追尋 所以說叫空 你比如說這一束花 這一束花是由各枝各枝的花-所結集起來的 那麼把每一株花拿開-這一束花就不見了 所以說這一束花的本體-是沒有的 哪怕一枝花也是由-葉、枝、花等等來組成 那我把花拿掉剩下葉跟枝-那也不成為花 哪怕一一剝……-剝到後來剩下原子 所以說都不成其為本質 可是這就會有引生一個問題了 你用這析空析到最後-有個最微細的……微細 這叫做微細有 那這個不能再沒有了 因為如果這個沒有的話-一切的有通通不能有 通通不能現起這個花了 所以花你再怎麼析 析到後來-一定有個原子這個東西 粒子、夸克這樣東西 這種東西 那麼這種東西-再分析也不能沒有 最後有個力、有個量 叫量子 粒子也變波動了 是這樣 那這不管怎麼說 這最後總是有個根源 那個根源不能再破了 所以你看看 你用析空 最後一定會立一個-最後根源的東西 所以聲聞佛法一直演變到後來-說一切有部最興盛 說一切有部-還有根本說一切有部 根說一切有部 剛開始是說一切有部 後來愈來愈發展成-根本說一切有部 那你會發現 最後還是要立一個-最微細的……那個有 所以他把中陰身-當作是一種無表色 是一種色法 看不到的-但是是一種色法 換句話說是一種極微細的物質 那最後會搞成唯物論 最後也會建立成為一個-萬法有最後微細有這種觀念 那這個也有問題 也與世尊講的空有差別 所以說極端的析空觀-最後還是走不出路子來 所以唯有什麼? 將空的定義擴大化-並且轉成了它是對治義 我們不去硬說那個-所謂的空是由解析而來 就析空 那你說當體即是空-這是就根性上來講的 它還是以析空為基礎而說的 當體不可得 是這樣 不過已經漸漸 當體不可得講不出所以然來 他講當體 那是不可得的-因為它會變化的 我不用析 我不用把它解析 我只是當體我就認知它就是空 這叫體空觀 這已經是到了通教的人-根器比較利 但仍然沒有進入實相觀 仍然沒有 好!那麼到了這裡來的話-就不同 他說能究竟顯實-所以故名為空 實者是什麼呢? 是染法不相應謂之為實 那什麼是染法呢? 我們用後文來解前文 後文來解 其實前文也可以說到了 離言真如當中也提到了 一切諸法 離言真如當中所謂提的 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 所謂心性是不生不滅 這就心真如性 心性本身是不生不滅 這個了知這不生不滅 不生不滅-不與一切萬法生滅之法而合 不生不滅不與一切生滅法合 這才叫不生不滅 這就是不與一切染法合 下面說 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 若離心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 是故一切法從本已來 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 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 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換句話說它真如已經定義了 真如定義為什麼呢? 是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 是不可分別、不生不滅、-永不可破壞 那這就是真如相 能顯這個名為空 為什麼呢? 因為這能顯實-這不就實嗎? 