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若欲搜尋佛法問答的內容,請至佛法問答的網頁搜尋

水月閣


法藏法師專欄

法務活動

法海一滴

僧團共住理念

僧團影相館

沙彌教育

佛教兒童教育施行要點

通俗佈教

線上佛法問答

線上佛法開示

佛法開示講義

線上請求師父晚課回向


線上法會牌位登記

覺性關懷——臨終照護

佛號下載

來電答鈴

世界佛教通訊

供養功德

問卷調查
 
 
【法藏法師法語】—法  介介法師簡介略傳法影法語文集
分享: facebook 噗浪 Plurk twitter delicious MyShare Windows Live yahoo google FunP 推推王 黑米 HEMiDEMi 加入此網頁到:YouPush
 
2008.05.30如何做一名真修道者?
 
現今我們處在五欲(染緣)熾盛的時代當中,環顧四周:
造諸不善業者為數眾多,而修習善法者少。
修習善法者為數眾多,而有心修學佛法者少。
有心修學佛法者為數眾多,而真心向道者少。
真心向道者為數眾多,而能堅持者少。
能夠堅持者多,但能時時堅之又堅、久之又久、直至菩提,心不退轉者少之又少!。
吾人修道果能如此堅持到最後,才可稱為真修道者,是名濁世中的大丈夫。
 
 
 
●2008.05.20 什麼是真空?什麼是妙有呢?
 
「空」是指一種世間〝無常〞變遷的事實而言,並非指〝空無一物〞。事實上剛好在一切萬事萬物的〝存在〞當中,我們才有機會看到他們的〝不恆常、無有自體〞,從而體會了「空性」。因為它是宇宙萬物存在的〝真〞實本質,因此我們另給這樣的空性概念一個「真空」的名字,以區別一般所認定的「空無所有」或「空無因果」之類的斷見。

因此說「空」其實並不〝空〞,它恰恰好是「有」的〝另一種〞性質。然而此處的有,已不再是凡夫向來所執著為〝實有自體〞的不變之有,因此另名之為「妙有」,以區別外道所執取的「真我常見」。

然而,空與有不過都是凡夫對立的妄想概念,實相本無可名,但為了應病說藥,不得已才立假名為真空與妙有
 
 
 
●2008.05.10 【佛法的「終極關懷」】
 

佛教不是要我們悲觀、消極,它是非常現實而積極的。它要我們從現實中去觀察人類的感情、人類存活的方式,然後告訴我們:若按照原來的生活方式生活,並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佛陀當初做太子時,離開皇宮的目的就是去尋找答案,最後他找到了一種能夠讓人真正永遠快樂的方法,而且得到了也不會再失去。他找到了這個方法後,並沒有宣告他是神,也沒有宣告宇宙由他所創造,更沒有說他能夠創造任何生命,當然他也沒有說能賜給諸位快樂。但是他關懷了我們現世與來世的一切,這叫佛法的「終極關懷」。

 
 
 
  ●2008.04.29 如何不退初心
   
  一位學佛行者應該從觀念無常,厭患生死,增上自己的出離心。並從禮佛求懺、誦持經典、閱讀歷代高僧傳和為大眾服務中,累積自己的福慧資糧,從這當中培養出高尚的宗教情操,將心安住於佛法當中,時時檢點自己的道業,修正自己的三業,謙虛地待人處事,如此的用心才能對於自己的道業、教團乃至眾生有所增益和幫助。

修行的道上,是要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實踐下去的,這一路上不論多麼的艱苦,也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要有「雖千萬人,吾獨往矣」的大志向。要知道一旦有位修道者修行成就了,那就不曉得將利益多少的眾生了。忍一點小苦,而能利益無邊眾生,這一點苦又算什麼呢?常常做如上的思維、自勉,則庶幾初心不忘,道業可進矣!
   
   
   
  ●2008.04.21 在平凡中,看到不平凡的內涵
   
 

一個學佛的人——應該是在不合理的地方,看到它的道理;運用一切的佛法看自己;然後面對所有不合道理的事情、不能忍受的地方,要找到能夠忍受的條件、原因跟理由。換句話說,也就是在看起來最平凡的人事物當中,你要學到那一個不平凡的內涵。

身為學佛的人,佛法的道理要放在你心中,改變你自己、要求你自己、看到你自己;然後看出去的時候,只能夠看出一切都是合理的、自自然然的,你不能看到別人不合理;而且,只要自己生煩惱就是自己錯……要覺曉——生煩惱才有修行的機會!就是因為有煩惱、有痛苦,人生才有挑戰性,而我們學佛,才有它的意義。

   
   
   
  ●2008.04.13 修心的下手處
   
 

少一點自私,多一點將心比心;
少一點佔有,多一點施與;
多為苦難的人想一想,少為自已的欲求打算盤;
修心的下手處只是這樣而已。

   
   
  ●2008.04.05 對僧團共住的理念
   
 

「這個僧團希望給人的感覺(或者說它想要建立的)是:

傳統中不無創新、淡泊中不缺熱情、持戒中不失善巧、自利中不壞利他、

做務中不昧修心、困勉中不忘菩提、嚴肅中不失活潑,

雖注重教理但更重視於實踐、原則雖很清楚但也不壞人情、雖有人情但絕不出賣佛法!

以無事為興盛、盡力隨緣而不攀緣、

人不知而不慍,互相珍惜勉勵、和合共住、忍苦為教……」。(詳見【
僧團共住理念】 )

   
   
 

●2008.03.20 對沙彌教育的期待:

   
 

「對小沙彌們,大家的目標是,希望他們未來能成為一個——

性情成熟、 體魄健強、 僧格高尚、 知見深廣、

心量廣大、 持戒清淨、 道行堅固、 退能潛修、

進能住持、 坐能書寫、 立能言說, 廣學漢傳佛教傳統知能的漢傳大乘比丘。

為了這樣的目標,所以在日常生活與修道的教育中,要先教導他們:

在嚴謹中不失純真、 在辛苦中不生退卻、

在誘惑中不被迷惑、 在受教中不感疏離、

在活潑中不捨道念、 在快樂中不壞修行、

在玩耍中不昧責任、 在親暱中不忘恭敬,

藉此以成熟他們的人格與道格。

其次,於平時則要求他們要時時培養並具足:

恭敬、調柔、老實、正直、慚愧、懺悔、 感恩等,七項道人的根本特質,作為他們涵養道格與德行的中心德目。

同時 , 要他們對於佛法的自利利他,要發起:信心、發心、決心等三心,來予以貫串這一切的學習,以建立這樣 『全僧格』的沙彌基礎教育為目標 」。

   
   
   
  TOP



■楠西萬佛寺:台南市楠西區照興里興北73之5號 電話︰06)5751800#111  傳真︰06)5751411 郵撥帳號:31552013 萬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