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入門第136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天台宗入門 各位比丘 各位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早安 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提到了 天台宗修觀呀 照說修觀是放在 //它的那個行門 它的實踐門當中講了 但是那個觀的內容 //是必須要去理解的 所以現在又擺在這個 //意解門裡頭來說 只要我們講到 //實踐門的時候 我們就帶過 那我們不要重覆的講 而我們在實踐門裡 //只講綱要 這樣修 這樣的修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而已 甚至是回復記憶而已 因為它那個解行 //是合一的 為了理解上 或者是為了 //分別上的需要 我們把它說 有行門有解門這樣 其實他是合一的 那麼現在其實是行門 //也是解門 可是放在解門裡頭來說 我們提到了天台宗修觀 //是它最重要的修行核心 一講到天台宗就修止觀 就修止觀 那麼修止觀 這個是要唸觀ㄍㄨㄢˋ 一般是唸止觀ㄍㄨㄢ 止觀 是要唸止觀ㄍㄨㄢˋ 那麼觀是一個動作 修止觀 我們在這個補充的 //論文裡頭 我有編了一個什麼 天台禪法的一個什麼 這個禪觀的總圖 是不是呀 我們上一堂課 //已經講過這個總圖了 那麼在這個總圖以內呢 你一定要會看就是 一代時教是分拙度 //跟巧度 我們再看一看 //那個天台禪觀的總圖呀 一代時教分巧度跟拙度 拙度跟巧度 拙就是根器 //比較鈍一點的 你就用比較拙一點 //的辦法 那一步一步的來 而且呢 甚至於是很侷限的 //這種觀法 止觀是空觀 只修空觀 這樣子的修法呢 那麼叫做拙度 它針對二類人 一類是根機 最普通的修析空觀 //的藏教人 一類是對通教人 //修體空觀的 這二種觀 都是侷限在空觀上面的 所以說但有空觀 而無餘二 有沒有看到 有沒有看到 那麼呢這樣子叫做拙度 約四教來分的話 它是對藏、通二教 那麼呢 對根器比較利的 我們就用巧度 這為什麼叫巧呢 巧有幾個意思 方法善巧 那麼呢成功很高 所得的成就高 那麼再來呢 如實相觀 所以它是巧 它不侷限 它是完整的 所以謂之為巧度 再來巧是什麼 佛陀的究竟觀法 佛陀要教導的究竟觀法 這當中又分什麼 又分頓跟利 頓根的人 //是實修次第三觀 那麼這是對別教人說的 我們的這個娑婆世界呀 因為有智者大師出來呀 所以要不你就是藏通人 要不你就是圓教人 別教人是不容易看 為什麼呢 因為你一懂道理之後 就修入圓教了 那別教人 //是累劫修次第三觀 這個至少在中國 //有天台出之後 就比較少強調 //這種的修法 我們一般也比較少這樣 那麼你說 三大阿僧祇劫 這個累劫薰修 這個通教人也說 那麼我們今天常看到的 //藏教人或是通教人 再不然就是圓教人 別教人少見到 但是真正修入的時候 就有可能了 就有可能了 這個修入的時候 你能耐不足了 或是過去的善根因緣 //不夠呀 沒辦法一下子修圓教觀 他就會累劫薰修 他做菩薩了 他先安住於空觀當中 可是他知道 //有實相這一回事 他知道有實相這一回事 有這種人 有沒有 很可能搞不好 //我們將來就是這樣 我們在修入之前 我們會知道一心三觀了 但真要提起一心三觀修 有時候是沒辦法了 是什麼 假借中觀 假借空觀修入 可是已經知道有實相了 我們在修的時候 //有可能是這樣了 有可能這樣子 有可能這樣 起碼我自己是這樣 我要一心三觀呀 我目前那個心力還不足 要觀當下即空 //即假即中不足 但是我會相似的 //先修什麼 