剛剛提的這個 這個離言真如所說就是實 這就是實 不過就眾生來想-因為心念念念分別 所以若無心念-則無一切差別相 現在對不起!恰恰好有心念 恰恰好有心念 所以它就染污了 「有心念」一定基於什麼?-基於妄想分別 佛是無念而念-是不妄想分別之念 他這是有妄想分別之念 所以它不能顯實 所以說隱實而現妄 其實即真而妄 隱 你說隱也不能叫 「隱」不是不見了 「隱」就是讓你看不到了 不過它就是在實當中產生妄 一定要記得就是海水才有浪 浪就是妄-海水是實 那麼以能究竟顯實名為空 這裡講空是這樣意思 所以眾生因為妄執-不知真實 所以妄執一切萬法為有 所以我們對他說空 那他因為執著萬法為有 是已經是病很深了 我們只好治標不治本 所以跟他講緣起性空 是治標 聽懂了沒有? 治標 專心聽!不要打妄想 不要打瞌睡 治標 我說緣起性空 因為你執著它 你現在已經執著它了 你就愛美人 妳就愛男人 你就愛名利 我跟你講「名利」-解析起來是不可得的 所以說那你就-好!當然捨那個愛 可是捨這個愛-你還愛那個啊 你最後你什麼都愛不了了-你愛法啊 愛那個法 愛那個能空的法 你看看有沒有? 所以說一執一、說二執二 他還是會執取 這就眾生相 所以這是治標 說緣起性空這是治標 所以它叫三百由旬 不到寶所-只是化城 就是這樣子的 這是羅漢所修 因為他視生死、煩惱-為恐懼得要命 他要趕快斷除 只好跟你講用這種方法斷 打嗎啡 不治標-呃!不治本 現在我告訴你體認真如 真如法中一切法平等-是一大總相法門體 那麼一切法中是真如性中現前 你只要不迷 那色不迷人是人自迷 你自迷了色-你才去說色是空 現在我已經不迷於色-我不必說色是空 我只要顯實 我只要知道它的真實 那一切法不著 不著不就空嗎? 所以說真如有空 真如門中談這個空與不空 這裡的空就是這意思 是因為我不執取 不執取了 我就一切法與我的生滅不相應 與我一切生滅心不相應 佛也有生滅心 佛今天說沒有制戒 明天有個徒弟來了 犯錯 佛善巧呵斥 說十句義而立戒 這不是生滅嗎? 這已經與他自己的染著 與一切法、人 人的執著跟法的執著-通通沒有了 而起生滅 這一個生滅不名為生滅 當下如實即是空-即是空性 是這樣 所以顯現那個實 我於一切法中我不迷 我說過了色不迷人人自迷-酒不醉人人自醉 你只要不醉 酒是酒啊 色是色啊 酒與色是-它是它、你是你啊 百花叢裡過是一葉不沾身 是這樣 那這個就當下是空 所以顯實即是空 所以我們講空-千萬不要鎖定為 鎖死為緣起說空 緣起說空是治標說的 顯實即是空 所以說能究竟顯實故 因為實者染污法不相應 什麼是染污法? 就是依妄念 這個妄心念念分別-謂之染污法 我們就妄心念念分別 無始以來妄心念念分別 這就無窮無盡的-與一切染污法相應 你要知道一切境界-是你念念任持而生 念念任持 念念染污 念念分別 念念分別又念念熏種 熏種起現行 現行再給你看到-就又對境 對境再內熏 那內熏之後再念念分別 念念分別再熏種 熏種再內熏 那你就永遠在那裡熏自己 這叫念念分別 投胎的一剎那開始到現在-你坐在這裡 屁股著地的坐在這裡 屁股著椅子的坐在這裡 耳根聽我講話 眼根看我做動作 你這都是念念分別 有人看我講經手勢很多 他說這也念念分別 這是動作太大 你吃飯!你就吃你的飯 吃菜!你就吃你的菜 你管它筷子是好的-盤子是漂不漂亮的? 你要聽 得義忘言 那你要得義忘言才對 這就這也是妄想分別 一樣意思 我做動作是加強語氣 讓你能體會 我是對現場的人說的 當然它電視裡頭是一個小框框 你當然比例起來 看起來會好像我動作多 我如果為了你看了不爽快 而我不就現前的人加強語氣 那我就是貪染 那你咧? 