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若欲搜尋佛法問答的內容,請至佛法問答的網頁搜尋

水月閣


法藏法師專欄

法務活動

法海一滴

僧團共住理念

僧團影相館

沙彌教育

佛教兒童教育施行要點

通俗佈教

線上佛法問答

線上佛法開示

佛法開示講義

線上請求師父晚課回向


線上法會牌位登記

覺性關懷——臨終照護

佛號下載

來電答鈴

世界佛教通訊

供養功德

問卷調查
 
 
【法藏法師文集】  —法介介法師簡介略傳法影法語文集
分享: facebook 噗浪 Plurk twitter delicious MyShare Windows Live yahoo google FunP 推推王 黑米 HEMiDEMi 加入此網頁到:YouPush
 
 

從天台圓教之建立試論圓教止觀的實踐(二)

   
 

 二、天台圓教的理論與旨趣

透過天台的判教立場看,純以佛陀的教法內容之深淺而論,一代時教的內容,無非以藏、通、別、圓四類攝盡。而長期以來天台宗的學者,也一直以理解圓教、實證圓解為學修天台宗的最高目標。然而肇自民國以來,即一直有人對於天台宗的這種「解必稱圓」、「行必依頓」的態度提出反省與質疑,認為:獨尊圓教無疑有排斥前三之嫌,而且既然諸法皆圓,則很容易造成教理解釋上含混籠統的情況,同時也會有失於次第、好高騖遠乃至眼高手低的缺失。何況佛教終極的真理,是否即是所謂的天台圓教所述者?乃至佛法建立的次第,是否即如天台所言,以圓教為實、為根本,而後才漸次開展藏、通、別等各個權教?抑或佛法乃是以《阿含》之「藏」教或其他如華嚴宗所說的「圓」教為根本(實),方於後代漸次引申與轉化,而逐漸地發展出各種系統之大、小乘法的?對於後兩類疑問,古來天台與他宗即互有論述,這多少與各人的宿緣有關,因此其討論並非本章之目的。此處乃是希望透過對天台圓教內涵的把握,嚐試以天台宗自身的角度,來闡述天台之所以解行必以圓教為依據的理由及必然性。同時也指出這種率以圓教為依準的立場,不但不具有對於其他佛法體系的排他性,而且就在圓教思想的本身來說,對於他系佛法是具有完全之融攝性與包容性的。

  (一)化法四教之比較

天台的教學大抵可分為教與觀兩部份,「教」屬教義的理論門、教相門,乃是天台對於全體佛法的總體把握與詮釋之內容說明。其主要就是以判教【註8】的方式來總攝一切佛法之綱領,藉此不但得以了解佛陀一代時教的施教脈絡及用心所在,同時也可明白佛陀教化眾生所用的方式,以及教法的內容淺深等。通過這樣的判攝,一方面可以使一切佛法得以圓融的整合成一個整體的思想體系,同時也可以從中擇取吾人實踐佛法的方式、心態與途徑。至於「觀」則屬佛法的實踐門、修持門,正是依於前述教相門所示的內容,而提出相應於該理論的具體修持方法。
此中天台的判教,主要分「五時化導」、「化儀四教」及「化法四教」等三大部份。所謂五時化導,是指佛陀為了調熟不同根器與程度的眾生,而在教化弟子之時所施設的五個教化階段【註9】而言;化儀四教乃是指佛陀施教的四種形式方法【註10】;而化法四教則是指佛陀一期所說之教法,依於眾生根器與宿世因緣之不同,所說之教理內容由淺至深、由小到大、由權至實的四種不同教義之分類而言【註11】。這其中所謂的天台圓教,正是指化法四教中,屬於大乘最終極究竟的教理而言,這同時也是天台教理與觀行的最高目標。
若約圓教的內容說,則須透過與藏、通、別三教的教義內涵之相互比較論述來加以建立。這方面一般皆以教、理、智、行、斷、位、因、果等八法而比較、析論,今則以簡要表列方式分別列出四教內容的主要差別如下【註12】

四教八法比較表:

由上述之表列可知,四教的差別可由多個面向來加以討論,但若以核心的差別而論,則當以對「三諦」教理之認識的有無及淺深為最根本!相對於此的禪觀實踐,則是以「三觀」的有無及圓頓與否為內容。換言之,吾人若能針對三諦之教理內容及三觀之實踐方法進行理解,則必能從根本上把握天台的教、觀二門的核心思想。(待續)

【註解】

註8:所謂「判教」,於《天台宗入門(中)》(釋法藏•高雄諦聽文化)p73∼74有一段說明:
教相判釋乃依世尊一代說法之形式、方法、順序、內容、意義等,加以分門別類,建立其完整一貫之組織體系。藉此能將時、地因緣,教說內容與應機對象等,各各不同(甚至看似互相衝突、矛盾的)且為數甚多的佛陀教說,整理、歸納入統一體系當中,使學者一方面能明了佛法教理的完整組織性,另一方面也能對每一部經、論的意旨、因緣,以及其在整體教法當中的位置、價值及教法深淺等,有一清晰而不混淆、籠統的認知。

註9:此即: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及法華涅槃時等五時,或亦稱「五味」,分通、別兩類,見<五時八教權實總圖>〔附表二〕(參考《天台四教儀》諦觀大師著 T46,p774c)。

註10:此即:頓教、漸教、秘密(不定)及(顯露)不定等四種教化方式(參考同上)。

註11:此即:藏、通、別、圓等四種教理內容(參考同上)。

註12:綜合參考《法華經玄義》三諦、二諦段(T46,p702a∼p705a)、《四教義》(T46, p721a)、《天台教觀名相表解》(水里•蓮因寺出版)、《天台宗入門(下)》(釋法藏•高雄諦聽文化)及《教觀綱宗科釋》(蕅益大師著•靜修法師釋•水里蓮因寺)。

   
  (按此至【上一頁下一頁
   



■楠西萬佛寺:台南市楠西區照興里興北73之5號 電話︰06)5751800#111  傳真︰06)5751411 郵撥帳號:31552013 萬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