先修空觀 但是我研究天台 我知道有實相了 所以空而不空呀 是不是這樣子 我不會入在那個空裡頭 所以我不會證阿羅漢了 這種人大概不會 我寧可往生不證阿羅漢 是不是這樣子 我往生到極樂世界去 很跩呀 我可以拉著觀世音菩薩 //的裙子腳邊 跟十方化往去 去見十方佛去了 我願意這樣 是不是這樣子呀 那麼通教人 //不盡然是這樣呀 藏教人尤其是不承認的 不承認有實相觀 他也不理解有實相觀 所以他在法華會上 //是要離席的 要離席的 在法華會上 重新聽開權顯實 //這樣之後 是從藏教 //立刻轉成通後的別 由通又接圓 或由別接圓 或者是大根器的人 //直接從藏教怎麼樣 直接從藏教大開圓解了 這有這個情形 是這樣 所以說通教人 //確實還是有的 但是我寧可怎麼樣 我寧可我不往生 我再修別教義 先修空觀 再修假觀 再修中觀 可是我這世沒有修成功 我不會說下次再來了 我搞不好 //就到極樂世界去 不過天台研究久了之後 會產生一種不忍 我確實有產生過 我很少過這樣 以前我初學佛的時候 我往生的意念很堅固 但是現在這種想法 //是這樣 我這種人也都往生了 那剩下沒度的人 //是怎麼辦 再來好了 不行 印光大師 //蕅益祖師都說 這是顛倒妄想 不要不要不要 現在還是不要這樣子 那將來會是什麼樣子 我是不知道了 因為我們還在修嘛 所以我們是不知道 但是忽然間 //會有這種念頭出來 就算了 如果現在這裡是燒火了 那我就燒死算了 別人不要死 我死 這種念頭到目前為止 //算是顛倒了 那麼生病了 腰又是去閃到 生病了 就會怎麼樣 就會萬念俱灰 但是萬念俱灰是一回事 你隨著你道念 //一增長的時候 你確實的 你會知道 你如果空觀有成就了 那麼他往生到那兒 //都是一樣了 那麼印祖跟蕅祖 //跟我們講要求往生 那是對我們娑婆的 //沒有修觀的人來講的 是這樣的 好 所以別教是次第三觀 確實是 我們講是從圓觀入手 正在修的時候 很可能是從別教修入 很有可能呀 但是頭腦已經是知道了 所以說頭腦已經知道 //實相觀了 這個巧度是一心三觀 當下知道這一念心當中 //具足什麼 具足空假中三觀 當下就知道 這個我們等一下 //會說明的 有同學是很願意學 那麼這個是很好 那麼再重新分析一次 //讓你們恢復記憶 不然 是這樣子 好,在這種情況呢 你如果已經了解了之後 那麼我們要了解 //一心三觀 次第三觀 //是空假中三觀的次第 那麼一心三觀呢 你看旁邊箭頭呀 以一心三觀之智 觀一念三千不思議之境 皆三諦圓融 而證一心三智 //中道實相之理 那麼又用一心三觀之智 然後又證得一心三智 //中道實相之觀 也就是一心三觀 這是以因地上說三觀 但是證得的時候 //是什麼呢 真俗中三智 而一心中得 能觀是三觀 觀一心中的三境 那麼得一心中的三智 三諦 得境界中的三諦 那即是一心中的三智 所以所觀之境 即是能觀之智 那麼也得什麼呢 正是一心 一念中三千的什麼三諦 所以說 我能觀的 //是起觀的因地心 觀察這一念心中的 //一念三千 即是萬法之境 所以再把心 //放到萬法來看 一切世間的萬法 無非三諦 然而雖然是三諦 三諦不在心外 雖然觀的是萬法 照說萬法是有三諦 這三諦又會入自心 三諦即是三智 這樣講來又講去 //聽的懂嗎 好了再看這裡 這是我 這是能觀的心 這是能觀的境 一般來講我觀察境界 那麼有個我 有個被我觀察的境界 是不是 是不是這樣子 你看到主任了嘛 那我是被你觀察的了 是不是 那你坐在那兒 是不是這樣子 一般人 //是不是這樣子認知的 是 可是現在呢 天台的教法 //是這樣的告訴你 它說好 你先假設 //你有個能觀的你 因此一心中起三觀 那就能觀嘛 對不對 其實那三觀 空觀、假觀、中觀 //一心中起 那麼觀察什麼呢 觀察境界 是不是這樣子呀 觀察境界 可是這個境界呢 這個境界可以是什麼呢 