你聽經的人你頭腦不清楚 你在管我的手勢多不多 那你這是顛倒 那菜營養好不好吃-你不去吃 你管盤子漂不漂亮 那干你何事? 這也是妄想分別 你看聽經都可以妄想分別 是不是? 所以說念念分別-你當然就離實啊 離於實 離於實相 離於實相-你空性就不顯 為什麼空性不顯? 你念念執取妄想分別 這個時候對聲聞人 佛陀沒辦法!跟他講實-他聽不懂 那好啦……那你就念念分別 那些分別、貪愛-通通你的心所妄造 本來不必破除它 好啦!現在跟你講析空觀 跟你講析空觀 破鏡中的人 破夢中的鬼 破夢中的老虎 夢中老虎有需要抓嗎? 有需要抓夢中老虎嗎? 啊?有需要嗎? 有沒有需要抓? 有沒有需要抓夢中老虎? 啊?有沒有需要抓嘛? 有哪一隻夢中老虎-會跑出來咬人的? 沒有啊 把你叫醒就好了嘛 可是對阿羅漢來講-他就不想醒啊 他就不想醒啊 那只好再 只好佛陀入他的夢中-跟他教他打虎的方法 他在夢中打老虎 打完了很爽 他覺得沒有虎了 他繼續睡 睡得很安穩 所以他還在沈睡 他不了本心修法無益 就是這樣子 他不了本心 所以還在覺醒之外 還在覺醒之外 這就是這樣 所以那個時候才跟他講-虎是空的 打老虎 把虎析空掉 所以你醒來不就沒虎了嗎? 只要醒 醒就是實也 所以你念念執取嘛 所以才要講顯實 顯實這麼重要? 當然重要!因為你念念執取 所以《大乘起信論》-叫你入於空 其實空即是不空 因為它就在空的當下-就在顯實的當下 下一句 二者如實不空 以自體具足無漏性功德故 性功德-稱性功德 什麼叫稱性? 不假造作-如實而有 在聖不增-在凡不減 這叫性 性當下是 這不就叫做我嗎? 這不就叫樂嗎? 這不就叫常嗎? 這不就叫淨嗎? 常、樂、我、淨 所以大乘法不用三法印-用一法印 原因也在這裡 懂了嗎? 所以你看《大乘起信論》-才講到這兒 你可以對很多很多大乘的法義-就可以體會得很多很多 是不是? 所以它究竟顯實叫做空-恰恰好也叫做不空 因為它顯實了 「實」中具足一切無漏性-稱性功德 自體當下它不染污 不染污這當下卻有稱性的功德 就稱性的功德說-怎麼樣?怎麼講? 叫做不空 就顯實不染了 顯實你就不染一切境界法-對不對? 一切生滅法而說空 說空 與一切生滅法不相應-說空 換句話說 我們今天之所以要說空 是因為我們執取生滅法-念念分別 這樣懂了吧? 那就針對什麼? 聲聞人執取二乘凡夫 二乘跟凡夫這樣講 那你說-對不起!我也是凡夫 我二乘不是-但我是凡夫 沒有錯!不過你學大乘的凡夫 那你就進來吧 不要老躲在門外 就勇敢的承擔-顯實謂之空 不要那麼癟癟三三的 我應該先學聲聞法 我學完了我再來學大乘 是哪一部經這樣講的? 你學那世間學者那顛倒見 這一部《大乘起信論》有說了 它一開始就恭敬三寶 然後一開始就講大乘 它有叫你如果你沒學小乘-再來學大乘的話 你就怎麼樣子-得什麼病怎麼樣 沒有啊 那你說你修不起來 你看到後面你就知道-修不起來你念佛求往生嘛 它不是有給你一條路嗎? 所以光這一部《大乘起信論》-一切搞定 是不是啊? 那麼以能究竟顯實 你念念分別嘛 那這個念念分別即是染法 你說這念念分別怎麼是染法? 待會兒會說 下幾堂課就講到 心生滅的時候 一念不覺長 一念不覺生三細 三細不覺長 三細又動長六粗 然後生起五識等等這一類 他就講這個 這就叫做念念分別 它在跟你一一的解釋-這生滅因緣相 《大乘起信論》就在解釋這個 我告訴諸位 你那個都不懂 你今天把我這話聽懂了 你就承擔大乘了 那一大堆解釋分通通剪掉 你不聽也沒關係 你先懂這樣 反正那微細的三細六粗-五種意識轉等等 無非是解釋清楚-什麼叫做念念分別? 什麼叫做生滅? 怎麼會真如心起這個生滅? 就是一個原則而已 就是一個剛開始發動-那個打火機(臺語) lighter(打火機)-一點火了之後 轟……燒出一堆世間-凡夫世間來 一個 一個原因 什麼原因? 不顯實 不知真如 就一件事情 「不知真如」四個字 這就叫無明 所以這叫根本無明 那所以修……-就是要把那根本的什麼? 無明破除掉 或者這樣講吧 把這究竟真如實相-讓它朗然現前任運而作 不再有你的妄想分別 生住異滅的一切妄想分別-通通沒有 這就成佛 大乘就這麼樣子單超直入-就這件事 聽懂了嗎? 好!那麼這就即是染法 所以就這種概念 就有人開始發展成為-觀察真如心 因為顯實 既然顯實我就觀察真如 當然天臺不用 天臺說即妄是實 所以不用觀察真如 觀察妄就可以了 妄最貼近 也凡夫最清楚-是吧? 你真如 真如當然有 真如 真如處處在 這叫法身嘛 不過素法身 你老看不到它 那你現在推開了妄來找真如 你是捨近求遠 你這個當下妄心就是真如 所以就觀察妄心-就看到真如 不用捨妄觀真 所以啦 四明尊者在解釋-〈法華三昧懺〉的時候 處處的破除這山外派的見解 山外派就是要觀真如心 他認為不應該這樣 就觀察妄心 是這樣 不過《大乘起信論》-確實注重顯實 就它已經先講了一個真如心 講真如心 然後要你去看真如心 那你說這樣子-不就跟天臺不一樣? 無所謂啊!修法不同而已啊 我只是告訴你不同 我沒有說你不能這樣照-《大乘起信論》這樣修 是這樣 我是告訴你它會這樣 不過人家-它也不是就自己觀真如 人家不是 人家是無念 無念為宗 它就是無念 我說過了 這樣子 好!以能究竟顯實故 那麼這是這樣 《大乘起信論》是用無念-以能究竟顯實 那麼什麼叫不空呢? 因為顯實了 實體的當下不就是什麼呢? 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嗎? 對不對? 這就是什麼呢? 就它的當下不與一切染法相應 而自身具足著無量無邊的-稱性的功德 因為它既然 欸!它既然不與-一切我們凡夫、二乘 乃至於九界菩薩以下的-這些生滅境界完全不與它相染 它本質上稱性的-有一切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能夠擁有一切無邊的-智慧、光明、慈悲等等 這不假外求 而且有種種無邊的神通妙用-十力、四無畏等等 那究竟有什麼呢? 這五眼六通 乃至於這個更深刻的神通等 這一些都是你本來具足 這個名為功德 再來第二功德是 究竟清淨與一切眾生-與一切諸佛無二無別 以這個無二無別-不分別為功德 不分別為功德 你要知道不分別很可怕的 因為分別-所以眾生種種境界 只要一不分別了-當下即是如如佛 因為是如如佛-所以具足無邊寂靜上妙之樂 這叫做常樂我淨之樂 這就是功德 那你能顯現這樣-常樂我淨之功德 那一切眾生見到你 依不同的境界-見法身、報身、化身 見不同的身 那化身有-應化身、劣應身、勝應身等等 劣應身就世尊丈六相-老比丘相 勝應身-在夢中見佛 勝應身 是這樣 到極樂世界見報身 法身菩薩見法身 依眾生的修行根機不同-見不同的身 那是因為它稱性功德 它不變你變 你功德越來越長-你看到它越來越多 所以這還得了 信嗎? 信得過!大乘是你的入門票 你已經拿到入門票了 這就是「信得過」-就是你大乘的入門票 信不過!