可以是坐在那裡 打瞌睡的傳融 也可以是坐在後面 //在錄音的師父 可以吧 可以 但是也可以 //我眼睛閉下來 觀察我心中所起的 //一個念頭 可以吧 可以不可以 可以不可以 可以 好 現在我就把眼睛 //給閉起來 我可以把我心 //要觀的對象 就收為我眼睛閉下來 我沒有境界之後 我心中的一念心 是不是這樣子 好 這個時候 這個東西就變成 //我心中的一念妄想心 那麼這個時候再觀 這個時候 //還是一心起三觀哦 那麼對待這個心 對待我要觀的這一念心 這一念心分析它呢 一心一念之間呀 就具足三千性相 圓融 那麼怎麼觀 等一下會說到 //這一念三千 這就是我觀的 一念三千變成被我所觀 好了 現在是很有意思了 能觀的是你的心 所觀的也是你的心 對不對 所就是被我所觀了 那叫所是不是 能觀的是我起三觀呀 所以所觀的 //是一念三千的心呀 所以說 來看文字 以一心三觀的智慧 //來觀一念三千 可是這一念三千 其實你觀察這一念 觀這個心再觀察下去 注意呀 你是用心觀心呀 你是用你那個 //一心三觀的智 觀察這一念心是空 這一念心了不可得 再觀這一念心是假 這一念心生起萬法 你覺得嗎 你說它是痛 它就痛 你說它恨 它就恨了 你要它累 它就累了 對不對 你要它飛天鑽地 你想的那一念心 //就飛天鑽地 你要起心動念 你要貪 你要愛 你要想到以前的女朋友 想到未來的恨 未來的仇家 都可以 然後你繼續的觀 再往內觀 你那個定功是愈來愈深 你會發現那個境界 //愈來愈真 你會發現這一念境界 當下真的是不可得 如幻如影 如虛空不可求 不可見 可是當起一念念頭 //在那兒的時候 一念當中一定具足佛法 佛、地獄、餓鬼 //畜生、天、人、修羅 天、人 天、人、阿修羅 乃至羅漢 辟支、菩薩、佛 都有 所以你會發現 //這一念心呀 其實當它起的時候 就是假 所以好像有一個 //在看到空的 可是當它動念又是假 所以這一念心當下 //你看即空即假 其實它是流轉不止 流轉不止說它是空嘛 境界儼然 說它是假嘛 一法是不可得 它就是如如如此 好了這個時候你注意了 你自己這一念心是這樣 然後你再往外面看 這個時候境界放外 那麼這一念心 //看到了佛又是什麼 這一念心看到了眾生 //又是什麼 那還是我心中的眾生 心中的眾生 所以雖然我看的 //是我心中的東西 其實我會發現 //心中的東西放射出去 一切的眾生 也是我心中的眾生 //所觀攝到的 這個時候呀 你就會發現 你就會證得什麼呢 原來這一念三千的 //不思議境界呀 當下 這個境界的本身就是空 就是真諦俗諦中諦 也就是空假中 空就是真諦 假就是俗諦 中就是中諦 這三諦原來是圓融的 為什麼圓融 阿修羅、地獄 //餓鬼、畜生 無非是我自性中的 //自性眾生在動作的 它們還是如實相的 它們的佛性一點是沒變 它們離空離假 當下中道的那個內涵 //是一樣的 所以我心中的修羅 //是如此 那麼那有心外的修羅呢 所以一切的萬法 //無非自性 而我這一念自性心 //無非萬法 不前不後 不縱不橫 說它是前後嘛 我不是先有心 //才看到宇宙萬法 宇宙萬法就在心中 也不是先有宇宙萬法 //才有我的這一念心 我這一念心當下 三諦圓融 那麼也就是宇宙萬法 一切境界當下三諦圓融 那麼它呢 也不可以分辨為 //我這一個心看萬法 也不可以分辨為 //萬法看我這一念心 都不是 說心不可得 說萬法不可得 可是心跟萬法是什麼 是了了分明在那裡 在那裡 所以說心看萬法 //是不可得 非橫 說萬法產生心不可得 這也是非橫 說先有心 //才有萬法不可得 所以非縱 縱就是先有 有先後嘛 是縱 縱呀 縱就是什麼 放縱的縱 縱的跟橫的 對嗎 直的是縱 橫的是橫嘛 我跟你對望叫做橫 先有我再有你是縱 所以非縰非橫 不是先有我 再有你 也不是有我然後有你 不是先有我再有你 //這叫做非縱 不是有我有你 //這個是叫非橫 非縱非橫 有這一念心就有萬法 那麼沒這一念心 //也就沒有萬法 萬法恆常故心恆常 萬法不可得故 心不可得 倒過來說 心不可得萬法不可得 萬法雖不可得 而琳琅滿目法界森然 因此心雖然是不可得 卻什麼 常久流轉六道輪迴 這個時候你會發現 雖然觀一念三千 //不思議之境 這就是這一念心 觀這一念心當下 //即是三諦圓融 也就是外在的境 //也當下三諦圓融 雖然外在的境 //當下三諦圓融 請問這個境 //有沒有在心外 有沒有 沒有 它在心內嗎 也未免太勞累了 對不對 也不在心 請問我這個杯子 //有沒有裝虛空 有沒有 有 但是杯子有沒有重量 有沒有裝東西的重量 沒有 我的心裝著虛空 虛空裝著我的心 可是彼此都沒有負擔 到這裡來了 那還有什麼法好修呀 還有什麼羅漢好證呀 還有什麼佛好成呀 到這點風光來 你真的跟諸佛 //同一鼻孔出氣 這才叫做大丈夫呀 禪宗講的深深海底行 是高高山頂立 就是這個風光 那麼就在這個當下 我請問你 如果我說 一切萬法的境界 //是三諦圓融 即空、即假、即中 請問那是不是 //我的心三諦圓融 是不是 是不是 是不是 既然我的心三諦圓融 那我這三諦圓融的心 也無非三諦圓融 也就是真俗中三智嘛 真俗中三諦 也是空假中三智 所以空假中三智 //於一心中得 當時慧文大師 //閱讀大智度論 閱讀中觀論頌 讀到了因緣所生法 我說即是空 亦名為假名 亦名中道義 當下證 就是剛剛主任所說的 那麼主任你也證了 沒有了 我沒有證 但是我知道方向在那裡 他老人家 //就是得那個境界 各位你們也能 你們是要成佛 你們也能 你說我不能 我還是凡夫 我業障還是很重 我現在連出家都出不了 光一個 光一個那個戒定真香 //我都唱不來 大概我是不行了 你儘管的打拼 我們這位同學 //剛剛還在笑 當我講到戒定真香 //三個字 他的臉就拉下來了 那是他永遠的痛 記不起來 好了 是不是 所以證得一心三智 這一心三智 //可在外可在內 說一心就是法界心 也在外也在內 其實不內不外 說有內外一腳把它踹死 不要讓它留在那裡 沒有內外 是這樣子 那麼這樣子 這就是一心三觀 那主任都讓你講完了 那下面的是要如何看呢 不要緊了 我們是要一再的講 一再的講 是用各種的方法來講 講到最後怎麼樣 講到你變成 //你性格的一部份 不是我性格的一部份 它變成你性格的一部份 那就厲害了 那麼每次我在講 我就修一次觀嘛 那麼你們聽了 //也修一次觀嘛 這就是我們來修行 我們不是聽經的 是這樣 懂嗎 所以要用心聽 不要用思惟分別 好,這是一心三觀 旁邊箭頭講的就是這樣 那麼它這樣子 //進一步的說 萬一有人一下子當下 它修法 修一心三觀方法有幾種 有三種 漸次止觀 我剛剛講的 //就是漸次止觀 我剛剛講的 //就是漸次止觀 那麼還有不定止觀 有時候是從空入 有時候是從假入 有時候是從中入 是這樣子的 那是不一定 那麼這是不定止觀 那麼再來是圓頓止觀 說都不用說 完全是不可思議 就只有參 念佛是誰 參 就這樣而已 沒有說的 禪宗裡頭就是這個樣子 它就是圓頓的止觀 天台也是這麼修的呀 天台它後來說說說 //說到放下了 它就不思惟了 它一路怎麼樣 參下去 它是一個方法善巧 不過參還是一個方法了 最高超的就是什麼 也不是參 他就是誦經過生活 內自觀 去默照 內自觀 以前我不太懂默照禪 //是什麼意思 因為參禪呀 有個話頭還是有 還是會落偏的 你懂嗎 還是有個東西在那兒 默照是一個很妙的方法 但是一般人提不起來 天台最容易用默照 因為天台人知道呀 你起念都不對呀 你要說心在那兒 說在內說在外都不對呀 即非內即非外 當下中道實相呀 那中道實相 //是不可說的呀 不可說只能默參 所以默照 默照 你試看看 你現在去感覺看看 默照 真的是眼觀鼻 鼻觀心 那心是往內收的 你眼睛垂下來之後 全身放空 