還在心外求 聽到這裡 《大乘起信論》夠了、夠瞧了 後面都枝微末節 所以前面最重要 他老人家一開始開宗明義的-這些道理是最重要的 這裡就要信了 這裡不信 下面哩哩囉囉 通通只是在-解釋細節的事情而已 你還是不信啊 所以這裡最重要啊 不要睡覺 不要顛倒 不要妄想 不要用自己的想法想 跟他的老人家的想法想 我現在都是前文解後義-後義解前文 我都是這樣解 就是他老人家的意思是這樣 這是略明 這個總示這個二類 現在就要別明 別明這個空與不空的兩者 所言空者 他先提那個標題 你看光這標題就說光了-對不對? 那好!沒關係 他怕你不懂 不懂以下就好說 所言空 所言空 第一段他提到了什麼呢? 所言空-我們唸一下 從本已來一切染法不相應故 看到沒有? 看到沒有? 我是用他語句來解釋的 他說顯示真實 什麼叫真實? 就染法不相應叫真實 所以所言空者是 一切法從本已來-是一切染法不相應故 看到沒有? 然後接著 謂離一切法差別之相 以無虛妄心念故 好!這樣就好了 就這麼三句就夠了 就是在解釋以能顯現實 什麼叫實? 從本已來這一切的染法-通通與它不相應 什麼是一切法與它不相應呢? 謂 謂就是解釋 解釋上面兩句話 解釋上面那句話 什麼叫做染法不相應? 就一切 離一切法的差別相 離者不相應也 離就是不相應 對不對? 那染法是什麼? 一切法差別之相就是染法 離這些一切法的差別之相 也就是一切染法不相應 不相應就是離 那什麼是染法? 法差別相謂之染法 那為什麼會有差別相呢? 下面又說了 以 「以」就所以 因為 因為 因為 因為怎麼樣? 因為他沒有虛妄心念 有虛妄心念故就有什麼相? 法差別相 有了差別相就怎麼樣? 就與染法相應 現在沒有虛妄心念故 沒有 無妄心念故 以無虛妄的心念故 沒有虛妄心念-就沒有法差別 沒有法差別-就與一切染污法不相應 那這個時候就是什麼? 與一切染法不相應 與一切染法不相應-不就入實嗎? 就顯現實 對不對? 顯現實不就叫什麼? 叫什麼? 如實空 如實空 實者空也 就這樣 完全他自己解釋就可以了 完全他的語句-自己解釋就可以了 好!不過眾生顛倒 他又要再進一步的解釋 這第一段正說 現在來什麼? 斥說 「斥」駁斥 用駁斥的方法來-再來說一次空的義涵 下面就是一切外道的執取 這裡的「故」就解釋 結束了 好!那就一個句點了 一個大句點在那裡了 那麼接下來再一段 這用「斥」-是駁斥的方法 逆說 或者破邪見而顯這個真實相-而說 怎麼講咧? 好啦 當知真如自性 第一次出現這個字-真如自性 真如的自性 一、非有相。 非無相。 非非有相非非無相 就是非非有相非無相俱的意思 就是非(非有相+非無相) 他把它唸成兩句 非非有相非非無相 這兩句要合唸 前面非有相。非無相。 是兩個了 非有非無 第三叫做非有無俱 要唸第四句才對 然後第四句要倒回來唸-唸第三句 叫做非非有相非非無相 這是原來經上的用法是這樣 經 大乘經典在所謂離四句絕百非-有沒有? 那個離四句就是離這個-離這四句 什麼叫離? 用個非字掛前頭叫離 離者非也 非就不可、不是也 不與此相應也、非如此也-叫做非 懂嗎? 懂嗎? 好!四句-哪四句? 來!一般眾生執有相-對不對? 執有!我們跟他講非有-他就執無 你又跟他講非無 現在那有也不對-無也不對 好啦!那有跟無 這世間可以說有-也可以說無 他立兩者皆在一起 問題是要不就有-要不就無 他現在立有-這世間既有且無 這不是相違嗎? 就自說相違 自說相違 然後最後他就起狡辯了 他說那這樣好了 那非有相-同時也非無相 那兩個皆破 那一切法就不可立了 不是不可立-就是一切法就沒有可以說的了 這是戲論 沒有概念是這樣子-懂嗎? 