放空但不同於外道的空 它是有證真的真理 //在那裡 它不會讓你墮入惡空的 因為你知道 //空假中實相了 所以那個時候全身 身心放空之後 那種默照會是什麼 一念不生總體現 那就是一心三觀 那巧不巧 真巧 真是巧度 真是巧度 那麼天台家怎麼樣 更巧 它怕你這樣靜坐 //還會打瞌睡 教你拜法華三昧懺 因為法華三昧懺 //開始就是口誦念 心中想 能禮所禮性空寂 感應道交難思議 我此道場如帝珠 諸佛如來影現中 我身影現諸佛前 頭面接足歸命禮 你觀想拜一切佛 一切佛其不可得呀 如影如珠顯形呀 在那裡拜 你那個時候 觀察一個境界 都是虛幻的 你跟佛也是如幻如化的 然後再起來 你這樣的拜 然後誦經、念佛、繞佛 都是這樣如雲如影 虛幻不實的 這樣好回過來 靜坐下來 一念不生了 眼觀鼻 鼻觀心 身心放輕鬆 默照 默照什麼 任何一個念頭起來 都是空假中不可得 任何念頭起來 空假中不可得 各位呀 這個一定要在山裡頭學 還有雜沓的事情 //還真的修不來 可是怎麼樣 可是主任 //也是在雜沓的生活當中 一滴一滴的磨過來了 身心就漸漸的穩下來 那他就有這個機會 //去理解這個道理 那我也還沒有開始修 可是我已經知道 那真的會這樣 所以你們也不要急了 也是在人群當中磨 磨 但是這個法一定是要聽 你就把它聽過去 一定要聽 這樣子就叫做圓頓止觀 它就不說了 可是前面的它是要先說 說了你才知道路頭不壞 起一個念 //你就知道那個不對 起一個念 //你就知道那個是不對 我告訴你修圓頓止觀 //沒有那一念是對的 它是沒有一念是可怕的 乃至你是貪愛瞋恨 它不可怕呀 為什麼它不對 可是它不迷惑你 所以不可怕 你只要正念起三觀 不能太用力講 你只要正念起三觀 你起什麼念都不怕 你正確的知道它 這樣懂嗎 正確的知道它 所以人家講不怕念起 只怕覺遲是講這個 有個禪宗在問說 有個祖師問說 怎麼會不怕念起呢 如果念一起的話 瞥爾就入胎去了 你比如說 我們中陰身投胎的時候 一念淫心 你就看到男女的交媾 然後你愛男 //你一下就投胎 你只要愛男 只要愛那個男的 噗一下子 念頭都還沒有第二念呢 然後你就變女人了 你就以為 //你在跟他行淫了 你愛那個女的 根本還沒有 //第二念轉過來 只要說我愛 咚就進去了 因為中陰身動作 //非常的快 我們肉體動作慢呀 在路上看到一個男人 //很愛 多看一眼 不好意思 他也看到我 我不敢看 女孩子就這樣對不對 那男孩子看二眼 那女孩子瞪著 是看什麼 是先縮回來 他不敢看了 是不是這樣 不敢再看了 那這樣是不會動作的嘛 你不會跑到她肚子裡 跑到她子宮去 是不是 是呀 你有沒有注意 你在看女人的時候 你是在看她的那裡 你的念頭就跑到那裡去 當你是中陰身的時候 沒有人拉住你 你一看你是很喜歡 再靠近一點 沒關係 可以再靠近一點 不是 再靠近一點你就下去了 什麼晶瑩剔透 你已經跑到子宮去了 還晶瑩剔透 是這樣 所以他們這種的講法 怕不怕念起 絕對怕念起 絕對怕念起 所以那個不怕念起 只怕覺遲 念起為病不續為藥 這是就修止觀的當下 你已經正念現前 //這樣而說的 什麼叫念起 念起為觀 根本就不隨它而跑 你要是第一念 //已經是妄念就入胎了 還不怕念起 所以你要修 講這一句話祖師 //是實修來的 他不是在嘴巴上講念起 你懂嗎 他這一念起來同時正見 正見就在那裡 那一般人是怎麼樣 是惡念一起來 正念是隨後 那太慢了 你就被拖去了 你知道意思嗎 他所謂的念起 //是正見就起來了 同時的 所以三智於一心中得嘛 一心起的時候 心本來是無形無狀的 起念就有心嘛 一起念就是三智圓融嘛 那才有夠利 那樣才能夠 //隨緣度化眾生 佛陀為什麼不入定 而能夠隨時在 //楞伽大定當中 那伽常在定有沒有 為什麼能夠這樣 是這種的修法 那這個還要等到 //你來修止觀 那是太慢 那都是後面的話 是這樣用功的呀 你知道意思嗎 你知道了吧 所以你只要一念 那個女孩是好漂亮 那就要去撞牆了 那個是太慢了 他已經是入胎了 這樣就入胎了 所以這樣的想一想 昨天有看病的人請舉手 昨天有去看病的 你昨天入了幾次胎 看你喜歡幾樣呀 看你喜歡幾次呀 看你偷看幾遍呀 就入胎幾遍 所以圓教的修法 //真的是妙不可言 所以因為心是沒有的 它是無心的 好,有事情師父怎麼樣 轉念動念 動念就是三智 它動念就是三智 好了有個女人過來 很漂亮 很漂亮當下即是三智 當下空假中不可得 所以一個真正 //修止觀的人 不會把老太婆 //跟世界小姐分不清 是不會的 他知道那是叫世界小姐 臉皮是很嫩 是這樣 她叫老太婆臉皮是很皺 他是知道 他也知道這個是叫 //世間人的美 他也知道這個是叫 //世間人的醜 他在看到的當下知道 就是知道 三觀在那裡 所以一切境無非三諦呀 你怎麼怕什麼境界 我們以前的祖師 //開悟了之後 就去酒家亂逛有沒有 他是憑什麼敢這樣呢 那個就是三諦圓融 他才敢去 那麼我們十八的去 他也是三諦圓融 那麼就衝進去了 是把他攪進去就對了 開玩笑的 是不是呀 是這樣 所以說你說這種法門 你要是不聽的話 真是枉費學佛 是不是這樣子 那這樣就好了 師父我也不用出家 那你不要傻了 你不要說這種的傻話 不是這樣 就是說 境界最高是在那裡 是修上來的 是真的有跡可尋 真的是有跡可尋 可是正修的時候 可不能這樣了 還是要持戒念佛 //一步一步的來 所以主任 //一輩子念佛的呀 我到現在還是在念佛 我念的很高興 那我用的是 //這種的念佛法門 佛也是一個境嘛 他當下三諦圓融 往生極樂也是一個境嘛 當下三諦圓融 所以我怎麼怕 //我不往生呢 正念現前念佛 那我怎麼怕 我怎麼會不求往生呢 求往生這也是三諦圓融 我求一個三諦圓融的佛 我也求往生 而求而不求 所以往時實往 生時實生 往者不往 為什麼 心當下三諦圓融 所以天台的人念佛 //境界是很高的 但是很高不礙什麼 不礙老太婆的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一樣哦 你如果認為說 這樣默照的禪念佛 //是比較高 比這個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更高 那你就是呆了 那我問你 既然一切的境界 //都是三諦圓融 那我請問你 //那個境界是好 那個境界是壞 那個境界是高 那個境界是低 那個法門是妙 那個法門是不妙 我請問你 是不是 本通是不是這樣子 對 讚 回答的很快 但是沒有懷疑 至少你已經相信我的話 對不對 是不是 所以天台家的人 //憑什麼說 它不妨礙各宗各派 憑什麼的說它圓融 //可以包容各宗各派 人家是內自證的 人家是有那個道理的 也不是這樣說 //是比較好聽 不是 它要是再去分別 //人家的佛法是好是壞 就是自己修不好 不可以講台語 如果它去分別 分別什麼 分別別人的法高或低 他自己就是 //沒有搞清楚天台 笑死人 他連酒店 //都是修道的道場了 他怎麼會輕視 //聲聞乘的修法呢 他怎麼會說人家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這個是老太婆呢 他怎麼會認為持名念佛 //低於實相念佛 剛剛那個默照 //是實相念佛 低於實相念佛呢 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 所以你看看 //有了這個概念之後呀 你在中國的佛教 在世界上 //任何一個佛教地區 你會不會貢高我慢 你會不會排斥他宗 你會不會面對 //別人的宗派說很興盛 那你心裡酸酸的 會不會 你酸人家就是酸自己嘛 是不是這樣子 你就是對凡夫 你都是不輕視哦 何況你對他宗 //他派的修行人 所以說這種道理 