所以它有四種謗-四種錯誤 第一叫增益謗 第二叫減損謗 第三叫做有無俱相 有無俱有 有無俱 這叫做什麼謗? 這叫做相違謗 謗 謗法、謗大乘、謗真如實相 這是謗 毀謗的意思 那麼非有亦非無 非有也非無 非有非無俱 剛剛是有無俱 現在是非有非無俱 也不是有-也不是無 通通用否定句 通通用否定的話 那世間全部否定到一法不受了 有人跟舍利弗那個 有個外道跟舍利弗這個辯論 他說我如果辯輸你的話-我做你的徒弟 然後他就跟舍利弗說 好啊!那你辯嘛 我立宗 好!那你立吧 我一法不受 所以沒有什麼法可以破除我的 那你這一法受不受? 他立一個「一法」不受 那你說的這「一法」-算受不受? 哇!當下就輸了 然後他就說-我一切法都能舉一反三 然後舍利弗抬一隻腳起來 那你抬兩隻腳嘛 你抬三隻腳嘛 我舉一你就反三-你反看看 完全無法反 他就受了舍利弗這種觀念 因為你都否定嘛 一法不受就是一切否定 那你說你立一切法皆否定 那你這個「一切法皆否定」-這個觀念算不算法? 那這一法就不能否定啦 所以你本來就是戲論嘛 一法都不能立 這本身「一個概念都不能立」-這本身就戲論 這世間要不就有-要不就空 是這樣 那你說那我立有與空同時存在-這可不可以? 這當然也是相違-也是不可以 不過好歹他有立 他立有跟空同時存在 他不是雙邊皆破 雙邊皆破-名為戲論 兩者皆立-名為相違 這樣懂嗎? 那再來 立有見 眾生執有 什麼都是真實有 說一切有部 根說一切有部也是執有 這種有 這種有就增益謗 會增益你的染著 你懂意思嗎? 會增益你的執取 所以聲聞人最後 說一切有部人-他最後也要執取什麼? 他要執取法執 增益損 增益謗 增益 把佛法講成這樣就增益 增益 增益那個你的無明 增益你的執取 增益謗 那麼跟你講那這樣子-哦!那不可執著是吧? 好!那我知道了-一切皆無 一切皆無 連佛果也無、因果也無、-六道輪迴也無 就減損謗 這樣就減損了你的因果概念 減損了你修道的意志 那這樣一切皆無 因果也無-那成佛也無 那我修什麼行? 我就及時行樂嘛-對不對? 減損 減損謗 那你跟他講有不對 你跟他講無也不對 他乾脆兩件都拿來說 那有跟無俱有、都是 既有也無 既有也是無 有跟無是對立 有了有-什麼叫做無? 無就是沒有叫做無 現在有跟無放在一塊兒 就好像說一團冰 一團水你要把它結成冰 那冰就是冰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你就不能說它是水 那這是兩個相斥的 當然冰還沒結成冰的時候-會有水跟冰的同時 我們這是譬喻 譬喻說這是兩個相對立的 比如說我昨天晚上-我有看到太陽 這話對不對啊? 這話對不對啊? 還要想嗎? 還要想嗎? 昨天晚上我有看到太陽-這還要想嗎? 這當然不對嘛 廢話!看得到太陽-還叫晚上啊 是不是這樣? 太陽光就照在地上 你能說太陽被烏雲蔽日了-看起來像晚上 這我想勉勉強強說 你說昨天晚上我看到太陽 這什麼話? 沒太陽才叫晚上啊 那你又說昨天晚上我看到太陽 我是我爹生的 那這個也是很怪 娘才能生小孩 你講爹生的 爹不能生 同樣道理 晚上沒有太陽的-才定位為晚上 你與它的自性相違 你與它的定義相違-懂嗎? 所以說你既有且無 與它的定義相違 你是立法 你是立了 可是立了與定義相違 這叫相違謗 那再來 非有也非無 世間要不就有-要不就是無 要不是零-要不立一嘛 零就是無 要不就一 就是零跟一的關係而已 你說沒有零也沒有一 那沒有零也沒有一-這世間還算什麼? 