不是天台獨有的 這叫實相的正觀 我們只是假用 //天台的方式來說的 你不弘揚天台 可以 弘揚淨土 只要你證得這樣的概念 或者是理解這樣的概念 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還沒有開悟 但是你頂天立地 為什麼 你不會恐怖 你不會 怎麼又講到台語去了 你不會恐怖 你不會懷疑 講台語比較會感受 //那種內含的什麼 那比較親切感 對 我就是台灣小孩呀 我們是蕃薯 我是蕃薯也不是芋頭 開玩笑 是不是這樣子 那種自然流露的 那種泱泱大度 大乘的那種大度 你看到有那個聲聞人 //在批評大乘佛法 你也不會憤恨 各位 南普陀的人 //走出去是要這樣才對 要有這種氣魄 對哦法師父 所以說呀 這個呢什麼呢 就是圓頓止觀的修法 這圓頓止觀 這剛剛一上座所講的 那個是漸次止觀 一定是要先講漸次 先講空呀 這樣這樣 這樣是假呀這樣這樣 先講中呀這樣這樣 要這樣講 待會兒我要循文字 //來跟你們講 再講它一遍 反正就是要一路滾 //就對了 滾這個東西就對了 那這樣子 那麼圓頓它就不是 把次第三觀呢 把這個漸次止觀 次第這個空假中呢 三觀觀察完畢 別教的觀察完畢之後 然後呢你修的時候 或者是漸次或者圓頓 我說我剛剛講的是 //修次第三觀 不是漸次止觀 是次第三觀 我先講次第三觀 是別教的 講完了之後又說 你修你可以修圓頓止觀 那圓頓止觀是怎麼修呢 那不就是漸次 先修空 但是當下知道實相 但是別教不同 別教是什麼 先修空還不知道實相 慢慢的修中 慢慢的修假 然後慢慢的修中 才開始看到實相 次第三觀是這樣子的 那麼漸次止觀是不同 漸次止觀是先修空 可是已經知道實相 再修假也已經知道實相 再修中 實相早已經知道了 是這樣 所以我們是不是 //在修漸次止觀對不對 照說我們 //是在修漸次止觀 因為我們已經知道 //實相了嘛 可是實相要真正的理解 一定還得要往前 透過別教的次第三觀 那這樣知道意思嗎 那這樣知道意思嗎 知道了 那很好 真好真好 那如果再不知道 我就要重新的再講 重新講也是不要緊 是能懂最好 那麼好 這樣知道了吧 要不要我再重述一遍 不需要了吧 沒關係反正我講到那兒 我會再重述一遍 所以皆是大乘 你看那個箭頭 皆是大乘 俱緣實相 有沒有看到 回到那個什麼 天台禪觀總圖那裡 這個表是非常的多 皆緣 皆是實相 皆是大乘 俱緣實相 禪觀總圖 手抄手打講 未裝訂的講義知道嗎 左右鄰居看一下 第幾頁看一下 那麼俱緣實相 同名止觀有沒有 第十 第十頁 未裝訂成冊的是第十頁 裝訂成冊的 //那就不知道了 仙諦的更加不一樣 對了 仙諦跟人家不一樣 那麼呢俱緣實相 有沒有看到 有沒有看到 俱緣實相 同名止觀 以下手不同故 為三根性人 說此三種法門 但是你是要知道 頭尾他們都是知道實相 無論是漸次 無論是不定 他們頭尾都是知道 都是知道的呀 好 這樣子呢 叫做什麼呢 漸次、不定、圓頓 那麼下面有個括弧 下面有一個什麼 二十五方便 //跟正修有沒有看到 對不對 所以說 那麼旁邊有一個箭頭說 //(通於前三教) 就是說藏通別圓三教 //都一樣 換一句話說 漸次、不定、圓頓止觀 //也一樣要什麼呀 要正修的 也一樣要二十五方便 也一樣要正修 也一樣要有二十五方便 都是各有二十五方便 那麼正修呢 就是我們以前所講過的 //法華三昧懺 般舟三昧懺 般舟三昧 常行三昧就是般舟三昧 常坐三昧就是一行三昧 對 然後再來半行半坐三昧 法華三昧 方等三昧 那非行非坐三昧 就是叫做隨自意三昧 //或是覺意三昧 經上講是叫隨自意 祖師講叫覺意三昧 他們的這個修法呢 有能觀所觀 能觀之心 是以實觀為能觀 這個實觀為能觀 其實就是說 你怎麼的去觀察的意思 觀察不思議境 起慈悲心 巧安止觀 破法遍 乃至無法愛等等 這個我們下次再講 那麼呢 所觀的呢 