這明明就戲論 故意這樣講 這戲論謗 是這樣 好!那麼就四種錯誤 通通用非來講它 執著有 所以你看看 當知真如自性非有相 有沒有看到? 眾生執著有 我加一個非字-說非有相 不對 可是那也有人執取了-哇!那真如自性非有 我知道!真如自性無有相 怎麼會無有相? 它有種種無漏稱性功德-怎麼會無有相? 對不對? 但是眾生因為聽你說非有-他就執著無 你就要再破他無 所以非無 不可以說無 聽懂沒有? 所以執有破有、執無破無 所以非有相非無相 你不能說它有-你不能說它無 這叫有相 就說它是有-叫做有相 無相 說它是無、空無一物 也不可以 好了!第三句 有無俱相 既有且無 這與定義相違-也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啊? 所以我說非有無俱 這第三句應該跳 第三句是這樣破的 破第四句是什麼? 非有相非無相俱 兩個皆立 立兩個否定 那你也要破 叫做非非有相非非無相 這樣懂嗎? 這也可以簡單的看為雙破-非有相非無相 你立一個有相 我說非有相 可是你又執取非有相 我連非有相也不讓你執取 叫做非非有相 你也可以解釋成這樣 也有人解釋成這樣 不過最正點的解釋-是我剛剛講的 有、無、有無俱、非有非無俱 那我都去破 破非有、非無、非有無俱、-非非有非非無俱 是這樣的 是這樣破法 這叫離四句 破四句離百非 絕百非 離四句絕百非 就離這個四句 四句皆不可得 為什麼會這樣? 那到底這個真如長什麼樣? 我說過了 與你妄想分別不相應者-名為真如 所以要無念修得 無念相隨順入 前面講的以無念而隨順 離於念得名為得入 前面就講了 前面都講完了 離念而得入 換句話說 什麼叫有、什麼叫無? 概念 你凡夫執取的概念 你凡夫的經驗概念 所以才立有跟無 那你說那我知道了 那這樣的話 換句話說真如在一切概念之外 那就等於沒有概念的東西 錯了!沒有概念也是概念 相對於有概念而說 是離於眾生一切所認知的概念-之外 非眾生所常用的概念-名為離念 這叫離念而已 天臺講叫不可思議-不是沒有 我一再的講 不是沒有-對不對? 不可思議不是沒有 是因為離你的概念妄想分別 所以只要在妄想分別之內 通通名為有-要不就無 這不是這樣講的 就比如說我問你 那個一個火柴打起來 打起來就有火在那兒燒 請問抖熄的時候那個火不見了-對不對? 火就熄了對不對? 請問火到哪裡去了? 趕快講啊!火到哪裡去了? 火到哪裡去了? 不會沒有啊 剛剛也不是有嗎? 到哪裡去了? 頭皮抓一抓(臺語) 等一下咖啡喝一喝-看能不能想出來?(臺語) 對啊!同樣道理 我跟你講 我跟你講真如 那不是有跟無的問題 就好像我跟你講火柴的火滅了-它跑到哪兒去? 那也不是跑哪兒去的問題 它本來就沒有火 那個火只是個現象 它不是一個能來去的東西 換句話說你覺得很奇怪-怎麼一抹會生出火? 就好像我的心-怎麼會生出這個世間? 這就好像你看那個火柴-會生出火 那是現象-那不是生出 從來無生 整個《中論》就在講這個 實相法 所以說大乘講實相在講這個 好啦 本來以為可以快一點 但這實在太重要了 所以又一堂課過去 我們下一堂課再說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回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 ?? ?? ??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