是以十境為所觀 從右邊的陰入境 就是當下瞥爾一念妄心 到煩惱境、病患境 //都是妄心 再業相境、魔事境 禪定境、諸見境 //上慢境 最後還有一個 //二乘境、菩薩境 二乘境、菩薩境 所以這裡就沒有說了 智者大師就沒再說了 因為我們還沒有 //修到那裡 所以那個境 //也沒有什麼好觀的 我們看不到嘛 菩薩我們看不到嘛 是不是 所以不用觀了 好像只講到了上慢境 以下都沒有再講了 這個是能觀跟所觀 那麼上慢境以下 //就沒再講了 上慢是什麼呢 增上慢 得上人法之後增上慢 增上之慢 什麼叫得上人法 上人之法 上人之法是得定以上 乃至於證初果 這個就屬於上人法的 基本上是證初果了 或初果相 這算是一種上人法 那這個我們 他在 智者大師在講的時候 他是對凡夫講的 根本不用講上慢境 我們也不會起上慢境 是不是這樣子 沒有那個材料嘛 是啊 好 那麼呢 這個又再恢復記憶了 今天又要再回過頭來 2.2. 1 現在我們正要依著 //剛剛說的一樣 我們為了要了解 //一心三觀 我們得先了解什麼觀 什麼觀 什麼觀 次第的三觀 對了 很好 答的上來表示聽進去了 那麼次第三觀 //其實是什麼教的 別教的 所以我們得先了解 //別教的次第三觀 那麼我請問你 別教的次第三觀 //跟圓教的次第三觀 一樣不一樣 對對對 圓教的一心三觀 //一樣不一樣 別教的次第三觀 //跟圓教的一心三觀 這個三觀的內容 //一樣不一樣 一樣不一樣 一樣不一樣啦 當然一樣呀 我說空 阿羅漢也有空呀 講空都是一樣緣起性空 都是空 空的境界都是一樣的 懂嗎 懂意思吧 只是了解空的深入與否 阿羅漢了解的是很表面 那麼圓教的人 //了解是更深刻 是這個意思懂嗎 是這樣要講空 空是一個了解的對象嘛 當然都一樣 但是呢修觀就不同 修觀不但是了解了對象 也了解能了解的心態 對不對 這個呢 圓教跟別教是一樣的 能了解的心 能觀所觀其實都一樣 只是什麼呢 只是觀法的不同 觀的方便 觀的善巧方便不同而已 這是一 第二呢 別教的次第三觀 //前後不互知 觀空的時候不知有實相 觀假的時候 //也不知有實相 乃至觀中 //也是少分的知道有實相 這又表示了 //它在能耐上面有差別 懂意思吧 但是那個空假中 //本質的內容觀法的意涵 跟圓教是一樣的 這樣懂嗎 只是觀法雖然是一樣 但深入的理解程度 //是不夠 不夠 可以這麼的說 這樣懂吧 這樣懂了吧 OK 好 現在我們來唸 2.2. 1 //別教次第三觀 開始 摩訶止觀卷三上 釋三止三觀云 巧度止有三種 一體真止 二方便隨緣止 三息二邊分別止 一體真止者 諸法從緣生 因緣空無主 息心達本源 故號為沙門 知因緣假合 幻化性虛 故名為體 攀緣妄想得空即息 空即是真 故言體真止 好 對不起 剛剛應該從上面開始唸 應該從2.2 //就開始唸了 從那裡呢 進一步說如何是 //不可議一心三觀之智呢 用不思議一心三觀之智 那麼好開始 所謂一心三觀 乃是圓教修觀方法 //之總稱 具云可說為 一心三止三觀 以三止只是偏於定 而與慧觀相即互融 如摩訶止觀云 止三止名 雖未見經論 映望三觀 隨義立名 好 這裡就提到了 怎麼樣了解一心三觀呢 其實一心三觀乃是 //圓教修觀方法的總稱 一心三觀 那麼呢具云 可說為一心三止三觀 其實它還有止 有止才能修觀嘛 所以說天台摩訶止觀嘛 不會說摩訶觀 它不會這樣講是不是 那簡單的講四個字 //就是一心三觀 那麼呢 此三觀 但是呢 此三止 常常只是偏於定 而與慧觀呢 相即互融 所以其實講到觀 就講到止了 它是互融 它是同時在的 圓頓的止觀 它是止跟觀在一起的 那麼這一件事情 我們下一堂課 //我們還要再說明 現在時間已經到了 我們迴向 下一堂課再說 向下文長 復以來日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